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全球史上最大IPO要来了!
是说芯语· 2025-10-30 15:28
2025 年 10 月 30 日,据路透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全球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OpenAI 正启动首次公开募股(IPO)筹备工作,初步估值瞄准 1 万亿美 元,计划融资规模不低于 600 亿美元。若该计划落地,其融资额将远超 2019 年沙特阿美 294 亿美元的 IPO 纪录,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开 上市交易。 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资本关注。作为生成式 AI 革命的引领者,OpenAI 的上市计划被视为检验当前 AI 产业热度的 "终极试金石",其估值水平更将为整 个行业建立新的价值锚点。 关于上市关键时间节点,市场传出多重信号。据 OpenAI 首席财务官 Sarah Friar 向内部同事透露,公司已明确将 2027 年作为上市目标年份。但更激进的 预测显示,在市场环境利好的前提下,上市进程可能加速 —— 部分财务顾问指出,公司或提前至 2026 年底挂牌,最早于 2026 年下半年就可能向证券监 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 对此,OpenAI 官方保持谨慎态度。公司发言人在回应中强调:"IPO 并非我们的重点,因此不可能设定具体日期。我们正聚焦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推进通用人工智能( ...
别再迷信大模型,吴恩达亲授AI秘籍:小模型+边缘计算=财富密码
36氪· 2025-10-30 15:27
【导读】吴恩达指出,当下大模型的卷生卷死,谁是赢家不重要。关键的是谁能构建可信的AI应用,谁才能成为真正塑造未来之人,顺便成为下一个通 过AI财富自由者。 AI创业的真机遇不在「更大」,而在「更聪明」! 但除了做大模型,更大的机会在于使用工具去解决各行各业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智能体。 目前,AI智能体市场约为51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至691亿美元,7年增长约17倍。 当巨头们在百亿美金的赛道上比拼模型参数时,真正的创业机会正在另一端悄然爆发——智能体的时代,正在打开。 这是AI世界的「中小企业革命」:它不追求通用智能的神话,而是用成千上万个专注、可靠、懂业务的智能体,去啃下那些不起眼却极其值钱的现实问 题。 AI创业:机会在智能体! 模型越大越好?投入越多越好?AI界的竞争,真的是这么朴实无华? 如果真是这样,那AI就不适合创业。 智能体会将任务其分解为一系列更小、更易于管理的子任务。它制定战略计划,逐步执行,并在过程中进行调整,模拟高级人类推理。 智能体会用多组提示词+知识库,再联动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代码执行等。 智能体还能对大模型输出的结果进行自我批评。通过对「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这能更准确 ...
AI这笔账算不过来!“老价投”绿光资本艾因霍恩最新持有人信:我们决定不参与这波过热的狂欢
聪明投资者· 2025-10-30 15:10
在这个由 AI 主导叙事的时代,绿 光资本( Greenlight Capital )显得格外"老 登"。 创始人大卫 · 艾因霍恩( David Einhorn )在最新一封致持有人的信中,继续扮演着少数 " 非共识者 " 的角色。 他一方面承认 AI 将深刻改变世界,但另一方面也 明确表达了对这场科技热潮背后 " 资本账本 " 的忧虑,从七巨头的自由现金流缺口、沉重的资本开支、到估值结构难以自 洽的问题,艾因霍恩提醒市场:当叙事退潮,利润才是检验估值的真正标尺。 拥有 " 价值投资者 " 名声的艾因霍恩,是有点另类的。他坚持基本面研究,以买入被低估的好公司为主,也会 去做空被显著高估的股票。 1970 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 1996 年创立绿光资本,在随后的 10 年间取得了年化 超 25% 的回报,艾因霍恩 2000 年前后准确预判科技股泡沫破裂,避免重大回撤;随后又因做空安然和雷曼兄弟等公司 而一战成名。 如今绿光资本,有点像资本市场的恐龙,研究方式比较传统,喜欢明明白白算账,体现出来 的组合收益有点跟不上当前的市场。 2025 年第三季度,基金净回报为 -3.6% ,而同期标普 500 上涨 8.1 ...
史上最大IPO要来了?
