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搜索文档
宏源期货董事长谢鲲:破解三大“适配”堵点 推动期货市场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09:22
期货市场功能与现状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显著攀升,实体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压力 [1] - 期货市场凭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正成为企业锁定成本、稳定经营预期的关键锚点 [1][2] - 当前市场在品种体系、市场生态及专业服务能力上,仍存在与实体需求不匹配的深层堵点 [1] 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升级 - 实体企业对稳定经营预期、管控市场风险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2] - 企业需求已从简单期货交易升级为对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期待,包括定制化解决方案、综合性服务和低成本服务 [4] - 市场层面存在突出的价格结构矛盾,例如部分农产品长期呈现现货升水、期货贴水格局,导致生产端面临亏本保值的窘境 [4] - 企业自身专业能力与复杂需求不匹配,缺乏专业团队,难以把握套保时机与工具选择 [4] 宏源期货服务模式与实践案例 - 构建了以标准化体系+专业化手册+场景化落地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推动企业从规避风险向管理经营升级 [5] - 为一家大型国有电缆企业设计了浮动数量、固定价格的电解铜含权贸易方案,将累计期权结构化地融入现货合同,使其能够以确定的优惠固定价格采购原材料 [3] - 在乙二醇品种上实现期权+交割全流程服务,通过累购期权控制采购成本并同步提供仓单交割服务,打通从金融交易到实物交收的关键环节 [5] - 在棉花宽幅震荡行情中推出熔断累沽期权方案,帮助客户锁定1140吨高位销售价格,并获得60.48万元现金赔付 [6] 当前市场存在的深层堵点 - 品种体系与实体需求存在适配缺口,部分实体企业急需的品种如光伏玻璃、锂电池回收材料等仍缺位,部分已上市品种的合约设计与实体需求脱节 [7] - 市场生态不完善导致功能发挥受限,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和投机交易为主,产业客户参与度不足,期现市场衔接不畅 [7] - 专业服务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落差,部分期货公司仍停留在传统通道服务,缺乏专业研究与人才支撑,行业服务同质化严重 [7] 行业发展建议与认知重塑 - 建议加快品种创新与合约优化,重点推进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品种研发 [8] - 建议优化市场生态,提升功能发挥,加强对产业客户的培育与引导,推动期现深度融合 [8] - 建议推动期货公司向风险管理中介转型,加大研究与人才投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与差异化竞争力 [8] - 企业对期货市场抱有高风险刻板印象源于对交易机制的误解、负面案例的放大效应和投资者教育不足 [9] - 宏源期货已将投教工作升级,强化正面案例传导,优化认知引导逻辑,创新投教形式与资源整合 [9]
宏源期货董事长谢鲲: 破解三大“适配”堵点 推动期货市场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 2025-11-01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背景下,期货市场凭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正成为企业锁定成本、稳定经营预期的关键工具 [1] - 当前期货市场在品种体系、市场生态及专业服务能力上仍存在与实体需求不匹配的深层堵点,期货公司需从交易中介向风险管理中介加速转型 [1] - 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已从简单期货交易升级为对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期待,包括定制化解决方案、综合性服务和低成本服务 [4] 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对冲和资源配置,将难以预测的绝对价格风险转化为相对可控的基差风险,形成预期引导—风险对冲—结构优化的闭环机制 [2] - 宏源期货为一家大型国有电缆企业设计电解铜含权贸易方案,通过浮动数量、固定价格的方式,使其以一个确定的优惠固定价格采购未来所需原材料,锁定核心生产成本 [3] - 在乙二醇品种上实现期权+交割全流程服务,通过累购期权控制中小微企业采购成本,并同步提供仓单交割服务,打通从金融交易到实物交收的关键环节 [5] - 在棉花宽幅震荡行情中推出熔断累沽期权方案,帮助客户在价格回落过程中锁定1140吨高位销售价格,并获得60.48万元现金赔付,精准缓释价格下行风险 [6] 实体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升级 - 市场层面存在价格结构矛盾,部分农产品长期呈现现货升水、期货贴水格局,导致生产端面临亏本保值窘境,下游企业则需承受较高升水并承担升贴水回落风险 [4] - 企业自身专业能力与复杂需求不匹配,缺乏专业团队难以把握套保时机与工具选择,标准化期货合约无法满足品质、交货地及采购节奏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4] - 