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备案启幕,秦潮新生|《秦潮觉醒》XR破界——龙标备案加持,让大秦文明在虚拟世界“活”起来
新浪财经· 2025-10-30 16:29
虚拟现实电影正从政策破冰逐步驶向主流市场的中心。2025年9月1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2025年8 月上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秦潮觉醒》作为虚拟现实影片,正式获得国家 电影局"龙标备案号"(影虚备字〔2025〕第052号),标志着项目进入合规化筹备与产业化推进的关键 阶段。 这组备案信息,不仅意味着又一部虚拟现实电影被纳入国家电影管理体系,更象征着东方文化的数字化 表达在政策框架下迎来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龙标"备案号启新 值得注意的是,申请"龙标备案号"并非单纯的流程性动作,而是《秦潮觉醒》链接政策、锚定行业方向 的核心一步。 事实上,《秦潮觉醒》虚拟现实影片作品基于其同名原创国潮IP及XR文旅元宇宙体验项目,以XR混合 现实技术为核心,结合多感官反馈系统与AI交互引擎,构建出一个"可进入、可触达、可共鸣"的东方数 字文明世界。观众通过VR头显即可跨越视觉边界,解锁场景内的振动、热感、风感等5D体验,伴随虚 拟角色引导深入故事,完成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旅程。该项目曾荣获上海市文旅局颁发的"2024年度上 海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项目"称号,并成功入选"2024年度长三角文旅产业重大 ...
前三季度投资猛增59% 青海交通“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15
旅客快捷便利抵达机场(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大桥连通两地群众,激活地区发展(央广网记者 汪晓青 摄) 央广网西宁10月30日消息(记者汪晓青)秋日的青海高原上,一条条公路如银链穿梭于雪山草原间。今年前三季 度,青海省交通运输建设交出亮眼答卷:全省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同比增长59%,完成年度指导 目标的93%,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交通建设"加速度"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全体交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在项目推进上不断优化流程,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 接。"青海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重点项目方面,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规划6个领域和28项具体指标全面落地 落实。老城关经西宁至上新庄公路大通段、机场东进场路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机场东进场路的建成,极大地 提升了前往机场的便利性,我们也可以更快捷地把乘客送到机场。"出租车司机曹全德说。 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完成公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央广网发 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此外,湟源至西海、小柴旦湖至老茫崖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五个1号"交旅融合生态景观大道加力打造,拉脊 山 ...
雪域高原谱写新华章
经济日报· 2025-10-30 06:04
生态建设与清洁能源 -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10.87万亩,栽植苗木1.2亿余株,总体成活率85%以上,带动群众就业超950万人次,实现增收30多亿元 [2] - 西藏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设立生态岗位44万余个 [2] - 2024年西藏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9%以上,基本实现全清洁电力供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 [3] 外贸与经济发展 - 2023年11月里孜口岸开通运行,成为西藏第四个陆路口岸,采用“陆港查验、口岸通行”监管模式 [4] - 前三季度日喀则市进出口总值21.49亿元,占西藏外贸总值的38.7% [4] - 西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实现第二个千亿元仅用6年 [4] - 西藏贸易总值从1965年的693万元跃升至年均百亿规模,贸易伙伴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5个国家级正式开放口岸等开放平台矩阵 [5] 产业发展 - 高原特色农牧、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边贸物流等九大产业蓬勃发展 [5] - 西藏自主研发生产的“雪莲花”牌高原炊具已累计销售120余万件 [5] 民生改善与社会事业 - 措勤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覆盖28.6万平方米,室内温度保持在18摄氏度以上 [7] - 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整合资金500余万元升级改造党群服务阵地,打造“5分钟服务圈”,月均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 [8] - “十四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安排28类社会事业领域项目,规划总投资246.5亿元,2024年西藏在年初安排148亿元支持28件民生实事基础上,追加实施10件民生实事 [8] - 2024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444元,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78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5%以上 [9]
