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正当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仿冒餐饮帝国”瓦解,靠不正当竞争发不了财
新京报· 2025-10-09 22:45
公司运营模式 - 公司通过抢注和仿冒各地无商标或可擦边注册的高流量老店商标进行快速扩张[1] - 公司运营模式包括由专人筛选目标老店 将老店菜品送至合作食品公司实验室分析成分以“还原”味道 并同步快速注册商标[1] - 公司在城市热门地段布店 甚至紧贴老店开设“同款”门店以混淆消费者视听[1] - 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申请了500余个商标 部分商标注册后并未实际使用 涉嫌恶意囤积[1] 行业竞争与法律风险 - 公司的行为从商标法角度违反诚实信用原则 并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有影响的商标[1] -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 公司使用与老店相似的店名旨在造成消费者混淆 误认为二者存在特定联系[2] - 此类混淆行为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损害老店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需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3] - 行政责任包括监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3] - 民事责任方面 老店可提起诉讼 赔偿金额按实际损失或侵权者所获利益计算 难以确定时法院可判决五百万元以下赔偿[3] 行业环境与监管 - 目标老店通常为有知名度但未注册商标的商家 使其容易成为被仿冒和商标抢注的对象[3] - 商标审查核准部门在程序合规前提下 未能及时发现并阻止公司大量注册和恶意囤积商标的不正常现象[4] - 商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维权意识 同时商标审批部门加强监管 可防范类似仿冒餐饮帝国的出现[5]
“精选牧场”包装侵权“金典”,蒙牛被判赔偿伊利5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4:49
案件判决结果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要求蒙牛及涉事超市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判令蒙牛赔偿伊利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0万元 [1] - 伊利最初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蒙牛停止使用近似包装装潢、赔偿2000万元以及在《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刊登声明以消除影响 [1] 案件核心争议与法院认定 - 案件争议焦点在于伊利“金典”纯牛奶的包装装潢是否构成“有一定影响的包装、装潢”,以及蒙牛“精选牧场”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2] - 法院认定,尽管奶牛、牧场等是乳制品常见设计元素,但各元素的具体表达、组合排列及色彩搭配可形成独特风格,不能因含常见元素即认定缺乏显著性 [2] - 伊利提供的证据形成证据链,证明在2023年蒙牛侵权产品上市前,其“金典”包装装潢经持续使用和宣传已具备市场知名度,能起到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 [3] - 法院裁定两者包装装潢的差异不足以导致整体视觉效果产生明显区别,蒙牛使用近似装潢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误认,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4] 历史类似案件 - 此次并非蒙牛首次因产品包装装潢侵权伊利被判不正当竞争,2017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曾判决蒙牛停止使用与伊利“QQ星”相似的“未来星”产品包装装潢,并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及合理开支15万元 [4] 公司近期经营业绩对比 - 2025年上半财年,蒙牛营收同比下滑6.95%至415.6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6.37%至20.46亿元 [5] - 同期,伊利营收同比增长3.37%至619.3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9%至72亿元 [5]
OpenAI强硬回击马斯克窃密诉讼!xAI被指恶意人肉离职员工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34
克雷西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被马斯克xAI起诉窃密一周后,OpenAI的回应终于来了。 OpenAI透露,已就此事件向法院递交了答辩状和驳回动议申请,不仅全面否认指控,还斥责马斯克滥用诉权对其进行滋扰。 并且OpenAI的这则通告立场十分强硬,直言将保护员工,不会被"霸凌行径"吓倒。 可以看出,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的OpenAI,这波回应是相当硬气了。 xAI提出三项指控 从法律层面看,xAI对OpenAI的指控一共有三项,分别是违反联邦商业秘密保护法、蓄意干扰xAI与员工的经济预期关系,以及违反加州不正当竞争法。 xAI指控,OpenAI在面对Grok带来的技术竞争压力时,通过有预谋的系统性挖角对xAI进行窃密。 起诉书中列举了涉及到的xAI离职员工,并认定OpenAI的一名HR就是这一系列挖角和"窃密"行为的幕后黑手。 OpenAI则反驳称,无意窃取任何公司的商业机密,xAI起诉目的是恐吓员工,而不是其声称的保护商业秘密。 同时还补刀称,xAI之所以频繁有员工离职,纯属是xAI内部或者是马斯克的问题。 作为指控的依据,xAI列举出的具体事件也是有三件。 首先是xAI早期工程师 ...
