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青春之花在海岸线绽放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9 10:52
海洋科技产学研合作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团队将实验室成果应用于鱼塘养殖 优化饵料配比和改进病害防治方案显著提升养殖效率 [4] -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团队实地考察海岸线 分析潮水退速与携物能力并记录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影响 [4] - 海洋工程学院团队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合作 共建实训基地并开展项目制学习培养掌握核心科技的人才 [4] 海洋科普教育推广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团队指导小学生搭建微型生态瓶造景景观 以趣味手工激发青少年对海洋的热爱 [6] - 电子工程学院团队通过折纸模型和实物演示 生动解读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绿色模式 [6] - 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团队联合中交三航局专家设置纸牌承重挑战赛 使力学原理可触可感并拉近与海洋工程的距离 [6] 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 - 文法学院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对话 学习海州五大宫调百年发展历程及特色乐器操作 [7] - 艺术设计学院团队设计系列文创产品 包括印有曲谱图案的T恤笔记本书签和数字插画动画短片 [7]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队深入淮盐文化博物馆和盐场 研讨产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新路径并完成粗盐析出实验 [7] 海洋生态保护实践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队采集海水样本并通过精密仪器分析数据 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9] - 机械工程学院团队开展环保绘画活动 将海洋知识科普融入碧海蓝天诗意图景创作 [9] - 计算机工程学院团队搭建科普宣传点传播海洋保护知识 并组织净滩实践拾捡海滩垃圾 [9] 海洋产业商业赋能 - 商学院团队将电商思维与品牌理念转化为实用技巧 定制化品牌标签让生蚝成为海洋文化与生态价值代言者 [6] - 团队开辟大学生加基层加市场的助农新航道 推动优质生蚝走出连云港 [6]
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坚持开展生态修复提升,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海南日报· 2025-08-15 09:54
生态修复成效 - 公司自2010年起开展海洋牧场建设和珊瑚礁生态修复 采用生态修复+旅游+公益的创新模式[2] - 珊瑚覆盖率从不足15%大幅提升至37.08% 移植珊瑚6.6万余株 修复面积达6.1万平方米[2][3] - 投放大量人工鱼礁与船礁 增殖放流鱼苗超百万尾 渔业资源增长2倍 人工鱼礁区资源达周边5倍[3] 生物多样性改善 - 记录到造礁石珊瑚13科40属116种 软珊瑚26种 鱼类265种[3] - 海域频繁出现海豚群跃景象及海龟 斑海豹等海洋生物[2] 荣誉与认证 - 获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及海南首个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示范基地[3] - 入选全国2024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3] 旅游产品创新 - 推出珊瑚宝宝移植项目和珊瑚保卫营亲子研学项目 融合住宿 美食 潜水考证及水上项目[2][3] - 采用海洋生态教育+沉浸式实践模式 由专业海岛营长带领青少年参与生态保护[3] 经济效益转化 - 生态修复显著提升旅游吸引力 潜水 海钓 海洋运动项目年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4] -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4]
从珊瑚礁的重生之变到湿地新生 见证万里海疆生态与发展的共生之路
央视网· 2025-08-14 14:52
