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

搜索文档
郭伊均:扎实开展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07:15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涉及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个部门,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的频发态势 [1] - 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侵占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容易导致"破窗效应",衍生成为有毒有害甚至危险废物倾倒的温床 [2] -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不足的短板凸显,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屡禁不止,需对标对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 [2] 专项整治行动目的 - 推动解决一批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突出问题,及时清理或妥善处置非法倾倒的固体废物,有效消除污染隐患 [4] - 倒逼地方履行监管责任,通过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传导压力,避免清理处置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4] - 对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形成强大震慑,督促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和个人履行主体责任,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5] 专项整治行动重点 - 以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和非法拆解处置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为重点 [6] - 整治范围聚焦路网交织、城乡接合、拆迁地块、行政交界等区域和山边、水边、岸边等"三边地带" [6] - 到2025年底完成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问题排查,建立台账,2026年底整改完成率达90%以上,2027年底前全面开展整改"回头看" [7] 专项整治行动措施 - 依法及时查处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的产废单位、运输单位(个人),严肃处理倾倒地的"地接"人员 [8] -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排查,采用"遥感+人工智能"方式建立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快速识别和排查系统 [9] - 生态环境部在门户网站设置公开征集问题线索专栏,各地开设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线索征集专栏 [9]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跨省区域加强联防联控,加大跨区域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力度 [9] 长效机制建设 - 从固体废物产生的第一环节入手,强化规范管理,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 [10] - 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补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础设施短板 [10] - 将固体废物产生、转运、处置等各环节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发现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和问题 [10]
高考填志愿,今年有哪些新选择?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高校专业设置新变化 - 中国农业大学新增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聚焦城市化进程中伴侣动物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课程覆盖品种培育、营养代谢、饲料加工、繁殖生理等领域 [2] - 山东农业大学增设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智能农机装备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3] - 湖南农业大学设立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响应健康中国建设需求,关注老龄化社会、慢性病防控及营养健康产业升级等议题 [4] - 昆明理工大学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实现"双碳"目标,聚焦工业过程中碳污协同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碳核算管理等前沿技术 [5] 行业人才需求趋势 - 伴侣动物产业快速发展,对兼具畜牧科技基础与伴侣动物领域产业创新能力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 [2] - 农业转型升级阶段对智能农机装备需求持续增长,各地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加大力度引进农业智能装备专业领域人才 [3] - 健康中国建设推动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对掌握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膳食平衡调控、功能成分开发及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技能的人才需求增加 [4] - "双碳"目标下,碳中和前沿技术领域人才需求显著提升,特别是工业过程中碳污协同减排、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以及碳核算管理等方向 [5]
健全机制守护绿水青山
经济日报· 2025-06-23 06:04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 - 我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从政策探索到制度定型的历史性跨越 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协同治理新范式 [1] - 补偿范围从单一流域水环境扩展至森林 草原 大气 湿地 荒漠 海洋 水流 耕地等生态系统 [1] - 到2035年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全面覆盖长江 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 [2] 机制实践与战略意义 -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江河战略"在资源配置领域的具体制度实现 体现"流域统筹 系统治理"指导思想 [2] - 机制推动流域治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防控转变 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 从零和博弈向合作共赢转变 [1] - 目标包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 城乡人居环境改善 国家生态安全保障 [2] 现存问题与挑战 - 补偿标准科学性不足 现有补偿多基于行政协商 生态价值核算难以真实反映市场价值 [3] - 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存在重硬件建设 轻产业和民生福祉培育的错配现象 [3] - 市场化补偿机制发育不足 碳汇 水权等交易试点受限于规则不完善 市场流动性不足 [3] 机制优化路径 - 需建立科学生态价值核算体系 量化禁养 限产等损失及植树造林等贡献 [4] - 推动生态补偿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发展有机农业 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 [4] - 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格局 如建立"联合河长制"实行联合监测 交叉执法 [4]
海峡环保: 海峡环保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20 17:22
公司经营成果 - 2024年总资产67.61亿元,同比增长9.29% [3] - 污水处理量45,921.54万吨,同比增长14.34% [3] - 垃圾渗沥液处理量96.10万吨,同比增长6.79% [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9,175万元,同比增长32.86% [3] - 基本每股收益0.358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95% [40] 公司发展战略 - 以"综合服务引领+细分领域领先"为目标,构建"产业+技术+资本"业务生态链 [23] - 2025年经营目标:营业收入13.94亿元,净利润2.1亿元 [26] - 实施"一厂一策"精细化策略,推进水费定价调价工作 [24] - 推进智慧改造工程,实现污水处理流程数字化升级 [24] 行业竞争格局 - 水务行业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注重服务品质与治理效果 [10] - 国企央企在水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跨国集团影响力下降,民营企业获得政策支持 [15][16] - 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 [16] 技术创新与专利成果 - 新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4项 [7] - 参与编制《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 [7] - 2024年研发费用4,199万元,同比增长21.15% [39] 工程项目进展 - 闽清梅溪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项目转入商业运营 [6] - 连江北城市管理综合体PPP项目具备试运行条件 [6] - 柘荣县综合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PPP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6] 公司治理 - 2024年董事会召开7次会议,审议重大事项 [7] - 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8][9] - 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监督公司规范运作 [28][30] 财务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15.35% [36] - 水处理业务收入10.58亿元,同比增长24.30% [38] - 2025年预算目标:营业总收入14.03亿元,归母净利润2.11亿元 [46] 利润分配 - 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7元,合计派发3,847万元 [42]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20.06% [42] - 留存未分配利润用于市场开拓、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周转 [44]
以务实之策护一泓碧水(履职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11
湖泊与湿地生态保护 - 全国政协委员张甘霖长期关注湖泊、湿地及小微水体的生态功能,指出这些水体在安全供水、调节气候和维系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存在底数不清、生态功能退化的问题 [1] - 张甘霖提案建议开展全国湖库塘圩资源环境普查,明确管辖权和责任分工,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为后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 - 水利部2024年工作要点已响应提案,提出完善河湖名录并建立首次全国水利普查外的河湖名录,推动生态系统数据库建设 [2] 长江流域生态治理 - 张甘霖强调长江流域治理需分区考核水质,制定差异化保护修复方案,反对单一标准,主张结合区域特点实施精准措施 [2] - 提案成果已转化为实际政策,张甘霖认为科学分析和扎实调研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核心,其建议对生态修复效果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2]