财联社· 2025-10-30 13:37
IPO计划核心信息 - 公司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估值或高达1万亿美元,有望缔造史上规模最大的IPO [1] - 考虑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提交上市申请,初步讨论中的融资规模至少600亿美元 [2] - 首席财务官曾表示力争在2027年上市,但部分顾问预测上市时间可能更早,大约在2026年底 [3] 公司财务状况与战略动机 - 预计到年底年化收入将达到约200亿美元,但经营亏损也在不断扩大 [4] - 首席执行官称考虑到公司的资金需求,IPO是最有可能选择的路径 [5] - IPO将为公司更高效的融资打开大门,并使其能借助公开股票开展更大规模的收购,以支持向AI基础设施投入数万亿美元的计划 [3] 公司重组与股权结构 - 公司已完成重组,非营利实体现更名为OpenAI基金会,营利部门改制为公益性公司OpenAI Group PBC [5] - 在新架构下,OpenAI基金会持有26%股权,现任及前任员工与投资者合计持有47%股权,微软作为最大股东获得27%股权,价值约1350亿美元 [5] - 重组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各投资方的投资转换为普通股权,并解除了此前对潜在财务回报的上限限制,为潜在IPO扫清了障碍 [6] 行业背景与市场影响 - 若公司成功上市,将为微软、软银、Thrive Capital和阿布扎比MGX等投资者带来重大回报 [7] -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公开市场蓬勃发展,AI云公司CoreWeave上市后市值从230亿美元升至近700亿美元 [7] - 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公司,其股价涨势巩固了其在全球AI热潮中的核心地位 [7]
速递|OpenAI可能以1万亿美元估值,进行IPO
Z Potentials· 2025-10-30 10:32
公司IPO计划 - 公司可能最早于2026年下半年向监管机构提交IPO申报文件[3] - 公司IPO市值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2] - 公司可能通过IPO筹集至少600亿美元资金[5]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4] - 公司目前尚未盈利[4] - 公司在最近的员工股权出售中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3] 公司战略与架构 - 公司已完成企业架构重组,转型为更传统的公司组织形式[3] - 公司表示IPO并非关注重点,但上市是公司最可能的路径[3][5] - 公司使命是让所有人都能从通用人工智能中受益[3]
有赞早盘涨超10% 公司建议由港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 转板有望提升估值水平
智通财经· 2025-10-30 09:56
有赞(08083)早盘涨超10%,截至发稿,涨9.69%,报0.215港元,成交额1513.25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赞科技近日宣布与TCL实业达成合作,探索AGI在零售场景的应用实践,推动"人货 场"关系重构。此外,有赞科技与母婴高端龙头品牌BeBeBus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AGI(通用人工智 能)在母婴消费场景的深度应用。 消息面上,有赞公告,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8日根据主板上市规则第9B章向联交所提交转板上市申 请。转板上市将不会涉及公司发行任何新股份。国证国际此前发布研报称,港股创业板上市的背景对公 司估值带来拖累,倘若成功转主板上市,结合经营业绩向好,公司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
全文|微软Q1业绩会实录:对与OpenAI的合作充满信心
新浪科技· 2025-10-30 09:28
专题:聚焦2025年第三季度美股财报 北京时间10月30日早间消息,微软今天发布了该公司的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报告显示,微软第一财 季营收为776.7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655.85亿美元相比增长18%,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17%;净利润为277.4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46.67亿美元相比增长12%,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 比增长11%。(注:微软财年与自然年不一致) 详见: 微软第一财季营收776.73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2% 财报发布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执行副总裁兼CFO艾米·胡德(Amy Hood)等 公司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是电话会议实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Keith Weiss:观察微软现状,公司已连续两个季度交出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无论 是对比一年前,还是五年前的微软,这样的表现都令人意外。111%的商业预订增长率,说实话,此前 没人能预料到。但矛盾的是,微软股价表现却跑输大盘。我想探讨的是,当前影响股价的核心隐忧究竟 是什么,这种局面是否会改变?我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 ...
