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华尔街看多中国股市
投资界· 2025-03-19 17:35
以下文章来源于棱镜 ,作者肖望 棱镜 . 腾讯新闻出品栏目,《棱镜》聚焦泛财经深度记录。 作者 | 肖望 编辑 | 孙春芳 来源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ID:lengjing_qqfinance) 华尔街转向。 "同样是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为什么中国股市比标普500有这么大的折价?这不合理。"3月7 日,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会有更多海外投资者介入,推动估值上的修 复。" 由DeepSeek引发的针对中国资产的重估潮正在资本市场上演:自蛇年春节(2月3日)以来, 汇聚了最多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恒生科技指数一路狂飙,并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区间涨幅 一度达31.83%。 Wind数据显示,自2月3日至3月7日,恒生科技指数的总市值增加了3.04万亿元。其中,恒生 科技指数的权重股代表(截至3月7日收盘)如阿里巴巴上涨58.55%、腾讯控股上涨 32.97%、小米集团上涨41.91%。 与此同时,美股波动加剧,今年以来,标普500成分股的市值较年内高点蒸发(截至3月11 日)超5.08万亿美元(约36.72万亿元)。3月10日,美股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一",其中特斯 拉一夜暴跌超15%,股价较高点 ...
中国资产重估时刻到了!抓住财富密码的机会就在这!
美股研究社· 2025-03-16 18:27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关税政策使中国资产变得伟大,这成为多数华尔街投资者心声,上周港股中国资产应声大涨 [1] 公众号推荐 - 港股研究社是美股研究社姊妹号,是港美股双料情报站,社长独家拆解市场动向,还有猫哥独家专栏进行港美股联动分析 [2] - 价投老鬼拆解“基本盘价值三要素”,专注企业价值与长期复利,作者总结杠杆风险、择时误区等教训,用安全边际守护资产 [2]
海通证券荀玉根:AI革命有望推动中国资产重估从宏大叙事走向现实
证券时报网· 2025-03-16 16:54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美股调整、A股港股强劲,但回顾2000年来美股8次大跌,A股港股表现均不佳,因美国经济影响力大,全球权益资产难独善其身;最佳情景是美股震荡、A股港股涨,可参考历史经验;AI革命助力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国资产有望重估 [1] 行业情况 - 美国市场化程度高,美股大跌往往表明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美国经济在全球占比高、影响力大,全球权益资产均难独善其身 [1] - 1968 - 1982年、2000 - 2011年美股震荡走平时,日股、A股港股跑赢美股,背后核心驱动力是1970s日本和2000s中国经济的崛起 [1] - AI革命助力中国新旧动能转换,二十大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AI革命进入应用端,中国工程师红利出现,智能制造显现比较优势,且地产周期调整较充分,若全球经济整体平稳,中国基本面可能类似2001 - 2005年逐渐触底回升,中国资产有望再次重估 [1] - 今年1月发布的国产DeepSeek - R1大模型,凭借低成本、高性能特点,或加速中美AI平权和AI应用进程,我国在AI应用领域有望凭借庞大市场和用户基础为应用创新提供肥沃土壤,AI革命将成为驱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未来AI应用、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有望涌现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巨头,或推动中国资产重估从宏大叙事走向现实 [2]
1300亿,湖南妹子要去IPO了
投资界· 2025-03-15 15: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天IPO ,作者周佳丽 天天IPO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IPO动态 赴港上市潮。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又一个超级IPO要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蓝思科技本周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 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已在A股上市、最新市值超1 3 0 0亿元 的"果链"龙头正式赴港IPO。 总部落于湖南长沙,蓝思科技背后站着一位女湘商——周群飞。1 9 70年出生的她,凭借 一片玻璃书写创业逆袭的传奇,从普通打工妹成功蜕变成执掌千亿市值的"玻璃女王"。 现在,她要带领蓝思科技去港股IPO敲钟了。此时正值中国资产重估之际,年初以来港股 强势反弹,盛况久违。 "我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心酸血泪史。"周群飞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生涯。 1 9 7 0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计,周群飞十几岁便辍学打工。那个年 代,一批湖南人南下深圳闯荡,周群飞便是其中一员,成为一名流水线女工。打工之余, 她还在深圳大学参加技能培训班,还学会了说粤语。 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1 99 0年,周群飞所在的玻璃厂扩建,但因为时任 ...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大类资产
中金点睛· 2025-03-14 18:51
港股市场分析 - 春节后AI热潮推动港股持续上涨,市场涨势主要由估值驱动,风险溢价(ERP)反映乐观预期 [2] - 当前港股估值处于历史区间中低位,情绪驱动的修复已基本到位,科技板块ROE匹配度合理 [2] - 恒指短期目标区间23,000-24,000点,乐观情形上看25,000点,但需警惕长期预期未兑现导致的市场分歧 [2] - 本轮反弹本质依赖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未来空间取决于情绪计入程度与"想象"空间 [2] 中美经济关联 - AI与关税成为影响全球资产波动的关键变量,分别对应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的"两本账" [5] - 美国长期维持经常账户赤字与金融账户盈余,AI资金流入支撑美元与经济形成正反馈,AI走弱或加剧关税与美元风险 [5] - 中国疫情后非储备金融账户赤字扩张,外需强劲但资金流出,需通过政策刺激内需并吸引资金流入改善金融账户 [5] 美国经济与资产配置 - 美国经济"硬数据"(消费、投资)2025年开始回落,验证趋势下行,即使未衰退,"衰退叙事"仍将持续 [8] - 建议以防风险为主线低配美股和商品,中期战略性超配中国股票,尤其看好科技板块,短期可增配高股息与中债分散风险 [8] - 历史数据显示美股平均最大回撤-13.8%,平均反弹周期49天,止跌后1个月平均涨幅10.3% [9] 中国消费潜力 - 中国消费占GDP比重偏低,服务价格绝对水平低于商品价格,但经人均GDP调整后未明显偏离发展阶段 [12] - 未来服务消费(医疗、文娱等)提升空间大于商品消费,后者需通过提质升级实现增长 [12] - 提升劳动者报酬与结构性改革(如社会保障改善)是推动消费的关键因素 [12]
聚焦创新与消费!汇丰中国最新投资观点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3-14 18:02
政策重心 - 两会政策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三大方向,旨在增强内需和发掘新增长引擎 [2][3]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和6G等未来产业 [3] - 国家发改委推动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近1万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前沿科技领域 [3] - 中央预算投向教育及科技的资金预计提升5%及10%,央行扩大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至8千至1万亿元 [3] - 证监会将更精准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培育长期资本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3] 消费提振措施 - 政府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列为首要任务,支持以旧换新项目的超长期国债发行规模翻倍至3000亿元 [3] - 政策支持范围从消费品扩大至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4] - 措施包括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育儿补贴等社会福利改革以提升消费信心 [4] 民营经济支持 - 民营经济座谈会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信号,《民营经济促进法》或加速推出 [4] - 政策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4] 中国资产重估 - 人工智能发展触发中国资产重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指数年初至今分别上涨35%及21% [5] - 南向资金净流入达404亿美元同比增长370%,A股吸引30亿美元海外资金流入 [5] - 亚洲及新兴市场基金将部分仓位从美国调整至中国 [5] - 监管部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预计为A股提供约1500亿美元资金增量 [6] - 恒生指数及MSCI中国指数市盈率较标普500指数存在49%及45%折让,中国科技股估值较美股科技七雄大幅折让 [6] 行业配置偏好 - 互联网及科技股票占比较高的指数受青睐,人工智能推动者及应用者将持续受益 [7] - 消费、金融、工业等板块有望受益于刺激政策带来的市场重估 [7] - 低利率环境支撑高股息优质国企股票,中国离岸美元债吸引力提升 [7]