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 海南三亚蜈支洲岛建立中国首个海洋牧场 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 [4] - 通过"种珊瑚"公益旅游项目吸引潜水游客参与生态保护 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 [6] - 海洋牧场配备信息化展示馆 通过水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珊瑚生长数据 [6]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 - 辽宁锦州2016年起实施海洋生态整治三大攻坚战 包括渤海攻坚战和蓝色海湾项目 [14] - 清退养殖池塘1433公顷 恢复湿地1155公顷 使鱼类和鸟类种群增加200余种 [14] - 盐碱地改良取得突破 2012年测试显示区域盐碱度达千分之十三 通过生态修复显著改善环境 [12] 旅游产业与生态保护融合模式 - 三亚后海村村民同步发展旅游业、渔业与经济 通过全民参与方式守护海洋生态 [8] - 锦州东方华地城打造湿地观光+农业+自然科普多功能景区 年运营期避开鸟类迁徙繁殖季以减少人为干扰 [14] - 西岛科研基地培育多品种珊瑚礁与鱼群 位于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6]
织网 疏脉 护景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17:38
伏季休渔政策执行 - 伏季休渔是保护渔业资源和促进海洋生态休养生息的关键举措 福建省厦门市通过综合执法确保休渔秩序 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3] - 执法大队采用海陆空立体巡查模式 包括海上执法船艇巡航 岸线人员巡查和无人机监控 构建全方位监控网络[5][6] -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 船艇80余航次 巡航1100余海里 岸线巡查3300余公里 处理违规线索25起 清理违规网具300余张[7] 航道清理与维护 - 海沧港区作为厦门海洋经济新地标和重要物流枢纽 是鱼类洄游要道 航道非法网具不仅破坏渔业资源 更威胁航行安全[9] - 开展清网疏脉专项行动 采用人工清理与钩机船拆除相结合方式 已清理各类网具300余张 铁锚24个 网绳200余米[11] - 对航道疏浚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 开工前主动对接明确要求 施工中协调解决困难 保障工程顺利推进 提升港口运转效率[11] 新型非法捕捞整治 - 环岛路沙滩区域出现借桨板运动名义进行非法捕捞的行为 不仅破坏旅游体验 更损害城市形象[12] -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与运动协会 救援队形成即时联络 发展安全员作为信息哨 依托视频平台智能监控热点区域[12][13] - 构建环卫船 海防巡逻船与无人机立体防控网络 成功查获伪装桨板玩家的非法捕捞案件 查获国家保护动物中国鲎2只[14]
以青春之力护碧海银滩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2 17:38
2024年,南海生态中心珊瑚礁监测研究青年突击队入选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组建名单,并被评为青年突击队示范 集体。作为自然资源系统青年突击队先进事迹巡回宣讲团成员之一,突击队队员参与并完成了14场巡回宣讲,线上线下听 众人数累计超1万人次,获得了自然资源系统单位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日,为进一步激励和带动青年干部立足本职、锐意进取、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近日,南海生态中心新组建了8支青 年突击队,并举行了授旗仪式。这些突击队将围绕中心核心任务,在海洋生态保护、科研攻关和应急响应等关键领域贡献 青春力量。 勇攀科技高峰 海洋生态风险预警监测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海草床调查研究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智能化生态浮标青年突击队 南海局供图 海洋生态应急青年突击队围绕核事故、赤潮、溢油、危化品事故等海上应急,核电冷源致灾生物暴发等生态灾害应 急,海洋工程建设生态影响等工作,努力提升海洋生态应急响应能力,优化完善应急工作模式,锻造常备不懈、随时应战 的青年技术团队,为海洋生态应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保护海洋生态安全、保障海洋经济发展。 新成立的业务发展规划与技术服务拓展保障青年突击队,主要围绕 ...
