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

搜索文档
“A拆A”失败后 潍柴雷沃转战港交所
北京商报· 2025-06-23 00:05
上市计划 - 潍柴动力拟推动旗下子公司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赴港上市,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1] - 潍柴雷沃曾于2023年3月申请创业板IPO但于2024年4月撤回申请,现转战港交所[4] - 潍柴动力表示分拆上市有助于提升潍柴雷沃综合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7] 公司业务 - 潍柴雷沃是中国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业务基于两大核心支柱:成套智能农机装备和智慧农业服务[3] - 智能农机装备涵盖拖拉机等,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聚焦高端化、智能化[3] - 智慧农业服务以农机作业实时数据为核心,融合IoT、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3] 股权结构 - 潍柴动力和潍柴控股分别直接持有潍柴雷沃约61.1%和27.26%的股权[3] - 潍柴控股持有潍柴动力约16.32%的股权,山东重工全资拥有潍柴控股[3] - 潍柴动力、潍柴控股和山东重工合计控制潍柴雷沃约88.36%的投票权[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59.5亿元、146.76亿元、173.93亿元,2023年收入下降主要因农机销售收入减少[4]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72亿元、8.71亿元、9.57亿元,连续两年增长[4] - 2024年收入增长主要因拖拉机销售收入增加、收获机械销售收入增加及农机具销售收入增加[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0-2022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45%、84.84%、83.4%[6] - 2023-2024年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仍超80%,分别为80.44%、80.24%[6]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反馈 - 潍柴动力股价自2024年3月19日高点17.71元/股震荡下行至6月20日15.27元/股,总市值约1331亿元[6] - 部分投资者对持续分拆子公司上市表示不满,认为摊薄上市公司权益[7] - 潍柴动力宣布拟以5-1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7] 战略目标 - 潍柴集团原董事长谭旭光曾表示2025年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的目标[5] - 目前营收与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23年营收出现下滑[5]
资产负债率八连增 帝欧家居“谋局”化债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22:30
公司债务与可转债情况 - 帝欧家居资产负债率连续8年攀升,从2016年的10.91%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73.27%,显著高于同业企业(东鹏控股36.29%、蒙娜丽莎52.59%、惠达卫浴29.69%)[15][16] - 公司2021年发行的15亿元可转债(帝欧转债)当前剩余期限2年,未转股余额13.96亿元,未转股比例高达93.04%[3][5] - 可转债募资主要用于扩产及智能化项目(7.2亿元投向高端墙地砖生产线二期、3.6亿元用于陶瓷地砖生产线),但两项目投资进度仅72.77%和23.11%,均延期1年半[4] 实控人变更与转股承诺 - 新增实控人朱江通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进入管理层,原实控人持股比例由26.46%增至28.31%[2][6] - 朱江承诺推动可转债转股:已促使一致行动人水华智云完成1031.69万股转股(约52.62万张转债),并敦促另一一致行动人张芝焕持有的104.99万张转债动态转股[8][11] - 转股后实控人合计持股需控制在30%以下,以避免触发强制要约收购[9] 公司治理与决策权调整 - 朱江获得最终决策权:董事会9席中提名5席,董事长由其提名人选担任;若实控人意见分歧,以朱江意见为准[12] - 控制权稳定性条款:若可转债风险化解成功,至少两名原实控人需与朱江续签24个月《一致行动协议》[11] 业务结构与财务风险 - 公司自营工程业务占比从2017年的10.31%飙升至2019年的68.98%,高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客户[17] - 当前每股收益为负,若继续推动可转债转股将进一步稀释每股收益[2] - 可转债票面利率逐年递增,2024年利率1.6%,下次付息额约2233.6万元(按当前余额测算)[5]
账期从170天降到60天,车企迎资金“大考”?
