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

搜索文档
2025汽车八大人群新能源用车报告发布,全景呈现不同人群用车画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1 22:50
新能源用户结构转型 - 新能源用户结构正从"功能型"向"场景型"深度重构,车企需从产品思维切换至用户思维 [1] - 新能源车主群体分化为八类典型消费群体,包括生活精算师、摩登青年客、潮奢精质族等,形成差异化用车画像 [4] - 新能源车消费逻辑从"技术驱动"走向"生活驱动",续航和补贴不再是唯一决策因素 [10] 高线城市用户画像 - "科技先锋派"偏爱大电池+快充组合,乐于尝试超充等新技术,高功率快充是首选 [4] - "摩登青年客"注重车辆颜值与智能化体验,出行活跃度高,周末社交与休闲活动频繁,青睐快充车型 [4] - "潮奢精质族"看重品牌调性、豪华质感与智能辅助配置,商务与休闲场景兼具,偏好快慢充结合方式 [4] 低线城市用户画像 - "生活精算师"约60%分布于三至五线城市,追求技术成熟与经济适用,偏好夜间慢充以节省成本 [5] - "实干奋斗者"约60%集中于三至五线城市,用车时间分布广、频次高,凌晨及夜间低电价时段补能为主 [5] - "优价品质流"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90%以上车次在低电量时补能,夜间慢充为主 [5] 家庭及特殊场景用户 - "温馨生活家"将安全性、空间与舒适性放在首位,周末出行时长明显高于工作日,家用桩夜间补能满足需求 [5] - "野趣体验官"出行半径位居八大人群前列,周末常进行中长距离外出,依赖公共快充网络 [5] 用户行为趋势 - 出行结构个性化显著,如实干奋斗者用车时段覆盖早晚与午后,摩登青年客周末出行频率高 [9] - 补能行为呈现圈层特征,生活精算师和优价品质流偏好夜间慢充,科技先锋派和野趣体验官依赖高功率快充 [9] - 新能源车加速成为"生活连接器",承担周末出行、社交聚会、亲子出游等多重角色 [9] 行业竞争方向 - 车企需围绕用户用车场景、出行节奏、充电习惯等提供适配服务,而非单纯卖配置 [10] - 区域型产品配置需差异化,高线城市关注品牌与科技,低线城市注重成本控制与实用功能 [9]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理解用户细分需求,产品、运营、基础设施需围绕人群做精细调整 [10]
美国至5月23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1007.81万桶/日,前值962.74万桶/日。
快讯· 2025-05-30 00:02
美国EIA车用汽油需求数据 - 美国至5月23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为1007.81万桶/日,较前值962.74万桶/日显著增长45.07万桶/日 [1]
打造低成本车用氢能供应体系,郑州今年将累计建成80座加氢站
快讯· 2025-05-28 09:10
金十数据5月28日讯,第四届河南郑州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以及2025第十三届郑州新能 源汽车与光储充展览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吴忠阳表示,2025 年,郑州市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规模,全市目标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00辆,累计建成加氢站80座,同 时将大力开展氢能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助力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大河财立方) 打造低成本车用氢能供应体系,郑州今年将累计建成80座加氢站 ...