段永平空仓了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美股市场动态 - 3月11日美股经历惊魂之夜,单日市值蒸发1.75万亿美元,其中特斯拉暴跌15%市值缩水1300亿美元,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英伟达、苹果、Meta等七家科技巨头单日市值缩水7500亿美元 [6] - 段永平罕见表示享受"空仓快感",其仓位从高位降至更灵活状态,并多次提及美股科技股市盈率过高存在泡沫 [3][8][9]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显示已对美股进行大量减持,现金储备翻倍并大手笔减持苹果等公司 [9] - 近期美股科技股重创明显,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投资者亏损案例,如"一夜亏掉一年学费"、"2天亏40万美金"等 [6][9][12] 中国资产吸引力 - 段永平在减持美股同时加仓港股腾讯和A股茅台,进行结构性调整 [13] - 2025年开年以来香港证券市场市值升幅超3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8%,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累计净买入突破3200亿港元,3月10日单日净流入29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5] - 外资加速回流港股市场,1月24日至2月13日净流入130亿港元,主要配置科技和消费行业,韩国投资者2月投资A股和港股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200% [15]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后市值超14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组成港股消费三巨头 [15] 科技行业趋势 - DeepSeek打破中国AI跟随美国的传统认知,中国"科技十姐妹"表现亮眼引发全球资本重估 [15][17] - 祥峰投资透露外资LP积极寻求中国科技公司投资机会,部分富豪和高净值个人LP开始将资金转投中国硬科技项目 [17] - 香港交易所预计将有约100家公司筹备IPO,市场将迎来更多优质标的 [15] 机构观点 - 高盛3月9日研报称中国股市迎来历史最佳开年表现,花旗认为中国科技行业估值仍具吸引力 [16] - 朱啸虎判断2025年是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起点,低估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 [16] - 香港交易所前高管韩颖姣指出全球资本正聚焦香港优质中国资产 [15]
中金公司 宏观策略周论:两会的市场影响
中金· 2025-03-11 15: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股静态估值低但动态估值亢奋,有投资机会但需关注情绪和宏观环境,全球资金“东升西落”短期或持续,投资可采取低迷买、亢奋锁定利润策略,配置以科技产业为支撑搭配分红 [1][2][3] - 2025 年财政政策发债规模加大、投向新动能和民生、执行节奏前置,货币政策短期降准降息必要性不强,长期适度宽松 [2][16][21] - 资本市场未来 3 - 5 年受关注,需实现投融资平衡,消费民生重视成长期趋势,内需受重视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24][26][27] - 房地产市场 2025 年基调缓和,中间或有波动,可阶段性配置优质头部房企等标的 [44][50][51] 各部分总结 港股市场 - 估值:静态估值低,恒生指数处历史 61%分位数,恒生科技指数约 20 倍市盈率;动态估值亢奋,股权风险溢价显示市场情绪接近 2021 年以来新低 [2][3][7] - 资金流动:全球资金“东升西落”,南向资金涌入提振港股,上周略微减少但总量大,海外资金流入不持续,长线外资流出 [1][3][6] - 行情与策略:2023 年底以来经历四波行情,底部抬高,政策有托底作用,建议低迷买入、亢奋锁定利润,配置以科技产业为支撑搭配分红,选股聚焦新消费及出海细分市场 [2][9][10] 全球资金流向 - 趋势:呈现“东升西落”,亚洲尤其是港股表现强劲,美股收敛,驱动因素包括 AI 趋势、财政政策和地缘关系 [11] - 美中经济:美国靠吸引资金形成金融账户盈余,外资不涌入或加大关税或贬值;中国需新产业趋势吸引资金流入对冲内需 [12] 美国经济 - 科技泡沫:AI 领域未现明显泡沫,美股科技龙头估值高但增长确定性好 [13] - 经济增长:短期有衰退担忧,利率下降或提升需求避免衰退,关税问题是变数 [13] 中国财政政策 - 亮点:发债规模加大,占 GDP 比例超 10%甚至超 11%,融资性收入扩张,地方专项债化解欠款 [16] - 投向领域:新动能如新型基础设施等,民生如卫生健康等 [18] - 执行节奏:2025 年预计前置,财政存款增速下行、发债节奏快 [21] 中国货币政策 - 短期:降准降息必要性不强,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可能降准 [23] - 长期:实施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 [30] 资本市场 - 发展趋势:未来 3 - 5 年受关注,需实现投融资平衡,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提供分红回报 [24] - 两会后表现:两会前后 A 股表现好,今年后续改革落地及支持措施将出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相关板块表现 [34] 消费民生 - 长期趋势:重视消费民生及下一代发展成确定性趋势,需加码民生补贴支出 [26] - 内需重要性:当前国际形势下,重视内需对经济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27] 房地产市场 - 新形式:2025 年小阳春期间,弱二线和三线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场积极,政府推动发展 [22] - 市场基调:缓和,价值上二手房供给增速放缓,量上一二手房成交量接近企稳底部 [44] - 市场变化:开年二手房交易量有韧性但挂牌量上行,新房销售回落,核心城市土拍溢价率高利润率低 [46] - 政策应对:前置发力应对波动,优化限购政策稳定市场 [47] - 配置建议:阶段性配置优质头部房企、受益收储和整改的类城投标的,多元板块聚焦业绩韧性房企和二手房中介标的 [51]
浙商证券:市场有望在3月下旬重拾升势
天天基金网· 2025-03-10 19:13
市场整体走势展望 - 市场有望在3月下旬重拾升势,此前将通过区间震荡消化前期连续上涨带来的调整压力[2][3] - A股3月下半月上涨概率达60%,高于上半月的46.7%[4] - 3月延续震荡偏强格局,政策和外部事件是影响上半月走势的核心因素,基本面则对下半月走势影响更大[4] 行业配置策略 - 建议对前期涨幅过大的科技板块进行调整,在板块内部进行高切低,或切换部分仓位至前期涨幅较小的大金融和红利板块[3] - 建议均衡配置科技和顺周期等行业[4] - 继续重点推荐科技产业趋势方向,如国内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的投资机会[6] - 建议维持哑铃策略,关注科技重估(互联网/硬件)、新消费、创新药及高股息中兼具攻守属性的通信等板块[7] 科技成长板块观点 - 科技成长为市场结构主线,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的共振已经形成[5][6] - 科技强则市场强,主题热度与市场热度同步的格局未变[6] - 短期国内AI仍在催化,AI Agent有突破,腾讯AI与既有生态的结合不断进步[6] - 重申2025年上半年科技成长为市场结构主线的判断[6] 港股及中国资产观点 - 短期视角对港股不宜悲观,美国就业数据偏弱推动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为港股带来阶段性顺风[7] - 中长期仍坚定看好中国资产重估行情演绎,国内经济企稳态势显现,AI应用加速落地逻辑不改[7] - 被动型外资加速流入港股,南向资金流入态势稳定[7] - 港股互联网为本轮AI行情龙头的判断不变[6]
买买买!无惧回调,南向资金加仓超290亿!创历史最高记录!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重估!
雪球· 2025-03-10 16:06
文章核心观点 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市场消化通胀数据,南向资金做多热情高;华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带动AI医疗板块大涨;培育钻石板块因河南企业参展等因素走强 [1][4][7][12] 市场回调与南向资金 - 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17%,创业板指跌0.25%,全市场成交额15440亿元,较上日缩量3176亿元,超3200只个股上涨 [1] - A股、港股、人民币集体下跌,市场消化周末跌入负值的通胀数据,2月CPI环比降0.2%、同比降0.7%,PPI环比降0.1%、同比降2.2% [4][5] - 港股集体回调,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但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90亿港元,创历史单日最高净买入纪录 [5]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额超3100亿港元,最近一个月十几个交易日单日净买入额超100亿港元 [6] - 港股估值合理偏低,国内经济好转预期增强,港股科技互联网企业有增长机会,全球资金正涌入 [6] AI医疗板块 - 3月10日开盘AI医疗概念股大涨,带动整体医疗板块,医药商业板块涨幅居前,多股涨停 [8] - 华为宣布组建医疗卫生军团,聚焦AI辅助诊断领域,构建解决方案体系,此前已发布相关AI解决方案 [10] - 预计2024 - 2032年AI医疗市场将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长,规模有望达4910亿美元,AI制药领域有望突破 [11] 培育钻石板块 - 今日培育钻石板块走强,黄河旋风涨停,惠丰钻石盘中涨幅超15%,多股跟涨 [13] - 第41届香港国际珠宝展上,河南带领企业参展,河南产量占全国80%、全球70%,形成完整产业链 [13] - 随着技术和需求增长,培育钻石行业前景看好,消费升级下替代逻辑逐步兑现,若技术突破降低成本,利润率将提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