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搜索文档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开幕 王沪宁出席
快讯· 2025-06-23 15:52
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 - 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围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议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出席[1] -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统筹各领域改革,重点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1] - 会议提出深化六个关键领域的改革: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生态文明体制等[1] 政协履职方向 - 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要求常委会成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建言献策[2] - 会议听取五个专项调研报告: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育支持政策、人工智能服务"四个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对接、文化与科技融合[2] - 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协商工作规则》和《专门委员会通则》修订草案[2] 会议安排 - 常委会会议为期两天半,设置七个专题分组讨论[3] -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东峰等就相关议题作说明[4]
他是石油化工的奠基人,58岁当选上海市委书记,儿子亦成就非凡
搜狐财经· 2025-05-24 11:45
石油工业部历史 - 石油工业部成立于1955年 负责全国石油与燃料工业工作 是重工业支柱之一 [1] - 与煤炭工业部 化学工业部共同承担国家重工业发展重任 [1] - 1988年因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被撤销 [1] 芮杏文职业经历 - 1952年12月任重工业第八机械安装公司经理 专注振兴中国重工业 [3] - 指挥兰州化工厂 吉林化工厂 燕山石化工厂等关键项目建设 成为石油化工产业引路人 [5] - 参与青海705国家重点工程 晋升石油化工部副指挥 [5] - 1982年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 制定发展规划 两年突破技术瓶颈 使航天工业成长为亚洲领先 [5] 经济改革贡献 - 1985年任上海市委书记 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研究产业结构 注重基建 吸引外资 [7] - 上海财政显著改善 经济飞速发展 成为现代化建设先锋 [7] 家族工业传承 - 其子芮晓武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 延续家族在科技与工业领域影响力 [7]
刚刚,李强重磅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3 16:44
文章核心观点 从“春节经济”“全国两会”“国际变局”三个视角分享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世界发展走向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中国经济活力、政策支持及开放合作态度 [1][2][3] 分组1:从“春节经济”看中国发展活力 - 今年春节前后中国经济涌现现象级亮点,电影、冰雪、文旅等消费市场热点多,展现国内经济循环潜力 [1] - 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科技突破不断,展现创新创造能量 [1] - 绿色家电、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成风,展现转型发展空间,新动能积蓄壮大将为经济带来持久动力 [1] 分组2:从全国两会读中国经济政策 -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设为5%左右,源于对经济基础、治理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把握与信心 [2] - 注重加大政策力度与激发市场力量结合,实施积极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必要时推新增量政策 [2]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经济循环堵点,为企业营造环境,支持创新 [2] 分组3:从国际变局思考世界发展进步正道 - 当今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不稳定不确定上升,需国家开放市场、企业共享资源,携手抵御风险 [3] - 中国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发展结合,坚持经济全球化,践行多边主义,做和平发展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3] - 中国推进开放合作,倡导公平竞争,维护自由贸易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欢迎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 [3]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 2025-03-11 2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分析形势判断、发展目标、宏观政策、重点工作和资本市场等方面,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各项政策积极有为,旨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防范风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4][5][62] 各部分总结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稳”态巩固、“进”步坚实,全年呈前高、中低、后扬态势 [4] - 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受挑战、地缘政治紧张,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新增“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表述 [4] - 强调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我国有制度、资源、治理、增量四大优势 [4]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总体积极、内生一致,隐含对经济长期向好判断 [5] - 增长目标为5%左右,兼顾短期与中长期需求,延续三年且前两年已完成,可提振信心并留政策弹性 [9] - 就业目标与去年一致,但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创新高,需加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 [10][13] - 通胀目标为2%左右,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3%,考虑当前通胀形势并与主要经济体一致,未来物价在政策决策中权重上升 [14][15] 宏观政策 财政政策 - 总量上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赤字率达4.0%,赤字规模5.66万亿,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扩大 [16] - 结构上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如投资民生、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等 [20] 货币政策 - 目标上保持流动性充裕,社融和M2增速预计在8%左右,与经济增速和通胀目标匹配 [21] - 操作上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优化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多领域发展 [22][26] 政策执行 - 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匹配度,节奏上能早则早,力度上看准给足,传导上畅通衔接,注重倾听市场声音 [27] 重点工作 大力提振消费 -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提振消费是主要抓手,实施专项行动 [28] - 短期从扩规模、加品类、拓场景加码消费品以旧换新;长期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 [28][32] 新质生产力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关注渐进式和突破式创新 [33] - 渐进式创新瞄准新兴和未来产业,2024年多领域科技爆发,2025年重点发展商业航天等产业 [33] - 突破式创新以DeepSeek为代表实现范式变革,“人工智能+”丰富应用端生态,自主算力芯片有望发展 [34] 经济体制改革 - 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推动标志性举措落地,看点包括民营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国企、财税金融等改革 [37] - 民营经济支持信号升级,四类政策行动将加速,包括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财税金融支持和创新转型 [38] - 市场机制关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广经营主体活动生地统计、实施降低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2] - 国企关注“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两项制度落实 [43] 防风险 - 聚焦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化解风险 [44] - 房地产政策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因城施策,丰富实施细节,短期内防风险和去库存政策有优化空间,长期搭建基础性制度 [44][48] - 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化债方案落实、隐性债务置换、制度完善和融资平台转型工作 [48][51] - 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分类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功能定位和治理机制 [51] 绿色低碳 - 传统建筑环保领域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相关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52]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立零碳园区和工厂,发展海上风电,统筹消纳与外送通道建设 [52][55]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 新型城镇化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速市民化进程和拓宽投资空间 [56] - 发挥多区叠加效应培育区域增长极,经济大省获定制支持政策,增强对全国经济带动作用 [57][61] 资本市场 A股 - 政策导向偏积极,有利于长期稳定运行,看好科技板块,行情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转型 [62][67] - “稳”是股市第一要务,政策围绕“稳”字,预计大盘行稳致远,向下风险小,向上弹性待业绩好转 [62][63] - 科技板块是投资主线,关注大模型应用等领域;消费板块有潜力,关注服务、新兴和消费平替方向;红利板块可作底仓配置 [67][68][71] 债券 - 利率短期反弹或延续,中期无大幅上行风险,维持短期反弹、中长期向下观点 [72] - 固收资产配置难度上升,利率债性价比下降、信用债上升,产品配置建议采用货币类与固收+产品搭配策略 [73] 汇率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政策稳定连续,预计双向波动为主 [77]
700字!极简版政府工作报告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3-05 10:10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 同比增长5% 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1]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1]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1] - 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 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1]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亩产提升10.1斤[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1]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1]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1]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1]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1]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1] -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1] - 粮食产量维持在1.4万亿斤左右[1]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1] 2025年政策取向 - 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赤字规模5.66万亿元[1]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1]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1]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适时降准降息[2] - 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2] -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打好政策"组合拳"[2]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 提高投资效益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 -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2] - 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2]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稳外贸稳外资[2] - 着力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2]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2] "十五五"规划编制 - 今年将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2] - 谋划重大战略任务 重大政策举措 重大工程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