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智能

搜索文档
时空智能是小脑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机器人比智能汽车复杂
贝壳财经· 2025-05-22 14:09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随着AI发展,设备升级和智能化取得突破,设备具备思考决策能力并增强与现实世界的交互性 [1] - 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思考决策,时空智能是小脑负责感知和行动 [1] - 时空智能在智能驾驶领域从"高端选配"变为"智能标配",千寻位置服务定点车型超100款,累计服务260万辆具备NOA功能的智能汽车 [1] - 时空智能服务在新能源车企中的渗透率突破75%,成本已降至规模化量产水平 [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 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 [1] - 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推进,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1]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技术 - 低空空域防撞需飞行器具备避障能力(如视觉雷达传感器)并提前规划空域航道 [2] - 千寻基于时空智能技术开发无人机飞行服务平台 [2] 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产业与智能汽车产业类似,电动化和智能化将带来巨大挑战 [2] - 机械控制技术将被拉齐,真正难点在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要求更高 [2] - 未来机器人领域胜出者未必是当前机器人企业 [2] - 机器人将在智能驾驶、低级编程等领域取代人类,但不会取代所有人类工作 [2]
科技自立自强之院士说|推进时空智能 创造万亿级产业——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新华社· 2025-05-22 10:3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高通量通信卫星、光学遥感卫星、雷达卫星、北斗定位卫星等形成通导遥卫星互联网,实现空天地一体化[1]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测绘遥感技术融合,催生更多科研创新[4] - 时空智能学能自动回答何时、何地、何种目标、有何种变化及其机理与对策,实现空天地海全域一体化时空智能[4] 卫星遥感应用 - 珞珈三号01星、珞珈二号01星、珞珈三号02星和珞珈四号大健康01星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区域、全天候、全天时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5] - "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计划到2030年发射252颗卫星,包括100颗雷达卫星、144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4颗高光谱卫星、4颗热红外卫星[5] - 卫星遥感在农业、环保、智慧城市、应急响应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北斗导航与卫星遥感技术赋能智慧农业,监测庄稼长势[6] 产业前景 - 推进人工智能引导下的通导遥一体化的时空智能大众化服务,创造万亿级产业[4] - 通导遥一体化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万亿级的产业主体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6] - 珞珈三号01星成功发射使卫星遥感从服务政府、行业拓展到服务大众,期待"东方慧眼"星座形成产业联盟[5] 技术创新 - 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多颗卫星,实现全球范围遥感数据从获取到终端应用的分钟级遥感信息服务[5] - 智能化电网采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红外探测代替人工巡线,石化企业在不安全场景使用机器人工作[6] - 空天地一体化生态保护感知监测体系24小时记录候鸟360度全景影像,进行野生动物、林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6]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京开幕 促产业与技术深度融合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22:23
