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术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大博医疗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思宇MedTech· 2025-07-17 14:21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 3亿元至2 5亿元 同比增长66 37%至80 8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 1亿元至2 3亿元 同比增长72 23%至88 63%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5657元至0 6148元 上年同期为0 3339元 [1] 业绩增长原因 - 各产品线在耗材集采后进入新的增长常态 [3] - 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服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3] -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支付费用约为2500万元 [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总部位于福建省厦门市 2017年在深交所上市 [4] - 主营业务为骨科、神经外科、微创外科等医用高值耗材研发、生产、销售 [4] - 产品通过FDA、CE、ISO13485、GMP等国际认证 [4] 产品线 - 骨科创伤类植入耗材:髓内钉、空心钉、普通钉板、锁定钉板等 [4] - 脊柱类植入耗材:脊柱接骨板、脊柱内固定器、椎间融合器等 [6] - 关节类植入耗材:髋关节假体、膝关节假体等 [9] - 运动医学及神经外科类植入耗材:颅骨修复钛网、硬脑膜等 [9] - 微创外科类耗材:微创穿刺系统等 [9] - 齿科类植入耗材:种植体系统 [9] 市场覆盖 - 拥有158个产品注册证或备案凭证 涵盖约15 400个规格的各类耗材产品 [8] - 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 与3000多家医院及500余家商业公司合作 [8] - 国际市场覆盖美国、欧盟、东南亚、中东、南非等地区 [8] 行业活动 - 即将召开2025年9月3-5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9]
1700亿!业绩超预期!强生最新季报
思宇MedTech· 2025-07-17 14:21
财报表现亮点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2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同比增长5.8%,超出市场预期的229亿美元 [2][3] - GAAP净利润55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每股收益(EPS)2.29美元 [2][3] - 调整后EPS达2.77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的2.68美元 [3] - 自由现金流约62亿美元,同比有所下降 [2] 全年指引上调 - 2025财年全年销售收入目标从910–918亿美元上调至932–936亿美元 [4] - 调整后EPS预期从10.50–10.70美元上调至10.80–10.90美元 [4] 资本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股价上涨超过6%,达到每股164.54美元 [1][5] 医疗科技业务增长 - 医疗科技板块营收85亿美元,同比增长7.3%,运营增长6.1% [6] - 2024年收购Shockwave Medical贡献约2个百分点的增长 [6] - 心血管系统业务同比增长23.5%,电生理设备增长11%,Abiomed平台增长18.2% [7] - 普通外科业务增长2.7%,伤口闭合产品表现稳健 [8] - 骨科业务收入23亿美元,同比下降0.3%,膝关节产品面临竞争压力 [8] - 脊柱与运动医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 [8] - 视力保健业务增长6.5%,眼内晶状体(IOL)产品表现突出 [9] Ottava手术机器人平台进展 - Ottava计划于2026财年提交FDA de novo 510(k)审批 [1][10] - 2024年10月完成IDE申请并获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10] - 2025年4月完成首批病例,进入数据收集与技术优化周期 [11] - 产品设计采用"隐形架构",四个机器人手臂集成于手术台下方 [14] 研发管线与管理层表态 - 研发重点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重性抑郁障碍、银屑病、外科技术和心血管系统 [15] - 本季度研发费用35.16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4.8%,同比增长2.2% [16] - 公司强调产品组合和研发管线为下半年加速增长奠定基础 [16]
制作火星车、走进科研一线场所,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开启
新京报· 2025-07-16 15:54
活动概述 - 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营活动将于7月16日至7月27日开展,组织营员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一线场所 [1] - 活动将通过沉浸式参观、互动式访问等形式,让师生触摸科技创新脉搏,感受我国科研创新实力与发展前景 [1] - 北京营将有4所高校分营接收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师生500余人 [1] 高校分营特色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营 - 邀请专家介绍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史,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 - 营员将走进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了解5G、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手术机器人、未来无人机等技术 [2] - 专家将讲解火星探测并指导营员动手制作火星车 [2] 清华大学分营 - 开展人工智能专题专家讲座,带领营员体验前沿科技 [1] - 组织参观离心机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兴趣团队活动室及各院系实验室 [2] - 策划奇趣桥实验、简易护手霜实验等趣味实验,培养营员科学兴趣 [2] 北京化工大学分营 - 通过名家大师面对面活动,让营员亲身感受大师风采 [1] - 营员可以沉浸式体验"化学魔法" [2] 北京交通大学分营 - 带领营员聆听铁路科技前沿报告会 [1] - 参访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等实验场所 [2] 活动形式与目标 - 活动采用沉浸式参观、互动式访问等形式,帮助青少年直观感受科研创新 [1] - 学界名家、学科名师将深度参与线下科技实践,指导营员开展探索体验 [2] - 活动旨在锻炼营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兴趣 [2]
