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假日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各地文旅消费“玩法”多元 “传统文化+假日经济”释放蓬勃消费活力
央视网· 2025-06-02 15:13
文旅消费多元化 -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各地文旅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包括龙舟竞渡、民俗技艺体验和文博场馆活动等,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并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新引擎 [1] - 民俗体验成为端午出游关键词,游客通过参与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等传统活动感受节日氛围,如湖南汨罗江畔12支龙舟队比赛和北京圆明园高校龙舟展演 [4] 节令商品销售增长 - 粽子销售态势良好,平台数据显示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七成,并带动艾草、菖蒲、香囊等节令商品销量爆发 [6] 博物馆文旅热度提升 - 各地博物馆在端午期间推出丰富活动,如山西博物院西班牙油画真迹展和成都市博物馆端午民俗趣味课堂,吸引市民游客感受传统文化 [7][8] 交通出行需求旺盛 - 端午假期第二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2.1亿人次,同比增长6.2%,多地铁路部门开行特色旅游专列如四川"熊猫专列"和新疆特色旅游列车,串联旅游景点拓展消费新场景 [10] 文旅消费创新趋势 - 端午假期各地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将传统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挖掘消费热点和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居民消费意愿回升 [13]
假日活动多元 丰富游览体验
央视网· 2025-06-02 02:55
北京端午假期活动 - 北京郊区民宿打造艾草香氛、茶烟袅袅的庭院水系场景,营造沉浸式氛围 [3] - 古北水镇景区推出亲子游活动,包括做早操、上早课、打弹珠等互动游戏 [3] - 丰台区凉水河榴香森林推出亲水步道、皮划艇及灯光喷雾体验,营造梦幻秘境 [3] 四川宜宾端午活动 - 南丝绸之路不夜城结合传统节日与国潮风,提供宜宾各地美食及非遗技艺体验 [6] 河北端午文化节 - 河北美术学院举办第三届龙舟文化节,包括龙舟竞渡、非遗展演和艺术跨界活动 [7] 江苏苏州端午活动 - 虎丘景区引入沉浸式音乐剧,让游客在互动中感受江南文化魅力 [9] 山东青岛端午活动 - 重点项目建筑工地举办"亲子家庭日"活动,包括包粽子、做游戏等传统文化体验 [10]
晶采观察丨龙舟“划”出文旅新赛道 点亮端午“假日经济”
央广网· 2025-06-01 09:36
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 多地推出升级版龙舟赛活动 如安徽宏村微缩龙舟赛 浙江温州万人拉歌赛 福建福州内河游航线 [1] - 北京通州端午龙舟大赛全面提档升级 5月31日至6月2日举办"海陆空"嘉年华 预计吸引近10万群众参与 [2] - 龙舟文化带动"龙舟+文创""龙舟+集市"等创新模式 成为地方文旅新赛道 [2] 民俗活动商业化发展 - 赛龙舟活动吸引大批游客观赛消费 形成完整产业链 成为文旅"流量密码" [2] - 传统文化通过"体验感""参与感"焕发新生 年轻人穿着汉服参与龙舟文化节 [1] - 龙舟经济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为假日经济注入新动能 [2]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赛龙舟承载同舟共济 奋勇争先的精神底蕴 体现中华儿女团结拼搏的精气神 [2] - 活动超越体育竞技本身 使非遗文化从书本记载转化为现实体验 [1] - 借助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 传统节日活动获得更广泛传播 [2]
晶采观察丨端午出行热度攀升 消费新活力持续释放
央广网· 2025-05-31 15:00
端午假期出行预测 - 端午假期出行人次预计达6.87亿人次 同比增长7.7% [2] - 高速公路小客车日均流量占比超98% 以中短途近郊和周边省市出行为主 [2] - 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预计达830万辆次 占总流量21% 同比显著增长 [2] 交通网络与消费趋势 - 总里程超600万公里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带动多元消费场景 [2] - 端午与"六一"重叠 短途自驾游和家庭亲子游需求大幅增加 [2]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四大城市群为热门出行区域 [3] 交通流量特征 - 节前高峰出现在5月30日19时至21时 [3] - 返程高峰预计在6月2日16时至18时 [3] - 广州、成都等地旅游出行旺盛 形成短期假日消费热 [3]
今日端午节!