大会概况 - WGDC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北京举办 为期2天 主题为"时空智能重构世界" 旨在推动时空信息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等产业与人工智能 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 [1] - 大会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 泰伯网主办 吸引相关领域科学家 产业界人士 投资人及技术开发者参与 [1] 时空智能技术发展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指出 时空数据获取 处理 信息提取与知识挖掘需要走向智能 涵盖深空 空天 空地 水下 社会经济学等多层次 [1] - 行业趋势是从孤立卫星发展到对地观测大脑 需采用通导遥算智能传感网技术研究全球时空智能 [1] - 千寻位置CEO陈金培认为 时空智能应聚焦万物互联的数字世界和实际生活 计算网 时空网 互联网构成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基础设施闭环 [1] 行业应用与挑战 - 浙江大学研究员吴森森指出 地球空间智能分析面临地学数据稀疏 时空计算流程复杂等挑战 生成式AI为研究带来新机遇 [2] - HERE Technologies专家Andrei Iordache表示 人工智能和位置智能的交叉将塑造软件定义车辆的未来 包括虚拟场景测试 数字座舱体验等功能 [2]
未来产业潮涌浙江湖州 691亿项目锚定长三角增长极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09:50
城市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 - 湖州未来大会集中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6912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制造业 [1] - 2025年一季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2个(同比+55个),3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同比+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4个(同比+5个) [1] - 蓝箭航天在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天鹊系列发动机第100台下线,标志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1]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预计2024年年中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实现浙江省大型三类医疗器械零突破 [3] - 西塞科学谷引进25个科研团队,2024年新增浙大湖州研究院无人系统实验室等6个创新项目,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浙江省第3) [3] - 湖州建立15家人才科创飞地,吸引203家企业入驻,培育37家落地产业化,如惠智康智能科技从上海飞地迁入南浔产业化 [4][5] 数字经济与产业生态 - 千寻位置时空智能技术日均处理超100亿条数据,服务全球5亿台智能终端,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农业、灾害预警等领域 [2] - 近3年湖州落地青创项目320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近10万个,形成"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双城生态 [2] 营商环境与企业服务 - 南太湖新区协助辛子精工机械建设物流码头,预计9月动工,年降低片区企业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6] - 设立民营企业家节、每周政企恳谈会等机制,吸引国家级人才吴豫生博士团队及30余名海归博士落户 [6] - 青年博士刘展团队在南太湖新区支持下获5000万元订单,印证"来湖州即有资金、住房、合作伙伴"的创业环境 [6]
59.95亿元资金流向:人工智能与医疗器械融资活跃,千寻位置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21私募投融资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4:15
行业融资概况 - 过去一周国内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48起,其中41笔披露金额,总规模超59.95亿元人民币 [2] - 融资币种以人民币为主,36笔案例涉及约37.26亿元,美元融资5笔约3.15亿美元 [3] - 科技与制造行业融资活跃,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医疗器械赛道领跑,分别完成5笔(5.95亿元)、3笔(超1亿元)和4笔(超9.70亿元)融资 [4][5] - 地域分布集中,广东省(11笔)、浙江省(9笔)、上海市(8笔)为融资热点区域 [6][7] 活跃投资机构 - 博华资本本周最活跃,投资3家企业包括千寻位置、星移联信和微至航空 [8][9] - 君联资本完成2笔投资,涉及核心医疗和畅德医疗 [8][9] - 龙磐投资和礼来亚洲基金各参与2笔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8][9] - 中国石油昆仑资本与恒旭资本联合投资清能互联和海尔新能源 [8][9] 医疗健康领域重点融资 - 核心医疗完成2025年来国内创新器械最大单笔融资,超1亿美元D轮用于人工心脏产品开发及国际化布局,正心谷资本、君联资本等领投 [17] - 奥朋医疗获近亿元C轮融资,资金投向AI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研发及商业化 [13] - 合源医疗完成超亿元融资,开发三类有源植入心衰管理产品,龙磐投资和道彤投资联合领投 [15] - 泽安生物医药完成4000万美元A+轮融资,聚焦髓系细胞衔接器技术平台开发抗癌新药 [18][19] 科技与制造领域重点融资 - 千寻位置完成超10亿元B轮融资,株洲国投创投和博华资本参与,资金用于时空智能大模型及低空经济布局 [22] - 清能互联获超2亿元C轮融资,中国石油昆仑资本领投,将搭建全景虚拟电厂平台 [23] - 星移联信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梁溪科创母基金等投资,加速卫星通信载荷研发及低轨组网 [36] - 仁芯科技获数亿元A轮产业资本投资,推进车载SerDes芯片研发量产 [37] 消费服务领域融资 - 中政投资完成8000万元A轮融资,聚焦海南自贸港跨境业务投资 [10] - 福来魏获1200万元A轮融资,上海潮信实业投资支持陕西小吃品牌全国扩张 [11] - 途乐美寓完成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用于城镇民宿整合平台开发 [9] 其他领域亮点融资 - Manus AI完成7500万美元(约5.5亿元)C轮融资,Benchmark领投,开发通用AI智能体技术 [55] - 海尔新能源获超7亿元A轮融资,国投创益等投资,布局分布式智慧清洁能源 [63] - 泛鼎国际完成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嘉御资本领投,强化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服务 [58]
高德云图:携手多家头部零售企业,探索以AI破解渠道效率难题
和讯网· 2025-04-29 10:27
行业趋势 - 零售行业正从"粗放扩张"转向"精准运营",传统铺货模式面临售点数据不足、市场空白识别困难、渠道协同效率低等痛点 [1] - 行业讨论重点从"单点数字化"向"系统性智能决策升级"转变 [2] 公司解决方案 - 高德云图推出覆盖"洞察-治理-决策-执行"的全链路数字化渠道解决方案,结合AI技术动态识别市场潜力区域,实现片区智能规划与门店选址优化 [1] - 通过分钟级锁定高价值点位、实时调整铺货策略,提升渠道效率与市场覆盖精准度 [1] - 联合尼尔森IQ共创"黄金门店价值评估体系",结合棱镜极智能的GEO-AI技术落地DRTM数字分销解决方案 [1] - 打通公域地理信息、企业私域经营数据与GIS空间算法,形成"数据融合-智能建模-动态执行"的技术闭环 [1] - 引入蓝象智联隐私计算技术确保商业数据安全合规 [1] 生态合作与战略方向 - 高德云图与尼尔森IQ、棱镜极智能、蓝象智联等技术伙伴构建生态协同体系 [1] - 持续结合新技术与行业合作伙伴服务客户,目标为企业在降本增效中实现精准增长 [2] - 通过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推动零售行业数实融合纵深发展 [2] 参与企业 - 伊利、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百事、益海嘉里、康师傅、通用磨坊、三得利等国内外头部零售企业参与活动 [1]
北京龙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18 17:4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基于自主研发的LongRuan GIS平台及时空智能技术体系,为智能矿山、智慧安监、智慧园区及"零碳"机场等领域提供国产工业软件及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 [3] - 主要产品包括龙软智图(LongRuanGIS云平台)、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智能化管控平台、智能采掘、智能通风等专业解决方案,覆盖井工煤矿、露天煤矿及非煤矿山等领域 [3] - 2024年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6元(含税),预计派发总额9,913,448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1% [1] 核心技术平台 - LongRuan GIS云平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架构,支持二三维一体化空间数据管理,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适配认证,符合国产化替代要求 [3][4] - 平台具备六大创新特色:云端随需随用、二三维一体化、多端高效协同、信创自主可控、丰富专业应用、开放生态合作 [4] - 衍生平台包括LongRuan4D-GIS时空管理平台、移动GIS平台,支持数字孪生矿山建设和井下移动端应用 [5][6][7] 智能矿山解决方案 - 透明化地测保障系统融合高精度地质探测数据,构建采矿工程模型和属性地质模型,实现空间分析预警 [7] - 智能化管控平台集成地质测量数据与安全生产数据,实现数字孪生和远程工业控制 [9][10] - 灾害综合防治系统集成水害、火灾、瓦斯等监测数据,实现多系统联动和避灾路线智能规划 [12]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能源局等七部委提出到2026年煤矿智能化产能占比不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数量占比不低于30% [62] - 