第一财经· 2025-06-11 23:58
车企应付账款现状 - 17家头部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目前国内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0天,远高于承诺标准 [1] - 北汽蓝谷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达248天,小鹏汽车233天,长安汽车超过200天,"蔚小理"均超过160天 [1] - 广汽集团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低为108天,比亚迪和吉利控股均为127天 [1]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累计规模超1.1万亿元,比亚迪2440亿元、上汽2411亿元、吉利1824亿元位列前三 [1] -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平均超40%,11家车企超30%,奇瑞、长安、赛力斯、蔚来、北汽蓝谷达50%左右 [1] 长账期对产业链影响 - 长账期显著改善整车厂经营性现金流,减少外部融资依赖,相当于获得无息或低息融资 [2] - 车企通过延迟支付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供应商,供应商被拖欠货款但不敢断供 [2] - 汽车行业极致降本要求上游钢铁企业降价超10%,汽车板已基本无毛利 [3] - 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数月支付货款,将融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 [3] 60天账期承诺影响 - 新政策将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但会加大车企现金流压力 [3] - 对比亚迪、吉利等应付账款多、账期长的车企影响有限,但对资金链紧张车企构成挑战 [3] 车企财务状况分析 - 汽车行业2024年平均资产负债率66.32%,高于大部分制造业 [4] - 蔚来资产负债率87.45%,赛力斯87.38%,北汽蓝谷75.33%,比亚迪74.64% [4] - 新能源转型投入大但收益未达预期是负债率高企主因,造车新势力普遍依赖外部融资 [4] - 赛力斯经多年亏损后2024年开始盈利,蔚来仍处于烧钱阶段导致负债率偏高 [4]
从170天降到60天,车企在“60天账期承诺”下迎资金“大考”?
第一财经· 2025-06-11 22:03
车企应付账款现状 - 17家头部车企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但当前12家样本车企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70天,远超承诺标准 [1] - 北汽蓝谷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长(248天),其次为小鹏汽车(233天),长安汽车也超过200天,"蔚小理"均超160天 [1] - 广汽集团账期最短(108天),比亚迪和吉利均为127天 [1] - 12家车企应付账款总规模超1.1万亿元,比亚迪(2440亿元)、上汽(2411亿元)、吉利(1824亿元)位列前三 [1] 财务数据对比 - 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平均超40%,奇瑞、长安、赛力斯、蔚来、北汽蓝谷达50%左右,广汽最低(20%)[1] - 比亚迪应付账款占营收31%(2440亿元/7771亿元),上汽占38%(2411亿元/6276亿元)[2] - 蔚来应付账款占营收比例最高(52%),对应344亿元应付账款与657亿元营收 [2] 产业链影响机制 - 长账期使车企获得无息融资,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但将资金压力转嫁供应商 [3] - 车企要求钢铁等供应商降价超10%,汽车板产品已无毛利,供应商被迫接受账期延长 [4] - 部分车企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延迟支付,用企业汇票替代现金,转移融资成本 [5] 车企财务健康状况 - 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66.32%,蔚来(87.45%)和赛力斯(87.38%)显著高于平均水平 [6] - 传统车企负债率:北汽蓝谷75.33%、比亚迪74.64%、上汽63.77%、广汽47.61% [6] - 新势力因持续投入研发及产能建设,造血能力不足导致高负债,如蔚来仍处烧钱阶段 [6] 政策承诺的潜在影响 - "60天账期承诺"将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但加剧车企现金流压力,尤其对融资难的车企形成挑战 [5] - 比亚迪、吉利等应付账款规模大但资金储备充足,受影响较小;资金链紧张车企面临更大压力 [5]
A股年内最大IPO,轮胎巨头高负债率下5年分红28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22:30
公司概况 - 中策橡胶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九的轮胎企业,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在A股20家轮胎轮毂上市公司中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排名第一 [4] - 公司始建于1958年,历史悠久,实控人仇建平通过巨星集团收购中策橡胶57.11%股权,交易价格70.52亿元 [4][5] 资本运作与上市 - 公司原计划募资70亿元,实际募资40.66亿元,成为A股年内最大IPO,募资额缩水主要因删除28.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1][10] - 上市前5年(2020-2024H1)累计分红28亿元,其中2024年5月股东大会通过7亿元分红决议,与证监会新规发布仅隔一周 [7][9][10] - 新版招股书补充"在审期间不进行现金分红"承诺,并下调募资总额至48.5亿元 [10] 财务与负债状况 - 2021-2024H1公司资产负债率(62.62%-69.15%)显著高于同行均值(49.69%-51.94%) [12] - 2024H1流动比率(0.92倍)和速动比率(0.53倍)低于同行均值(1.70倍、1.32倍) [12] - 持续分红部分用于偿还收购贷款(中策海潮19.8亿元并购贷款),还款资金依赖中策橡胶分红 [5][12] 业务协同与收购背景 - 巨星科技与中策橡胶存在渠道协同,前者手工具产品通过国际连锁超市销售,后者轮胎业务尚未开发该渠道 [5] - 收购中策橡胶源于中信产业基金退出需求,杭叉集团与中策橡胶长期合作促成交易 [5] - 巨星集团通过控股杭叉集团(持股98.8%)形成并购平台,逐步构建产业版图 [4][5]
