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
搜索文档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8-07 18:44
(原标题: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回应)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题接受了记 者采访。 记者问:8月7日,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 望"稳定"不变,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很高兴看到标普作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稳 定的决定,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 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 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 大活力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下半年,中国宏观 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 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 收官。 从长远来看,中国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财政部回应: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8:17
每经编辑|段炼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 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 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 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中国将继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 研究和动态调整政策储备,确保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 ...
财政部: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 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证券时报· 2025-08-07 18:07
主权信用评级维持不变 - 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1] - 财政部认为该决定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务管控成效的高度认可 [1] 2025年上半年经济表现 - 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 3% 比去年全年提高0 3个百分点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 8% 较4月预期上调0 8个百分点 [1] -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1] 下半年政策方向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 适时加力 同时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1] - 增强政策灵活性和预见性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1]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长期经济发展优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2] -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经济基础稳 优势多 韧性强 潜力大 [2] - 将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研究和动态调整政策储备 [2]
标普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财务部回应:很高兴
搜狐财经· 2025-08-07 18:02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 - 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1] - 财政部对评级决定表示认可 认为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1] 中国经济表现与政策支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 较2023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 [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4.8% 较4月预期提高0.8个百分点 [1] - 中国政府通过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1] - 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 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 [1] 经济发展优势与前景 - 中国经济具备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等特点 [2] -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 - 将继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动态调整政策储备确保经济稳中向好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目标 -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1] - 增强政策灵活性和预见性 着力稳定就业、企业、市场和预期 [1]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 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1][2]
标普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 财政部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45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题接受了记 者采访。 记者问:8月7日,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 变,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很高兴看到标普作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稳定的决定,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 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 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 ...
财政部就标普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第一财经· 2025-08-07 17:41
答:很高兴看到标普作出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稳定的决定,标普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长韧性和债 务管控成效高度认可,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 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据财政部,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 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问:8月7日,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发布报告,决定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 变,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 ...
财政部就标普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问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40
2025年上半年,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打好政策"组合拳",保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 和韧性。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5.3%,比去年全年提高0.3个百分点。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 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 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同时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 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都为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中国将继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研 究和动态调整政策储备,确保经济持续稳中向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标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维持我主权信用评级和展望不变有关问题接受了记 者采 ...
山东济宁:从运河之都向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跃升
经济观察网· 2025-08-06 22:20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 - 《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提出"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济宁被定位为核心港口 [1] - 规划目标为总里程约3100公里的内河航道网,济宁境内251公里运河占通航里程近1/3,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比达70% [3] - 济宁港已形成八大港区联动发展格局,2024年将迈入"亿吨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以上 [3] 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建设目标 - 到2027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1600亿元 [1] - 到2030年目标:港口货物吞吐量2.0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2200亿元 [1][4] - 济宁市提出"13455"发展规划,包括3大使命、4大路径和5大中心建设 [5] 济宁能源集团转型发展 - 公司非煤营收占比从单一煤电产业提升至2024年的89% [5] - 旗下新能船业订单排至2027年,2025年计划开工125艘、交付100艘,累计签约168艘船舶订单,包括多个国际项目 [4] - 公司业务拓展至"港、贸、船、产、建、融"多元化格局,京杭运河济宁段船舶运力超700万吨,居沿线城市首位 [5] 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内河船舶市场规模达万亿级,30万艘现有船舶中预计10%需换代、10%需改造升级 [5] - 京杭大运河30%航道等级未达标,在船舶标准化、港口现代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6] - 11家港口企业与协会签署绿色港口倡议书,从清洁能源应用等多个维度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7] 战略定位与区域影响 - 济宁有望成为北方内陆对外开放高地,推动北方内陆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2] - 京杭运河南部港口已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北部地区规模化、现代化港口群建设有待加强 [6] - 济宁实践被视为北方内陆借势内河航运融入双循环的缩影,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9]
划重点!下半年经济工作,这些经济主管部门打算这么做→
金融时报· 2025-08-06 13:39
政策导向与目标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着力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 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1] - 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 持续攻坚破解难题 下更大力气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1] - 进一步做强内循环 优化外循环 搞好双循环 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 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1] 扩大内需与消费促进 - 制定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助力扩大消费行动方案 加快人工智能终端 超高清视频 智能穿戴 无人机等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 [5] - 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 拓展投资增量 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 - 不断完善支持养老 育幼 文化 旅游等服务消费的政策体系 完善免税店政策 推动免税商品零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 [12][13] - 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联动 出台实施重点领域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13] - 统筹运用专项资金 税收优惠 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 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0] 投资与财政政策 - 加快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9] - 持续推进两重项目建设 提质增效实施两新政策 [2][14] - 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1] - 落实好助企帮扶各项财税政策 有效改善经济微观循环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加强底座攻关和重点场景应用 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2][7] - 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 [5] - 启动促进工业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行动 完善人形机器人 物联网 高端仪器仪表等产业发展政策 [5] - 制订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政策文件 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探索建立优质企业主动发现机制 推动建立优惠政策免申即享机制 [7] - 巩固新能源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成效 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 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7] 金融支持与货币政策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保持流动性充裕 引导金融机构保持信贷合理增长 使社会融资规模 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7] - 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加大两重 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力度 [22] - 推动制定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5] - 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 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与风险防范 [22] - 盘活存量 用好增量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 [19][20] 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3]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 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 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24][25]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推动形成稳定的 期限齐全的流动性供给渠道 加强对清算行政策支持和履职管理 加快完善人民币清算行布局 [26][27] - 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 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推动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 [29][38] - 深入推进多双边国际货币金融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 [30] 资本市场改革与监管 - 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进一步健全稳市机制 增强市场监测监管和风险应对有效性 前瞻性 加强预期引导 [32] - 推动科创板改革举措落地 推出深化创业板改革一揽子举措 持续推进债券 期货产品和服务创新 [33] - 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 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4] - 统筹化解处置房企债券违约风险和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动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和市场转型 [36] - 突出打大 打恶 打重点 坚决惩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突出重点 精准施策 防止一刀切 简单化 [35] 区域发展与绿色转型 - 全面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4]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4] - 支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5] - 因地制宜支持区域开放发展 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外汇管理创新 [40] 外汇管理与风险防控 - 加强外汇形势监测分析 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 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41] -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严厉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 [42] - 持续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 有序推进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处置 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宏观审慎管理 [23]
领跑中部城市 上半年郑州外贸乘势起飞
河南日报· 2025-08-04 07:35
外贸总体表现 - 2023年1-6月郑州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746.8亿元,同比增长38.7%,总量及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2] - 航空运输成为重要物流支撑,进出口货物占比保持高位[2]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手机和汽车出口保持领先[3] - 电动汽车、音视频设备及零件等新兴品类出口增幅显著[3] - 半导体靶材等高科技产品实现突破,河南东微电子前5个月出口额达2.6亿元,超去年全年1.5亿元的出口规模[2] 企业案例表现 - 河南得锡化工前5个月出口额4.16亿元,同比增长9%[2] - 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公司依托自贸区优势,重点出口新能源材料,一季度出口量同比增长20%,预计2025年进出口规模达1.3亿美元[3] 市场多元化布局 - 贸易网络覆盖226个国家和地区,与欧盟、东盟贸易额持续增长[4] - 巴西、德国、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呈现强劲增长势头[4] 政策支持体系 - 通过海外仓建设、外贸扶持项目资金支持、制造业出海活动搭建平台[4] - 打造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二手车及"新三样"等新增长点[4] - 加强"外贸贷"和出口退税资金池政策落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4] 战略定位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