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渝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06-09 10:05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 - 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重庆举办 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旨在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并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成果 [1] - 重庆市委书记表示该活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 重庆将借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超大城市生态治理 [1] - 生态环境部部长强调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培育绿色生产力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1]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 2024年全国煤炭消费占比53.2% 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2] -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8.6% 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 包括天然气 水电 核电 风电 太阳能等 [2]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3亿吨 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 [2] 生态文明实践案例 - 2026年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将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3] -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案例入选园区生态文明宣教先进典型 涉及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3] - 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案例入选环保设施开放先进典型 涉及绿色发展实践 [3]
山东大学张林波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就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中国环境报· 2025-06-09 09:4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优势 - 党中央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升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纲领,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均提出相关要求并完善机制[2]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的关键抓手,并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发展战略融合[2] -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全方位部署[2] 法治保障与政策支持 - 新修订的草原法、森林法与新制定的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对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作出规定,保障保护自然获得合理回报[3] - 2024年出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确立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法律保障[3] 民生改善与生态惠民 -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达29 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90 4%[4] - 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务工、设立生态护林员等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国家储备林、森林湿地旅游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 协同机制与产业转化 - 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保护补偿等试点示范,地方如浙江丽水打造"丽水山耕"品牌促进生态产品增值[5] - 林草、文旅等行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转化通道,如发展林下经济、EOD模式等[5][6] - 各地探索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飞地经济等区域协作模式,解决生态产品供给区与受益区的经济红利分配问题[6] 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 -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梁八柱"[7] - 福建南平创新"生态银行"机制,重庆、山东临沂探索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机制,破解资源分散和价值提升难题[7]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形成中国特色模式[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央广网· 2025-06-06 12:09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 强调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 -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1] -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 生态治理项目进展 - 内蒙古杭锦旗库布齐沙漠治理项目总任务72.4万亩 预计2024年底全面完成 [1] -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已完成221万亩建设任务 推进"三北"六期等重点生态工程 [1] - 塔克拉玛干沙漠建立阻沙防护带 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 水质与空气质量改善 - 长江干流连续5年 黄河干流连续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2] - 太湖2024年水质创30年来最好水平 江苏无锡与苏州间游轮重新启航 [2] -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京津冀 长三角 汾渭平原PM2.5浓度同比下降 [2][3] 科技与治理创新 - 利用遥感 大数据技术提升黄土高原治理精准性 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2] - 山西省强化夏季臭氧污染治理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 提升清洁运输水平 [3] 全球生态贡献 - 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 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3] - 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2024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3]
“美丽城市”示范 “美丽经济”繁荣
科技日报· 2025-06-05 10:20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 重庆市桃花溪经环境治理后呈现碧波荡漾、飞鸟翩然的宜人风景 [1] - 天津王稳庄镇以万亩稻田为画布、彩稻为笔绘制主题稻田画,发展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 [1] - 山东烟台"长岛国际零碳岛"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1] - 青海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6%,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林草综合植被达到96%以上 [2] - 青海在全国率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全覆盖" [2] - 四川从2022年开始建设"美丽四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2] 美丽城市建设成果 - 四川确定15个先行县和7个培育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先试,已有5个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3] - 四川创建4条全国最美乡村路,建设2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选100所美丽校园 [3] - 2024年四川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3] - 青岛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4] - 青岛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 [4] - 广州搭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4] - 广州推动5个美丽广州建设项目签署融资贷款协议,获得17.42亿元融资授信 [4]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负责人就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起诉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央视网· 2025-06-05 10:19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背景 - 发布背景为六五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1] 2024年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成效 - 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7.4万件[3] - 其中行政公益诉讼6.1万件、民事公益诉讼1.3万件[3] - 提起公益诉讼6700余件,约占全部领域提起公益诉讼案件的57%[3] - 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四级检察机关共立案602件[4] - 黄河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基层行活动共办理公益诉讼2719件[4]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行动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4307件[4] 典型案例特点与意义 - 本批发布10个案例,6件行政公益诉讼,4件民事公益诉讼[7] - 涉及水污染、固废危废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及农用地、矿产、湿地生态等保护[7] - 浙江嘉兴检察机关针对长三角跨区域倾倒危险废物违法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 - 广东省中山市检察院针对非法挖掘海洋沙洲破坏海洋生态行为提起诉讼[7] - 湖北检察机关对长江流域非法采矿案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7] 下一步工作举措 - 聚焦生态保护重点工作,持续加大办案力度[11] - 开展检察公益诉讼服务绿色低碳发展和流域水环境治理专项监督活动[11] - 深入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11] - 坚持高质效办案理念,提升公益保护质效[12] - 加快制定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重点领域办案指引[12] - 强化执法司法协作联动,汇聚生态保护合力[13] - 加强岗位练兵和业务实训,提升专业化履职水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