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化学
icon
搜索文档
BP Deepens Ties With China, Signs LNG Supply Deal With Zhejiang Energy
ZACKS· 2025-05-28 23:01
BP与浙江能源的LNG供应协议 - 英国石油公司BP与中国浙江能源签署为期10年的液化天然气(LNG)长期供应协议,每年供应量达100万公吨,采用到岸交付(DES)方式[1][2] - 该协议是双方继在中国成立LNG销售合资企业后的又一合作成果,标志着BP在亚洲最大LNG市场之一的下游业务扩展[1][2] - 协议涉及的LNG将来自BP全球资源组合[2] 中国LNG市场动态 - 浙江能源还与埃克森美孚签订类似协议,每年采购100万公吨LNG,2022年已开始交付[3]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之一,正加速从煤炭转向天然气以实现气候目标[3] -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中国将大量进口自美国的LNG转口至亚洲邻国[4] 能源行业其他公司动向 - Flotek Industries专注于绿色化学技术,开发能降低油气生产环境影响的特种化学品,同时减少运营成本[6] - Energy Transfer拥有美国最多元化的能源资产组合,管道网络覆盖44个州,总长度超13万英里[7] - RPC通过压裂、连续油管等油田服务创造稳定收入,并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回报股东[8]
药石科技(300725) - 300725药石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8(2)
2025-04-28 19:20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下降2.12%;经营现金流3.03亿元,同比增长22.68%;每股收益1.10元/股;归母净利润2.20亿元,同比上升11.24%;毛利率38.06%,同比下降4.46pp;CDMO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6] - 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产品和服务收入13.54亿元,同比下降1.83%;药物研究阶段产品和服务收入3.31亿元,同比下降4.06% [8] - 分子砌块用于药物发现收入2.81亿元,用于药物开发和生产收入4.91亿元 [9] - 收入按类型划分,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占28%(4.64亿元),中小生物医药公司占72%(12.24亿元);按区域划分,北美占58%(9.79亿元),欧洲占11%(1.93亿元),中国占27%(4.49亿元),日韩及其他占4%(0.68亿元);海外收入12.40亿元,国内收入4.49亿元 [12] 经营亮点 服务全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 - 服务药物研发、商业化全生命周期,专注化学和低碳技术创新,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临床I - III期、商业化阶段,提供分子砌块、化学研发服务、端到端CMC服务等 [18] - 创新技术覆盖药物研发生产全生命周期,包括连续流化学、微填充床技术、化学/生物催化、设备研发等 [19] 分子砌块与研发服务 - 分子砌块服务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全流程,累计设计>20万个新颖分子砌块,自主合成>4.5万个化合物,多个系列处于行业领导地位,新增3万个分子砌块,欧洲分子砌块库房建成,终端客户开发提速 [23] - 化学CRO为药物发现阶段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包括碎片分子库、DNA编码化合物库、虚拟化合物库、AI创新药物分子发现平台等,独特解决方案加速新药研发,配套正合成分子生成算法成功率达80% [25][26][27] 一体化能力与低碳发展 - 巩固前端工艺化学研究优势,提升绿色化学与低碳技术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加速药物研发,降低成本,促进绿色安全生产 [29][30] - 新增26家潜在重点客户,储备量同比增长30%;聚焦战略客户,收入金额、占比连续三年增长;首次承接全球TOP 10制药公司后期API项目;20%以上CDMO项目应用新技术,包括20 + 商业化RSM项目 [37] - 浙江晖石API及GMP中间体项目数量同比增长超30%;累计190 + 个原料药IND项目,新增4个原料药NDA项目;美国药石交付8个GMP项目;服务25家客户,覆盖超40 + 化合物 [42] 新兴业务 - 在TPD、ADC、多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API开发和生产收入近4000万,承接30 + 多肽工艺开发项目,相关订单金额超过2000万 [43][46][47] 低碳技术平台 - 连续流工艺开发与转化平台:连续加氢领域>160个公斤级以上项目(>65个百公斤级以上项目),非加氢领域>145个公斤级以上项目(>36个百公斤级以上项目) [54] - 化学反应工程平台:具备化工领域“三传一反”专业能力,协同其他技术平台,全方位技术支撑与赋能 [62] - 设备研发平台与数智赋能平台:设备集成与标准化协同升级,实现研发智能化,推进管理智能化升级 [61][62] - 绿色发展平台:溶剂回收~3400吨,降本~1700万元,自主搭建工艺安全信息化平台Chemboost,赋能4个GMP连续化生产项目 [68] - 合成生物学平台:100个 + 公斤级以上项目(>20个百公斤级以上项目),高通量筛选技术 + 自研算法提升定向进化 [69] ESG发展 - Wind ESG评级为AA,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获多项ESG相关奖项,已承诺遵循科学碳目标倡议,多家子公司获相关评级且位居行业前列 [72] 企业战略与工作重点 长期战略 - 聚焦化学创新与先进制造,包括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合规设备、工艺和连续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等方面 [74] 2025年重点工作 - 深化客户价值创造体系,强化技术转化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提高交付质量、赢得客户信任,打造组织能力 [76]
多元储能技术助力新能源消纳
经济日报· 2025-03-31 08:38