大连热电:多措并举 降低资产负债率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3:31
公司基本情况 - 大连热电是大连地区供热、供电联产主要企业,所属集团是东北地区重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企业之一,业务收入全部来自大连地区,旗下拥有北海热电厂、庄河热电厂等企业 [1] -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热电联产装机容量1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14679万千瓦时,供暖面积1844.62万平方米 [1]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8亿元,同比减少7.68% [1] - 实现净利润5975.19万元,同比增长136.53% [1] - 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1] - 2025年初资产负债率为85.17%,一季度由于净利润增长,资产负债率降至81.78% [2] 经营管理措施 - 在生产管理方面,优化热源及管网运行方式,促进产供销对接互动,推动主城区运营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2] -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争取长协煤比重,提高原材料供应对生产成本优化、质量把控的促进作用,降低生产成本 [2] - 探索市场化手段,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2] - 通过优化运营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等措施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 [2] 关联交易与重组情况 - 通过控股股东洁净能源集团购买煤炭,以平抑采购价格、保证稳定供应、节约燃料成本,关联交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 - 2023年9月公告拟向洁净能源集团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拟向恒力石化、恒力化纤发行股份购买康辉新材100%股权,拟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0亿元 [3] - 拟出售资产交易价格为6.52亿元,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为101.53亿元,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恒力石化,实控人将变更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 [3] - 2024年8月22日公告终止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4] - 重组终止后,公司将积极探索依托大连市国资平台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提升未来发展空间 [4] 未来计划 - 继续做好经营管理规划的具体实施,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经营情况、实现持续发展 [1] - 未来若有资产注入等相应计划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实施,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4]
车圈恒大,杯弓蛇影
36氪· 2025-05-31 21:40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现状 - 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已在成熟产业链基础上迎来高速发展,渗透率快速突破50%分界线[1][4] - 行业历经2014年以来的数轮淘汰赛,已锤炼出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优质造车项目[4] - 比亚迪蛰伏20年后迎来销量爆发,2024年出货量超400万辆,2025年目标550万辆[4][15] "车圈恒大"论辨析 - 将高负债率车企类比恒大地产属于杯弓蛇影,未反映产业真实生态[3][4] - 高负债是大型制造业天然属性,全球头部车企负债率普遍超60%[6][7] - 中国新能源车企负债率普遍低于美国车企(如福特84.3%、通用76.45%)[7] 车企负债率数据 - 国际车企2025Q1负债率:福特84.3%、通用76.45%、大众68.54%、奔驰63.51%、丰田60.6%[7][9] - 中国车企2025Q1负债率:赛力斯76.83%、比亚迪70.71%、吉利68.07%、长城61.11%、上汽61.79%[10] - 比亚迪负债率呈下降趋势:2023年77.86%→2024年74.64%→2025Q1 70.71%[10] 负债与发展的关系 - 高速发展期需要投入研发/扩建工厂,必然导致负债增加(如宁德时代负债率曾破70%)[11][15] - 科技巨头负债率对比:苹果80%、波音102%,显示高负债非汽车行业特有[11] - 中国车企有息负债比例普遍较低,主要负债为应付账款而非金融负债[15] 产业发展阶段 - 新能源车产业刚进入发展中段,处于企业收获黄金期(小米汽车一年逼近盈亏点)[18] - 比亚迪实现连年100%销量增幅,2024年欧洲纯电销量超特斯拉[19] - 新造车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蔚来换电、小鹏智能技术、零跑获Stellantis投资[19] 产业链成熟度 - 中国占据全球动力电池70%份额,激光雷达价格从7万美元降至百元级人民币[22][23] - 智能车载芯片普及,辅助驾驶域控技术快速上车[24] - 从整车到产业链各环节高度成熟,进入收获季[25] 行业竞争态势 - 高强度竞争是行业发展常态,企业淘汰属于正常市场行为[26] - 决胜关键要素:产业技术布局、产品能力、管理运营效率[29] - 行业处于优胜劣汰决赛阶段,需放弃幻想专注硬实力建设[30][31]