企业需求已升级为三点:定制化解决方案需深入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易懂、成本可控的套保方案;综合性服务需推动期现深度融合;低成本服务需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的标准化风险管理产品 [4] 当前市场存在的深层堵点 - 品种体系与实体需求存在适配缺口,新能源领域的光伏玻璃、锂电池回收材料等价格波动剧烈但缺乏对应期货工具,部分已上市品种合约设计与实体需求脱节 [8] - 市场生态不完善导致功能发挥受限,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和投机交易为主,产业客户参与度不足,期现市场衔接不畅,部分品种交割库布局不合理、交割成本高 [8] - 专业服务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落差,部分期货公司仍停留在传统通道服务,缺乏专业研究与人才支撑,重交易、轻服务倾向明显,行业服务同质化严重 [8] 针对堵点的建议与发展方向 - 加快品种创新与合约优化,重点推进新能源、绿色低碳等领域品种研发,尽快推出光伏玻璃、锂电池回收材料等期货,优化已上市品种的交割品级和库点布局 [9] - 优化市场生态以提升功能发挥,加强对产业客户的培育与引导,推动明确套期保值会计与税务政策,促进期现深度融合,畅通长期资金入市 [9] - 推动期货公司向风险管理中介转型,加大研究与人才投入,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研究体系,培养懂期货、懂现货、懂场内外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9] 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误区与投教举措 - 企业对期货市场的高风险刻板印象源于三方面:对保证金制度杠杆效应的误解;投机失败负面案例的放大效应;投资者教育存在不足,缺乏对期货功能与套保原理的深度解读 [10] - 为重塑企业认知,宏源期货将投教工作升级为三方面举措:强化正面案例传导;优化认知引导逻辑,将重点从揭示风险转向阐释风险管理价值;创新投教形式与资源整合 [10]
华泰期货董事长赵昌涛:从工具到生态 期货市场呈现服务实体经济新前景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06:30
期货市场功能与价值 - 期货工具在价格剧烈波动环境下成为企业管理的"导航仪"与"稳定器",其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功能为实体企业筑起"防波堤" [1] - 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公开透明交易形成远期价格,作为"风向标"提供未来价格信号,帮助企业形成稳定经营预期,做出前瞻性决策 [2] - 风险管理功能使企业利用套期保值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市场风险投资者,从而提前锁定生产成本或销售利润,稳定盈利预期 [2] - 资源配置功能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引导资本与技术流向,价格上涨吸引资源流入助推产业扩张升级,价格低迷则促使资源优化并倒逼企业调整结构 [3] 实体企业应用案例与挑战 - 某新能源正极材料厂案例:企业在2025年二季度签订供货订单后,通过买入碳酸锂期货2511合约锁定原材料成本,后续现货价格上涨时以期货盈利弥补采购增加成本,成功规避经营风险并确保订单交付 [3] - 中小微企业在应用期货工具时面临认知与人才储备不足、资金压力与风控能力有限、内部风控体系不健全、标准化工具与个性化需求不匹配、内部合规与审计障碍五大困难 [4] - 实体企业期望期货公司提供更专业化、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加强企业培训与实务指导以提升认知与实操能力 [5] 行业服务创新与成效 - 行业通过平台化服务与产品化创新双轨突破,并以透明化投资者教育重塑市场认知 [1] - 华泰期货构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生态协同"平台化服务模式,自主研发华泰天玑智能套保系统,针对中小微企业痛点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门槛解决方案 [6] - 华泰天玑智能套保系统自2024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0家,注册用户近30,000人,客户覆盖各行业产业企业及证券、私募等金融机构 [6] - 产品化创新方面,华泰期货子公司2025年首创建仓类累计结构,具备灵活止损机制和动态套保效能,有效解决传统工具对中小微企业适配性不足问题 [7] 市场生态完善与认知重塑 - 当前期货市场面临部分大宗商品缺乏成熟期货品种、现有交割机制有提升空间、期货与现货信贷保险等市场联动机制不健全等挑战 [8] - 社会仓储领域货物重复质押等不规范行为冲击市场对期货交割体系的信任,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不足影响企业大规模套期保值效果 [9] - 行业需构建分层精准投教体系,面向企业决策者重点传递套期保值战略价值,面向一线业务人员侧重实操技能培训,并推动产学研融合 [10] - 以透明化和专业性重建市场信任,需用企业能听懂的语言清晰拆解衍生品结构本质,如实说明潜在风险,并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景设计个性化方案 [10]
从工具到生态 期货市场呈现服务实体经济新前景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04:19
