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教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0 06:11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 - 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百川以2项行业标准、1件专利初稿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实践成果替代传统论文完成学位申请 [1] - 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中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张百川为其中之一 [1]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 - 张百川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完成实践,该院提供从克级实验室到万吨级油田生产的完整技术转化链条 [1] - 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学生全程解决实际生产需求 [2] -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张百川毕业后成为研究院正式员工 [2] 产教融合未来规划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3] - 计划2030年前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 [3] - 改革将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3] 技术研发突破 - 张百川研发的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需同时满足抗180℃高温、降本15%等五项技术指标 [2] - 该产品已完成中试达标,即将进入油田现场验证阶段 [2] - 研究院配备首席专家+资深博士组成的导师团队,聚焦解决"卡脖子"难题 [2]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找准真需求 提升硬实力(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10 05:44
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 2022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 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于2024年7月毕业 其中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1] - 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题 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解决行业技术难题 [2] 校企协作培养模式创新 -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构建从克级实验室试验到百升厂家中试再到万吨级油田生产现场应用的完整转化链条 [1] - 专业实践导师由企业首席专家担任 并配备具有10年研发经验的博士副导师全程护航 [2] - 实践成果考核由企业专家占比过半的答辩委员会执行 重点评估成果应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1] 人才培养与就业成效 -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其中71%留在本领域企业就业 [3] - 研发成果包括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 攻克抗180摄氏度高温、耐饱和盐、降本15%等五重技术关卡 [2] - 学生通过2年企业科研积累10万余字工作手账 记录实验参数和失败教训 [2] 行业推广与标准化建设 - 教育部将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并试点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认证工作 [3] - 计划到2030年推动超半数工程硕博士培养单位自主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 [3] - 培养模式将向全部67个专业学位类别推广 构建分类培养体系 [3]
ISC.AI 2025 在京闭幕:政企校共筑 AI 安全人才培养“新基建”
环球网· 2025-08-08 17:16
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 - 信息安全作为数字经济基石 产业规模与质量呈双升态势[3] - 需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完善协同机制 共建资源平台 攻关关键领域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3] - 新兴技术推动实战化人才需求激增 需强化双师队伍建设 优化实战教材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3] - 推动产教融合模式与国际标准对接 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3] 企业战略与实践举措 - 360提出技术反哺教育实践愿景 通过优化课程 建设实战平台 强化标准 完善就业通道推动双向赋能[5] - 360发布极翼成长计划 构建智库专家 实战精英与一线教官三类讲师矩阵 讲师可获得收益分成 国家级荣誉认证及专属IP孵化权益[7] - 360与11所院校共建双师实践工作站 实现企业资源与教学需求精准对接[7] - 360与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 