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边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快讯· 2025-07-18 11:59
多边贸易体制维护 - 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以应对全球经济治理重构和逆全球化挑战 [1] - 国际经济秩序和治理体系面临严重冲击主要源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 [1] 自贸区网络扩展 -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1] - 推动"多边合作"与"区域合作"双轮并行发展模式 [1]
美国最后一搏,30%关税大棒砸下,欧盟彻底失望,暂缓反制寻转机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06
贸易关税政策 - 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商品征收30%关税 [1] - 欧盟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20.6%,关税将严重冲击欧盟对美出口 [3] - 加征关税可能在美国引发通货膨胀,削弱消费者购买力,进而打击高度依赖消费的美国经济 [3] 欧盟经济影响 - 欧洲经济增速预期为0.7%或0.8%,加征关税将加剧经济衰退风险 [3] - 德国5月出口环比下降1.4%,对美出口下滑7.7%,创三年多最低水平 [5] - 德国汽车和机械工程行业受冲击显著,企业成本增加数十亿美元 [5] 欧盟内部反应 - 法国呼吁欧盟坚定捍卫利益,准备反制措施如“反胁迫机制” [3] - 德国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冲突,避免贸易战损害经济复苏和创新实力 [3] - 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谴责美国行为,要求立即反制 [3] 美国战略意图 - 美国通过加征关税缓解财政压力,应对高赤字和债务问题 [5] - 美国试图打压欧盟经济实力以维持全球主导地位 [5] 德国应对策略 - 德国寻求减少对美市场依赖,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7] - 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在德国贸易伙伴中地位提升 [7] - 德国计划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拓展多元化贸易关系 [7] 中德合作前景 - 中德在制造业、新能源、科技创新等领域互补性强 [7] - 德国高端制造与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势结合,推动全球贸易新秩序 [7]
巴西重拳反制特朗普,一招比一招强,要硬刚到底,中国成幕后军师
搜狐财经· 2025-07-15 11:51
中美贸易战对巴西的影响 - 美国对巴西征收高达50%的关税,理由是"贸易逆差",但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美国对巴西的贸易顺差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 [7] - 巴西总统卢拉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不合理,并公开表示"全世界不需要一个皇帝",这触动了特朗普的敏感点 [7] - 巴西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同样征收50%的关税,并在外交层面要求美国驻巴西大使馆核实特朗普言论的真实性 [15] 巴西的反制策略与支持力量 - 巴西的反击策略借鉴了中国的应对方式,背后有中国的支持 [4] - 中国加快与巴西的合作项目进展,如中巴两洋铁路计划,这些合作将削弱美国制裁的效果 [16] - 巴西积极推动金砖国家间采用本币结算,试图建立不依赖美元的贸易体系,这对美国的"美元霸权"构成挑战 [16] 巴西与美国的经济关系 - 巴西是全球最大咖啡生产国和重要橙汁供应国,对美国商品实施反制将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 [19] - 巴西与中国经济合作加深,中国市场为巴西提供更多贸易机会,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15] - 巴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寻求更多经济伙伴,形成新的多边合作格局 [16] 政治层面的博弈 - 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施压插手巴西内政,希望亲美的博索纳罗重新上台 [12] - 卢拉政府正在调查博索纳罗是否策划军事政变,特朗普此时声援博索纳罗被解读为干预巴西内政 [13]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视为个人情绪发泄,而非基于经济数据的合理决策 [10]
沙中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艾尔·阿吉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国际金融报· 2025-07-14 12:11