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去年达1.25万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06:22
海洋经济表现 - 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1 25万亿元 同比增长6 1% [1] - 水产品总产量924 7万吨 同比增长3 9% 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三位 [1] - 人均水产品占有量 水产品出口额 海水养殖产量 深远海养殖规模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1] 生态监测与保护 - 开展近岸海域趋势性监测 覆盖6类10个典型生态系统 包括海湾 河口 泥质海岸等 [1] - 实施5个赤潮灾害高风险区早期预警监测 并对赤潮灾害进行跟踪监测 [1] - 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状况良好 水体环境总体稳定 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1 71~3 43 [1] 典型生态系统 - 闽江口粗芦岛 下潭尾红树林 东山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关键物种和生境指标状况良好 [2] - 成功救助中华白海豚"乐宝" 发布《养殖海带碳汇评估技术规程》地方标准 [2] - 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国际国内典型案例 [2]
广西钦州:清理“定置网” 守护海洋公园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1 11:05
清理整治行动 - 广西钦州市多部门联合开展定置网清理整治行动 累计清理定置网34张 围网长度约15公里 净化海域面积约13.31平方公里 [1] - 清理行动有效保护了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自然生态 [1] - 定置网俗称"迷魂阵"或"绝户网" 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捕捞方式 具有网目尺寸小 设置跨度长 捕捞范围大等特点 [1] 非法捕捞危害 - 定置网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大小鱼虾通捕 [1] - 定置网对海上作业和船舶航行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1] 整治工作规划 - 钦州市政府2025年5月印发通告 明确在全市管辖海域范围内开展定置网清理整治工作 [1] - 重点清理整治区域包括三娘湾白海豚栖息地海域 红树林保护区海域 平陆运河出海口航道海域等 [1] - 清理整治对象包括塞网 渔箔 围海 地笼等各类违法违规网具及其附属设施 [1]
聚焦海洋生态保护 福建办了这四件大事
新华网· 2025-08-01 10:21
海洋生态保护成效 - 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态基础状况总体稳定 典型生态系统状况良好 [1] - 全省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16次 通过有效应对未发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事件 [4] 渔业资源养护措施 - 2024年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96亿单位(1单位为1尾/粒/个) [6] - 全年处置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事件62起 涉及9种保护动物 其中江豚救护事件占比达70% [7] 生态灾害防控机制 - 建立基层观监测队伍 赤潮高发期实施零报告制度 开展预测和早期预警监测 [4]
东营市印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16:26
行动方案总体框架 -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被列为市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是指导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3] - 方案包括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提出实施7大行动19项工作任务 [3] 海洋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27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50亿元 [4] - 海洋石化产业2027年实现主营收入6000亿元 [4] - 海水淡化产业2027年淡化产能达到15万吨/日 [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实施蓝色种业振兴计划 大力发展工厂化设施渔业 规划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4] - 推动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氟化工等产业横向耦合 促进海洋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4]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 推进渤中海上风电、鲁北基地等项目建设 加强电站及储能设施建设 [4] - 开展深水井口、采油树等设备研制 深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 [4] - 加快开发甲壳素、虾青素等海洋功能性食品和生物新材料产品 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 [4] 港口建设规划 - 到202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2亿吨 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区域航运中心 [5] - 开展东营港15—20万吨级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集群规划论证 推进25万吨级原油进口泊位及配套工程 [5] - 推进广利港区北方风电制造母港和河海联运项目建设 [5] 科技创新体系 -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7] - 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 组织专家企业行和产业专场对接会 [7] - 通过柔性方式引进海洋高端人才 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 [7] 生态保护措施 - 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岸滩环境治理 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治理和入海排污口监管 [8] - 实施互花米草防治攻坚、盐地碱蓬恢复、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等项目 [8] - 建立蓝碳资源数据库 实施滨海湿地增汇、贝藻礁固碳等项目 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方法学研究 [8] 安全体系建设 - 实施山东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项目 强化海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9] - 建设新型海洋渔业综合管控平台 优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化水平 [9] - 用好海上党建联盟载体 建立健全海上安全工作机制 [9]
新研究警示海洋热浪严重威胁海洋生态
新华社· 2025-07-21 15:39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 2014至2016年北美太平洋沿岸海域经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海洋热浪,海水温度高出历史平均水平2至6摄氏度[1] - 海洋热浪导致北美西海岸数千公里地区遭受前所未有的生态干扰,240种不同物种出现在传统地理分布范围以外的区域[1] - 部分物种如北露脊海豚的分布范围比以往更靠北,甚至出现在典型栖息地以北1000多公里的位置[1] 海洋热浪的生态级联效应 - 海藻和海草大面积减少,海星、海鸟等物种死亡规模空前,海洋哺乳动物出现异常死亡事件[1] - 小型鱼类数量减少和营养质量下降导致高阶捕食者陷入生存困境[1] - 渔业因海洋热浪蒙受严重经济损失[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热浪愈发频繁和强烈,预示未来海洋的可能样貌[2] - 人类亟需采取基于生态系统的主动型海洋保护策略,同时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