句容农商银行开展党建活动
江南时报· 2025-10-29 22:35
童雪倩 江南时报讯 10月23日上午,句容农商银行联合边城镇人民政府、边城监狱、市医保局、句容投资集 团、抽水蓄能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共建聚合力 登高护绿践初心"环保登高活动,以实际行动践 行生态理念,展现担当活力。 活动在仑山湖梅尔商业街区广场启动,青年党员代表庄严宣誓,坚守党建初心,履行环保责任。启动仪 式后,参与人员沿登山路线有序前行,沿途清理塑料瓶、纸屑等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青山绿水。 下山后,大家集中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圆满完成环保任务。此次活动展现了各单位青年员工积极向上 的精神风貌。句容农商银行将持续以党建共建为纽带,深化多方协作,围绕生态保护、服务民生等领域 开展实践活动,为地方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
联合国秘书长代表:联合国系统愿助力西藏建设绿色经济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6:11
中新社西藏林芝10月29日电(记者 江飞波 赵朗 赵延)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夏泽翰29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 表示,联合国系统愿与各方伙伴携手,提供综合数据支持、政策建议与技术方案,助力西藏建设具有韧 性的绿色经济体系。 2025·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当天在林芝市尼洋河畔举行,夏泽翰在开幕致辞时作上述表示。 夏泽翰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努力实现繁荣与地球生态平衡的协 调统一。而这一挑战与机遇,在"世界屋脊"——西藏,表现得尤为突出。 "西藏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深刻转型的史诗。昔日最为偏远的地区,如今已通过现代化基础设施,将海拔 最高的河谷和最遥远的村落紧密相连。这些建设不仅拓展了发展机遇,更让教育、医疗、市场资源惠及 千家万户。"他说,作为至关重要的"亚洲水塔",西藏的冰川、草原与森林孕育着多条大江大河,滋养 着数亿人口。因此,保护这些生态系统,不仅是区域优先事项,更是全球共同责任。 夏泽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并加 强对冰川、冻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研究表明,若干关键生态系统正趋于稳定,甚至持续改 善,这充分体现了长远的战略眼 ...
秋日湿地尽显勃勃生机 候鸟蹁跹绘就大美中国生态图景
央视网· 2025-10-29 15:08
央视网消息:随着冷空气持续南下,冬候鸟开始集中迁徙至江西鄱阳湖区越冬。日前,南矶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越冬水鸟31种,还 同步发现11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它们的集中出现预示着候鸟大部队即将到来。 这几天,在浙江,黑脸琵鹭、黑鹳等一批批珍稀鸟类陆续飞抵当地的湖泊、湿地,这些生机盎然的候鸟栖息地也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 在杭州临安区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再次现身,与它同期到来的还有白琵鹭、斑嘴鸭、白鹭等鸟类。而在 绍兴上虞区海涂湿地,这两天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候鸟,总数超过万只,种类超过300种。它们将在此栖息半年左右时间。在台州玉环市漩门 湾国家湿地公园,黑鹳已连续第11年如期赴约,观鸟爱好者还首次捕捉到"一家四口"同框的珍贵画面。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每年都吸引了白鹤、东方白鹳等众多濒危候鸟的到此越冬。2024年,有5000多只东方白鹳飞抵南矶湿地栖息越冬,数 量达到历年之最。 浙江:越冬候鸟陆续飞抵 观鸟导赏员上岗 随着冬候鸟的到来,沉寂的湿地变得热闹起来。天空中,雁群时而排成 "人" 字,时而聚成不规则的大群。湖面上,东方白鹳等水鸟或低 头在水中觅食,或在岸边梳理羽毛,动 ...
“美丽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媒体采风行启动
苏州日报· 2025-10-29 08:26
秋日的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水波潋滟、芦苇摇曳,斑嘴鸭、白鹭翩然掠过如镜的水面,一拨拨孩 子在这里生态研学。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之肾"与"生态绿肺"。 昨天(10月28日),由新华网、中新社、央广网、新华日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苏州日报等中 央、省、市7家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走进苏州市相城区、常熟市、张家港市,通过实地走访与 深度对话,一线探寻苏州以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与生动故事。 一村山水一村诗 相城区黄埭镇冯梦龙村,如今是全国闻名的"网红村"。而10年前,它还只是江南水乡中一个不起 眼、环境普通的小村落。2014年,村庄以纪念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为契机,正式更名为冯梦龙村,由此迈 入生态提升与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整治12条河道,打造良荡港湿地公园,将生态公园变为村民日常休憩的"后花园"……据苏州市相城 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尹俊光介绍,冯梦龙村通过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带动农文旅价值 转化,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围绕冯梦龙农耕文化园,村里建起850亩林果基地,种植猕猴 桃、杨梅、梨、蓝莓等多种水果,并配套推出水果采摘节、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李志锋经营的蓝莓种植基地在苏州颇有名 ...
