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升级

搜索文档
东材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9.09%
新浪财经· 2025-08-27 19:5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31亿元 同比增长14.57% [1] - 净利润1.9亿元 同比增长19.09% [1] 业务驱动因素 -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升级等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带动公司产品需求 [1] - 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改善促进公司业务增长 [1] 核心产品与竞争优势 - 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明显 [1] - 高速电子树脂系列产品包括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聚苯醚树脂等 [1] - 中高端光学聚酯基膜等产品市场拓展顺利 [1] 市场表现 - 高附加值产品快速占据增量市场 [1] - 品牌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1]
AI行业景气度持续,算力“卖铲人”通信板块盘中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6 12:01
通信板块表现 - 通信ETF(515880)盘中涨幅超过3% [1] AI商业化进展 - 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使用量达16.4万亿,较发布初期增长137倍 [2] - OpenAI年度经常性收入达100亿美元,较去年55亿美元显著增长 [2] - OpenAI付费商业客户达300万,较2月份200万增长50% [2] - OpenAI计划2029年年收入提升至1250亿美元 [2] 云业务增长预期 - 甲骨文预计2026财年云业务(IaaS+SaaS)增长率超40%,云基础设施(IaaS)增速超70% [2] 算力需求与通信升级 - 算力需求受芯片推动跳跃式增长,但训练成本因DeepSeek影响大幅下降 [3] - 光模块、PCB、交换机组装及芯片设计等通信产业链仍具高增长潜力 [3] - 通信ETF(515880)可作为关注算力集群拓展的投资标的 [3]
通信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国产替代+算力升级”双主线
民生证券· 2025-05-20 17:59
核心观点 - 光通信领域国内外巨头算力资本开支预计保持高企,建议聚焦光模块和光器件环节,关注光芯片国产替代加速,如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3][144] - 国产算力方面国产算力芯片性能提升叠加国内互联网厂商加大资本开支,CPO、液冷技术降本增效,关注高澜股份、润泽科技等 [3][144] - 光纤海缆交付旺季启动,政策催化需求,AI算力驱动对空芯光纤需求,关注中天科技、亨通光电等 [3][144] - 商业航天今年卫星应用和商业火箭迎双重产业拐点,低轨地面应用万亿市场启动,关注海格通信、上海瀚讯等 [3][144] - 物联网模组与控制器需求回暖,新兴应用场景贡献增量,E - Call行业政策助力车载智能安全解决方案落地,关注慧翰股份、博实结等 [3][144] - 运营商高股息防御属性突出,算力网络投入加速,分红率提升,关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3][144] 光通信 - 海外巨头CAPEX整体保持良好趋势,Meta大幅上调全年指引,25Q1亚马逊、谷歌、微软CAPEX也有不同程度增长 [7][9] - 国内巨头CAPEX迎来明显加速,25Q1阿里、腾讯单季度CAPEX同比大幅增长 [10][11] - 光模块作为AI硬件侧核心受益环节,25年需求高增长确定性强,1.6T趋势确定性高 [13][14] - AI拉动数据中心间互联需求,2023 - 2028年DCI用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年复合增速25% [20][21] - 硅光是重要产业趋势,Lightcounting预计2023 - 2029年硅光芯片市场规模将保持45%的年复合增速 [22][27] - CPO技术受海外巨头重视,其发展将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遇 [28][31]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33] 国产算力 - IDC是A股每股同频共振优质板块,25年全球将有价值约17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资产,预计交易量小幅增长,奥飞数据有项目投资计划 [38][40] - 高功率智算拉动液冷产业链发展,液冷有望成大数据中心主流方案,预计2022 - 2027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收入CAGR保持8% [41][44] - 维谛技术全球业务布局广泛、业绩增长,产品应用广泛,客户众多 [48] - 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其状态可处于0和1的叠加态,量子计算基于量子比特,输入输出采用经典比特 [51][54] - 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机核心,超导量子芯片是重要分支,稀释制冷机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低温环境 [59][64]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高澜股份、润泽科技等 [66] 光纤光缆&海缆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利好海缆板块 [70][71] - 海内外海风建设向远海风电+风机大型化方向发展,柔直+动态海缆为重要技术发展方向 [72] - 全球海缆进入新旧更迭时期,AI等推动海底光缆建设,预计到2027年海缆市场将达346亿美元 [77][78]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 [80] 物联网 -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达297亿,年复合增速16%,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高速增长 [85][90] - AI与物联网融合,推动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边缘计算需求增长,促进AI算力下沉 [91][93] - E - Call系统可提供救援服务,能降低事故社会成本,政策已在多国落地,中国版标准即将实施 [94][105]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慧翰股份、博实结等 [107] 商业航天 - SpaceX星舰六次试飞后V2版本进入舞台,其具有可重复使用、环保等特点 [111][113] - 我国长八甲火箭首飞成功,提升中低轨道卫星组网发射能力,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建设将支撑卫星组网批量化发射 [114][116] - 我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星成功发射,将加速手机直连技术验证,手机直连正式星有望明年发射 [117][119]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上海瀚讯、海格通信等 [121] 运营商 - 2025年三大运营商算力资本开支预计将近800亿元,且将根据AI发展和市场供需情况保留资金加码算力投入 [126][127] - 电信业务业绩增速总体放缓,预计全年业绩前低后高,运营商用户基本盘持续增长,新兴业务收入提速 [128][130] - 三大运营商重视股东回报,分红派息持续提升 [131][132] - 工信部强调网络设施升级,运营商和设备商推进5G - A实践,5G - A有新能力和应用领域 [135] - 梳理产业链相关标的,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 [139]
