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绘新卷
苏州日报· 2025-10-26 08:47
与此同时,在太湖之滨的吴中区金庭镇,另一场生态变革正在悄然上演。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 区一期工程于2021年10月竣工,通过打造三道湿地拦截处理体系,创新运用"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双重 手段,成功破解环太湖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题。 生态兴则文明兴。 "十四五"以来,苏州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乐章中,始终贯穿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建设的铿锵节拍。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标志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一幅"绿水青 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现代化锦绣图景在江南大地徐徐展开。 这五年,是苏州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生态效益提升最显著的时期。2024年,全市PM2.5浓 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较"十三五"末下降12.1%,优良天数比例攀升至84.2%,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空 气质量二级标准,领跑全省。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达到国家良好湖泊 要求。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多年稳居95%以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触手可及。 厚植"绿基底",筑牢生态屏障 曾经机器轰鸣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如今归于宁静。这片长江沿岸的土地,在2013年之前,曾为 张家港市经济发 ...
高端访谈丨专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央视新闻· 2025-10-25 06:2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超出预期,特别是在近10年经历了加速变革 [1][24] - 中国“十五五”规划关于绿色转型的部署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迈向未来的巨大飞跃 [1][24][2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富有诗意且深入人心,已转化为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际行动 [10][13] 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展 - 中国每年有2至3千亿瓦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并网发电,进展令人惊叹 [5] - 中国正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60%的雄心目标 [5] - 中国近期投资建设了高山光伏项目,其面积约相当于6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启动速度非常快 [24] 中国气候目标与全球影响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力争做得更好 [5] - 在全球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中国积极行动、力求作出更大贡献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7] - 习近平主席对多边气候行动的坚定支持,以及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对话和多边主义提供了力量 [1][2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际合作 -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返的“旅程”达1000余公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范例 [17][19] - 中国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未来10年将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超2亿美元资金,助力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19][20] - 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国际社会推动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 [17][20] 中国具体环保成果 - “十四五”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2] - 长江、黄河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绿电 [22] - 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与120多个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 [22]
南京六合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建成开放
扬子晚报网· 2025-10-24 18:18
项目概况 - 南京六合区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于金秋时节建成并正式向市民开放 [1] - 主题公园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位于棠城东路与双学路交叉口西侧 [1] - 公园紧邻六合高级中学附属中学、六合区人民医院、玖云府小区等人流密集区域 [1] 设计理念与特色 - 公园建设秉持"科普教育、功能实用、景观宜人、互动参与"的初衷,巧妙利用"夹缝地块"进行改造 [3] - 将垃圾分类核心理念融入公共空间设计,打破传统宣传的说教模式,提供全新体验式学习场所 [3] - 公园周边变电箱披上垃圾分类主题彩绘,由"凡星"志愿者执笔,使市政设施变成会说话的风景线 [3] 功能区域与互动体验 - 公园内部划设"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及"分类打卡区"三大功能区域 [7] - 科普教育区通过立体造型、翻板问答和宣传栏等互动形式,生动解析日常分类难点 [7] - 休闲娱乐区以红、蓝、绿、灰"四色跑道"为核心,设置废旧轮胎改造的座椅及趣味游戏设施 [7] - 市民可化身为环保达人在分类打卡区为垃圾分类代言,增强参与感和成就感 [7] 运营活动与社会参与 - 开放当日设立可回收物回收兑换点,市民可将可回收物兑换成生活用品,"洁小宝"新注册用户可领取专属礼品 [8] - "凡星"志愿者穿梭人群开展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进行面对面精准宣传 [8] - 属地社区计划后续开展亲子分类实践等活动,持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实操能力 [8]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公园落成是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9] - 旨在让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自觉行动 [9] - 未来将持续完善公园设施、丰富活动形式,通过设施迭代与活动创新持续注入新鲜感 [9] - 将联动属地街道、志愿者及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公园从视觉亮点升级为功能载体 [9]
焦点访谈|守底线、保安全、促发展!“十四五”我国自然资源工作成果丰硕
央视网· 2025-10-23 21:41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自然资源家底 更加厚实。截至2024年底,全国的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的红线。我国是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5.09%,比 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不久之前,在浙江省嵊州市剡北村的村民代表大会上,大伙儿协商村集体土地流转事宜。经过沟通后,村民们一致同意将村内新增的300亩耕地,通过公开 招投标的方式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进行经营管理。这新增的300亩耕地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2021年起,浙江启动了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工程,也称作"百千万"工程,主要采取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廊道植入等 综合措施,将零散的"巴掌田""补丁田"改造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生态良好,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优质良田。种粮大户赵金荣此前一共流转 了1436亩耕地,在他的机械化作业和精细田间管理下,水稻亩产和此前相比提高了200斤。这也让他对新增的300 ...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市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02
本报南宁10月22日电 (记者庞革平)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1日至23日在广西北海市举行,论 坛主题为"共创绿色发展机遇,共筑繁荣美丽家园"。来自东盟国家环境部门、中国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及 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300名代表与会,围绕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 治理、绿色能源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肯定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丰硕成果,期 待持续深化双方在生态环境政策对话、能力建设、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动 力。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领域重要的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由中国生态环境 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11年以来已举办14届。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3日 17 版) ...
