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制

搜索文档
这一地官宣现房销售!
第一财经· 2025-05-14 18:36
2025.05. 14 本文字数:2968,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孙梦凡 现房销售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5月13日,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到按"新 老有别"的原则在中心城区推行现房销售,文件印发后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达到主体封顶方 可申报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产物,随着行业发展整体降速、预售制弊端日渐暴 露,探索现房销售成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 国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助力买房"所见即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预售制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涉及政府土地出让、房企资金压力、金融配套政策等 多个问题。业内认为,现房销售的推进节奏,可参照各地商品房库存规模,在库存量大的地区先行试 点,改善市场供需结构,库存较小的地区则要精准把握力度。 "新老有别"推进现房销售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披露了一份文件,引发业内关注。官网信息显示,该局起草了 《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现将其面向社会 ...
河南信阳官宣现房销售,业内:预售改革或“小步慢跑”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5-14 16:24
现房销售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5月13日,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到按"新老有别"的原则在中心城区推行现房销售,文件印发后新 取得施工许可证的项目,需达到主体封顶方可申报预售许可;文件印发后新出让土地,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产物,随着行业发展整体降速、预售制弊端日渐暴露,探索现房销售成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 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2年末以来,全国超30个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助力买房"所见即所得"。 值得注意的是,预售制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涉及政府土地出让、房企资金压力、金融配套政策等多个问题。业内认为,现房销售的推进节奏,可参照各 地商品房库存规模,在库存量大的地区先行试点,改善市场供需结构,库存较小的地区则要精准把握力度。 "新老有别"推进现房销售 近日,河南省信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披露了一份文件,引发业内关注。官网信息显示,该局起草了《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 行)》,现将其面向社会公示,公开征集意见。 文件显示,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抓好房地产市场化风险、去库存、控增 ...
楼市要变天?信阳打响“现房销售”第一枪!
搜狐财经· 2025-05-14 13:2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千年喟叹,道尽了中国人对安居的渴望。 但在房地产预售制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句诗却成了无数购房者的心病——期房烂尾、质量缩水、资金挪用,这些问题像一把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 剑。 不过好消息来了,5月13日,河南信阳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一律实行现房销售! 新出让土地的项目,必须等房子盖好了才能卖。这招"釜底抽薪",直接切断了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资金链游戏。 以前,开发商拿地后只要盖到25%进度就能卖房回款,现在得盖到封顶甚至现房才能卖,资金压力陡增。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是断了开发商的活路吗?其 这一记政策重拳,堪称房地产市场的"刮骨疗毒",也让无数购房者看到了曙光。 政策背后的"刮骨疗毒" 信阳这次政策调整,可不是心血来潮。 近年来,信阳房地产市场暗流涌动,延期交付、楼盘烂尾的消息时有耳闻。 2019年的一次问题楼盘化解会议上,当地领导就直言:"对恶意抽逃资金的开发商,要采取强制手段!" 可见,预售制带来的风险早已让地方政府如坐针毡。 政策核心就四个字:现房销售。 实不然,这恰恰是在倒逼行业洗牌。 那些靠高杠杆、快周转的房企,这次恐怕要"裸泳 ...
现房销售渐成趋势,市场影响几何?
环球网· 2025-05-11 12:01
数据方面,现房销售占比逐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占比达30.84%,2020 - 2023年占比分别 为12.7%、13%、17.3%、22.5%。 对于现房销售的影响,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其是房地产增量市场未来大趋势,也是推动房企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全面铺开需多维度配套改 革。当下全面推行时机不成熟,实施过快或提升市场风险、冲击行业。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使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压力增大,短期内还会减少新房供应 量,延缓市场复苏。不过长远看,现房销售能提升产品品质,倒逼房企优化设计、建材和配套,还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加速行业整合。(陈十一) 从地方试点看,海南是全国首个省级推行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2020年3月规定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北京自2021年起在集中土拍中扩 大试点范围,2023年集中供地制度优化后部分地块仍设"竞现房销售"环节。深圳2023年8月重启现房销售探索,2024年10月有地块要求全部现房销售。 政策层面,中央与地方合力支持现房销售试点。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自2022年末以来,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 ...
房地产预售制,要终结了?
虎嗅APP· 2025-05-09 21:14
房地产预售制改革趋势 - 全国已有20多个地市发布文件推进现房销售过渡,逐步取消公摊面积[1] - "推广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被纳入全国性讨论,现房销售或进入倒计时[1] - 房地产供求关系重大变化促使预售制和公摊面积改革成为大势所趋[1]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3年7月重要改革决定提出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12月全国住房工作会议明确推进现房销售[4] - 金融管理部门将出台与房地产新模式适配的融资制度[5] - 商品房现房销售比例从10%提升至30%以上,高峰期预售占比近90%[8] 预售制运作机制及问题 - 预售制核心是高周转模式,典型如"345"模式(3个月开盘/4个月回笼资金/5个月再利用)[15][16] - 高周转导致货不对板、烂尾风险,购房者缺乏反制手段[18][19] - 住房短缺时代预售制有积极作用,但结构性过剩环境下其意义弱化[20] 香港地区经验借鉴 - 香港2013年取消公摊面积计价,改为实用面积标准[32][33] - 香港预售制保留但严格监管:需全额缴纳地款、资金第三方监管、按工程进度拨付[35] - 香港近20年仅2003年非典时期出现烂尾楼案例[36] 行业转型方向 - 央企/国企预售房仍具市场,缺乏信用背书的民企和小开发商被边缘化[9][10] - 市场购房需求存在但转向不信任预售房,现房销售成重塑信心关键[11][14] - 高周转/高杠杆模式已不合时宜,需通过制度改革重建市场预期[37][38]
房地产预售制,要终结了?
