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权威数读|这两项贴息政策,关系着你我的消费开支
新华网· 2025-08-14 10:02
政策概述 - 中央财政首次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以财政金融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1][2][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居民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部分 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2]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相当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 支持范围涵盖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2] - 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 多笔叠加后在同一机构小额消费最高贴息1000元 大额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 叠加后最高贴息3000元 [4] - 申请需在2023年9月起一年内获得消费贷款且有真实消费行为 [4] - 办理流程需借款人授权经办机构识别交易信息 机构通过补充协议获取授权 贴息资金在收息时直接扣减 [7][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贴息对象为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 聚焦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等8类领域 [3]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期限1年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 贴息金额最高1万元 [3] - 申请需将贷款资金用于经营活动 且需在2023年3月16日至年底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 [5][6] - 办理流程需按正常信贷流程贷款 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一次性返还已支付利息贴息 未来收息时直接扣除贴息 [9][10] 政策效果案例 - 个人消费案例:20万元消费贷款年利率3% 原利息6000元 贴息后最高减少2000元利息 获三分之一补贴 [12] - 服务业案例:90万元贷款贴息9000元 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一次性返还3000元(覆盖4个月贴息) 后续每月直接扣除750元贴息 [1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热点问题解答
金融时报· 2025-08-14 09:35
政策适用时间 - 政策有效期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在此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可享受贴息 [1] 适用条件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经营活动 包括拓展空间 优化布局 提升硬件 增加业态 人员培训 产品研发等 [2] - 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八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符合条件 [2] - 贷款资金不得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2] 贴息操作流程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 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即可 [3] -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 对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贴息资金 [3] - 对未来需支付利息 银行在收款时直接扣除对应贴息资金 [4] 贴息额度标准 - 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长贴息期限1年 [5] - 八类消费领域经营主体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 贴息金额上限1万元 [5] - 同一笔贷款不可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5] 合作金融机构 -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6] - 涵盖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6]
【特别关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官方详解→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1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取得借款人授权,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3] - 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了解贴息情况,无需额外操作 [3] - 举例:20万元消费贷款年利率3%,贴息1个百分点后利息支出减少2000元(原利息6000元),补贴比例达1/3 [3]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即可 [4] - 举例:90万元1年期贷款贴息9000元,分两阶段执行:已支付利息部分一次性返还(如3000元),未来利息按月直接扣除(如每月少交750元) [5][6] - 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资金后,对已付利息返还贴息,未付利息在收取时直接扣减 [5][6]
六大行火速响应;中国已要求本土企业避免使用英伟达H20芯片?外交部回应;央行发布重要报告
第一财经· 2025-08-14 09:14
金融政策与市场动态 - 六大国有银行(工行、中行、农行、建行、邮储、交行)响应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中行、农行、建行明确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市场化贴息 [2] -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264.79万亿元,同比增长6.8% [4][5]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旨在激活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 [8]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中国监管机构就芯片安全隐患约谈英伟达,外交部回应未证实要求本土企业避免使用H20芯片的报道 [3] - OpenAI计划以8.5亿美元估值投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Merge Labs,CEO奥尔特曼或与马斯克形成竞争 [29] 房地产与区域经济 - 福州发布16条新政支持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涵盖审批精简、容积率优化、预售回款支持等 [13] - 合肥放宽"商转公"业务办理年限至2021年12月31日前发放的商业贷款,全市公积金个贷率达86.73% [14] 宏观经济数据 - 中央财政下达11.46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13个粮食主产省实施秋粮"一喷多促"稳定生产 [10][11] 上市公司业绩 - 腾讯2025年Q2营收1845.04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利润692.48亿元,AI成为财报核心关键词 [28] 资本市场表现 - 美股延续强势:道指涨463.66点至44922.27点,纳指创年内第20次历史新高,罗素2000指数涨近2% [30] - 8月13日龙虎榜显示机构净买入前三为创新医疗(1.01亿元)、江特电机(8933万元)、沪电股份(7292万元) [31][32][33] 国际经贸与政治 - 美印贸易谈判陷僵局,美财长称印度"顽固",目标10月底前完成所有贸易伙伴谈判 [17][18] - 以色列外长明确反对两国方案,称西方施压以方与哈马斯停火并承认巴勒斯坦 [20] - 俄方回应"普特会"称领土问题已由宪法确定,谈判将基于国家利益 [21]
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财政金融协同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
经济日报· 2025-08-14 09:0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推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信贷成本以提振消费[1] - 两项政策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双向发力,预计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投入消费领域[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贴息比例1%(约为当前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期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2]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贴息资金直接扣减贷款利息[2][4] - 借款人需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真实消费行为,非消费用途或套利行为不享受贴息[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单户贴息贷款上限100万元,贴息上限1万元,期限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禁止用于投资理财[5] - 贴息资金由银行一次性返还或直接扣减利息,无需经营主体额外申请[5] 政策执行机制 - 贷款经办机构自主决定授信条件,需设置合理额度、期限、利率,并识别合规消费信息[7] - 金融机构将配合政策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优化审批流程和支付服务便利化[8] - 商务部将加强政策宣导,省级部门负责审核贷款合规性以确保政策精准落地[8]