智能机器人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表现堪比资深外科医生
快讯· 2025-07-10 07:25
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 - 智能机器人首次在无人工协助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手术 [1] - 手术在患者模型上进行 机器人表现沉稳 处理突发状况能力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 [1] - 研究成果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导 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杂志 [1] 行业影响 - 该技术被视为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革命性进展 [1] - 机器人首次同时具备机械系统高精度和类似人类的适应性与理解力 [1]
报名:医疗器械创新入院闭门交流会
思宇MedTech· 2025-07-09 18:36
医疗器械企业闭门交流会 - 会议时间定于7月17日(周四)下午 地点为北京某医院 面向北京以外地区的医疗器械企业高管 [1] - 会议聚焦医疗器械创新政策与临床场景对接 采用定向邀请制 仅限企业CEO或核心高管参与 [1] - 参会需联系赵清(微信号qingzhao2017)提供公司名称、职务及联系方式以完成确认 [1] 思宇年度医疗科技活动 - 已举办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及医美科技大会 [2] - 2025年7月17日将召开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9月3-5日举办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2] - 会议内容包括北京市政府介绍政策支持路径 药监局、医保局讲解注册审评与医保支付流程 [2] - 安排医院创新技术场景参观 提供企业、政策方与医院的小范围对话机会 [2]
A股指数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04%,托育、机器人等板块涨幅居前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09:29
市场表现 - 沪指高开0 04%至3498 72点 深成指高开0 04%至10592 51点 创业板指低开0 08%至2179 32点 [1][2] - 托育、机器人板块涨幅居前 贵金属、保险板块跌幅居前 [1] - 北证50指数上涨0 37%至1426 22点 成交金额1 56亿元 [2] 外围市场 - 道琼斯指数下跌0 37%至44240 76点 标普500下跌0 07%至6225 52点 纳斯达克微涨0 03%至20418 46点 [3]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0 71% 富途控股涨6 01% 蔚来涨2 64% 京东涨2 12% [3]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并购、国际化趋势推动中国龙头向全球龙头发展 [4] - 医疗设备板块受益招标数据高增长和库存消化 高值耗材板块受益新产品放量和集采优化政策 [4] - 看好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AI医疗、手术机器人等新科技方向 [4] 消费行业 - 大众食品基本面自3月起边际改善 下半年有望稳中向好 [5] - 辣味零食、健康饮品、气泡黄酒等新消费趋势景气度保持 休闲零食、软饮料子板块受看好 [5] - 白酒板块估值回调但配置价值渐显 基本面处于筑底阶段 [5] 钢铁行业 - 钢铁反内卷行动催化供给侧改革 加速产能调控 [6] - 普钢龙头企业有望受益行业供需格局改善 特钢板块基本面良好 [6] 储能行业 - 海外户储&工商储处于困境反转拐点 库存消解+份额集中+新兴市场需求释放 [7] - 预计头部企业2025年二季度改善超预期 澳洲、欧洲及新兴市场复苏推动行业增长 [7]
112起融资、超60亿!2025上半年医疗器械资本看什么?
思宇MedTech· 2025-07-08 17:42
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投融资进入"现实主义"阶段,资本逻辑从拼概念转向看路径,从讲创新回归到落地,关注点包括注册进度、产品进院情况和商业模型可行性[1] - 上半年共发生112起医疗器械相关融资事件,但仅不到20%的项目详细披露融资金额,且越早期披露意愿越低,反映出行业更加谨慎和现实[2] 融资节奏与轮次特点 - 融资高峰出现在3月和6月,与年初节点和产业会议时间重合,窗口期重要性提升[6] - B轮及之后项目是主力,A轮以上轮次占比约三分之一,资金向路径明确、产品成型的企业集中,如深睿医疗(5亿元)、傲意科技(B+轮)[6] - 天使轮和种子轮数量占比约四成,但金额披露少,反映早期项目融资难度显著提升[6] 资本青睐的三大方向 - 补位"术式"产品加速获投:脑机接口、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术中导航等"术式重构型产品"受关注,如傲意科技的仿生手和神经康复系统、深睿医疗的AI术前-术中闭环产品[3] - 国产替代转向效率与供应链:内窥镜器械、基础耗材、骨科配件、助听器等方向活跃,企业更强调全链路供给、交付能力和成本控制[4] - 智能中台成为刚需底座:影像AI、手术规划、结构化数据平台持续融资,强化术前+术中+术后一体化协同,对接DRG付费等真实场景[7]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北京"32条"支持手术机器人租赁平台,突破医保逻辑,将高值设备定位为"服务型资产",影响企业估值模型[8] - 国家药监局推进AI器械注册沙盒和特别审评,注册逻辑从"功能创新"转向"路径嵌入",倒逼AI公司重新定义产品[8] - 政策成为底线判断标准,产品政策通路直接决定其市场可行性[8] 行业发展趋势 - 资本逻辑转变为明牌博弈,关注产品实际进展和路径清晰度,有注册、病人和回款路径的项目更易获投[9] - 行业聚焦"谁能留下",可持续性取决于产品被使用和验证的能力,而非概念或风口[9]