美国至5月16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962.74万桶/日,前值972.76万桶/日。
快讯· 2025-05-21 22:31
美国车用汽油需求数据 - 美国至5月16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为962.74万桶/日,较前值972.76万桶/日下降9.02万桶/日 [1]
利扬芯片:2024业绩短期承压,积极布局特种车用芯片领域,助力未来发展-20250515
天风证券· 2025-05-15 10: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半导体,6个月评级为增持(调高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公司积极收购布局特种芯片领域,加速深耕汽车板块助力长期发展 [2] - 考虑半导体行业逐步回暖,公司项目布局逐步完善,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由-0.09/-0.01亿元上调至1.00/1.35亿元,新增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上调评级为“增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减少2.97%;归母净利润-0.6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由盈转亏 [1] - 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758.4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48.57万元 [1] 业绩承压原因 - 个别终端需求好转推动部分品类测试需求增加,但高算力等测试需求减少使收入下滑,综合致营业收入不及预期 [2] - 前期布局产能释放使固定成本上升,消费类芯片出货量增长致辅料成本增加 [2] - 2025年1月东城建筑工程主体完工验收,费用化贷款余额增加及2024年11月发行可转债,使利息费用较Q1大幅增长 [2] 业务发展举措 - 扩建高可靠性芯片三温测试产能,满足多种芯片量产化测试需求,结合自研MES系统满足芯片质量需求 [3] - 加大智能座舱等车用领域芯片测试技术开发,特别在自动驾驶多光谱图像传感器芯片测试投入和产能布局 [3] - 2025年坚持聚焦主业,通过内生长和外延并购共举高质量发展,辅以协助客户技术改良和推动前沿核心技术跑通自动驾驶视觉算法模型 [3] - 拟收购国芯微股东100%股权,强化聚焦测试主业战略布局,弥补特种芯片领域空白,实现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4] 融资情况 - 2024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2亿元,扣除费用后实际募集净额5.128891亿元 [5] - 2025年1月18日至3月31日,“利扬转债”1450.5万元已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数量899178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4489% [5] 财务数据和估值 | 项目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503.08 | 488.13 | 598.15 | 777.59 | 1010.87 | | 增长率(%) | 11.19 | -2.97 | 22.54 | 30.00 | 30.00 | | EBITDA(百万元) | 231.37 | 200.65 | 270.36 | 347.64 | 389.88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1.72 | -61.62 | 100.29 | 134.52 | 175.87 | | 增长率(%) | -32.16 | -383.69 | -262.76 | 34.13 | 30.74 | | EPS(元/股) | 0.11 | -0.31 | 0.50 | 0.67 | 0.87 | | 市盈率(P/E) | 177.39 | -62.53 | 38.42 | 28.64 | 21.91 | | 市净率(P/B) | 3.43 | 3.48 | 3.19 | 2.76 | 2.31 | | 市销率(P/S) | 7.66 | 7.89 | 6.44 | 4.96 | 3.81 | | EV/EBITDA | 20.47 | 22.46 | 15.46 | 11.31 | 9.55 | [6] 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2.0121亿股,流通A股股本2.0121亿股,A股总市值38.5314亿元,流通A股市值38.5314亿元,每股净资产5.24元,资产负债率56.06%,一年内最高/最低24.76/12.20元 [8] 股价走势 - 展示了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利扬芯片和沪深300的股价走势 [9][10]