新能源装机与消纳挑战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5年达到亿千瓦级 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达3.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6% [1] - 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弱点 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发展重要制约 需通过储能技术实现稳定供应和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1] - 储能技术 氢能技术将成为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需研发高性能 低成本 长寿命的储能电池 [1] 储能技术融合发展 - 抽水蓄能作为最广泛应用的大规模储能技术 具有技术成熟 储能容量大 寿命长优势但存在地理限制问题 [2] - 压缩空气储能属大容量长时储能 但存在转换效率低 建设成本高缺点 可通过与抽水蓄能共享设施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成本 [2] - 通过水气共容定压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可提高储能效率 降低压储成本 优化地下洞室和送出线路设计实现技术融合 [2] 氢能储能与能源转型 - 氢能是更长时间维度储能技术 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 [2] - 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 可实现就近消纳 适用于远海岛屿 沙漠 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2] - 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 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成本大幅下降 自主可控供应链基本形成 [3] 能源产业跨界融合 - 推动电动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探索车网互动模式 实现交通与能源协同发展 [3] - 推广绿色建筑理念 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能源消耗 [3] - 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 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绿色化学与资源利用 - 绿色化学涵盖无害可再生原料 绿色溶剂 绿色催化 高效反应路线等内容 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4] - 我国每年因使用化石能源产生二氧化碳约100亿吨 现存废弃塑料约10亿吨 年新增约5000万吨 [4] - 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将二氧化碳 生物质 废弃塑料等废物转化为化学品 能源产品和材料 实现变废为宝 [4]
多元储能技术成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关键
中国经济网· 2025-03-26 00:37
新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5年达到亿千瓦级 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达3.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 [1] 储能技术发展需求 - 风光发电存在间歇性和随机性缺陷 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发展重要制约 [2] - 新型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将成为与风光发电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2] 多元储能技术融合 -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和储能容量大优势但存在地理限制 压缩空气储能存在转换效率低和建设成本高缺陷 [3] - 通过共享地下洞室和送出线路等设施可实现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协同 减少重复建设并降低投资成本 [3] - 水气共容定压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可提高储能效率并降低压储成本 [3] 氢能技术应用 - 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 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 [3] - 氢能适用于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包括远海岛屿和沙漠矿区等场景 [3] - 氢能产业链已形成自主可控供应链 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 [4] 能源产业跨界融合 - 需推动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协同 [4] - 推广绿色建筑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实现根据环境自动调节能耗 [4] - 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 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降低传统能源依赖 [4] 绿色化学与资源转化 - 绿色化学是解决经济资源环境矛盾的核心方向 涉及无害原料和绿色催化等领域 [5] - 中国每年因化石能源利用产生二氧化碳约100亿吨 现存废弃塑料约10亿吨且年新增5000万吨 [6] - 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可将二氧化碳生物质和废弃塑料转化为化学品与能源产品 [6] 企业实践案例 - 正泰新能源计划推进源荷聚合服务业务 推动风光储氢等跨产业环节耦合发展 [6] - 企业布局绿色电力-绿色制造-绿色产品产业链闭环 涵盖光储产品制造和绿氢绿醇设备应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