Workflow
再平衡
icon
搜索文档
还在乱调仓?不如试试再平衡,一组实测数据带你看效果
雪球· 2025-08-15 21:01
核心观点 - 再平衡是一种通过定期调整资产配置比例实现"低买高卖"的懒人策略,其效果取决于资产间的波动差异和长期收益水平 [6][12] - 当组合中资产长期收益相近但短期波动差异大时,再平衡能显著提升收益(如A股与现金/债券组合十年累计提升5%-6%)[13][16][23] - 对于长期收益差距大的资产组合(如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可能降低收益但能有效控制风险 [29][30][35] - 再平衡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持组合风险水平和管理投资者心态,而非单纯追求收益提升 [36][43] 资产配置理论 - 再平衡操作原理:当某类资产占比偏离初始配置(如股票从50%升至60%)时,通过卖出超额部分补入低配资产恢复原始比例 [8][9] - 数学原理:资产间"你追我赶"的波动特性与最终收益趋同是再平衡发挥作用的基础,波动差异越大效果越显著 [13][14] - 效果对比:资产年化收益差3%以内且波动差异大时效果最佳(A股与现金/债券),走势同步时无效(成长股与价值股)[15][23][26] 实证研究结果 - A股与现金组合:年度再平衡每年多赚50个基点,十年累计收益提升5%-6% [23] - A股与债券组合:再平衡效果显著,因债券波动稳定而A股波动剧烈 [23] - 成长股与价值股:因走势相似且波动差距小,再平衡几乎无收益提升作用 [26] - A股与全球股票/黄金:再平衡反而降低收益,因强势资产(如A股)权重增长被限制 [29][30] 策略价值 - 风险管理:防止单一资产占比过高导致组合风险超出承受范围,避免恐慌性抛售 [43] - 行为金融:通过纪律性操作规避择时困境,维持投资者心态稳定 [36][43] - 长期适应性:20年周期下资产相对表现可能反转,再平衡能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37][40] 实施前提 - 需建立明确的多元资产初始配置比例作为调整基准 [43] - 要求投资者清晰界定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43] - 需配合"雪球三分法"等分散化配置理念共同实施 [44]
A股涨的头晕目眩!要不要清仓债券,All in A股?
雪球· 2025-07-25 16:39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A股近期涨势强劲,周四站上3600点,而债券表现相对落后 [1] - 去年9月24日后A股连续6天狂飙,资金从债券流向股市导致债基短期显著下跌 [1] - 10月9日股市大跌后进入高位震荡,同期债券走出强劲牛陡行情 [2] - 去年9月底割肉债基转股基的投资者既承受A股波动又错过债市行情 [4] 投资心理与行为误区 - 清仓债基加仓股基的行为本质是贪婪驱动的"追涨杀跌" [5] - 跨资产交易中普遍存在追逐"表现最好资产"的现象,但往往在涨完后才被认知 [6] - 板块轮动加速环境下频繁调仓容易导致"两头挨打",反复踏错节奏 [6] 债券的配置价值 - 债券是被低估的稳定器,21-24年间分散配置股债的策略体验优于纯股票 [7] - 债券在经济衰退、利率下行、避险情绪浓厚时表现更佳,能丰富收益来源 [8] - 分散配置股债商品可确保组合总有资产处于牛市,创造持续收益 [10] - 债券能降低整体持仓风险,平滑高波动资产的影响,帮助投资者长期持有 [11] - 知名策略如哈里·布朗永久组合债券仓位达50%,达利欧全天候策略债券占55% [11] 资产配置与再平衡机制 - 债券为执行再平衡提供润滑仓位,可通过纪律性调整捕捉波动收益 [12] - 示例:股债商比例从6:3:1变为7:2:1时,应减股加债恢复初始比例 [12] - 三分法配置方案通过定投和再平衡实现年内接近9%的收益(截至25/07/23) [13] - 资产配置三大分散原则: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 [16]
[7月3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继续上涨;月薪宝创新高,再平衡的机会来了么;红利估值表更新;指数日报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7-03 21:47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上涨,收盘评级维持在4.9星 [1] - 大中小盘股普涨,涨幅相近 [2] - 成长风格表现强势,价值风格微幅震荡 [3] - 科技、创业板、医药生物板块领涨 [4] - 港股红利指数持续走强,近12周仅1周下跌,历史罕见 [4] - A股近期补涨,港股进入调整阶段,两者涨幅差达15-20% [4] 固收+策略分析 - 月薪宝组合创历史新高,计划调整股债比例至40:60 [6][23][24] - 固收+品种(如月薪宝、365)包含股票与债券资产,2023年后收益显著提升 [7][8] - 股票部分偏好价值风格,股息率贡献年化4-5%收益,叠加盈利增长 [9][11] - 债券部分以中短债为主,当前收益率1.6-1.7%,长期纯债性价比低 [12] - 再平衡策略在2024年2月执行,卖出债券加仓股票,组合后续上涨15% [13][14][18][19] 红利指数估值 - 部分红利指数仍处低估,但接近正常估值 [29] - 上证红利盈利收益率10.04%,市盈率9.96,股息率4.78% [30] - 中证红利盈利收益率9.93%,市盈率10.07,股息率4.64% [30] - 港股红利盈利收益率9.29%,市盈率10.77,股息率4.65% [30] 基金产品数据 - 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联接A近2年分红21次,平均每次34.86元 [31] -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联接A分红15次,平均48.80元 [31] - 万家中证红利ETF分红14次,平均52.29元 [31] 指数日报与课程 - 沪深300、中证500、中证A500指数日报更新,涵盖规则、行业及估值数据 [37] - 直播课程探讨信托工具在财产隔离与传承中的应用,养老信托门槛降至30万 [32] 债券市场 - 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普遍下降,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4% [47] - 中债-新综合指数年化收益4.92%,最大回撤1.73% [47] - 3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14.03%,最大回撤6.30% [47]
三分法破茧:从「几元波动退散」到「复利灯塔」的认知跃迁
雪球· 2025-06-20 15:40
基金投资认知转变 - 初期对基金存在误解,认为基金是基金经理用投资者的钱炒股,盈亏由投资者承担[2] - 通过雪球App接触基金投资,首次购买天弘标普500 QDII FOF A基金,后意识到余额宝也属于基金范畴[2] - 初步尝试雪球三分法投资500元,因短期波动不明显而放弃[2] 基金知识学习与理念形成 - 通过雪球大V文章和《基金投资第一课》系统学习基金知识,建立初步认知[3] - 观看方三文对话郑任远的养老金投资访谈,理解复利、资产配置、再平衡等核心概念[3] - 购买基金投资书籍及观看学习视频,深化对长期定投和科学组合的认可[3] 三分法投资实践 -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构建基金组合,通过长期定投平滑波动并获取市场平均成本[4] - 设计成长型和进攻型两种三分法方案,并为家庭成员创建定投计划[5] - 向朋友推荐三分法策略,获得认可并形成投资群体[5] 投资心得总结 - 强调基金投资的长期性,需用闲钱投资并预留紧急备用金[7] - 定投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多次投入拉长时间以获取市场平均成本[9] - 避免频繁更换基金,采用弱者思维设定合理收益目标并定期再平衡[11] - 反对预判市场顶底,拒绝赌性操作,需保留风险应对余地[10]
申万宏源傅静涛:三季度是中枢偏高的震荡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6-11 15:23
全球科技革命与资本市场 - 当前处于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起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正在改写全球生产生活方式和金融投资格局[1] - 中国是此轮科技革命重要参与者,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大模型在国际基准测试中表现亮眼,中科大"九章"光量子计算机不断刷新全球算力纪录[1] - 中国科技力量崛起推动A股市场涌现一批科创新力量,成为资本市场走稳走强的重要基石[1] 外部环境与行业韧性 - 外部不确定性不是中国转型的决定因素,特朗普1.0时代外部冲击加速国内相关产业突破,2.0时代仍将如此[2] - 高附加值行业具有"难替代性",高关税影响可控,重点关注三类行业:供应链难脱钩行业(机械设备、橡胶塑料等)、竞争国竞争力有限行业(机械设备、消费电子等)、加价倍率高行业(汽车、消费电子等),这些行业对美出口规模占比达47%[2] - 