华泰证券:政策预期向好,把握银行结构性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08:01
政策解读 - 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年贴息比例为1% [1]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1] - 政府出资替代银行单边让利,有助于呵护息差并撬动信贷投放 [1] 政策实施 - 7月31日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 8月以来工行、农行、建行、交行等多家银行积极响应上述政策 [1] 行业影响 - 政策预期向好,为银行业带来结构性机会 [1]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出台! 谁能申请,怎么申请,官方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09
具体来看,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 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 元。 每经记者 石雨昕 每经编辑 廖 丹 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制定个人消费贷款 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两项贴息政策,目的是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 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需要什么条件?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 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廖岷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贴息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 ...
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52
合力拉动消费增长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廖岷说。近日,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发 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支持促消费、 扩内需。 "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元的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是消费 领域服务业的供给。"廖岷说。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按照方案, 贴息对象为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以 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大体为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1年,具体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 31日。 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来了。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 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两项贴息政策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 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 时,通过提振消 ...
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形成政策杠杆效应,新消费“国补”助力提振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8-14 06:52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杨舒宇】12日,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的细则得以明确。随着《个人消费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公布,中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的又一次"国补"亮相,与"以旧换新"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进一步推动国内消费拉动国民经济。 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印发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 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 费、扩内需。 "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所以 有媒体朋友也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这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 对扩大消费的重视程度。"财政部副部长廖岷13日出席国新办发布会时介绍说,(贴息政策)目的就是 要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信贷 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通过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根据规定,居民个人消费贷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 ...
财政金融协同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贴息政策惠民生促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0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推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通过财政和金融协同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降低信贷成本,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政策实施期限1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同样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贴息最高1万元[2] 政策具体细则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相关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消费[2] - 借款人只需在申请贷款时授权贷款经办机构识别交易信息,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消费情况计算贴息金额并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4] - 政策仅支持真实的消费行为,非消费领域或违规套利行为无法取得贴息资金[4]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借款主体无需单独申请贴息,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后,经办银行收到财政贴息资金后返还已支付利息或直接扣除未来利息[5] - 贷款资金必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经营活动,不得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5] 政策实施与监管 - 政策实行全流程管理,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严格审核资金拨付,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贷款经办机构优化金融服务并强化信贷管理[7] - 人民银行将配合财政等部门落实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深化消费场景融合,优化审批流程和利率定价[8] - 商务部将加强政策宣介,督促地方审核贷款合规性,确保政策红利惠及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8]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预计可带动1元贴息资金撬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服务业供给[3] - 政策从需求端(个人消费)和供给端(服务业经营)双向发力,统筹增强消费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