“算法之手”任性改价 住客酒店两头“叫苦” ——部分旅游预订平台“调价助手”问题调查
新华网· 2025-09-30 14:50
平台算法工具与定价策略 - 旅游预订平台通过名为“调价助手”的算法工具主动干预和修改平台内商家的客房展示价格 [2][3] - “调价助手”工具在调整房价时不会主动通知商家,商家若未及时发现将对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4] - 平台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竞品平台价格,当发现本平台价格远低于对方时会自动上调价格,以最大化平台佣金收入 [6] 商家经营自主权与平台关系 - 商家反映其客房价格被平台从每间100多元“莫名”调整至每间70多元,导致其进行亏本生意 [3] - 平台提供的《“调价助手”服务开通确认书》未明确调价的具体规则,如“何时调、如何调、调多少”,致使商家难以掌握调价动态 [4] - 平台通过“不接受调价就限流”、“多平台上线就下架”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削弱了商家的自主获客能力和经营自主权 [7][8] 监管行动与法律认定 -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认定携程违反《电子商务法》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存在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5] - 监管部门向携程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期完成合同条款修订、调价工具优化等整改任务 [5]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该规定将于今年10月15日起实施 [8] 市场影响与行业格局 - 平台通过“调价助手”工具实际掌握了价格决定权,以“价格战”方式争夺流量,巩固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 [2][5] - 平台向商家收取的佣金抽成基本在10%到15%之间浮动,有商家提供的结算记录显示其给付携程的佣金约为15% [6] - 有案例显示,浙江一家民宿在2023年国庆假期前被平台将房价从每间每晚600多元调整至2000多元 [6]
一审落槌,讯兔被判删除全部侵权线上路演会议数据内容!
点拾投资· 2025-09-29 19:01
案件判决结果 - 法院判决被告讯兔科技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删除下架侵权内容 [5] - 被告需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0万元及合理开支10万元 [5] - 被告需在其网站和APP首页刊登声明以消除不良影响 [5] 侵权内容范围 - 侵权内容包括线上路演会议的回放音频、纪要全文及AI纪要摘要 [3][6] - 未经授权复制使用的内容需全部下架 [6] 法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 未经授权复制使用线上路演会议内容并提供给公众违反证券业商业道德 [7] - 被告行为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并损害原告合法竞争利益 [9][10] - 利用AI人工智能工具不影响对竞争行为正当性的判断 [13] 行业合规性与商业道德 - 线上路演会议白名单机制是证券行业应遵守的商业道德 [7] - 公司严格遵守证券业合规性要求并对买方客户进行适当性管理 [9] - 第三方平台的形式遮掩修改不影响侵权实质判断 [14] 被告过错与侵权情节 - 被告明知内容需白名单管理却仍向公众开放属于过错明显 [16] - 侵权时间长短和会议场次是裁量情节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18] - 被告在诉讼后仍不停止行为进一步扩大损害后果 [19] 公司市场地位与行业呼吁 - 公司通过多年经营在证券业线上路演平台服务行业占有市场地位 [21] - 公司呼吁行业合作伙伴共同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22] - 效率革命不应以牺牲证券业合规性为代价 [21]
大促在即家电业“反内卷”,协会再发倡议杜绝无序低价竞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8:5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立洋 9月29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发布关于加强家电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的倡议,呼吁行业营造公平竞争的 市场环境,杜绝无序低价竞争、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无偿和过度加班等行业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是家电行业首次就市场有序竞争等问题发布行业倡议:2024年3月,《中国家用 电器协会清洁电器行业公平竞争自律公约》,旨在推动清洁电器行业建立起"自我约束、公平竞争、健 康发展"的行业自律机制;同年4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 修协会等六协会就曾联合发布优化产品结构、公平文明竞争等倡议…… 多位业内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今年以来家电行业部分品类、价格段内卷 情况有所加重,使得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临近国庆和双十一两个重要消费节点的时期再次发出倡 议,也是为了规范市场环境,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举措。 加强行业自律 从倡议内容来看, 过度低价竞争、商业诋毁、虚假宣传、员工权益保障是本次倡议主要关注的焦点问 题: 1.坚持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协同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家电 行业健康发展;2.构建卓越的科技创新能 ...