2025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制造业或面临下行压力,服务业投资和消费有望改善并对冲制造业压力[2] A股市场展望 - 预计2026年好于2025年,牛市主要区间在2026-2027年,2025年四季度市场中枢有望抬升,进入"发令枪响"前最后阶段[3] - A股具备演绎牛市潜力:居民"资产荒"加剧推动权益配置比例提升,2025年是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改善回报中枢;中国企业通过"内卷"和"反内卷"抬升盈利,供给出清周期到来[3] - 2025年三季度预计为中枢偏高的震荡市[3] 科技赛道布局 - 科技行业尚未摆脱中期调整,调整源自国内AI应用催化偏慢和算力投资中期展望不确定性[4] - 科技行情可能分布在未来数年,下一轮中级别上涨需基础层突破催化,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具备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潜力[4]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已现,创投融资强势方向包括软件和信息、硬件技术、AI相关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4] 消费与港股展望 - 对消费扩散行情保持谨慎,新消费赚钱效应扩散往往是行情短期休整信号,珠宝首饰、IP潮玩、新零食饮品、美妆个护等细分龙头仍维持景气趋势[4] - 医药(CXO和创新药)和贵金属等稀缺景气方向演绎逻辑类似[4] - 港股在潜在牛市中大概率领涨:港股成为中国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A股代表性资产登陆港股成趋势;港股互联网是国内AI产业趋势龙头方向;港股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方向;内外资共振定价"中国战略机遇期阶段"[5]
交银国际每日晨报-20250603
交银国际· 2025-06-03 10:0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不确定性显著升温,美国贸易、财政长期失衡下的再平衡尝试引发不确定性,中国加速推进内外需再平衡是战略选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全球大类资产面临再平衡,非美元资产有望受益于资金重新配置 [1][2] 全球宏观2025下半年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宏观不确定性显著升温,主因美国贸易、财政长期失衡下再平衡尝试引发的不确定性,虽短期部分关税措施缓和,但相关议题可能持续存在;中国加速推进内外需再平衡是战略选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 [1] - 全球大类资产面临再平衡,美元信用受损、美债期限溢价趋势性上升,长期超配的美股、美债面临资金分流压力,非美元资产有望受益于资金重新配置 [2] - 港股受益于政策环境相对稳定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有望成为低波动市场,科技股有望迎来内外资金共同配置,关注科技创新、高股息和政策红利三条主线 [2] - 美股市场正经历“例外论”向“卖出美国”的叙事转变,面临政策不确定性和估值回调双重压力,关注大市值权重价值股及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 [2] - 美债利率短期面临债务上限供给端压力或上探前高,全年维持在4.0 - 5.0%区间宽幅震荡 [2] - 美元因美国经济基本面有一定韧性,相对有利的利率环境提供支撑,但政策不确定性、信用担忧及对冲需求主导下,短期内仍有下行压力 [2] 全球主要指数表现 - 恒指收盘价23,158,较前一日跌0.60%,年初至今升14.32%;国指收盘价8,359,较前一日跌0.86%,年初至今升14.67%等 [1][3] 主要商品及外汇价格 - 布兰特收盘价62.76,三个月跌13.77,年初至今跌15.85%;期金收盘价3,288.90,三个月升15.94,年初至今升25.09等 [3] 本周公布经济数据 美国 - 6月2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月份)市场预期52.30,上次数据50.20;6月2日ISM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5月份)市场预期48.70,上次数据48.70等 [4] 中国 - 报告未提及本周中国公布经济数据的具体内容 [4] 交银国际最新研究报告 深度报告 - 6月3日《全球宏观 - 2025下半年展望:再平衡》,作者李少金、钱昊 [4] - 