期货市场功能与价值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为实体企业筑起防波堤 [1][2] - 价格发现功能提供远期价格信号帮助企业形成稳定经营预期使经济行为更理性风险更可控 [2] - 风险管理功能使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转移现货价格波动风险锁定生产成本或销售利润稳定盈利预期 [2] - 资源配置功能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引导资本与技术流向需求旺盛或高效领域助推产业扩张与升级 [3] 实体企业应用案例与挑战 - 某新能源正极材料厂通过买入碳酸锂期货2511合约锁定原材料成本在现货价格上涨时以期货盈利弥补采购成本增加确保订单交付 [3] - 中小微企业在应用期货工具时面临认知与人才储备不足、资金压力、风控体系不健全、标准化工具与个性化需求不匹配及内部合规障碍等五方面困难 [4] - 实体企业期望期货公司提供更专业化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加强企业培训与实务指导以提升认知与实操能力 [4] 行业服务创新与成效 - 行业通过平台化服务与产品化创新双轨突破例如含权贸易模式将期权功能嵌入现货贸易条款降低衍生品使用门槛 [4] - 华泰期货构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生态协同平台化服务模式自主研发天玑智能套保系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门槛解决方案 [5] - 天玑智能套保系统自2024年3月上线已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0家注册用户近30000人覆盖各行业产业企业及金融机构 [5] - 华泰期货子公司推动场外期权产品结构创新其首创建仓类累计结构具备灵活止损机制和动态套保效能优化套保成本 [6] 市场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面临部分大宗商品缺乏成熟期货品种现有交割机制在仓库布局品质标准及仓单流转效率上有提升空间 [6] - 市场协同方面期货与现货信贷保险等市场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壁垒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因内部合规要求对使用期货工具顾虑重重 [6] - 社会仓储领域货物重复质押等不规范行为冲击市场信任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不足影响企业大规模套期保值效果 [7] - 未来需夯实市场基础加强仓储监管推动现货市场发展期货公司需提升期现结合专业服务能力解决标准化合约与企业个性化需求矛盾 [7] - 行业需构建分层精准投教体系以透明化和专业性重建市场信任用企业能听懂的语言清晰拆解衍生品本质与风险 [8][9]
华泰期货董事长赵昌涛: 从工具到生态 期货市场呈现服务实体经济新前景
中国证券报· 2025-10-25 04:17
期货市场核心功能 - 期货市场具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在稳定市场预期、护航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 - 价格发现功能通过公开透明的交易形成远期价格,为实体经济提供未来价格信号,帮助企业形成清晰稳定的经营预期,使经济行为更理性 [2] - 风险管理功能允许企业利用套期保值将现货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市场风险投资者,从而提前锁定生产成本或销售利润,稳定盈利预期 [2] - 资源配置功能通过期货价格信号引导资本和技术流向,价格上涨预示需求旺盛吸引资源流入,价格低迷则促使资源流向更高效领域 [3] 实体企业应用案例与挑战 - 某新能源正极材料厂通过买入碳酸锂期货2511合约锁定原材料成本,在现货价格上涨时以期货盈利弥补采购增加成本,成功规避经营风险并确保订单交付 [3] - 制造业、农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认知与人才储备不足、资金压力与风控能力有限、内部风控体系不健全、标准化工具与个性化需求不匹配、内部合规与审计障碍五大困难 [4] - 实体企业期望期货公司提供更专业化、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并加强企业培训与实务指导以提升认知与实操能力 [5] 行业服务创新与成效 - 行业机构通过产业沙龙、案例教学、线上课程等形式加强投资者培育,从套保逻辑、策略实操到合规要点进行全链条讲解,逐步扭转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知偏差 [5] - 含权贸易等创新模式将期权功能嵌入现货贸易条款,例如通过"现货采购+卖出看涨期权"组合锁定成本并增厚利润,降低衍生品工具使用门槛 [5] - 华泰期货构建"科技赋能+产品创新+生态协同"平台化服务模式,自主研发华泰天玑智能套保系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门槛的解决方案 [6] - 华泰天玑智能套保系统自2024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15,000家,注册用户近30,000人,客户群体覆盖各行业产业企业及证券、私募等金融机构 [6] - 华泰期货子公司推动场外期权产品结构创新,其首创的建仓类累计结构具备灵活止损机制和动态套保效能,有效解决传统工具对中小微企业适配性不足的问题 [7] 市场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期货市场在供给层面面临部分大宗商品如电力、碳排放权、航运指数等缺乏成熟期货品种的问题,现有交割机制在仓库布局、品质认定标准及仓单流转效率上仍有提升空间 [8] - 期货与现货、信贷、保险等市场之间的联动机制尚不健全,信息壁垒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受限于内部对衍生品交易的严格合规要求,主动性有待激发 [9] - 社会仓储领域偶尔出现的货物重复质押等不规范行为冲击市场对期货交割体系的信任,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不足使企业在大规模套期保值时面临现货端难以匹配的困境 [9] - 未来需加强对仓储企业的监管与信用管理,推动现货市场发展以扩大深度与流动性,期货公司应更专注于期现结合深度,通过精细化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基差波动 [9] - 构建分层精准的投教体系是关键,面向企业决策者重点传递套期保值战略价值,面向一线业务人员侧重实操技能培训,并通过产学研融合直接触达中小微企业群体 [10] - 行业机构需以透明化和专业性重建市场信任,用企业能听懂的语言清晰拆解衍生品结构本质与潜在风险,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景设计高度契合需求的个性化方案 [11]
东证期货卢大印:疏通“最后一公里”——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8:14
文章核心观点 - 实体企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外需、合规及利率管理五大核心挑战,经营不确定性增加,期货市场作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实现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1][2] -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存在专业人才短缺、风控体系薄弱及资金压力等现实困境,同时对定制化、全周期的专业服务充满期待,期货公司需通过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予以回应 [1][3] - 破解期货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堵点,需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包括加强投资者教育、丰富期货品种、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及优化交割机制等 [6][7] 实体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导致企业库存价值波动 [2] - 外需不确定性较大致使企业投资行为偏保守 [2] - 汇率波动增加企业跨境结算汇兑损失的压力 [2] - 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应对法律风险 [2] - 金融企业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上升 [2] 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期货市场是价格发现的晴雨表,通过套期保值等工具为企业提供应对风险的实战解决方案 [2] -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能帮助企业调整产能投资和生产节奏,优化库存和供应链管理 [2] - 随着参与者结构不断丰富,期货价格能更全面、敏锐地捕捉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变化与宏观情绪 [2]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困境 - 专业人才不足,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熟悉期货套保策略、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导致套保时机难以把握、比例设定缺乏科学依据 [3] - 期货交易需缴纳保证金,占用企业资金,农业企业受季节性资金周转影响,在维持保证金方面存在压力 [3] - 风控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未设置独立期货风控部门,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 [3] 企业对期货服务的期待 - 期待定制化服务,希望期货公司能结合企业现货规模、产业链情况设计简单易懂、成本可控的套保方案 [4] - 期待全周期陪伴,协助搭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度建设、流程优化,在全过程中提供支持 [4] - 期待全方位支持,希望期货公司联动交易所、行业协会等提供政策解读、专业培训,降低使用门槛 [4] - 期待交易所加快推出更多贴合产业需求的期货品种,并细化现有合约设计以提升套期保值针对性 [5] 期货公司的创新与实践 - 以科技赋能,通过智能投研平台(如繁微)、AI技术驱动服务模式升级,提供普惠化投教内容和数据分析工具 [5] - 探索“保险+期货”金融创新模式服务“三农”,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5] - 致力于助力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缓解资金压力,把握价格波动中的定价机遇,实现降本增效 [2][5] 行业深化改革的方向 - 加强精准化、趣味化的投资者教育,扭转“高风险”标签 [6] - 丰富期货品种,如加快推出电力等品种,完善产业链套保需求,并优化合约设计提高流动性 [7] - 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期货公司应聚焦提供全周期、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监管机构需引导规范竞争加强行业自律 [7] - 优化交割机制,建议厂库仓单采取信用担保模式,以提升全国有效交割能力并平抑交割月价格波动 [7]