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广西举办
人民日报· 2025-10-23 04:36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理事长、中国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赵英民,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眭国 华,柬埔寨环境部副国务秘书欧恩.班哈涅,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敏特,泰国自然资源 与环境部副常务秘书普里雅蓬.苏瓦纳格德,棕榈油生产国理事会副秘书长穆斯达利法.马赫穆德等参加 论坛。 本次论坛吸引东盟国家环境部门、中国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企业代表近 300人参会。参会代表高度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肯定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 丰硕成果,一致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重要平台,持续深化双方在生态环境政策对话、能力建设、技术 创新等领域合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本报南宁10月22日电(记者庞革平)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中国 与东盟各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务实合作,10月21日至22日,202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举办,论坛主题为"共创绿色发展机遇,共筑繁荣美丽家园"。 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领域重要的政策对话与交流平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由中国生态环境 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 ...
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获“全球技术成就林业奖”
人民日报· 2025-10-22 09:46
"三北"工程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工程。自1978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3174万 公顷,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33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7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 到13.84%;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庇护农田3000万公顷,工程区粮食单产提高近50%。 人民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日前,中国"三北"工程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 技术成就林业奖"。这是继2018年"三北"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优秀实践奖"后获得的又一项 国际荣誉。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奖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治理成就和林业创新实践的高度认 可,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未来,我们将持续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 役,积极开展生态治理领域的双多边合作,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力量。(记者顾仲阳) ...
【省林业局】陕西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10-22 07:11
生态保护重点工程 - 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347.53万亩,治理沙化土地72.93万亩 [1] - 打好守护祖脉秦岭三年行动收官战,储备项目715个,完成造林121.06万亩,3年累计落实资金100.48亿元、完成造林395.16万亩 [1] - 制定实施《2025年陕西省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完成防治面积226.33万亩 [1] 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825亿元,林下经济综合利用林地面积达1175.07万亩,改造提升特色经济林21.7万亩 [2] - 储备入库林业产业项目65个、林下经济项目58个 [2] - 累计发放林权类不动产权证书3.3万本,下达中央财政非国有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资金8.03亿元并完成兑付 [2] 项目审批与投资 - 实行跨部门跨领域并联审批,累计批准建设项目使用林草地1581宗、7898公顷 [2] - 截至三季度末,储备各类项目1887个,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投资76.14亿元 [2]
焦点访谈|中国交出“十四五”高质量生态答卷 为地球增添更多“中国绿”
央视网· 2025-10-21 22:22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 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十四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我们在绿色发展上也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挑战。这一路,我们攻坚 克难、积极作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今天的节目,就让我们来体察绿色发展这张答卷的成绩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这五年,面对国际形势变化以及环境治理难题,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积极应 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得怎么样?让数据来说话。森林覆盖率,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绿"指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2025年,我国森林覆盖率 要提高到24.1%。 "十四五"期间,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把原有的120多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让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通过生态管护、生态搬迁、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吸纳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首批5个国家公园让近5 万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们还开展了大规模国土 ...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
新华社· 2025-10-21 18:58
0:00 统筹:杨咏、杨云燕 编导:韩依格 记者:马莎、曲澜娟、杨琳、萧永航、赵玉和 配音:王帅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明确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 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 大计,谋划推进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四五"以来,各地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 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