12月3日《交银国际研究 - 勇立潮头,向“新”而行》,作者交银国际研究团队 [4] - 11月29日《新能源行业 - 2025年展望:政策预期与基本面重新平衡中,优先考虑防守性》,作者郑民康、文昊CPA [4] 每日报告 - 5月30日《富途控股 (FUTU US) - 盈利超预期,估值具吸引力;维持买入》,作者万丽、CFA、FRM [4] - 5月30日《石药集团 (1093 HK) - 1Q25业绩继续承压,多项重磅出海交易即将达成;上调目标价》,作者丁政宁、诸葛乐懿 [4] - 5月30日《理想汽车 (2015 HK) - 1季度业绩符合预期,2季度指引略低于预期,维持中性》,作者陈庆、李柳晓、PhD、CFA [4] 恒生指数成份股表现 - 长和实业收盘价44.15港元,市值169,096百万港元,5天股价升跌 - 2.11%,年初至今升6.39%等 [5] 国企指数成份股表现 - NA收盘价138.30港元,市值82,102百万港元,5天股价升3.13%,年初至今跌8.59%等 [6]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东稳西荡新阶段?-纪要
2025-06-02 23:44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1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中美关税问题** - 中美平均关税维持在30%-40%,短期内难以下调[6] - 美国可能通过非关税壁垒(如大而美法案899条款)维持关税水平,最高税率可达20%[3][4] - **美国财政与债务风险** - 美国财政赤字扩大,年度预算赤字增加约3,000亿美元[7] - 长期债务问题逼近临界点,联邦债务占GDP比例可能从120%升至150%以上[9] - 3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美元资产避险地位受挑战[9] - **美元走势与全球影响** - 美元指数预计从100贬值至91,亚洲新兴市场(印度、新加坡、阿联酋)将受益[10][27] - 全球从美元例外主义转向多元竞争格局[10] **2 中国经济挑战与结构性改革** - **通缩与供需失衡** - 中国面临通缩压力,GDP平减指数预计为负1(2024年)和负0.7(2025年)[12] - 制造业投资增速(9%)远超名义GDP增速(4%),供需缺口扩大[15] - 地方政府考核依赖GDP和增值税,导致产能过剩与消费激励不足[16][24] - **再平衡与改革路径** - 需通过债务重组、政策支持、消费改革恢复信心,但进展不均[13] - 社保覆盖率不足制约消费,需提高农民、农民工社保水平以提升边际消费倾向[17] - 结构性改革需调整税收激励机制,减少地方保护主义[25] **3 行业动态与投资机会** - **奢侈品市场** -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某黄金品牌预计2025年大中华区销售额超越卡地亚[18] - **科技与AI领域** - 中国AI生态系统自给自足率预计2027年达82%,性价比优势显著(如dipstick阿旺)[18] - **汽车行业** - 价格战激烈(比亚迪降价1.2-5.3万元),销量增长但销售金额未增,上游利润率受压[37] - 需政府干预稳定行业价格[38] - **亚洲市场投资建议** - 超配印度、新加坡、阿联酋,上调巴西评级;回避与通缩相关行业[27] - 亚洲货币中看好新加坡元、台币、印度卢比[33] - 亚洲债市看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债市因财政宽松预期承压[34] **4 其他关键要点** - **工业企业利润改善** - 利润率改善主因可变成本基数效应及营业费用下降(如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缓解利息压力)[20][22] - **通胀低迷原因** - 供需失衡与房地产出清周期长,PPI长期通缩(仅2016-2021年短暂通胀)[23] - **社会内卷现象** - 电商、汽车行业价格战反映终端需求疲软,需结构性改革而非反内卷呼吁[39] **5 未来展望与风险** - **中国资产重估窗口** - 需打破通缩实现再平衡,否则继续面临叙事与现实割裂[11] - **全球政策不确定性** - 美国四大政策风险(关税、非关税壁垒、人才政策、数据透明度)加剧美元贬值压力[9] - **科技与长期机会** - AI、电池、自驾车等技术进展长期利好,但短期需应对通缩现实[39] **数据与原文引用** - 关税水平:30%-40%[6] - 美国债务占GDP:120%→150%[9] - 中国GDP平减指数:2024年-1,2025年-0.7[12] - AI自给率:2027年82%[18] - 比亚迪降价幅度:1.2-5.3万元[37]
中美“再平衡”的远大挑战
日经中文网· 2025-05-14 11:16
