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

搜索文档
阳谷县聚焦重点领域,力争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齐鲁晚报网· 2025-06-10 20:09
农业发展与荣誉 - 阳谷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并获批全国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 [1] - 荣获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现代农业强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山东省水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等多项省级荣誉 [1] - "智慧畜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创新实践形成典型经验并在省级及以上层面推广 [1]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立足有色金属、绿色食品、高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3] - 推动阳谷县经济开发区扩区扩能深化产业数字化赋能 [3] - 完善智能工厂梯次培育体系力争推动100家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3] 新能源与低碳发展 - 加快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力争年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 [3] - 积极争取"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 [3] - 在有色金属、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推行碳计量管理推动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3] 农业产能与城乡融合 - 确保"吨半粮"产能区突破13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 [3] -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确保规上企业营收稳定在180亿元以上 [3] -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力争智慧社区覆盖率达80%以上 [3]
引导企业支持镇村建设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06.02-06.08)
南方农村报· 2025-06-09 22:30
乡村振兴工作推进 - 广州市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与都市现代农业提效 [4][5][12][13][14] - 汕头市聚焦乡村环境整治与资源盘活,创新村企帮扶机制并发展"民宿+农文旅"产业 [5][6][17][18][19][20][26][27][28] - 梅州市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以金融赋能土地整治与避险搬迁 [6][30][31][32][33][34] - 汕尾市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文旅体商融合打造示范带 [7][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 东莞市扛牢耕地保护责任,精心组织本土农产品销售 [7][53][54][55] - 中山市以侨房活化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文旅集聚区 [8][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 - 阳江市壮大荔枝产业,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与城乡风貌提升 [9][75][76][77][78][79] - 茂名市全链条做精沉香产业,推动康养旅游等业态融合 [9][80][81][82][83][84][85] - 肇庆市聚焦县域产业与新型城镇化,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集成式改革 [10][86][87][88][89][90][91] - 清远市集中更多资源投入基层,依托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家门口增收 [10][11][92][93][94][95][96][97][98][99][100] 市委书记工作重点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强调全面提升都市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增强区镇村经济综合实力 [11][12][13][14][15] -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强调创新村企帮扶机制,盘活农村土地和农房资源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 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强调推进农用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 [29][30][31][32][33][34] - 汕尾市委书记逯峰强调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打造农文旅体商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强调精心组织本土农产品销售工作 [51][52][53][54][55] - 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带动侨房与古建筑焕发新活力,探索"工改""田改""水改""城改"一体联动 [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 - 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强调加快打造荔枝冷链物流体系 [74][75][76][77][78][79] - 茂名市委书记庄悦群强调全链条做精做特沉香产业大文章 [80][81][82][83][84][85] - 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强调抓好集成式改革 [86][87][88][89][90][91] - 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强调集中更多资源力量投入基层一线,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92][93][94][95][96][97][98][99][100]
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 揭晓500强榜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7:23