中外人士武汉共话“家住长江边”
中国新闻网· 2025-10-28 14:04
文明探源与文脉传承 - 湖北拥有1062公里长江径流,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 - 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证据揭示了秦统一前民族融合的进程 [2] - 荆州博物馆已出版《楚系简帛文字编》等战国秦汉简牍研究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致力于让珍贵简牍文献焕发新的生命力 [3] 生态保护成效 - 石首麋鹿保护区的麋鹿数量从1991年建立时的64只繁衍扩散至现今的4500多只,成为全球最具规模与活力的野生麋鹿种群 [6] - 十年禁渔以来,长江监测到的鱼类物种数明显增加,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数量已超过百头,其中人工繁殖江豚"淘淘"已产下3个后代 [6] - 神农架金丝猴数量从2013年难觅踪迹增长至如今的1618只,保护工作运用了为森林"扫描"、为金丝猴办理"身份证"等高技术手段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脑机接口技术在湖北落地生根,其核心在于"读脑+写脑",即让大脑想法能被机器执行,让机器信号能被大脑感知 [8] - 湖北在无创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技术研发上已有多年布局和积淀,拥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具备将技术长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潜力 [8]
中美俄水资源对比:俄超27万亿m³,美国2.95万亿m³,中国多少?
搜狐财经· 2025-10-27 19:26
俄罗斯水富得有点儿奢侈,领土横跨欧亚,河流湖泊像散落的珠子。 贝加尔湖深达1600多米,存水量全球第一单体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给它戴上世界遗产的帽子。 年径流量4.31万亿立方米,伏尔加河、叶尼塞河这些大动脉贡献大头,支撑着西伯利亚的能源产业。 2024年USGS报告显示,总用水4100亿加仑每天,农业大头,工业次之。 浪费是老毛病,视频里洗手水流几分钟,手没沾热。可他们管得严,EPA水权交易市场热,西部旱区农民买水权像炒股。加州2024年限水令续效,节水率升 5%,科技帮大忙,滴灌系统省水30%。 这水支撑经济,农业出口全球第一,硅谷数据中心冷水循环不愁。 中国水2.57万亿立方米,2023环境统计年鉴数据,2024年没跳崖式变,内部可再生2.81万亿,但实际可用打折到2.57。排名世界第六,够14亿人挤着用。 时空分布是硬伤,南方多雨,长江珠江年径流超2万亿,北方西北旱,黄河淮河勉强1万亿。夏季洪峰,6月河南暴雨淹田,冬季华北地下水降2米。 水利部2024报告,全国水库9.4万座,总库容超1000亿立方米,调蓄帮了大忙。 数据出自FAO的AQUASTAT数据库,2020年更新到2024年没大变。可水多也 ...
黑鹳翔集 理想栖居
北京晚报· 2025-10-27 16:46
近年来,永定河生态补水成效显著。来自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的万家寨水库的黄河水、大同册田水库水、北京官厅水库水以及部分再生水等,共同汇入永定 河。通过生态补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永定河流域水生态持续改善成为黑鹳理想的栖息地。 本报记者 白继开 文并摄 永定河丰富的食物,吸引了原本在大石河栖息的黑鹳短距离迁移至此,十多只黑鹳在浅滩上共同觅食。 两只黑鹳落在永定河阳面的浅滩上准备寻找石缝中的泥鳅与嘎鱼。 据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介绍,黑鹳越冬分迁徙与迁移两类,有的会迁徙南下至鄱阳湖一带,有的习惯了北京西部山区的生活,只是在永定河、大石 河、拒马河一带根据食物情况做短距离迁移越冬。 在北京,黑鹳数量从几年前的五六十只,如今稳定到100只左右。筑巢区域食物越丰富,黑鹳育雏成活率就会越高。今年夏天,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在北京发 现了14个黑鹳巢穴,并对其进行了编号和监测,其中1个就在门头沟永定河畔。2025年黑鹳孵化育雏期,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共在6个巢穴中发现了17只新出生 的黑鹳宝宝。 今年四月,一窝三只黑鹳宝宝在永定河畔丁家滩村附近的悬崖上破壳,与其他巢穴的黑鹳宝宝相比,永定河畔巢穴的黑鹳宝宝取食量高,成长速度更快,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