利扬芯片(688135):2024业绩短期承压,积极布局特种车用芯片领域,助力未来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5-15 09: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电子/半导体,6个月评级为增持(调高评级)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承压,公司积极收购布局特种芯片领域,加速深耕汽车板块助力长期发展 [2] - 考虑半导体行业逐步回暖,公司项目布局逐步完善,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由-0.19/-0.07亿元上调至1.00/1.35亿元,新增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上调评级为“增持” [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减少2.97%;归母净利润-0.6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由盈转亏 [1] - 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母净利润-758.45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48.57万元 [1] 业绩承压原因 - 个别终端需求好转推动部分品类测试需求增加,但高算力、工业控制、5G通信、特种芯片等测试需求减少,使该类型测试收入下滑,综合致营业收入不及预期 [2] - 前期布局产能释放,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上升,消费类芯片出货量增长使辅料用量增加,成本增加 [2] - 2025年1月东城建筑工程主体部分完工并验收,费用化的贷款余额增加及2024年7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费用较24Q1大幅增长 [2] 公司发展举措 - 推进三温测试产能扩建,加大车用领域芯片测试技术开发,包括扩建高可靠性芯片三温测试产能,加大智能座舱等车用领域芯片测试技术开发 [3] - 积极布局收并购项目,拟收购国芯微股东100%的股权,强化聚焦测试主业战略布局,与现有业务协同发展 [4] 融资与债转股情况 - 2024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52,000.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1,288.91万元 [5] - 2025年1月1日至3月31日,“利扬转债”共有14,505,000元已转换为公司股票,转股数量为899,178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0.4489% [5] 财务数据和估值 | 财务指标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 | 503.08 | 488.13 | 598.15 | 777.59 | 1,010.87 | | 增长率(%) | 11.19 | -2.97 | 22.54 | 30.00 | 30.00 | | EBITDA(百万元) | 231.37 | 200.65 | 270.36 | 347.64 | 389.88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21.72 | -61.62 | 100.29 | 134.52 | 175.87 | | 增长率(%) | -32.16 | -383.69 | -262.76 | 34.13 | 30.74 | | EPS(元/股) | 0.11 | -0.31 | 0.50 | 0.67 | 0.87 | | 市盈率(P/E) | 177.39 | -62.53 | 38.42 | 28.64 | 21.91 | | 市净率(P/B) | 3.43 | 3.48 | 3.19 | 2.76 | 2.31 | | 市销率(P/S) | 7.66 | 7.89 | 6.44 | 4.96 | 3.81 | | EV/EBITDA | 20.47 | 22.46 | 15.46 | 11.31 | 9.55 | [7]
鸿腾精密20240514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鸿腾精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4%,与全年低双位数增速预期一致;AI 产品增长 46%,车用电子高速增长;受新产品引入影响,一季度毛利率 19.49%,未来将通过提高 AI 产品比例和改善生产效率提升[2][3] - **业务发展情况** - **云端市场**: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46%,占比从 2024 年的 13%提升至 15%,增长来自插槽类型产品、大主板上的连接器和线缆以及机柜出货量提升[2][4] - **车用电子领域**:持续推进立达 AK 项目,重组工厂布局应对关税问题、提高制造效率,预计推动业务发展[4][5] - **系统终端产品**:新系统终端产品在印度四月份成功放量,良率优于预期,将关注良率提升和供应链优化[6] - **应对措施**:面对消费性电子市场需求减弱,计划稳固市场份额、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保持强劲现金流管理以确保业绩稳定增长[2][7] - **未来业绩展望**:AI 和车用电子业务未来几个季度保持高成长,云端产品预计增速 20%-30%,车用电子业务稳健增长,将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盈利效率[2][8] - **展会成果**:在 GTC 展会上展示芯片插槽、电源产品和水冷技术等 AI 相关产品,与博通合作发布新的 CPU 方案增强 switch 领域竞争力[2][9] - **营收指引调整**:因外围市场波动,调整第二季度及 2025 年全年营收指引,智能手机类别预计变动,贝尔系统终端产品出货额预计减少,云端、计算和移动业务维持原先指引[4][10] - **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关税政策未对订单节奏产生显著影响,未来重点进行区域化制造部署[4][11] - **英伟达相关影响**:英伟达计划向中东投入 18,000 块 Blackwell GB300 芯片建设 infinite 