实现双导师+真岗实练培养模式 学生通过护网实战等项目直接对接企业真实岗位[6] - ISC AI学苑联创共营合作伙伴计划落地 奥米智慧 广州腾科等7家企业成为首批合作伙伴 共建AI安全教育服务体系[8] 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重庆大学通过AI+安全产教融合构建产业需求-科研反哺-人才培养闭环生态 将企业级攻防 AI安全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6] -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形成共同体+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三维育人模式 开发实战课程 建立省级实训基地 联合全国135家单位成立数字安全共同体[6] - 北京大学强调新时代信息安全人才需具备懂AI的安全专家 数据炼金术士等复合能力 掌握对抗机器学习 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6] - 10所高校社团单位通过安全KER社团本地化运营开展数字安全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活动[7] - 30支参赛团队在ISC AI 2025创新独角兽沙盒大赛新星赛决赛获奖 展现人工智能领域专业功底与创新思维[8] 技术能力与课程建设要求 - AI时代知识网络为多维交互系统 教师角色需转型为思维引导者与人机协同主导者[6] - 高校需建立覆盖通识教育 专业应用 垂直领域的AI课程矩阵 培养具备数字素养与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6] - AI安全人才培养需严守技术伦理红线 建立健全校企协同监管框架[9] - 通过课程共享 认证互通 竞赛牵引等举措破除院校与产业间资源壁垒[9]
临安锦北大干快上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大比拼”
杭州日报· 2025-08-07 10:57
教育基建投资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西迁临安项目占地458亩 总投资约20亿元 总建筑面积超34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带来万人量级师生规模 [1] - 项目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2025年度重大建设项目 将为临安高等教育矩阵和人才储备提供强力支撑 [1] - 同期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H区学生宿舍和体育中心在建 预计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和体育文化事业 [1] 产城融合项目 - 平山美食城采用"国企+村集体"合作模式 6栋主体建筑进入装修阶段 计划明年投用 定位为村企共富示范项目 [1] - 锦北街道通过"围墙内产教融合+围墙外文化塑城"双轨推进 实现教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效应 [1] 区域重点项目规划 - 锦北街道2025年度54个重点项目涵盖交通优化/社区建设/土地整治等多元领域 其中超亿元项目近20个 [2] - 街道重点项目占全区84个重点项目的20% 包含17个区级重点项目 15个基础设施项目已按期开工 [2] - 项目推进采用"三大服务机制" 联合多部门针对用地审批等堵点实施定制化解决方案 [2] 区域发展战略 - 锦北街道以开放/美丽/宜居/创新为定位 推动"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的产城互动模式 [3] - 目标打造创新创业产业高地和宜居宜业品质新城 强化人才与产业的双向集聚效应 [3]
博纳影业表演特训营怀柔开营,通过“实战”实现从训练到签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6 22:57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公司启动表演训练营,旨在以产业资源反哺人才孵化,助力中国影视人才培养 [1] - 公司与浙江传媒学院电视与视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未来将在课程研发、实习就业、师资共享等领域深度协同 [1] - 多家行业机构将为学员提供剧组选角绿色通道,签约潜力新人并定制经纪规划 [1] 特训营学员与课程设置 - 入选表演特训营的学员多数已有一定的表演基础,不少人就读于知名艺术院校影视专业 [1] - 训练营将在表演实战上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作品拍摄的方式提升经验 [1] - 未来公司还将推出剧本创作、导演特训营以及新技术特训营,包括AI技术等 [1] 特训营导师与教学特色 - 特训营导师包括影视院校专业教师和活跃在创作一线的导演、编剧等从业者 [2] - 特训营导师王劲松表示,特训营最大的亮点在于给青年电影人提供了实践的平台,每位学员都能在作品中有一个角色 [2] - 王劲松擅长喜剧表演教学,将有针对性地与学员进行交流与实践 [2] 特训营地点与产业集聚效应 - 特训营落地怀柔中国影都,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区域影视产业集聚效应 [2] - 公司表示,博纳影视产业园的硬件已在此搭建完整,接下来要不断升级园区功能 [2] - 公司希望特训营能为怀柔影都的影视产业集群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怀柔学习、工作 [2] 特训营开班与学员目标 - 公司首届表演特训营在怀柔博纳影业文化产业园举行开营仪式,20位学员将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表演特训 [3] - 表演特训营将以"实战孵化"为核心,构建从训练到签约的生态链条 [3] - 学员孙毅表示希望在台词方面有一定进步,更生动地演绎角色,并争取以后多多拍电影 [2]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开抢 !超5万个岗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2:39