南华期货罗旭峰:破堵点、稳预期、通全球 期货业多维度发力护航实体经济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9:39
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 期货市场沉淀资金总量突破1.9万亿元,成交量及持仓量平稳增长 [1][2] - 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需求急剧攀升,主要应对需求不足、行业内卷、回款周期变长及信用风险加剧等经营困难 [1][2] 服务实体经济的挑战 - 企业面临认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风控体系缺失等堵点,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及缺乏适当工具等困难 [1][2][4] - 许多企业未建立独立有效的期货风控体系,套保决策与执行环节未分离,关键参数由业务部门自行决定易导致风控失效 [4] 行业转型与创新模式 - 期货行业从传统通道商向企业风险管理战略伙伴转型,通过"保险+期货"、含权贸易等模式降低参与门槛 [1][6] - 开发结构简洁、操作便捷的衍生工具,采用"期权组合"及"买入看跌+卖出看涨"等策略降低企业套保成本 [6] 全球化布局与跨境服务 - 加速全球化布局护航出海企业管理跨境风险,境外子公司横华国际拥有15家附属公司覆盖香港、芝加哥、新加坡及伦敦四大金融中心 [4][5] - 取得16家主流交易所会员资格及13个清算席位,提供交易、结算和实物交割服务,降低进出口贸易敞口风险 [5] - 2024年取得CBOE和ICEU清算席位,完成LME、CME和SGX交割业务,成为LME香港交割库首批仓单持有机构 [5] 投资者教育与人才培养 - 通过大规模投教活动及国民教育校企合作破解"高风险"认知误区,2024年开展143场投教活动覆盖5000余家企业及机构 [7][8] - 建成实体投教基地,举办"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论坛"等品牌活动,通过培训及沙龙提升企业期货工具应用能力 [7] - 与高校合作开设期货课程及模拟交易比赛,培养大学生金融知识储备及实体企业专业人才 [8] 具体案例与成效 - 2024年下半年猪价下跌时,通过套保建议将基差风险转化为基差收益,帮助养殖企业锁定利润并获得满意综合收益 [3] - 上半年在乡村振兴领域开展45个"保险+期货"项目,为涉农主体提供7.46亿元风险保障,覆盖11个省份 [4] - 通过QFII和RQFII通道及开发南华商品指数场外衍生品,吸引海外投资者配置国内商品期货,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 [5]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期货日报网· 2025-09-12 08:25
期货市场规模增长 -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9万亿元 自7月下旬突破2023年高点后继续增加 [1] - 8月全国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8.39亿手 总成交额突破65万亿元 同比增幅分别为13.98%和21.38% [3] - 1-8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同比增长22.85% 8月末持仓量同比增长19.8% [3] 政策驱动因素 - "反内卷"政策改善供需格局预期 吸引资金流入商品板块 [2] -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倡议抵制恶性竞争 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当日大涨9.77%至88800元/吨 [2] - 政策效应扩散至工业品板块 黑色系商品期货单日吸引27亿元资金流入 [2] 品种表现分化 - 沪金成为首个沉淀资金突破千亿元的商品期货品种 [3] - 多晶硅 焦煤等品种因产业政策与供需格局共振 沉淀资金显著增长 [3] - 中证1000股指期货沉淀资金突破千亿元 金融板块整体稳定 [3] 交易所表现差异 - 广期所8月成交量同比增长243.05% 成交额同比增长366.82% 主要受工业硅 碳酸锂等新能源品种推动 [4] - 中金所成交量同比增长58.37% 成交额同比增长77.03% 主要由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推动 [4] - 上期所贵金属与有色金属板块强劲 白银 黄金和铜期货保持成交额领先地位 [4] - 郑商所成交量同比上升25.65% 大商所成交量同比上升24.32% 主要受农产品价格变化和工业品"反内卷"效果推动 [4] 市场结构优化 - 机构投资者参与力度加大 成为市场健康发展重要力量 [5] - 金融期货成交快速增长 显示机构对衍生品使用更熟练专业 [5] - 高频交易行为受规范 市场真实交易基础得到巩固 [5] 功能发挥与产业联动 - 期货价格变动提前体现PPI等宏观指标回升趋势 [5] - 价格信号为企业生产计划和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6] - 工业硅等新能源品种增速显著 传统行业通过期货工具推进转型 [6] 未来发展动力 - 新品种推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力度加大 聚合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动力 [7] - "反内卷"措施在更多行业落地 工业品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7] -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 将吸引境外投资者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7] - 未来品种创新将聚焦绿色低碳 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领域 [7]