中沙战略合作框架 - 沙特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致力于成为中国企业通往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门户和战略伙伴 [2]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为两国企业应对全球经贸挑战提供支撑 [3][5] - 中国在矿业、制造业、先进科技领域优势突出,与沙特工业化、产业化发展诉求高度契合 [3][8] 多领域合作现状 - 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中国国企广泛参与沙特风能、循环燃气发电与海水淡化项目,提升工程效率 [8] - 矿业领域:沙特开放水平达历史高点,采用风险收益共担、共同运营的本地化模式与中国企业合作 [8] - 工业制造领域:中国完整工业门类与沙特区位优势结合,打造区域制造业和出口中心潜力显著 [8] - 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以领先技术为沙特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覆盖人工智能、游戏、金融科技等 [5][9] 新能源与金融科技机遇 - 沙特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中国新能源技术先进,双方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潜力巨大 [9] - 沙特"2030愿景"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地位可加速双边金融互惠开放 [9] 企业合作成果 - 阿吉兰兄弟控股已与数家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游戏、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多项成果在沙特落地 [5][6] - 该公司作为沙特在华最大私营企业,持续引入前沿中国企业进入中东市场,深化"一带一路"与"2030愿景"对接 [5][6]
链博会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53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将于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涵盖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及供应链服务展六大领域 [1] - 链博会通过搭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平台,展现产业链韧性和多边合作价值,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挑战 [1] - 展会以开放共融姿态连接全球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推动开放合作成为国际共识 [1][5] 中国产业链优势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具备完整工业体系 [2] - 通过创新驱动战略重塑全球产业链,中国正掌握全球价值链重构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2] - 智能制造、绿色能源等高端产业展示推动企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带动国内技术迭代 [5] 双循环战略实践 - 链博会作为双循环战略平台,通过展贸协同和数字化赋能促成线上线下订单融合,推动传统外贸转型 [3] - 吸引全球头部企业参展,帮助国内外企业绕过美国关税壁垒,直接拓展新兴市场 [3] - 通过扩大优质商品进口形成鲇鱼效应,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同时平衡进出口关系以构建韧性供应链 [3]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链博会加速吸引"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欧盟等参展,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网络以降低对传统市场依赖 [5] - 依托RCEP等机制对冲脱钩风险,运用数字贸易新基建消解有形壁垒,推动包容性国际经贸新秩序 [5] - 展会从企业展示平台升级为产业链协同枢纽,实现跨行业创新合作与上下游精准匹配 [5][6] 经济全球化贡献 - 链博会促进要素资源全球优化配置,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完善,展现中国维护供应链稳定的担当 [6] - 通过畅通双循环为全球产业链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传递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6]
欧洲迎来战略机遇?中方开启7天行程之时,普京一通电话打到巴黎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59
中欧外交动态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开启为期7天的欧洲访问,行程覆盖比利时、德国和法国三国,关键议程包括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及中法外长会议[6] - 2024年中欧贸易额预计突破7800亿美元,较1975年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显著,反映双方经济深度交织[8] - 比利时首相德韦弗表示愿充当欧中合作门户,中方欢迎比利时企业赴华发展,凸显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纽带作用[10] 俄欧互动与地缘博弈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自2022年9月以来首次通话,讨论中东局势及乌克兰问题,普京强调和平协议需基于"新的领土现实"[14][16] - 俄方通过对话试探欧洲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立场,欧洲面临战略困境:既需平衡美国压力,又需应对俄罗斯军事行动并维持对华合作[16] 中欧合作前景 - 王毅提出中欧应成为"稳定之锚",呼吁在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深化合作,以应对国际局势动荡[8][20] - 欧洲面临挑战是如何在中美俄博弈中保持战略自主,同时通过与中国合作获取新增长动力[20]
特朗普众叛亲离?当着全世界面,日本前首相突然表态,态度十分坚决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44