让失语症患者重新说话!登上国际医学期刊的研究者徐文东:手术刀依旧能创造医学奇迹
第一财经网· 2025-06-29 15:45
医学创新与外科手术突破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团队在国际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研究成果,首次证明外科手术能有效治疗卒中后失语症,为慢性中风失语症患者带来希望 [1][2] -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50名患者分为两组:25人接受"右侧C7神经根椎间孔处切断术"(NC7手术)并配合语言训练,另25人仅接受语言训练 NC7组术后1个月语言能力评分提升11.1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72分,且效果持续6个月 [2] - NC7手术仅需40分钟完成,成本低且安全性高,BMJ社论呼吁重新评估相关康复模式与政策 [2] 手术机制与临床发现 - NC7手术灵感源于团队七年前发表的上肢外周神经手术(CC7手术),术后随访发现部分患者语言功能意外改善,命名能力提升速度远超神经再生所需时间 [3] - 影像学显示CC7手术后患者右侧背根神经节区域出现结构重塑,提出新科学假设:语言功能快速改善源于神经调控效应而非传统神经再生 [3] - NC7手术通过切断右侧C7神经近椎间孔处"唤醒备用通路",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失语症治疗方法 [4] 行业技术发展与医生角色 - 脑机接口技术虽使瘫痪患者重新站立、失语患者语言解码成为可能,但尚未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仍处于早期阶段 [4] - 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先进技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医生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临床现象思考,避免忽视患者实际需求 [4] - 徐文东强调临床观察和探索精神的价值,认为人脑智慧与创新能力仍是医疗突破的核心 [4] 疾病现状与治疗需求 - 中国卒中患者中约三分之一存在语言障碍,典型表现为命名能力障碍(知晓物品但无法说出) [3] - NC7手术患者术后三天即可显著改善,从仅能说三个词进步至接近完整句子表达 [3]
中德携手,共绘单孔超微创手术新蓝图—德国慕尼黑市立医院专家造访,术锐 机器人加速全球化布局
技术交流与合作 - 德国慕尼黑市立医院专家团队访问中国,深入了解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并与上海瑞金医院开展技术交流,标志着中德在机器人微创手术领域正式开启国际临床合作 [1] - 专家团队走访术锐机器人上海研发中心,通过干试演练与动物实验培训,实地体验了其在单孔多自由度操控、高负载能力与多器械协同方面的独特优势 [2] - 德国专家观摩了瑞金医院使用术锐机器人进行的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及肾上腺手术,展示了其在普外、胸外、泌尿多学科中的全域覆盖能力 [2] 学术分享与讨论 - 慕尼黑市立医院胸外科主任Prof Johannes Bodner分享了医院在机器人手术应用的历史与成果,以及多学科微创发展现状 [3] - 瑞金医院普外科刘坤主任介绍了医院在术锐机器人平台上的多学科探索成果,包括胃肠、直肠、肝胆等复杂部位手术的关键技术经验 [3] - 双方围绕机器人术式选择、操作策略、培训体系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3] 技术认可与市场拓展 - 德国专家对术锐机器人蛇形臂技术在实际手术中展现的操作自由度、灵活性及精准度表示高度认可 [4] - 术锐机器人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临床使用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与全国50多家医院建立临床合作并逐步走向全球市场 [4] - 中德双方正在推进术锐单孔机器人在德国的注册临床试验,计划将中国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引入欧洲医疗体系 [4]
【深圳特区报】元化智能创始人、董事长李艾俐:给手术机器人装上“火眼金睛”
搜狐财经· 2025-06-17 07:43
医疗科技行业变革 - 科技推动医疗领域变革 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使用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完成第100例手术 手术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 [1] - 元化智能科技打破垄断 亚毫米级误差控制是其核心竞争优势 不到7年时间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开辟中国企业的突围之路 [1] 元化智能科技发展历程 - 创始人李艾俐从IT行业跨界进入医疗机器人领域 2018年12月在深圳注册成立元化智能 定位高端专科智能医疗装备创新研发和精密智造 [6][9] - 创业契机源于国外手术机器人价格高昂(3000多万元) 国内市场需求广泛但国产品牌罕见 选择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突破口 [9] - 深圳政府提供务实支持 创业环境开放 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9]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突破 - 从1-3毫米误差降至亚毫米级 自主研发335Hz高刷新率导航方案 实时跟踪捕捉 误差范围显著优于医生手工截骨 [10] - 自主研发底层智能算法 无国内案例参考 通过代码级突破完成技术积累 [10] -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缩短至50分钟 髋关节置换仅需36分钟 减少患者出血量和后遗症 创伤小恢复快 [10] 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 - 样机升级至第五代 同一机器可覆盖骨科所有手术 包括关节置换、锥板切除、脊柱创伤等 [10] -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 覆盖高原、偏远山区等复杂医疗环境 验证了稳定性和微创优势 [10] - 2023年3月获批髋关节适应症 成为首个国产自主研发的髋膝关节一体机 [11] - 2024年7月获批单髁膝关节适应症 成为国内首个通过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髋膝单髁三位一体全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