镇域经济评价体系 - 评价体系涵盖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维度,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1] - 经济实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经济发展潜力[2] - 产业能力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数量、创新型企业数量[2] - 消费活力指标包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业网点密度、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2] - 城乡合力指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获国家认证农产品数量、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电商发展成熟度[2]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500强镇中2023年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有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有18个[3] - 全国500强镇中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的镇达49个,规上服务业企业超100家的镇达83个,创新型企业超200家的镇达18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32个,西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2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镇达36个,西部百强镇中达38个[3] 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 "三融"方略包括融城、融产、融农[3] - 融城策略要求近郊镇融入都市圈,远郊镇融入县域经济共同体[3] - 融产策略强调纵向嵌入重点产业链,横向实现产业协作[3] - 融农策略包括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和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3] 镇域经济现代化建议 - 通过"五个一"工程构建产业新生态,包括选准主导产业、培育链主企业、建设核心园区等[4] - 创新治理模式需理顺县镇权责,探索园镇协同治理机制[4] - 优化资源配置需盘活土地存量、共享数据资源、推动技术下沉等五类要素[4]
破解村居并行治理难题 门头沟永定镇解决589件民生问题
新京报· 2025-06-04 18:54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 永定镇惠康、惠润地区作为门头沟区最大回迁安置社区,汇集13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的2.6万居民,曾因城乡混居导致治理混乱[1][2] - 地区大党委模式通过整合村委会、居委会、物业等主体,累计解决589件民生问题,入选2024首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1][6] - 统一决策后实现停车位整合,新增3万平方米停车场,车位配比从1:0.14提升至1:0.4[8] 数字化治理体系 - 构建四级网格体系(1个一级网格至2000余个四级网格),通过"智慧永定"平台集成7大功能模块,实现95%问题办结率[14] - 接入1145路实时视频监控,自动识别火情等4类隐患,"永定有我"模块实现未诉先办[14] - 数字治理覆盖特殊人群动态数据库,提升反诈宣传效率,强化基层风险防控能力[15] 服务效能提升 - 物业共管账户推动273套房屋漏水维修、51部电梯大修,物业服务费缴纳率从62%跃升至99.5%[9] - 大党委综合体整合物业办公、文化服务(书苑、体验区等)功能,形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11] - 群众诉求响应时效提升300%,通过舞台剧等形式展现治理成果[9][11] 城乡融合实践 - 解决混居社区典型矛盾:如楼宇外墙颜色分歧、分段道路维护差异、跨村维修难题[4][6] - 通过党建共同体打破原有行政村管理模式,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精细化治理[14][15] - 结合城乡特征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数字化手段降低治理成本[15]
镇江高新区商贸流通发展势头强劲
镇江日报· 2025-05-29 08:14
消费市场表现 - 1-4月镇江高新区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3.13% 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34% 限上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2.09% 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方阵 [1] - 核心商圈悦然广场1-4月客流总量达19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 新增品牌商铺11家 [1] 政策与活动推动 - 发布2025年消费促进七大举措 深挖老字号和特色农产品消费增长点 联合大型综合体开展多样化消费活动 [1] - 1-4月"以旧换新"活动带动商贸行业销售总额超5000万元 覆盖家电 汽车 电动自行车 家居等领域 [2] - 打造"直播+产业""直播+品牌"特色电商直播区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1] 业态创新与布局 - 围绕润兴路 九华山庄 团山睿谷等重点片区优化商业布局 培育夜间经济 首店经济等新业态 [2] - 推动文旅商体联动 策划主题促消费活动 形成"月月有活动 季季有亮点"的消费氛围 [2] 企业支持与培育 - 定期举办商贸企业座谈会和培训会 邀请行业专家授课 强化贸易企业招引和培育升规工作 [3] -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 落实惠企政策 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3] 未来规划 - 计划推动优品中华行高新区专场活动 为外贸企业搭建内销平台 畅通内外贸易双循环 [3] - 深化消费供给侧改革 以创新驱动 品牌引领 融合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3]
中美高校60余位师生感知创新性乡域景观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09:51
"我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人对建筑、景观以及人与土地关系的看法,来拓展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 知。"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建筑学硕士乔纳森·博内齐表示。 中新网南京5月26日电 (孙艳 徐珊珊)5月22日至6月6日,中美高校60余位师生走进上海、南京等四 地,以乡土为纸、以创新为笔,通过田野调查、文献学习与创新设计,感知和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 新性乡域景观。 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主办,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共同参与。东 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外籍院长戴维·莱瑟巴罗在25日举行的开幕式上表示:"本次研学要解决的核 心问题是促进'城乡融合',尽管面临的任务绝不简单,但这是当下该领域内最为紧迫的议题之一。" 活动期间,师生们在上海徐汇滨江领悟都市滨水工业遗产的涅槃重生,于南京中山陵认知城市自然 中的历史地景,到宏村解码中国传统村落千年水系的空间密码,赴戴家山村见证传统夯土与现代设计的 共生实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夏校课程设计凸显"时空折叠"巧思:既有对历史建筑景观的当代转译,也有对 现代融合发展的现实叩问,更有对未来蕴藏潜能的积极探索。 5月25日,"创新性乡域景观"国际暑期学校在东南大 ...
