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全面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乡土绘画的繁花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乡土绘画艺术发展 -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作品展展出500余幅作品,展现色彩浓烈、构图大胆的画风,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1] - 乡土绘画不再简单描摹农村旧貌,而是深扎传统土壤并融入时代气息,构建独特艺术谱系[1] - 作品如《七彩魔都我的家》结合传统农民画设色与城市地标,反映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的精神追寻[1] 乡土绘画意蕴与形式革新 - 作品《沃野欢歌话丰年》和《沪派江南——新元圩田农耕图》融合田园诗意与现代生活场景,展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2] - 形式革新体现在《如歌时节》的平面化构图和《红色渔歌》的黑红主色调,保留民间艺术质朴率性同时增强视觉冲击[2] - 需警惕消费主义侵蚀,避免乡土艺术沦为符号拼贴或陷入"形式空转"困境[2] 乡土绘画材料实验 - 创作者尝试木刻、大漆镶嵌、泥塑彩釉等新材料,如《日和风暖》用木刻纹理表现渔港丰收的现代视觉符号[4] - 《家乡的记忆》采用大漆和镶嵌工艺呈现土楼历史感,《福临门》结合泥塑立体感与彩釉光亮感[4] - 《苗岭欢歌迎凤来》突破单色剪纸局限,融入彩绘和金箔点饰,赋予乡土艺术新的物质性表达[4] 乡土绘画的守正与创新 - 需平衡传统与创新,避免乡土文化符号降维为肤浅商品标签,同时激活乡土文化基因[4] - 乡土绘画在城市化进程中守住耕读传家的根,融入时代发展,展现鲜活生命力与原创力[5] - 乡土绘画作为"活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华,体现醇厚而浓烈的民族精神[5]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8
土地制度改革核心观点 - 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需以制度创新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土地价值,以法治思维保障农民权益[1] - 改革目标包括破解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激活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关键路径[3] - 需在守住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农民利益底线的前提下持续深化改革,让土地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1] 当前土地制度问题 - 土地碎片化与低效利用:人均耕地仅1.36亩(全球平均4.8亩),分散经营制约规模化与科技应用[2] -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率低(宅基地仅11.74%流转),32903万亩宅基地大量闲置[2] - 农民权益保障不足:承包权与经营权界限不清,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滞后限制财产性收入增长[2] - 生态保护失衡:中低产田占比超2/3,退化耕地占40%以上[2] 改革重点领域 产权改革 - 深化"三权分置":稳定承包权(延长30年政策)、放活经营权(允许出租/入股)、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4] - 明确产权边界与流转程序,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用于乡村振兴)[6] 流转机制 - 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4] - 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规范流转流程(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鉴证),降低交易成本[4] 土地整治 - 全国1304个试点累计整治378万亩,新增耕地47万亩,减少建设用地12万亩(截至2023年底)[5] -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5] 生态保护 - 落实"田长制"与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退耕还林/休耕补偿)[6] - 通过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提升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如复垦闲置土地、恢复受损生态系统)[4] 实施路径 制度与市场建设 -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建立改革风险防控机制(负面清单管理)[7] - 建设省域统一产权交易平台(县县有中心、乡乡有站点),培育土地托管机构[7] 科技与人才支撑 - 推广"智慧土管"系统(卫星遥感/区块链动态监测),建设数字农田/智慧农场[7] - 实施"乡村土地管家"计划,年培训基层管理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吸引专业人才下乡[7] 区域差异化策略 - 粮食主产区:重点推进耕地保护+粮食产业链模式[8] - 城郊区域:优先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康养[8] - 生态功能区:建立"生态补偿+碳汇交易+旅游开发"机制[8]
乡村全面振兴画卷加速铺展
经济日报· 2025-07-07 05:36
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 较2022年增长14 8% [1] - 2022-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6632元增至19280元 食品 衣着 生活用品 交通通信等支出全面增长 [1] 农业综合产能 - 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从2022年110597万千瓦增至2024年115973万千瓦 [1] - 2024年粮食产量达70650万吨 较2022年增长近2000万吨 [1] - 蔬菜 水果 水产品 肉类 禽蛋产量稳步增长 奶类生产基础夯实 [1] 乡村治理 - 2022-2024年基层组织数量精简 显示乡村行政区划科学优化趋势 [2]
强化主体责任 深化专项整治 构建长效机制 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15
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 - 登封市正推进农文旅融合与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并传承乡土文化[1] - 当地计划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将和美乡村打造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目的地[1] - 特色产业培育被视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目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提效与农民增收[1] 青年与基层干部参与 - 强调年轻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性,需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1] - 基层党员干部在座谈会上交流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进展,体现对作风建设的基层执行[2] 作风建设与长效机制 - 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被定位为深化自我革命、转变作风的关键抓手,要求强化以案示警[2] - 提出构建常态化机制以激发党员干部自律性,形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2] - 领导干部需以身作则,通过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
靶向攻坚十项重点工作 精准施策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面落实"五统一、一开放"重点任务,包括制度规则统一、设施联通、要素市场打造、商品服务市场统一和监管统一 [2] - 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改革先行地,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推进智慧交通物流建设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2]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和双循环支点,构建高效物流网络,推动产业协同升级,深化开放合作和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2]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3]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整合27家省实验室和55家省产业研究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健全容错机制 [3] - 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打破唯论文评价体系,设专项经费引才和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4] 产业转型升级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科学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建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5]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5] -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5] - 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5G+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和多门类农产品大数据信息平台 [5] 乡村全面振兴 -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政策支持 [6] - 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6] -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制定城乡基础设施衔接规划,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 [6] -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机构乡村全覆盖,设立保障性贷款和中长期优惠贷款 [6]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类施策破解落户难题,完善配套政策和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改革 [7] - 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提质 [8] - 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做强郑州都市圈,支持洛阳和南阳打造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四大城镇化联动发展区 [8] 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 强化规划引领,构建三级规划体系,出台金融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9] - 擦亮核心文旅品牌,深挖黄河文化和华夏古都底蕴,打造国际文旅品牌和沉浸式体验矩阵 [9] -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景区交通路网和智慧停车场建设,实现4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 [9] - 推动跨界融合,打造"文旅+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建设省级文旅大数据中心 [9] 民生实事 -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建立跨部门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10] -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10] - 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制定医疗资源空间布局规划,提升国家医学中心功能和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10] - 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11] 流域生态保护治理 -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净水入黄河"工程,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和推动沿淮生态廊道建设 [12] -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管理 [12] -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12] - 推进流域数字技术赋能,全面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和打造一体化的流域智慧化管理平台 [12] 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 -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科学划分网格并同步组建党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和建设省级"一网统管"系统 [13] - 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健全五级链条,整合综治、应急等网格和推行"党群积分制" [13] - 提升基层治理"四化"水平,培育多元主体,完善村规民约审核和深化平台应用 [13]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举债融资行为的监管和优化政府债务结构 [14] - 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构建全面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同和推动优化内部治理 [15] - 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完善调控机制,加强全流程监管和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 [15]
赵一德在渭南市澄城县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始终心系群众 坚持从严从实 以学查改联动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陕西日报· 2025-07-02 06:42
党建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在渭南市澄城县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坚持从严从实 确保学习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1] - 赵一德考察寺前镇和家楼村党群服务中心 要求将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 [1] - 赵一德参观村幸福院 肯定爱心理发和老年助餐等做法 要求依托党组织整合资源 提升幸福院设施和服务水平 [1] 产业发展 - 赵一德考察中国大唐集团援建的村集体粉条加工厂 详细询问经营现状 鼓励探索联农带农新机制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1] 防汛工作 - 赵一德到渭河树园导控工程处察看水位水势 要求加强雨情监测和巡查防守 备足应急力量和物资 确保安全度汛 [1] 作风建设 - 赵一德在座谈会上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 纠治"四风"力度空前 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强大动力 [2] - 赵一德强调要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全方位变化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2] - 赵一德要求严密管党治党责任链条 规范权力运行 从严监督执纪 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 [2] 基层治理 - 赵一德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强化学习教育集中整治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为基层减负赋能 [2]
6月2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21:27
物流行业 - 今年前5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38.7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6] - 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特点 [6] 通信行业 - 前5个月千兆及以上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23亿户 占总用户数的32.7% [14] - 5G移动电话用户接近11亿 在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中占比超六成 [14] 水利建设 - 前5个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89.7亿元 [16] - 在建水利项目3.1万个 水利建设继续保持高投资水平 [16] 能源行业 - 我国首个发电专业大模型"擎源"发布 涵盖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产业 [17] - "宁电入湘"工程完成试运行 线路全长约1616公里 [18] - 青海引大济湟工程全面竣工 年供水量达5.26亿立方米 惠及人口300多万 [19] 新能源汽车 - 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加速打通农村市场"堵点" [11] - 各地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 激发农村消费新活力 [11] 外贸行业 - RCEP深入实施 区域间关税水平降低 产业链协同更加紧密 [10] - 政策红利助力外贸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 [10]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8万个 绿道超12.8万公里 [7][8]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发展
新华社· 2025-06-27 22:05
农村公路条例草案通过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公路条例(草案)》,标志着农村公路发展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1] -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促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1] - 条例将明确农村公路发展的基本制度设计,通过法规形式固化成熟政策,解答发展方向等核心命题 [1] 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 我国农村仍有近5亿人口,农村公路发展注重均衡协调,避免地区因交通落后而掉队 [2] - 当前农村公路面临技术等级偏低(需升级改造达标)、路网质量待提升、管理养护短板多、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 [2] 政策实施重点 - 要求压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2] - 条例既回应群众期盼,又为农村公路长远发展锚定方向,提供法治保障 [2] - 交通运输部强调需抓紧升级改造不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农村公路 [1]
6月2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21:59
国内经济与基建发展 - 2024年我国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62%,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主干线大通道能力持续提升,江汉运河、江淮运河建成通航,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17]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旅客乘高铁从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可达,比此前缩短约1小时18分[25] - 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9] 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 - 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21]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小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成果[24] 科技与教育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18] -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23]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展出100多位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和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珍藏的百余件意大利艺术精品[25]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址在希腊雅典正式启用,为中外学者开展长期研究合作搭建更加稳固的平台[25] 国际经济动态 - 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1.174,达到2021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10%[33] -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主要源于消费者支出和出口数据低于预期[34]
国常会: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公路条例(草案)》
快讯· 2025-06-27 19:19
农村公路政策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公路条例(草案)》,旨在推动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1] - 政策强调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要求对不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尽快实现达标 [1] - 政策要求压实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安全等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1] 行业影响 - 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需求明确,将带动相关基建、建材、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 [1] - 政策强调资金投入保障,预计地方政府将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财政支持力度 [1] - 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可能催生环保、绿化等相关配套产业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