美日贸易冲突升级 - 特朗普威胁将日本商品关税从24%增至30%-35% 主要针对大米和汽车领域[3] -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强硬表态绝不牺牲农业利益 谈判陷入僵局[3] - 美国要求日本多买商品 强推日元升值 同时拉拢日本对抗中国[3] 日本对美政策转向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公开呼吁减少对美依赖 提出"去风险"战略[4] - 日本政府强调汽车议题关乎"国家利益" 需坚定推进自身立场[7] - 日本正转向多元化合作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因美国施压而加速[7] 贸易数据与市场影响 - 日本是美国最大海外投资国 为美创造大量就业机会[6] - 日本大米进口政策与汽车贸易失衡成为美方主要指责点[3] - 仅22%日本人信任美国 其中仅3%表示"非常信任"[6]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 东亚经济体因共同压力加速团结 韩国表态加强与中国合作[7] - 日本寻求开拓美国以外市场 全球贸易多元化趋势明显[4] - 中国强硬应对关税战的做法鼓舞了日本坚持主权立场[7]
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指数持续上亚洲制造业仍是全球经济稳定恢复重要力量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1
全球制造业PMI数据 - 2025年6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5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但仍低于50%收缩线 [1] - 全球制造业处于收缩区间但恢复力度提升,亚洲是唯一扩张区域(50.7%),美洲(48.6%)、欧洲(48.8%)、非洲(49.7%)均低于50% [1][2][3] - 世界银行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反映经济恢复面临下行压力 [1] 区域制造业表现 美洲 - 美洲制造业PMI 48.6%较5月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49%,恢复力度弱 [2] - 美国制造业PMI 49%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趋势,企业或为规避关税不确定性加速生产 [2] 欧洲 - 欧洲制造业PMI 48.8%连续6个月微升,恢复力度持续较弱,欧洲央行可能出台更多刺激政策 [2] 亚洲 - 亚洲制造业PMI 50.7%较5月升0.3个百分点,主要国家通过多边合作(如中韩自贸协定、中国-东盟经贸)维持增长韧性 [3] - 亚洲央行考虑放松货币政策以缓冲美国关税政策潜在冲击 [3] 非洲 - 非洲制造业PMI 49.7%较5月大幅上升1个百分点,但仍处收缩区间,经济模式依赖自然资源出口导致外部波动敏感 [3][4] 政策与趋势 - 多边合作和全球化(普惠、包容、创新方向)被确定为稳定经济恢复的关键路径 [1] - 美国关税政策暂停期后的决策将显著影响全球供应链成本及通胀水平 [2]
6月全球制造业PMI升至49.5%
搜狐财经· 2025-07-06 11:47
全球制造业PMI数据 - 6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但仍低于50% [1] - 全球制造业仍运行在收缩区间,但恢复力度有所趋升 [1] - 亚洲制造业PMI为50.7%,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持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1] - 美洲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低于49% [1] - 欧洲制造业PMI为48.8%,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小幅上升但仍未突破49% [1] - 非洲制造业PMI为49.7%,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走势 [1] 区域制造业表现 - 亚洲制造业是全球经济稳定恢复的重要支撑力量,区域内主要国家均有积极变化 [1] - 美洲制造业保持在收缩区间,恢复力度较弱 [1] - 欧洲制造业延续缓慢恢复态势,恢复力度持续较弱 [1] - 非洲制造业恢复力度较上月上升,但仍在50%以下 [1] 全球经济恢复趋势 - 全球经济恢复仍面临下行压力 [2] -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成为各国探讨经济恢复路径的基本共识 [2] - 加强多边合作和夯实全球市场需求基础是保障经济稳定恢复的确定性方向 [2]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应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期待日中关系向好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5 12:31
日本经济转型与多边合作 -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指出日本经济需减少对美国依赖,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自我转型 [1][3] - 美国对日加征关税政策可能使部分美国企业和工人受益,但会损害更多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利益 [3] - 日本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扩大RCEP和CPTPP等多边合作,特别是在数字贸易领域 [3] 日中经贸关系发展 - 鸠山由纪夫认为当前日中关系氛围向好,期待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以推动经贸发展 [1][4] - 日本应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同时希望中国加入CPTPP [3] - 日中两国需在多边框架下积极寻求更多合作领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