中美贸易与汇率问题 - 中美两国政府就相互征收的关税各自下调115%达成协议 致力于纠正经济扭曲并实现再平衡 [1] -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着手处理贸易、汇率和财政问题 背后是对美元信用危机的强烈担忧 [1] 美国经济失衡现状 - 美国贸易逆差达1.21万亿美元(2024年) 10年间增至1.6倍 金融收支净流入1.27万亿美元勉强维持平衡 [4] - 美国对外债务达27万亿美元 20年里增至4倍 每年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通过借款填补 [4] - 联邦政府利息支付负担超1万亿美元/年 超过国防预算(约9000亿美元) 国际收支第一次收入收支2024年转为逆差 [4]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 中国制造业占GDP四分之一 缩减产能将直接导致失业 工业产值占全球三成 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5倍 [5] - 中国纯电动汽车等战略产业众多 "世界工厂"地位难以倒退 [5] - 中国对美国国债持有量较峰值减少一半 将美元投入"一带一路" 该地区占中国出口目的地46% [5] 历史类比与美元风险 - 美国过去通过广场协议使日元升值 削弱日本国际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可能要求类似措施纠正人民币贬值 [6] - 全球GDP 2020年增至2.7倍 但美元供应量增长5.4倍 带来资产泡沫和美元信用下降风险 [6] - 美国4月启动对等关税后出现"股债汇三杀" 贝森特政策短期内戳破美元流动性过剩的"水泡" [6]
每日钉一下(为什么说分散配置,是投资中“免费的午餐”?)
银行螺丝钉· 2025-04-15 21:35
人民币债券市场 - 过去几年人民币债券经历了一轮小牛市 [1] - 2024年长期债券在上涨后波动逐渐增大 [2] 债券指数基金特点 - 债券指数基金适合普通投资者因其分散配置特性 [7] - 分散配置+再平衡策略可实现1+1>2的效果提升收益并降低波动风险 [8] - 指数基金通常分散配置几十至数百只股票体现分散配置理念 [10] 投资组合理论应用 -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强调分散配置可降低风险且不减少收益 [8] - 分散配置中证A500和中证红利各50%并每年再平衡收益高于沪深300且波动更小 [8] - 投顾组合应用分散配置+再平衡策略收益率超过市场指数同时波动风险更小 [11] 投顾组合表现 - 主动优选和指数增强投顾组合配置不同风格品种并在低估值时调整比例 [11] - 投顾组合上线后收益率超过同期市场指数且波动风险更小 [11]
成长价值轮番上阵,彼得林奇教你抓住风格轮动的收益 | 螺丝钉带你读书
银行螺丝钉· 2025-03-08 21:52
市场基金风格分析 - 均衡风格代表为彼得·林奇,兼顾成长与价值,行业配置分散,最大回撤通常小于大盘,是投资组合的压舱石类型 [6][7][8][9] - 深度价值风格代表为格雷厄姆,重视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股息率,收益来自盈利增长、分红及估值回归,近年红利、价值指数表现突出 [11][12] - 成长价值风格代表为巴菲特,注重高ROE、稳定现金流,消费行业及质量策略指数具此特征 [14][15][16] - 成长风格要求收入与盈利高增速,估值容忍度高,如300成长、创业板、科创板及科技类指数 [17][18][19] - 深度成长风格聚焦早期行业,多见于风险投资基金,失败率高但少数成功项目贡献主要回报 [20][21][22][23] 风格轮动现象 - A股成长与价值风格平均每3-4年切换一次,长期回报相近 [25][26][27] - 美股2023-2024年成长风格强势,2025年一季度价值风格指数上涨 [30][31] - 港股、美股同样存在风格轮动,但具体品种表现差异显著 [28][29] 投资策略建议 - 分散配置不同风格基金可降低单一风格波动风险,高估值时止盈并加仓低估风格以捕捉额外机会 [33] - 再平衡策略依据估值调整配置比例,如投顾组合通过动态调整捕捉轮动收益 [34][35][36] - 2016-2018年价值风格占优,2019-2020年成长风格强势,2021-2024年价值风格回归,2025年一季度成长风格再度上涨 [38] 书籍推广信息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上市首日登顶京东金融与投资类销量榜及新书热卖榜,被巴菲特誉为"价值连城的投资指南" [42][43] - 粉丝可通过专属优惠券领取6元折扣购买新书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