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搜索文档
暑期技能大培训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举行 8万人次劳动者“缺啥练啥”
苏州日报· 2025-08-15 08:29
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 - 苏州市人社局联合教育局、工商联举办产教融合供需对接会,15所高校和职业院校代表、18家商会和行业协会代表参与交流 [1] - 会议聚焦释放院校培训资源、发挥商会协会桥梁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及提升培训供给质量 [1] -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已提前联系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服务对接 [1] - 苏州市江西商会覆盖30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20多个领域,计划建立长效机制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1] 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活动自6月启动,20余个部门联动,针对"1030"产业急需及用工紧缺方向 [2] - 活动已发布7万个培训供给名额,累计培训劳动者超8万人次 [2] 商会与行业协会覆盖领域 - 参会的18家商会、行业协会涵盖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品质生活等多个领域 [2]
中国—尼加拉瓜职业教育合作论坛举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09:26
中尼职业教育合作 - 中国与尼加拉瓜在天津举办职业教育合作论坛 聚焦高质量发展路径 主题为"中尼职教携手 共筑技能未来" [1] - 论坛讨论内容涵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深化产教融合 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三大领域 [1] - 尼加拉瓜鲁班工坊被定位为两国职业教育合作的里程碑项目 旨在提升本国青年技术技能水平 [1] 项目具体实施 - 尼方代表明确表示该项目将直接支持该国"减贫计划"实施 并推动双边友好关系 [1] - 中方院校以鲁班工坊为合作纽带 致力于为两国青年搭建成长平台 贡献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智慧 [1] - 尼加拉瓜教师已在天津完成EPIP标准化进阶式培训 获得前沿职教理念与技术实操经验 [1] 培训成效与反馈 - 参训学员认可中国职教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计划将所学转化为本土实践动力 [1] - 培训既包含理论理念传授 也注重技术实操经验的培养 形成完整教学体系 [1]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入住居民突破18000人
证券日报· 2025-08-13 22:47
公司运营现状 - 泰康之家目前在全国共有26家养老社区投入运营,已入住居民突破18000人 [1] - 养老服务团队规模约12000人,提供医疗照护、饮食起居、文娱活动等多元化服务 [1] 服务模式创新 - 公司采用"1+N"多学科照护模式,整合个案管理师、护理、康复、医疗、药师等12类专业岗位形成协同团队 [1] - 服务理念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发布的"养老服务师"职业标准高度契合 [1] 人才培养体系 - 在6个园区设立实训基地,统一机构运营服务技能标准 [1] - 为社区一线专业岗位设计职业上升通道,提升员工稳定性 [1] - 通过产教融合创新模式,为行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供实践经验 [1]
印尼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在雅加达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13 15:28
座谈会背景 - 2025印尼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在雅加达阿拉扎大学举办 参会人员包括中印尼中文教育界 高校 中资企业代表及师生等百余人[1] 中文教育战略价值 - 阿拉扎大学校长强调工业4.0时代中文能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中文教学与专业职业教育融合是培养产业需求人才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3] -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黄金印尼愿景推进使印尼对兼具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增长[3] 企业实践与需求 - 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通过系统化培训和百人翻译团队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转移深度融合 推动本土化运营[3] - 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代表表示印尼对中文+技能人才需求激增 该模式提升青年语言能力并创造进入现代产业的机会[4] 合作成果 -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海尔印尼销售有限公司 印尼阿拉扎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签署应用中文人才培养谅解备忘录[4] -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国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中文工坊协议[4]
国联民生证券与江苏海洋大学深化校企合作 共筑产教融合新生态
中证网· 2025-08-13 14:57