2024年政策要求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300万吨/年以上煤矿力争率先建成全系统智能化 [63] - 财政部对2024-2027年专用设备数字化改造投入给予10%税额抵免优惠 [63] 市场竞争地位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中的46对矿井,覆盖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的40余家 [76] - 累计服务1800余对矿井,在煤矿地质保障和智能采掘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76] - 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开发的"煤矿综合风险动态分析评估系统"运行效果显著 [76] 研发创新体系 - 采用"四轮驱动"研发机构设置:空间信息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智能矿山安全技术研究院、人工时空智能研究院 [55] - 与北京大学建立战略合作,联合成立"智慧能源和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 [54] - 人工时空智能研究院重点研发矿山垂直行业大模型和时空智能AI技术 [55] 新兴业务拓展 - "零碳"机场业务利用GIS+BIM技术构建全域数字孪生模型,实现能源消耗动态调控 [43] - 非煤矿山领域开发采选冶一体化管控平台和二三维数字采矿软件 [31][32][33] - AI时空大模型系统融合通用大语言模型与矿山专业知识,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31]
AI能看懂图像却算不好距离,上交时间-空间智能基准难倒9大顶尖多模态模型
量子位· 2025-04-15 11:54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时空智能评测 - 核心观点:当前最先进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精确空间时间理解任务上表现不佳,距离实际应用需求仍有显著差距 [1][12][20] - 研究团队推出首个MLLM时空智能评测基准STI-Bench,聚焦真实世界视频输入和定量化空间-时间理解能力评估 [4][6] STI-Bench评测框架 - 数据来源:300+真实世界视频,覆盖毫米级(桌面)、厘米级(室内)、分米级(户外)三类场景 [6] - 评测任务:8项任务分静态空间理解(尺度度量/空间关系/3D定位)和动态时序理解(位移路径/速度加速度/轨迹描述等) [6] - 问答数据集:2000+对高质量QA,基于GPT-4o生成并经过人工校准 [8] 模型表现分析 - 整体表现:最佳模型Qwen2 5-VL-72B和Gemini-2 5-Pro准确率仅41 3%和40 9%,远低于实际应用可靠性阈值 [11][12] - 场景差异:户外场景表现最佳(Qwen2 5-VL达49 24%),室内和桌面环境普遍低于40% [14][17] - 开源突破:Qwen2 5-VL-72B超越所有专有模型,成为开源社区亮点 [13] 核心能力缺陷 - 定量空间缺陷:单目视频中物体尺寸/距离估计不准,3D信息推断困难(尺度度量最高仅34 2%) [15][17] - 动态理解短板:跨帧运动特征计算能力弱(位移路径长度最佳不足33%,速度加速度最高36 9%) [16][17] - 多模态整合不足:文本指令与视觉内容协同处理能力薄弱 [18] 行业影响与资源 - 研究价值:为具身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提供MLLM能力评估标准,指明改进方向 [19][21] - 开源资源:论文/代码/数据已公开,涵盖arXiv论文、GitHub代码库和HuggingFace数据集 [22]
救援互助联盟:以AI推动户外救援向「精准式救援」升级
雷峰网· 2025-03-28 16:24
跨界合作与生态构建 - 救援互助联盟新增vivo、OPPO、比亚迪仰望、千寻定位、星图维天信等成员,共同推动运用北斗卫星通信和AI技术打造"数字化救援一张图"[2] - 联盟由高德地图联合蓝天救援队、曙光救援同盟等机构成立,是国内首个基于地图平台的救援协作组织[2] - 多方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实现安全提醒、通信联络、位置共享等功能,打破救援力量分散局面[6] 技术应用与救援效率 - 高德地图APP支持卫星求救功能,可推送区域天气、信号状态、精准位置等信息至最近救援力量[6] - 时空智能技术使西藏哲蚌寺后山救援时间从预计5小时缩短至2小时20分钟,效率提升超50%[8] - AI技术可预判无网络区域并自动提醒用户记录轨迹,遇险时快速解析坐标并匹配最佳救援力量[8] 产品功能升级 - 卫星求救新增消息回复功能,求救者可查看救援队实时位置,缓解焦虑情绪[11] - 新增北斗卫星通信支持,与天通卫星形成双星协同,覆盖荣耀、vivo、OPPO等数十款机型[11] - 功能迭代后救助案例覆盖北京、辽宁、云南等全国多地,半年内成功救援近60人[8][11] 行业影响与案例 - 救援互助联盟通过生态协作降低搜救成本,实现"精准化救援"目标[6] - 典型案例显示,数字化救援系统显著优化偏远地区定位和路线规划效率[8] - 技术升级推动"底图"向"数字化救援一张图"演变,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和实用功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