虎嗅· 2025-05-09 13:22
房地产制度改革趋势 - 全国已有20多个地市发布文件推进现房销售过渡及取消公摊面积 [2] - "推广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被纳入全国讨论范围,媒体称"现房销售进入倒计时" [3] - 房地产预售制、公摊面积、土地批租制被视为行业三大基石,但当前市场形势逆转需改革 [5][6] 预售制改革进展与市场反应 - 商品房现房销售比例从10%提升至30%以上,高峰时期近90%为预售 [14] - 大型央企或国企预售房仍有市场,部分民企或小开发商因缺乏信用背书被边缘化 [15][16] - 购房需求存在但市场对预售房信任度下降,房价上涨预期消失加剧期房风险 [17][18] 预售制运作机制与弊端 - 预售制核心为高周转模式,典型如"345"模式(3个月开盘、4个月回笼资金、5个月再利用) [20] - 高周转推动开发商快速扩张及土地财政最大化,但供求关系变化后暴露烂尾、货不对板等风险 [21][23][24] - 住房结构性过剩背景下预售制意义弱化,但一刀切取消可能冲击房企资金链 [27][28][29] 香港地区经验借鉴 - 香港1950年代首创公摊面积及预售制("卖楼花"),1990年代被内地复制 [35][36][38] - 香港2013年取消公摊面积计价,预售制保留但需全额缴纳地款、资金监管等严格限制 [40][42] - 香港因严格监管极少出现烂尾楼,最近案例为2003年非典及1960年代 [43] 行业转型方向 - 房地产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模式已不合时宜,需通过改革重塑市场信心 [44][45] - 预售制改革或采取"新老区别对待"策略,新楼盘现售并设置过渡期 [31] - 政策层面提出"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和预售制度",现房销售被列为商品住房改革重点 [9][10]
城市楼市复苏进程调研-深圳篇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房地产、商业消费 - **公司**:万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深圳楼市现状 - **新房市场**:折扣回收,部分项目均价上涨 9%-15%,刚需和改善型住宅平均折扣 88 折到 95 折,高端和豪宅定位平均折扣 96 折到 99 折;供应紧张,库存降至去年同期一半,仅 2.6 万套,供应集中在郊区刚需型住房,核心区改善型住房较少[1][3][6][7] - **二手房市场**:分化明显,部分楼盘成交价抬高 10%-20%,部分仍在降价成交,整体处于筑底过程[1][6] 深圳楼市新规影响 - 阳台面积计算方式调整,飘窗进深增加,每户设 2 平方米不计入建筑面积的设备平台,减少公摊面积,限制住宅高度为 150 米,提升得房率和居住品质[2] 购房者关注点 - 关注价格、得房率和是否现房,对价格走势担忧缓解,倾向购买得房率高的新规产品和现房,一线城市烂尾概率较低[4][5] 市场展望 - 新房市场供给紧张,新规后产品涨价趋势显著;二手房市场需进一步观察动态;预计后阶段供需达一定平衡;新旧板块交易量变化会互相影响整体房地产市场走势[6][7][10] 商业消费情况 - 万科坂田广场人流量大,出租率达 99%,消费结构以坂田街道家庭客群为主,娱乐业态表现良好,高端女装店需培育会员[8] 贸易战影响 - 对日常消费影响不大,服务类体验消费优于传统商品类消费,重奢品消费受旅游及体验式消费影响较大,消费者心态偏谨慎[1][9] 房地产市场投资 - 投资者关注点转向固定收益类产品,当前房产收益率高于 10 年期国债,是购买不动产类资产的良好时机,但需关注房价下跌风险[1][11] 制度改革 - 现房销售和预售制度改革旨在稳定楼市和股市,应优化预售资金管理,而非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可通过分类监管改善预售资金管理[12][13][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媒体报道关于现房销售及相关政策存在矛盾信息,应理性分析政策逻辑,避免误导投资决策[15][17] - 土地拍卖中,限售或现房销售地块拍卖成功率低且地价便宜,开发商对利润空间有限且风险大的项目兴趣不大[16]
地产|行业限产好过囚徒博弈:再谈现房时代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4 07:58
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 - 2024年中央明确要求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 郑州 深圳 北京 三亚等地开始试验出让现房销售地块 推广现房销售符合时代要求 [1] - 改革虽然影响开发商周转速度 但有助于严控供给 稳定房价 提升品质 对开发能力和融资渠道有优势的发展商更有利 [1] 供求关系变化与预售制关联 - 预售制初衷是增加供给 快速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加快开发商周转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预售制生存的市场基础(供不应求)已不存在 [2] - 开发商追求快周转陷入囚徒困境 行业整体需控制供给 但单个公司控制供给会导致其他公司通过更快周转获得更高ROE 