中国家电协会:杜绝无序低价竞争,坚决不搞低于成本价倾销
观察者网· 2025-09-29 17:46
"双节"假期临近,新一波营销热潮来袭,家电行业也加入"反内卷"大军。 9月29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向行业发布《倡议书》,呼吁行业严守竞争底线,杜绝无 序低价竞争,坚决不搞低于成本价倾销。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称,中国家电产业经过40多年的自主创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制造 业代表,特别最近10年,以智能家电为代表创新方向,为提升中国家电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改善人民生 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家电作为国家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主要产品,有效满足了广大消费者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家 电行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但是我国家电行业作为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也面临着"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侵蚀。内卷突出表现 在恶性的低价竞争,营销中的"拉踩"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内卷阻碍了行业继续向高质量发展 跃进。 为破局内卷、重塑健康生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1.坚持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协同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原则,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家电 行业健康发展; 2.构建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尊重知识产权,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3.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严控产品质量标准,实现优质产品 ...
利用外挂从事游戏代练,一工作室被判赔300万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17:17
利用外挂从事游戏代练,一工作室被判赔300万 米哈游方面认为,该行为严重破坏公平游戏环境,对玩家权益造成损失。米哈游随即提起诉讼,要求该工作室停 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损失。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后查明,被告工作室的行为妨碍了游戏正常提供的经 营和运营服务,影响游戏服务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也会对游戏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具有明显的不正当性, 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判决其赔偿米哈游经济损失和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共计300万元,并登报致 歉。目前判决已生效。 校对石伟 扬子晚报网9月28日讯(记者姜天圣)记者从米哈游法务部了解到,近日米哈游提起诉讼的"全国首例利用外挂从事代 练构成不正当竞争案"正式宣判。某游戏代练工作室长期使用外挂从事米哈游旗下《原神》游戏代练服务,店铺总 销量超760万单,销售额达700余万元。 ...
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回应“抢票加速包是噱头”
新浪财经· 2025-09-27 14:39
第三方抢票平台加速包服务调查 - 第三方平台(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售卖"加速包"服务 价格区间为48元至60元 包装为"全能抢票"或"放心抢票"套餐 [1][5] - 平台声称加速包可提高抢票成功率或速度 但实际体验中12306系统最先出票 加速包效果未获验证 [1][3] 平台客服回应与服务描述 - 携程客服称助力包通过专属服务器提高抢票速度但无法保证成功 [1][7] - 去哪儿客服表示加速包可提高概率但无法预测具体效果 [1][7] - 同程和飞猪客服称系统协助抢票但不保证100%成功 失败可退款 [7] 12306官方立场与系统机制 - 12306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 未分配票额或进行数据连接 [3] - 12306候补订单按提交顺序配票 第三方平台无优先权或特殊渠道 [1][3] - 第三方平台通过注册多个个人账号在12306购票 无法被直接阻止 [1] 加速包实际效果与历史测试 - 12306测试显示第三方平台加钱与不加钱效果相同 加速包仅为噱头 [3] - 平台通过界面设计引导消费(如高亮显示付费按钮) 设置多级加速等级(低速至VIP)价格随等级上涨 [3]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因素 - 超三成消费者对加速包效果存疑 但仍因焦虑心理购买 [8] - 消费者因候补机制焦虑(如开售即候补压力)而尝试加速服务 [9] 法律风险与合规问题 - 若加速包名不副实且夸大宣传 涉嫌虚假宣传或欺诈 消费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 [2][11] - 第三方平台技术手段可能导致普通消费者抢票成功率降低 涉嫌不正当竞争 [11] - 未获铁路方授权的加速服务即使有效也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或行政违法 [11]
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回应“抢票加速包是噱头”
新浪财经· 2025-09-27 14:35
第三方平台抢票加速服务调查 - 第三方平台如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将加速服务包装为"全能抢票"或"放心抢票"套餐售卖 价格在48元至60元之间 [2][7] - 平台客服回应称加速服务通过专属服务器或系统提升抢票速度或概率 但均无法保证100%成功 失败则全额退款 [3][9] 12306官方购票机制 - 12306官方明确表示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提供加速抢票服务 候补订单严格按提交顺序配票 [4][6] - 第三方平台所有购票请求最终均需进入12306系统排队 无优先权或特殊渠道 加钱与不加钱效果相同 [4][6] 加速服务实际效果与消费者行为 - 铁路12306中心测试证实第三方平台加速服务无实际效果 仅为噱头 建议消费者直接通过12306候补购票 [6] - 超三成消费者对加速包效果存疑 但仍因购票焦虑心理购买 部分消费者反映候补机制设计加剧焦虑感 [11] 法律合规风险 - 若加速服务名不副实且故意夸大宣传 涉嫌虚假宣传及欺诈 消费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 [13] - 第三方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抢票成功率可能降低普通消费者购票机会 违背公平原则 涉嫌不正当竞争 [13] - 即使加速服务有效 因未获铁路方授权 也可能涉嫌非法经营及行政或刑事违法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