多项数据优异 期市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升
期货日报· 2025-09-12 01:00
期货市场资金与交易表现 - 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1.9万亿元 较7月下旬2023年高点继续增长 [1] - 1至8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长21.7% 成交额增长22.9% [1] - 8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持仓量同比增长19.8% 成交持仓比稳定于0.77 [1] 市场增长核心驱动力 - 政策引导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 增强供需格局改善预期 [1]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推升对冲需求 关税谈判进展提振市场信心 [1] - 新能源品种价格波动加大 企业套期保值意愿显著增强 [1] 市场结构优化表现 - 成交持仓比稳定反映市场成熟度提升 短期投机热度可控 [2] - 产业客户持仓周期长交易频率低 更多资金倾向中长期套保目标 [2] - 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产业客户持仓占比首次突破50% [2] 期货市场功能定位 - 实体产业对风险管理存在刚性需求 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定位持续强化 [2] - 期货工具对冲价格利率波动风险 稳定企业经营预期 [3] - 价格信号为企业决策和政府调控提供参考 避免资源错配 [3]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品种工具创新需聚焦新能源金属、碳排放权等战略新兴领域 [4] - 市场培育需下沉服务中小微企业 简化流程并扩大对外开放 [4] - 科技赋能需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 提升交易效率与风险监测能力 [4]
以场外衍生品为支点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货日报网· 2025-09-05 09:13
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 - 产业客户持仓占比首次突破50% 反映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强[1] - 实体产业对期货市场功能认知加深 更多企业运用衍生工具管理价格风险和稳定经营利润[2] - 场外衍生工具的精准性和便捷性推动产业客户参与意愿持续提升[2] 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升级 -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和产品研发 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服务[3] - 创新推出含权贸易、收益互换等场外衍生工具及累计期权、均价期权等期权结构[3] - 精准对接产业链不同环节和市场环境下的风险管理需求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1][3] 政策环境支持 - 期货和衍生品法将"服务国民经济"列为立法宗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4] - 新"国九条"提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指导意见 证监会多举措支持市场发展[4] - 监管部门简化审批流程和放宽准入条件 降低产业客户参与门槛和成本[4] 期现结合发展 -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加强现货市场合作 推动期货与现货市场深度融合[6] - 通过基差贸易、仓单服务等业务实现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有效联动[6] - 为产业客户提供更准确的价格信号和风险管理依据[6] 市场培育与创新 - 需加强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 解决部分企业对机制认识和专业能力欠缺问题[7] - 推动市场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提升实体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发展空间[8] - 通过跨境合作提升期货市场国际影响力和定价话语权 拓展产业客户全球资源配置平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