校企合作模式 - 国联民生证券与江苏海洋大学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理念,构建"高校+券商"的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 [1] - 2022年8月双方启动人才合作对接,9月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2023年5月揭牌"校企合作基地"并聘任4位行业专家为校外导师 [2] - 2024年7月升级为"产教融合基地",合作范围扩展至课程建设、知识竞赛、投教宣传等领域 [3] 人才培养机制 - 通过"课程共建+专家授课+赛事赋能"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培养链条 [4] - 联合开发的《证券投资学》课程获校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立项 [4] - 2023年5月开展校企大讲堂,2位博士专家为200余名师生讲授基金投顾和宏观经济实务课程 [4] - 2024年3月举办第七届"凡能仙"财商大赛,该校17名学生获奖 [5] 生态体系构建 - 形成"党建引领+产教融合+科研协同"立体化生态,实现"1+1>2"协同效应 [6] - 2024年7月开展党建联建活动,通过座谈、学习、参观投资者教育基地促进业务合作 [6] - 2024-2025年公司廉洁文化、风险管理等3项实践案例入选高校教学案例库 [7]
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日照多举措推进数字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2:33
产业发展基础 - 以楼宇经济为基础吸引项目和企业入驻 形成服务外包和数据标注等6类新兴服务业引领的"6+N"产业体系 主城区35座重点商务楼宇中税收亿元楼宇和就业千人楼宇占比超25% [1] - 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信息技术产业园 软件名园等专业化数字化园区14个 数字产业集聚度居全省第5位 [2] - 高标准打造日照数字服务外包基地 日照人工智能数据服务基地 京东人工智能数字外包产业基地 汇聚培育泰盈科技 光线科技等30余家数据标注服务商 [3] 政策与规划 - 出台全省首个数据标注产业专项文件《日照市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提出6条举措 [2] - 目标到2027年数据标注从业人员年均新增6000人以上 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 [2] - 7个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 [2] 人才资源体系 - 拥有10所高校和10万余名在校大学生 其中8所高校开设计算机 大数据 人工智能相关学科 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近4000人 [3] - 创新构建"课程共研 专业共建 项目共孵 基地共营 学院共办"产教融合模式 形成"校内有基地 校外有园区"产业生态 [3] - 通过定向培训和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型 复合型 应用型数字人才 [3] 业务生态与合作 - 为字节跳动 科大讯飞 百度 美团等大模型企业提供专业数据服务 [3] - 计划在港口 钢铁 汽车 海洋等重点行业打造数字场景 推进人工智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释放数据标注内部需求 [5] - 推动业态从数据采集 清洗等基础岗位向行业数据标注 数据训练 数据产品开发等高技术岗位延伸 [6] 发展机制与创新 - 建立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协调机制 推进跨部门协作解决发展难点 [6] - 鼓励区县和功能区立足现有资源加强模式创新 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 [6] - 探索以企业为主导 高校为支撑 产教融合实践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5]
“为印尼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民日报· 2025-08-13 06:29
项目概况 - 鲁班工坊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共建 2024年1月获正式认定 开设智能制造和石油化工两个专业 [1] - 智能制造中心于2025年2月揭牌 占地近300平方米 设有电气成套和智能生产线两大功能区 配备模拟真实操作环境的实训设备 [1] - 采用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 实现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紧密衔接 包括订单班和企业技术人员授课机制 [1] 人才培养成果 - 已为印尼培养300余名语言通 技能强 文化融的技术技能人才 组织非学历职业培训1500余人次 [2] - 2025年第三期师资培训覆盖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工程学院48名师生团队 [2] - 教师班邦·瑟迪亚万参加培训后获印尼西爪哇省过程控制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 [2] 课程与教学特色 - 2025年新开设10门课程 包括7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 两门实训课程和一门实用交际汉语课程 [1] - 订单班提供课堂教学与企业环境学习内容 学员可优先进入企业实习就业 [1] - 配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实训设备 实现边学边练的教学模式 [1] 产业与教育协同 - 专业设置基于印尼重点发展产业 引入适配当地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设备 [2] -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导师 传授一线实务经验并提供就业指导 [1] - 成立印尼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中心 开展课程开发 标准共建等专题培训 [2] 机构能力提升 - 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在2024年印尼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中获最高等级 [2] - 项目契合印尼电气和自动化领域人才培养需求 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训结合能力 [1] - 混编教学团队共同提升教学能力与国际化水平 [2]