证券时报· 2025-05-31 09:51
端午文化传承与创新 - 端午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符号,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新,龙舟竞渡成为最鲜明的文化标识[4] - 岭南水乡龙舟展现"一条船一条心"的协作精神,北方旱地龙舟赛则体现文化适应性创新[4] - 国际友人参与龙舟赛事,显示民族文化世界化传播的活力[4][6] 假日经济与消费趋势 - 端午带动创意消费,艾草花束结合传统草药与现代配件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7] - 文博场所推出端午主题文创产品,如国家图书馆香囊挂饰、故宫茶具套装,推动国潮消费[7][9] - 短途旅游需求激增,自驾与客运流量显著上升,反映节假日出行经济潜力[9] 文化精神内核 - 端午蕴含家庭团聚与亲情传承,粽香等习俗强化情感联结[9][11] - 屈原精神体现为"上下求索"的进取态度,与天问二号太空探索形成古今呼应[11][13] - 节日承载的文化信仰跨越地域差异,形成民族共同价值认同[11] 产业联动效应 - 龙舟赛事衍生消费链条,从赛事运营延伸至周边产品开发[6] - 传统饮食(粽子、咸鸭蛋)与现代文创结合,激活非遗商业价值[7][9]
激发端午消费活力 浦发信用卡持续促动假日经济
中国经济网· 2025-05-30 13:33
端午节消费促进 - 端午节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和消费引擎,与"五五购物节"形成消费窗口叠加效应,公司深度把握文旅消费黄金期促动假日经济 [1] - 公司通过金融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浦大喜奔APP跨场景优势打造个性化体验,包括积分抵扣话费(最高10元)、签到领随机权益及七日满签100积分奖励 [1] - APP8 1 4及以上版本支持主题换肤功能,提供个性化导航栏、顶部主题及萌宠动效 [1] 文旅场景布局 - 浦大喜奔APP设置地域活动专区,覆盖文旅场景如浦发银行总部大楼预约参观(含中华厅、剪刀楼梯等特色景观) [2] - 分行专区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推送本地优惠,整合政府补贴、餐饮消费券、商场满减及出行优惠信息 [2] - 美国运通人民币信用卡持卡人在指定丽思卡尔顿酒店消费满额可获5%返现(单月最高137元),覆盖北京、上海等四地 [2] 消费金融战略 - 公司以端午小长假为契机集中释放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量的重要节点 [3] - 消费金融机构紧跟政策导向,聚焦"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和"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探索多元化场景提升持卡人体验 [3]
人民财评: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消费新活力
人民网· 2025-05-30 10:50
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 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如龙舟竞渡、灰水粽制作、非遗布艺文创等正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1] - 节日形式创新体现在龙舟竞渡通过短视频直播实现"线下竞技+线上破圈"模式,增强民俗文化传播并激活假日经济 [1] - 粽子品类从传统肉粽、蛋黄粽拓展至"食养粽""茶粽"等跨界新口味,满足年轻群体个性化需求 [1]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传统节日从单向文化展示转向双向互动,如龙舟赛线下喝彩与线上弹幕共振,形成全新参与体验 [2] - 新旧元素融合(如赛博养生概念引入粽子)持续拓宽传统文化创新边界,但文化内核传承仍是本质 [2] - 节日通过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从固定时间符号蜕变为兼具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的新载体 [2]
稳中求进每月看|破浪前行风帆劲——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5-29 21:57
消费市场 - 5月"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旅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3]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单日出境外籍旅客达3000余名创历史新高,显示入境游强劲复苏 [4] - 广东推出"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消费提振模式,湖南调整"两新"政策扩围拓品 [4] 农业与粮食生产 - 四川宜宾示范区2200亩小麦通过优选品种和科学管护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8] - 全国夏粮小麦已收7005万亩,日机收面积超400万亩,河南等地采用机械化收割效率显著(15分钟完成2亩地收割) [8] - 河南、安徽、山西等地通过水源调度、抗旱喷防等技术措施应对旱情保夏收 [8] 就业市场 - 人社部等五部门推出20条就业公共服务举措,四川发布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政策 [11] - 山东创新推出"弹性妈妈岗"和"新业态妈妈岗",已开发1.8万个岗位覆盖400余家企业 [11] - 深圳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岗位匹配服务 [11] 城市更新 - 上海静安里历史建筑改造为多功能商业街区,全市划定46个更新单元实现综合成本平衡 [18] - 安徽芜湖老旧小区改造新增320个停车位(含61个新能源充电位)并升级地下管网 [19] - 国家发布城市更新行动意见,弋江区计划同步改造养老、社区用房等民生设施 [20]
