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数字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丨“打补丁”易,建规则难,银行数据治理7年仍在破局
券商中国· 2025-05-23 14:55
数据治理在银行业的现状与趋势 -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正加速融入银行运营各环节 成为拓展营收的重要引擎 涉及小微客户信用评估 零售客户精准画像 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创新 [1] - 银行数据治理呈现两极分化 大行和股份行进展较快 而城商行 农商行 村镇银行因资源限制成为收到数据治理罚单最多的群体 数字化转型焦虑感最强 [2] - 数据治理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起决定性作用 但目前多数银行仍停留在"打补丁"阶段 缺乏标准化 体系化建设 [2] 银行数据治理组织架构升级 - 近两年银行单独成立数据管理部并抬升其地位的情况增多 如浦发银行 工商银行等设立一级部门"数据管理部" [4] - 国有大行中的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股份行中的浦发银行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城商行中的青岛银行 贵阳银行 苏州银行等 均单独设置统筹数据治理的一级部门 [4] - 部门名称存在差异 如交通银行设"数据管理与应用部" 华夏银行设"数据信息部" 光大银行设"数据资产管理部" 体现数据治理不同阶段 [5] 数据治理的政策驱动与行业挑战 - 2018年原银监会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 要求自上而下建立数据治理体系 明确架构和职责分工 [6] - 2020年数据首次被国务院列为生产要素之一 2024年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提出2027年底基本建成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7] - 7年过去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仍在摸索中 多数银行数据治理工作分属信息科技部门 部分银行由总行层面委员会协调但作用有限 [8] 数据治理的实施难点 - 银行高层对数据治理认识不足 仅视为部门级任务而非全行级长期工作 是最大问题 [10] - 数据治理涉及部门墙问题 若数据治理部门作为科技部门二级部门 缺乏问责业务部门权限 难以规范业务 [10] -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合规成本高企问题 数据治理投入可能超出承受范围 影响工作全面性与有效性 [12] 数据治理的监管与改进 - 监管通过罚单督促银行数据治理 2025年以来涉及数据报送与治理违规的银行罚单有118例 涵盖各类型机构 [14] - 银行开始重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如平安银行制定企业级数据标准超200项 中信银行建设基础数据标准2.5万项 厦门银行建立2600余项分析数据标准 [16] - 部分银行如齐鲁银行将数据治理提升到全行战略层级 通过制度修正和系统优化从源头提高数据质量 [16]
庄毓敏等:银行数字化引导企业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3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现状 - 商业银行积极应用金融科技改进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中小银行转型资源不足的问题[1] - 90%以上银行业务已实现线上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被用于企业全方位评级[4] - 银行业数字化水平每提高一个标准差,企业贷款占总资产比例提升0.4个百分点,长期借款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5] 传统信贷模式局限性 - 抵押贷款模式导致小规模企业融资难度大,科技初创企业因自有资本不足难以获得融资[2] - 银行持股建立的银企关系主要惠及大企业,中小企业仍面临信息配给问题[3] - 银行网点扩张带来竞争效应使贷款利率下行,但也导致资源浪费和中小银行生存空间挤压[3]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的积极影响 - 数字化打破信贷地域限制,偏远地区中小企业贷款可得性提升[5] - 自动化流程使贷款审批时间缩短,企业投资规模不足的情况改善0.1个百分点[5] - 数字化监控使企业过度投资规模降低0.5个百分点,金融化水平降低0.6个百分点[6] 实践中的挑战 - 仅33%中小企业具备完整数字化管控能力,加剧融资不均衡[7] - 数据安全风险凸显,企业财务数据和战略信息存在泄露和滥用隐患[8] - 中型企业面临融资断层,既不符合小微企业标准又缺乏大企业融资能力[8] 政策建议方向 - 需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银企技术标准统一[9] - 应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框架,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