南农晨读 | 小满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10:04
茂名荔枝嘉年华 - 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于5月19日在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盛大启幕 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茂名市人民政府主办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和高州市人民政府承办 [8][9] - 嘉年华以充满童趣的荔枝表演开场 呈现"荔乡大地·美'荔'画卷" 传播茂名荔枝文化 [10][11] - 活动突出政策引领 农民故事 产业联动 文化共鸣 旨在打造茂名荔枝节庆经济 [14] - 包茂高速茂名段的柏桥服务区于嘉年华期间正式投入运营 [15][16] 数字平台与城乡融合 - 广东举行"数字平台重塑城乡关系"学术沙龙 探讨数字时代城乡融合发展 [19][20] - 广东省委改革办指出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年 华南理工大学 抖音集团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21][22] 消费帮扶仲夏行动 - 广东省2025年"消费帮扶仲夏行动"将于5月21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启动 [26][27] - 行动以消费帮扶农副产品选品和农文旅推介为重点 强化政府引导 服务大湾区消费帮扶市场化主体力量建设 [29][30] 农产品推广活动 - 海丰莲花山茶将亮相第二十六届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 8家代表性茶叶企业组团参展 [42][43][44] - "好品山东"香港分销供应链基地建设签约暨鲁港直通车启动仪式将于5月21日在香港举行 推动鲁港农食产业合作 [49][50][51] - 宁明丽宫粤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广西宁明县投产 首批陈皮星油藤产品下线 [54][55][56] 文化推广 - 汕头音乐人王常亮将携原创潮语歌曲《潮韵欢歌》参加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推广潮汕文化 [59][60][61]
甘肃金昌 城乡融合探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47
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 甘肃省金昌市推动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发展,探索具有金昌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 [1] - 2024年一季度金昌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9元同比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5元同比增长6.7%,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1] 村居融合改革 - 金昌市在甘肃省率先开展"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建立进城农民户口"双登记"制度,保留农村权益同时共享城市服务 [2] - 天源里社区通过"五融合"改革,居民活动空间由658平方米增加到2045平方米,功能室由8个增加到18个 [3] - 高崖子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4.99万元增长到2024年32.45万元 [3] - 金川区已完成西坡村、马家崖村与城市社区融合,永昌县黄家学村、鸳鸯池村改革有序开展,已使2.54万人受益 [4] 教育公共服务 - 金昌市将城乡学校重组为"一校两区",通过走教形式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5] - 金川区实现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全面接管27个行政村的环卫工作 [5] - 城乡公共服务改革使43万人受益 [6] 产业发展模式 - 永昌县打造5个"共富车间",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 [7] - 永昌县六坝镇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23.9万元,村均35.32万元 [7] - 永昌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10家,加工转化率79% [8] - 金川区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推进,已入驻两家企业,规划建设牛肉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等项目 [8] 产业带动效应 - 金昌市212家"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带镇带村全覆盖 [9] - 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23年33.16万元增长至2024年45.4万元 [9]
武汉6区明确最新定位 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空间基础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20
武汉市6区国土空间规划批复 - 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复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新洲区、黄陂区、江夏区等6个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1] - 规划明确各区到2035年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等关键指标[1] 各区发展定位 - 东西湖区定位为产业创新基地和商贸物流枢纽[1] - 汉南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1] - 蔡甸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示范区[1] - 江夏区定位为科技创新策源转化高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1] - 黄陂区定位为商贸物流与现代制造业基地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 - 新洲区定位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和新兴产业基地[1] 区域协同发展 - 规划要求融入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全面支撑武汉都市圈建设[2] - 加强毗邻县市区协作互补,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区域协同[2] - 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对武鄂同城化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2] 生态保护与空间格局 - 锚固生态空间格局,筑牢大别山等生态屏障[2] - 严格管控长江、汉江、府澴河等河湖水域空间[2] - 加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江汉湖群生物多样性保护[2] - 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与流域综合治理[2] 城乡空间优化 - 优化各区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交通、设施和土地使用[3] - 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圈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3] - 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品质[3] - 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 - 加强盘龙城遗址、明楚王墓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3] - 严格城市建设高度和强度管控,塑造特色城乡风貌[3]
添彩全局 荆楚有为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15
产学研协同创新 - 湖北拥有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525家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资源全国前列 [1] - 武汉作为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持续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1] - 完善"企业出题—院所领题—联合答题—生产实践验题"的创新路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 - 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再研发"产业生态闭环,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1] 制度型开放与外贸发展 - 2024年湖北自贸试验区新增127项制度创新成果,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 [2] -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2%,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 [2] - 对内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产业协同机制,对外构建武汉航空枢纽实现全球物流吞吐 [2] - 推动优势企业海外布局,形成"采自全球,销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2] 区域协同与产业转型 - 武汉城市圈深化校企协同,宜荆荆恩城市圈发展绿色化工业 [2] - 襄十随神城市群推动汽车工业转型,释放内需增长潜力 [2] - 创新消费激励机制,激发文旅消费活力,打造湖北特色文化口碑 [2]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