东材科技: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Q1利润拐点已现,强势业务高速增长且山东项目步入减亏-20250513
中泰证券· 2025-05-13 15: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材科技作为平台型新材料公司,薄膜与树脂双轮驱动,在扩产能、下游客户认证、产品销售结构优化方面持续发力,竞争优势及成长性明确 [5] - 25Q1受益于部分业务下游景气度提升、订单拓展顺利及对拖累项业务管理改善初显成效,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7/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8.2%/26.5%/22.8%,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3x/15.3x/12.5x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全年营收44.7亿元,同比+19.6%;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 - 44.5%;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 - 42.7% [4] - 25Q1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归母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环比扭亏为盈 [4]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16/65.27/76.8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1.2%/20.5%/17.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5.68/6.9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48.2%/26.5%/22.8% [1][19] 业务情况 - 2024年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工绝缘材料/环保阻燃材料分别实现营收10.7/13.8/11.3/4.7/1.5亿元,同比分别+30.0%/+5.61%/+17.37%/29.9%/18.1%,利润受环氧树脂及光伏背板基膜拖累 [4] - 25Q1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学膜材料/电工绝缘材料/环保阻燃材料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1/3.1/3.0/1.1/0.3亿元,同比分别+37.5%/-7.4%/+42.7%/+21.6%/-9.8% [4] - 25Q1毛利1.9亿元,同比+58.9%,毛利率提升至16.39%,同比+3.68pct,环比+4.26pct,光学聚酯基膜、高速电子树脂、BOPP产品增长显著 [4] 项目进展 - 2024年完成“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1号线等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设备调试及试生产工作 [4] - “年产2万吨特种功能聚酯薄膜项目”等按期转固并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年产2万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正式立项实施 [4] - 眉山2万吨电子材料项目未来完全建成满产后或可贡献年均收入约20亿元及利润总额约6亿元 [4]
“1+3”战略加速落地 东材科技2024年营收规模突破40亿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5 14:12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达44.7亿元,同比增长19.6%,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1][2] - 2024年净利润1.81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8888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1.3亿元(同比+23.2%),净利润9188万元(同比+8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16万元(同比+105.2%) [2][3] 产品结构优化 - 光学膜材料2024年营收11.29亿元(同比+17.4%),首次突破10亿元,在建及试生产产能约12万吨 [4] - 电子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0.7亿元,较2019年1.045亿元实现5年10倍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3.13亿元(同比+37.28%) [4] - 一季度光学膜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43%),聚丙烯薄膜1.10亿元(同比+37%),高速电子树脂1.12亿元(同比+129%) [3] 战略与产能布局 - "1+3"产品发展战略推动研发创新与工艺优化,聚焦光学膜和电子材料业务 [4] - 超薄型PP薄膜2022年新增产能3000吨,填补国际垄断空白 [5] - 推进成都聚丙烯薄膜2号线、年产20000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改项目、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项目等重点产业化建设 [6] 新兴市场与技术突破 - 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AI、算力升级等领域驱动高附加值产品(如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等)需求增长 [3] - 光学膜产销比接近100%,电子材料产销比达102.5%,显示强劲市场消化能力 [6] - 孵化光刻胶单体、质子交换膜、复合集流体等项目,培育新增长动能 [6] 数字化与创新体系 - 启动CRM数字化营销平台和PLM信息化系统,构建"多基地、跨地域"管理数据分析平台 [7] - 通过"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体系推动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快捷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