交通运输部:端午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预计明显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5-29 15:42
端午节假期出行预测 - 今年端午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6.87亿人次,同比增长7.7% [1] - 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总流量预计约4070万辆,同比增长3% [1] - 客车流量峰值预计出现在假期第一天(5月31日),约3800万辆 [1] - 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预计83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21%,较去年同期(日均570万辆,占比14.4%)明显增长 [1] 交通流量特征 - 假期前一天16时开始路网交通压力将逐渐增大,19时-21时为节前高峰时段 [1] - 假期第一日上午各区域中心城市出城方向流量大,10-12时为高峰时段 [1] - 假期最后一日下午回城方向流量大,16-18时为易发生拥堵时段 [1] 新能源汽车出行建议 - 交通运输部建议新能源车主提前做好路径规划和补能计划,错峰出行、错峰充电 [2] - 可通过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导航APP、"e路畅通"应用程序了解充电设施使用状况 [2] - 建议按需补能、快速补能,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2] - 遇到服务区充电排队可询问工作人员临近充电设施使用情况 [2] 节假日经济影响 - 端午节与六一儿童节假期重叠,短途自驾游、家庭亲子游需求将大幅增加 [2] - 部分地区将举办龙舟赛、非遗体验等活动,形成人流集聚效应 [2]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四大城市群将成为热门出行区域 [2] - 广州、北京、成都、深圳、上海等地旅游出行旺盛,将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2]
徐州市“假日经济”激发文旅热潮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5
文旅活动表现 - 徐州"五一"假期推出180项文旅主题活动,形成"文旅+"多元活动矩阵,五大乐园和彭城风华等项目表现突出[1] - 重点监测的28家景区接待游客246.59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5.2%),同比增长18.7%,景区消费总额8.23亿元,同比增长16.85%[2] - 徐州游客接待量和消费规模同比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总量均居全省第四位[2] - 博物馆和艺术馆表现亮眼,徐州博物馆、汉兵马俑博物馆和淮海战役纪念馆推出特色展览和活动吸引游客[2] - 乡村文旅活动丰富,汉王镇非遗市集、新沂乡村游、丰县文艺演出等活动日均吸引观众近万人次[3] - "赛事+旅游"模式受欢迎,赛艇挑战赛、运动嘉年华和农民足球邀请赛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3] 商贸零售表现 - 徐州开展475场促消费活动,政银企联动投入7000万元,参与商户超千家[4] - 全市64家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10.32亿元,同比增长5.4%[4] - 主城区22家商贸零售企业销售额3.61亿元,同比增长18.8%,日均客流量8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0.8%[4] - 中心商圈9家企业销售额1.95亿元,同比增长20.7%,日均客流量46.6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4] - 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外贸优品徐州行"、"徐州美食行"等10余项活动,各地开展70余场主题活动,投入资金超千万元[4] - 家电、家居、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品换新成效显著,748家家装家居门店实现交易32253笔,销售额6925.03万元[5] - 468家电动自行车门店换购13237辆,销售额4458.3万元,家电(含3C)交易23171笔,销售额6611.38万元[5] 交通和基础设施 - 徐州航空客流量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6] - 高速出口客货车111.44万辆次,同比增长15.1%,进口113.17万辆次,同比增长12.8%[6] - 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到达35.23万人次(同比增长17.8%)[6] - 徐州站发送旅客22.17万人次(同比增长0.9%),到达21.85万人次(同比增长0.5%)[6] - 部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集团推出21条旅游专线,地铁延长运营并提供12项服务[7] 文旅推广和服务保障 - 徐州文旅在北京、上海地铁和徐州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地构建品牌传播体系[7] - 多部门联合办公优化文旅市场保障,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检查人员5780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7] -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开展日常巡查,社工部联合多家单位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工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