网络,对鸿腾精密等核心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跟进需求推进项目[12][13] - **业务规划** - **英伟达相关业务**:分主板业务、电源管理芯片和交换机平台三个阶段推进,重点关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储备交换机产品[14] - **CPU 业务**:以铁壳产品为主,与铜连接器配合,延伸到美森模组等领域,开发可插拔式模组,掌握 CPO 技术下的高需求产品[15] - **声学产品**:依靠精密制造工艺布局,2025 年底预计新增 2 - 3 条生产线,2026 年或投产更多[16] - **汽车业务**:收购 AutoCall 后,2026 年前完成整合准备工作,预计 2025 年或 2026 年年中实现盈利,关键在于费用管控[17][23] - **AI 服务器业务**:需求强劲,出货节奏跟随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需求调整,压力不大[18] - **CPU 产品**:台式机因 AI 应用需求可能换代升级,单价有望提高;通用服务器因 AI 应用需求增加,CPU 销量将增长,2025 年营收预计双位数增长[19] - **费用预期**:2025 年费用率预计在 15 - 16 个点之间,希望回到 10 个点左右,第一季度接近 17 个点,未来管理费用可能增加,销售和研发费用不变[20] - **产品价格**:博通 ASIC 单价较高,用于 switch 或 server 时与 CPU 价格类似,约为两位数美金[21] - **收入增速及业绩拐点**: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预计 14 - 15 个点,关注毛利增速及净利润调整,下半年 AI 产品放量后更新情况[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税对净利润影响**:以传统连接器业务为例,关税对净利润影响仅约 0.3 个百分点,因仅约 4%营收需缴高额关税、直接销美产品比例低、通过 ODM 等方式销售,整体关税敞口有限[24][25] - **产品销美比例**:从物流角度,直接销往美国的 component 数量不多;从终端用户角度,全球消费性电子产品约 20% - 30%最终流向美国市场[26] - **产能布局**:亚洲地区仍将占超一半产能,未来全球布局重视区域制造和当地生产,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应对[27] - **汇率影响**:一季度汇率波动对净利润有非经营性压力,但不影响公司后续关键成长性,AI 算力和汽车业务有成长机会[28]
美国至5月9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972.76万桶/日,前值969.2万桶/日。
快讯· 2025-05-14 22:33
美国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 - 美国至5月9日当周EIA车用汽油总产量引伸需求数据为972 76万桶/日 较前值969 2万桶/日增加3 56万桶/日 [1]
“最艰难的时刻”?小米汽车卷入舆论风暴
36氪· 2025-05-14 08:04
小米汽车近期风波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1] - 小米SU7 Ultra因OTA升级限制马力引发用户权益争议[1][3]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导致舆论压力[10][12][14] 智能汽车行业现状 - 车企通过OTA远程修改车辆性能参数已成行业普遍现象[5] - 广汽埃安AION S曾因OTA更新导致电池性能下降[5] - 威马汽车疑似通过OTA调整电池管理系统使续航减少90km[7] 产品宣传问题 -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量产版与原型车设计存在差异[12] - 官方宣传使用"空气动力学风道"等术语但未明确实际效能边界[16][20] - 公司已推出补救措施包括允许改配和赠送积分[14] 行业监管与趋势 - 现行《汽车三包规定》对软件定义汽车的权责界定存在空白[7] - 欧洲车企开始提供"数据黑匣子"本地存储方案[9] - 美国有议员提出《数字物权法案》以保护消费者权益[9] 营销方式反思 - 新势力品牌普遍存在过度营销现象[18] - 理想汽车和问界曾使用夸张宣传语提高关注度[18] - 行业需要回归产品本质避免夸大宣传[20]
联发科业绩写同期次高 执行长蔡力行:全球供应链库存水位健康
经济日报· 2025-05-10 07:42
公司业绩表现 - 4月营收487.54亿元新台币,月减12.93%、年增16%,为历年同期单月次高纪录 [1] - 累计前四月营收2,020.67亿元新台币,年增15.15%,创历年同期新高 [1] - 预测本季营收以美元对新台币1比32.5计算,将季减4%至季增4%,年增16-25% [1] - 第2季营收预期介于1,472亿至1,594亿元新台币,毛利率45.5-48.5%,费用率27-31% [1] 汇率影响 - 新台币对美元升值0.1%,对2023及2022年损益分别减少4,489.7万元及3,138.2万元新台币 [1] 行业景气与供应链 - 全球供应链库存水位仍属健康,未观察客户大幅修正订单行为 [1] - 贸易谈判仍在发展,公司将密切关注情势变化 [1] 中长期发展策略 - 投资领域包括AI、资料中心、车用,处于市场开发初期,未来成长潜力不受短期波动影响 [2] - Smart Edge Platform由高阶AI平板电脑、消费性ASIC与车载攀升带动 [2] - 电源芯片受惠消费电子、车载与资料中心市占率扩大呈现季增 [2] - 旗舰芯片天玑9400+与高阶芯片8000推出获业者采用 [2] 市场机会与竞争优势 - 旗舰芯片9400+搭载手机下半年亮相,中美地缘政治升温或提升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对联发科芯片需求 [2] - 网路规格升级带动WiFi7业务增温 [2] - 与英伟达合作开发GB10、WoA芯片与车载芯片,布局新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