OpenAI重组落定!IPO与AI投资浪潮在望 但治理结构仍存争议
智通财经· 2025-10-30 08:59
(原标题:OpenAI重组落定!IPO与AI投资浪潮在望 但治理结构仍存争议)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4年末,仍在从奥特曼(Sam Altman)短暂且混乱的罢免风波中恢复的OpenAI启动 了一项原本希望相对顺利的计划——将公司转变为更传统的营利性企业,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然而,这一转型很快遭遇阻力。OpenAI联合创始人、后来退出并创立竞争对手公司的埃隆·马斯克提起 诉讼,试图阻止这一重组,声称此举违反了公司最初的创立原则。这位亿万富翁还曾试图收购控制 OpenAI的非营利实体,但未能成功。与此同时,前OpenAI员工和非营利组织领导人也呼吁监管机构阻 止该交易。OpenAI则花了数月时间,与其最大投资方微软(MSFT.US)就合作关系在新公司架构下将如何 变化展开复杂谈判。 周二,在启动重组约一年后,OpenAI宣布在与微软签署新协议并向负责审查该交易的州监管机构作出 让步后,已完成重组。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凯西·詹宁斯(Kathy Jennings)形容这是"一场漫长而激烈的谈 判"。 据悉,OpenAI已完成重组,其非营利实体现更名为OpenAI基金会(OpenAI Foundation),并持有约 ...
AI如何驱动研发?诺奖得主们这样说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35
发现式智能可以主动构建关于世界的可检验理论模型,并提出可被证伪的假说,在与世界的交互与自我反思中持续修正其理解 框架的智能,这是真正意义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一个零能耗的便携式取水装置,被放置在空气湿度不到15%,在极其炎热的美国沙漠"死亡谷"中,很快成功地从大气中取到了 饮用水。这个堪称旅行者救命稻草的神器,由ChatGPT分子优化编辑设计的材料所制成的。 当天,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华盛顿大学的戴维·贝克(DavidBaker)教授则分享了AI如何"从头设计"蛋白质工程领域。 贝克团队开发的RF Diffusion3模型是一种能够在三维结构空间中进行运算的先进生成式AI模型。研究人员仅需输入期望的分子 功能,该模型便能生成具有相应功能的新型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蓝图。 基于这一技术,团队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方面,设计出能特异性捕获β-淀粉样蛋白的新型肽类结合 物,为阿尔茨海默病干预提供新策略;在酶工程领域,成功开发了首个"从头设计"的蛋白酶;在基础研究工具开发上,研制了 新型的GPCR激动剂与拮抗剂,为神经科学中复杂的细胞通讯和信号传导研究提供了强力工具。 贝克指出,AI模 ...
签订“离婚时刻表”!微软和OpenAI“友好分手”,开启AI大时代的“世纪联姻”落幕
华尔街见闻· 2025-10-29 17:58
微软与OpenAI合作关系重构事件 - 微软与OpenAI宣布重构合作关系,双方始于2019年的深度合作进入转折阶段,在保留核心合作框架的同时开启独立发展新篇章 [3][4][5] 摩根大通观点总结 - 协议重构的最大意义在于减少了微软股票的关键不确定性,为微软提供了7年的确定性窗口 [6] - 知识产权授权延长至2032年并引入独立专家组验证机制,消除了AGI实现后授权立即终止的风险 [6] - 微软承诺向OpenAI提供价值2500亿美元的Azure云计算服务被视为积极的意外,是对天平的重大再平衡 [7] - 微软放弃作为OpenAI首选算力提供商的优先拒绝权,可能源于其自身的风险管理考量,不希望75%的RPO/积压订单来自单一实体 [7][8] - 协议被定性为合理的妥协方案,微软获得技术授权保障和巨额云订单,OpenAI赢得与第三方合作的灵活性 [9] 摩根士丹利观点总结 - 协议标志着科技巨头在AGI竞赛中从联盟走向竞合的新格局,最关键变化体现在双方独立性的增强 [11][12] - 微软现在可以独立或与第三方合作追求AGI研发,但使用OpenAI IP开发AGI将受计算阈值限制 [12] - 微软的IP权利延伸至2032年并包括AGI后的模型,是一个被低估的利好因素 [13] - 2500亿美元的Azure合同标志着双方商业关系的重大转变,微软成为OpenAI核心云服务供应商之一,预计将显著增加微软的商业预订量和剩余履约义务 [14] - 仍有一系列问题待明确,包括收入分成机制、会计处理细节、合同具体条款、AGI时间表及积压订单规模 [15][16] - AGI实现时间成为关键变量,将决定微软潜在的“OpenAI收入悬崖”何时到来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