宏辉集团(00183.HK)5月28日收盘上涨27.5%,成交35.67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5-28 16:35
市场表现 - 5月28日恒生指数下跌0.53%至23258.31点,宏辉集团股价上涨27.5%至0.255港元/股,成交量153.6万股,成交额35.67万港元,振幅27.5% [1] - 最近一个月累计涨幅41.84%,年初至今累计涨幅40.85%,显著跑赢恒生指数16.56%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222.68万元,同比增长29.34%,归母净利润-4916.16万元,同比收窄54.42%,资产负债率17.97% [1] - 公司资产总值超过22亿港元,业务覆盖物业开发及投资、室内设计及建筑工程、组合投资及管理三大领域 [2] 行业估值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4.79倍,中位数-0.15倍,宏辉集团市盈率-0.63倍,行业排名第194位 [1] - 可比公司市盈率:百仕达控股(01168.HK)0.3倍、百仕达控股(02983.HK)0.35倍、恒达集团控股(03616.HK)1.71倍、美联集团(01200.HK)2.37倍、瑞森生活服务(01922.HK)2.82倍 [1] 公司业务 - 核心业务包括物业开发及投资(贡献稳定收入)、室内设计及建筑工程、组合投资及管理,业务扩展至中国、英国、日本、德国、柬埔寨及美国 [2] 股东动态 - 董晶怡于2025年5月26日增持8000股,均价0.18港元,最新持股3.943亿股,占比69.55% [3]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27 09:43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 - 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170.2亿元 同比增长1.4% [1] - 4月单月利润同比增长3.0% [7] - 营业收入43.44万亿元 同比增长3.2% 营业成本37.16万亿元 增长3.4% [3] - 营业收入利润率4.87% 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3] 分所有制企业利润表现 - 国有控股企业利润7022.8亿元 同比下降4.4% [1] - 股份制企业利润15596.4亿元 增长1.1% [1] -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5429.2亿元 增长2.5% [1] - 私营企业利润5706.8亿元 增长4.3% [1] 分行业利润表现 - 采矿业利润2875.0亿元 同比下降26.8% [2] - 制造业利润15549.3亿元 增长8.6% [2]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利润2745.8亿元 增长4.4% [2] - 农副食品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5.6% 有色金属冶炼增长24.5% 电气机械增长15.4% [2] - 煤炭开采业利润下降48.9% 石油开采业下降6.9% 汽车制造业下降5.1% [2] 企业资产负债情况 - 4月末总资产181.35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负债104.62万亿元 增长5.7% [4] - 资产负债率57.7%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4] - 应收账款25.86万亿元 增长9.7% 产成品存货6.61万亿元 增长3.9% [5] 运营效率指标 - 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85.54元 同比增加0.19元 [6] - 每百元资产实现营业收入72.5元 同比减少1.3元 [6] - 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21.0天 同比增加0.2天 [6] - 应收账款回收期70.3天 同比增加4.0天 [6]
道生天合闯上市:业绩波动,资产负债率高,多次分红却要募资还贷
搜狐财经· 2025-05-21 00:34
上市计划及募资调整 - 公司原计划募资8亿元用于年产7.8万吨新能源胶粘剂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后下调至6.94亿元,用途调整为年产5.6万吨项目和还贷,拟投入金额分别减少至5.59亿元、1.35亿元 [4] - 2020年至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达2.9亿元,其中2021年分红达1.6亿元 [4] 财务杠杆与偿债压力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2022-2024年末分别为58.13%、52.52%、52.89%,同期可比公司均值仅41.08%、37.52% [5] - 2024年末负债总额20.52亿元,较2023年增长2.0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71亿元,拟用1.35亿元募资还贷以降低财务杠杆 [5] 业绩波动与营收下滑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2023年同比降6.81%,2024年微增1.13% [9][10] - 净利润从2022年1.08亿元增至2024年1.55亿元,但2021年曾骤降至8468万元 [8][9] - 2023年营收下降主因环氧树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带动产品降价,2024年销量增长10.91%抵消部分价格影响 [1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连续三年超68%,与风电叶片行业集中度高特点相符 [12] - 交易所要求说明客户/供应商集中度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并分析合作稳定性 [12][13] 业务结构与股东信息 - 主营风电叶片材料、复合材料树脂及新能源胶粘剂三大产品线,注册资本5.28亿元 [6][7] - 第一大股东上海易成实业持股47.55%,私募基金衢州厚道持股6.8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