科技大厂校招与AI人才争夺战 - 腾讯、阿里、字节、京东、小米、美团、滴滴等科技大厂开启秋季校园招聘,累计招聘人数超5万 [1] - AI类岗位占比大幅提升,成为校招主力军,释放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中AI人才成为战略资源的信号 [1][2] - 脉脉平台数据显示,41.07%的国内AI头部公司员工有跳槽意向,远高于互联网行业的14.65%,超1000家AI公司发布岗位信息 [11] 各公司校招计划与AI岗位占比 - **腾讯**:2026届校招重点放在AI领域,"AI+"领域大幅增加校招生投入,开放更多前沿性AI岗位 [4] - **阿里巴巴**:AI相关岗位占比超60%,阿里云、阿里国际、钉钉的AI岗位占比高达80%,高德AI岗位占比75% [5][7] - **美团**:2026届校招全球招募6000人,技术岗位占比超三分之一 [8] - **字节跳动**:校招开放5000+Offer,研发类岗位招聘数量同比增长23%,算法、前端、客户端增幅最大 [9] - **京东**:校招开放3.5万个岗位,其中应届毕业生岗位2万个,实习生岗位1.5万个 [10] - **滴滴**:2026届提前批秋招涵盖工程类、数据类、算法类、机器人类等职类 [11] AI人才需求与行业趋势 - AI人才争夺战反映行业结构性转变,企业从单一技术能力评估转向看重学习潜力和跨界思维 [11] - 跨学科人才价值凸显,心理学、语言学等非理工科背景人才在AI产品设计和技术落地中发挥重要作用 [12] - 智元机器人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全国首个具身机器人课程,推动产教融合以缩短毕业生与产业需求差距 [15][16] 企业人才培养与留人策略 - 阿里巴巴深化"阿里星"计划,吸引200+顶尖青年技术人才,累计产出3000余项科研成果 [14] - 美团构建"导师制+岗位轮换+跨城流动"培养体系,技术、产品及商业分析序列中70%应届生入职第一年实现晋升 [15] - 前程无忧报告显示,73.3%毕业生首选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通过调高起薪(37.6%)和专项培训应对求稳心态 [14] AI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 AI超越技术工具范畴,重塑青年职业发展路径,跨专业人才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 [15] - 文科生进入AI行业案例增多,高校增设技术性课程,反映AI正重构社会人才培养模式 [15][16]
大厂秋招暗战酣,AI人才定乾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1:24
互联网巨头AI人才招聘规模 - 阿里巴巴2026届校招计划提供7000多个职位 AI相关岗位占比60% 其中阿里云、阿里国际和钉钉AI岗位占比高达80% 高德AI岗位占比75% [1][2] - 腾讯2026届校招开放技术类、产品类等五大类70余种岗位 重点增加AI领域校招投入 [1] - 美团2026届校招计划全球招募6000人 技术岗位占比超三分之一 [2] AI人才市场供需特征 - 截至2025年7月 41.07%国内AI头部公司员工有跳槽意向 远高于互联网行业14.65%的流动率 [3] - 超1000家AI公司在招聘平台发布岗位 包括华为、小红书、DeepSeek等企业 [3] - 企业对应届生起薪上调比例达37.6% 近八成企业开设专项技能培训 [4] 跨学科人才需求趋势 - AI技术落地需要法律、金融、语言等复合型人才 非理工科专业背景人才占比提升 [3][4] - 技术热情和市场敏锐度成为核心选才标准 专业背景限制逐步弱化 [3] - 智元机器人与清华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具身机器人课程 覆盖仿真环境搭建到真机部署全流程 [5][6]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阿里巴巴"阿里星"计划已吸引超200位顶尖青年技术人才 累计产出3000余项科研成果 [4] - 美团建立"导师制+岗位轮换+跨城流动"培养体系 技术序列中70%应届生首年实现晋升 [5] - 产教融合成为行业趋势 通过真机实操训练缩短毕业生与产业需求差距 [5][6] 行业人才战略意义 - AI人才成为企业决胜未来的战略资源 人才争夺已提升至战略高度 [1][2] - 就业市场呈现从短期用工向长期共赢转型趋势 [4] - AI正重塑青年职业发展路径 创造跨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机遇 [5]
创新产教融合,让高校智慧点燃萌娃“入学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17:27
高校专业资源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山东东营,一场由工会牵线搭台、高校专业设计、企业参与 支持的特别"幼升小"萌娃夏令营给出了生动答案。小萌娃们在这里快乐成长、完成"入学训练",高校师 范生则在实践"练兵场"中检验和提升所学知识。 课程游戏化,巧解入学难题 清晨,东营职业学院校园里,一群"准小学生"正围着师范专业的哥哥姐姐们玩"指令接力赛"。 如何让孩子们平稳过渡?课程设计是关键。"幼儿园的游戏场景和小学课堂差异很大,单纯知识灌输治 标不治本。"夏令营负责人郭文静点出关键。夏令营依托学院深厚的"老师范"底蕴,精准聚焦幼升小必 备的七大核心能力——从视知觉、听知觉训练,到知觉转化、运动协调,从语言沟通、数学准备,到社 会适应能力培养。 "在这里,学习不是枯燥的坐板凳。"郭文静说,老师们巧妙运用"番茄钟"工作法,将时间化整为零,课 堂动静相宜,游戏与知识无缝穿插,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萌娃爱上课堂,家长喜见成长 "重要的是帮孩子们建立课堂规则感——什么时候专注听讲,什么时候放松交流。"班主任康欣雨兴奋地 分享教学心得,孩子们用彩色数棒学分类,就是"数学准备",跟着音乐做动作,练的是"听知觉"和"运 动协 ...