印尼中文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在雅加达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20:22
行业活动与战略合作 - 举办2025印尼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座谈会 旨在搭建孔子学院 高校 中资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的高效对接平台 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路径[1] - 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通过设立"中文工坊"品牌项目 出台标准及资源建设等方式推动应用中文人才培养[1] - 现场签署两项合作协议:语合中心与海尔印尼 阿拉扎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开展应用中文人才培养备忘录 语合中心与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德信钢铁合作建设"中文工坊"[2] 企业参与与产教融合 - 海尔东南亚CEO兼海尔印尼国家总经理 德信集团副总裁 KCIC雅万高铁中方董事 中国银行雅加达分行副行长等中资企业代表及师生百余人出席活动[1] - 雅万高铁通过系统化培训与组建百人翻译团队 将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及技术转移深度结合 为本土化运营提供支撑[2] - 中资企业代表期待深化教育 培训与产业合作 助力企业在印尼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 人才需求与教育创新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黄金印尼愿景推进 印尼对既懂中文又精技能的应用中文人才需求激增[1] - 中文教学与专业教育 职业教育深度融合被视为培养符合产业需求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2] - 代表们围绕国际中文教育对接印尼产业需求 课程体系创新 校企合作模式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2]
AI校招冰火两重天:大厂抢顶尖人才年薪30万起
证券时报· 2025-08-12 10:58
互联网大厂2026届校招AI人才需求激增 - 百度启动2026届校招,预计发出超4000份offer,AI岗位占比超90%,校招职位数量较去年增加35% [2] - 字节跳动开放超5000个岗位,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 [2] - 阿里巴巴计划发出7000多个offer,AI相关岗位占比超六成 [2] - 腾讯将招聘重点放在AI领域,大幅提升"AI+"领域校招规模 [2] AI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 AI技术新发职位整体增长率为36.82%,但国内AI人才缺口已突破500万 [5] - 头部企业求贤若渴,中小微企业面临招不到人困境 [1][3] - 顶尖人才年薪30万元只是"起步价",普通求职者月薪仅6000元 [1][6] - 49.9%的企业提升对985/211院校毕业生需求,26.2%的企业更倾向硕士及以上学历 [6] AI人才评价体系呈现三大转型趋势 - 企业更注重候选人参与过的真实产业级项目经验和商业化案例 [7] - 跨领域知识融合成为硬性门槛,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 [7] - 动态学习能力纳入核心竞争力评估,通过多轮面试筛选快速学习能力 [7] 高校AI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 - 全国621所普通高校备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但人才结构存在深层次矛盾 [1][8] - 部分院校硬件资源、师资力量不足,课程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节奏 [8][9] - 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项目实践和产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9] 产学脱节导致人岗错配严重 - 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脱节是"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的根本原因 [9] - AI人才培养多聚焦一线城市,但产业需求已向更广区域渗透 [9] - 需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方式打通"高校培养-企业使用"最后一公里 [9]
AI校招冰火两重天:大厂抢顶尖人才年薪30万起,普通岗位竞争激烈
证券时报· 2025-08-12 08:53
人才的流动,是观察产业发展最微观也最有效的窗口之一。 (原标题:AI校招冰火两重天:大厂抢顶尖人才年薪30万起,普通岗位竞争激烈) 日前,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启了2026届校园招聘,均加大了对人工智 能(AI)相关岗位的招聘力度,一场针对2026届毕业生的AI人才争夺战再度拉开帷幕。证券时报记者 近日多方采访科技公司、求职者与招聘平台发现,当前AI就业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景象,不同群体 感受到的"温差"极大。从需求方来看,头部企业求贤若渴,"抢人"趋于白热化,可广大中小微企业却苦 于"招不到人";从供给方来看,顶尖人才手握数个offer、年薪30万元只是"起步价",但更多的求职者深 陷"海投"苦海、感叹求职"内卷"。 在风云变幻的AI产业浪潮之中,位于金字塔塔尖的顶尖人才成为备受追捧的"香饽饽",但在一派烈火烹 油的热闹景象之下,却是位于金字塔塔底的广大普通求职者的激烈"厮杀"。数据显示,作为近年来最火 的专业之一,我国目前已有621所普通高校成功备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但专业设置的快速扩张,依然 难掩人才结构的深层次矛盾。 2026届校招启幕 AI人才成企业竞逐焦点 "今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