最终导致行业ROE持续下行 房价持续下跌与不合时宜的预售制存在显著关联 [2] 现房销售的优势 - 现房销售有助于开发商关注产品本身而非周转速度 避免交付问题产生 市场需要好房子 好房子可以有好的价格 现房销售时代烂尾问题将不再存在 [3] - 现房销售可能遵循"新老划断 渐进过渡"原则 不会针对已出让允许预售的土地直接要求现房销售 [3] - 现房时代匹配土地出让核心化趋势 可能伴随一揽子方案推动房价止跌回升 [3] 土地市场与政策背景 - 当前出让地块更聚焦核心城市 楼面地价普遍更高 更可能精耕细作实现产品溢价 2025年一季度100个样本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5.1% 一线城市3月土地拍卖溢价率达19.3% [4] - 预售改革并非孤立政策 在推动现房销售同时不断释放住房消费需求 如降低购房贷款利率 取消购房资格限制 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 提供购房补贴等 [4] 开发流程与行业格局重塑 - 现房销售与期房销售开发模式完全不同 前者依赖实景呈现 后者侧重样板区域打造和渠道引流 [5][6] - 现房时代竞争要素权重变化 产品营造能力环节更重要 拿地需更慎重 资金成本管控更重要 产品溢价能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6] - 房地产开发关键从低价快速获得资源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开发速度相关的要素(建设周期 资金周转率等)重要性下降 [6] 行业影响与投资策略 - 预售制向现售发展可能制约企业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率 但行业核心矛盾在房价持续下跌而非周转效率偏低 [8] - 现售相当于全行业控制开发节奏限产 对房价止跌回升的正面效应远大于对周转率约束的短期抑制 [8] - 房地产企业主体债务占比已明显下降 市场需求正在释放 当前是推广现房销售较好的政策窗口期 [8]
地产|行业限产好过囚徒博弈:再谈现房时代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4 07:58
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 - 2024年中央明确要求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 郑州 深圳 北京 三亚等地开始试验出让现房销售地块 推广现房销售符合时代要求 [1] - 改革虽然影响开发商周转速度 但有助于严控供给 稳定房价 提升品质 有利于在开发能力和融资渠道上有优势的发展商 [1] - 预售制初衷是增加供给快速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 预售制生存的市场基础(供不应求)已不存在 [3] - 发展商追求快周转陷入囚徒困境 行业整体需要控制供给 但单个公司控制供给速度可能导致其他公司通过更快周转获得更高ROE [3] - 房价持续下跌与不合时宜的预售制存在显著关联 [3] 现房销售的优势 - 现房销售有助于开发商关注产品本身而不是周转速度 避免交付问题产生 [4] - 市场需要好房子 好房子可以有好的价格 各地新房限价已基本取消 企业可通过改进开发流程和优化产品增加溢价 [4] - 现房销售"所见即所得" 烂尾问题本身不再存在 [4] - 改革或将遵循"新老划断 渐进过渡"原则 不会针对已出让允许预售的土地直接要求现房销售 [4] 土地市场趋势 - 当前土地出让核心化趋势明显 出让地块区域位置更聚焦核心城市 楼面地价普遍更高 [5] - 2025年一季度100个样本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5.1% 一线城市3月土地拍卖溢价率达19.3% [5] - 预售改革并非孤立政策 同时释放住房消费需求 如降低购房贷款利率 取消购房资格限制等 [5] 行业格局重塑 - 现房销售和期房销售开发模式完全不同 前者依赖实景呈现 后者侧重样板区域打造和渠道引流 [6] - 现房时代竞争要素权重变化 产品营造能力环节更重要 拿地需更慎重 资金成本管控更重要 产品溢价能力成决定性因素 [6] - 房地产开发关键从低价快速获得资源转向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开发速度相关的要素重要性下降 [6] 投资策略 - 现售相当于全行业控制开发节奏来限产 对房价止跌回升的正面效应远大于对周转率约束的短期抑制 [8] - 房地产企业主体债务占比已明显下降 市场真实需求在释放 目前是推广现房销售较好的政策窗口期 [8] 土地成交数据 - 三亚市中心城区地块(81,749平方米)成交价161,738万元 [9] - 呼和浩特地块(124,832平方米)成交价51,238万元 [9] - 深圳宝安区地块(289,854平方米)成交价666,500万元 [9] - 北京朝阳区地块(125,853平方米)成交价638,000万元 [9] - 郑州地块(69,131平方米)成交价79,000万元 [9] - 天津地块(198,980平方米)成交价70,000万元 [9] - 深圳宝安区地块(82,300平方米)成交价340,600万元 [9] - 福州永泰县地块(37,989平方米)成交价4,000万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