多所职业本科院校分数线逆袭,读完本科再读技校说明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06 16:55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规模 -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数量在2025年达到36所,创历史新高 [1][4] - 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总数已达到87所,队伍日益壮大 [1][4] - 国家自2019年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 [4] 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表现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招生计划翻倍情况下,省内外物理、历史类录取考生100%超过特控线,生源质量创新高 [1]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省内物理类录取910人,同比增长104.5%,最高分617分,超特控线83分,最低分566分,超特控线32分 [1]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专业组最低分566分,最高分600分,超过部分双一流高校投档线 [1][2]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在浙江省普高录取中最高分达621分,创浙江省同类院校历史新高,600分以上考生数量较2024年增长17% [2]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所有专业一次性满额录取,12个本科专业录取最低分535分,高于一段线45分 [2]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京内外投档线均大幅高出本科控制线,北京普通批专业组最高分549分,超出本科控制线119分 [2] -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批物理类录取最高分562分,超本科线126分,是省内同类型院校中首次招生本科人数最多的高校 [3] -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黎明职业大学等招生成绩均十分亮眼 [3] 职业本科教育吸引力因素 - 职业本科学校位于深圳等一线城市,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2] - 职业本科兼顾学历与技能,办学凸显应用型定位,专业设置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 [5] - 相关院校实施深度产教融合,且所在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对考生具有较强吸引力 [5] - 学校有多年沉淀,所开设专业就业前景和预期较好,是学生的理性选择 [3] 毕业生就业质量 -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7.38% [3] -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过88%,服务制造业比例超过39%,在中国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15.51% [3] 高技能人才培养趋势 -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需要大量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备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 - 出现本科毕业生回炉技校学技能、读完本科读专科等现象,旨在培养更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5][6] -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启动预备技师订单班,首次将招生对象锁定为本科毕业生,首届招生规模预计30人 [5] - 浙江省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个专业招生对象是本科毕业生 [5][6]
教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经济日报· 2025-08-06 06:11
教育体系规模与普及水平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1]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0% 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达世界中上行列 [2] -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846万人 含普通本科在校生2085.91万人 在学研究生409.54万人 [6] 基础教育普惠共享 - 江苏南通乡镇布局20所高中(含16所四星级高中) 通过优质高中带动乡镇基础教育发展 [2] - 宁夏搭建12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 集聚3000多名学科教师实现城乡线上结对 [2] - 内蒙古/北京/云南利用智慧教育平台与5G技术 实现优质课程跨区域共享 [3]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70%以上新增一线人员来自职业院校 [4] - 全国职业学校达11133所 在校生近3500万人 年培养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 [4] -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头部企业合作订单班71个 培养1843人且对口率达98% [5] 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 -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体系 [6][7] - 清华大学设立脑与智能实验室 哈工大推行"创中学"模式 浙江大学成立基础交叉研究院 [7] - 南开大学发现手性螺环配体骨架 复旦大学创制新型介孔催化剂 中科大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7] 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 教育部启动高技能人才集群培养计划 采用企业/学校/行业"三组长"制推动技能转型 [5] - 复旦大学实施"干细胞式"人才培养 天津大学建设14个学科交叉创新平台 [7] - 职业院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速产教融合进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