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搜索文档
猎豹移动上涨2.09%,报4.39美元/股,总市值1.35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24 21:58
股价表现 - 6月24日盘中上涨2 09%至4 39美元/股 成交额5998美元 总市值1 35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收入2 59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6 11% [1] - 归母净利润-3335 7万人民币 同比减亏58 32% [1] - 基本每股收益-0 0235人民币 [1] 公司战略 - 正从移动互联网向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 [2] - 构建垂直一体化AI能力 涵盖芯片算力/算法/系统/应用/商业大脑 [2] - 算法能力包括语音/视觉/导航/机械臂等全链路技术 [2] - 开发三大操作系统:语音OS/Robot OS/Arm OS [2] 业务布局 - 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语音/递送/劳动服务机器人 [2] - AI赋能解决方案:语音/芯片/视觉/自助设备/导航 [2] - 以"智能服务机器人"和"AI赋能"为两大业务板块 [2]
黄奇帆发声,信息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23:38
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在"十五五"期间将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发展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并对现有100多亿工业制造业产值进行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改造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独角兽主要板块、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和高端装备附加值主要来源,当前占比31%,目标提升至35% [2][3][5] -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嵌入知识产权和服务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如手机价值中超过50%来自软件、专利等无形服务 [3][4] 生产性服务业分类 - 技术开发和创新、物流配套服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数字化服务、销售和售后服务、品牌广告和知识产权服务、会计和法律等专业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等十大类 [2] 重点发展企业类型 - 50万个中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占5000万中小企业的1%,涵盖物流、金融、检验检测等专精特新领域 [4] - 培育50强/500强企业:如新加坡普洛斯(物流)和法国施耐德(绿色低碳/数字化服务,年营收150亿欧元) [4] - 链头企业:类似苹果、华为、微软等掌控专利和服务环节的独角兽,可获取产业链2/3以上利润 [3][4] - 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1+10"产业体系(制造业+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以销定产的高效模式 [5]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27-28%提升至35%,制造业保持27%,合计62% [5] - 生活性服务业保持27%,非制造业产业体系(建筑/挖掘/热电等)从10%降至7%,农业从7%降至5% [5]
黄奇帆:生产性服务业是独角兽温床,“十五五”重点培育四类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19:47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重点聚焦15个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增量 同时推动100多亿工业制造业产值存量向绿色低碳化和数字智能化转型 [1] -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温床和土壤 涵盖技术开发 物流 金融 检验检测 绿色低碳 数字化等十大类别 [1] 生产性服务业核心价值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两年前27%提升至2024年31% 成为现代经济增速最快板块 [2] - 生产性服务业是GDP增长极 苹果案例显示其掌控专利和服务环节可获取产业链2/3以上利润 [2] -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嵌入知识产权和服务 显著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 如手机6000元售价中3000元来自软件和专利价值 [2] 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培育路径 - 第一类需发展50万个专精特新中小生产性服务企业 占5000万中小企业的1% [3] - 第二类需培育行业龙头 如普洛斯(物流)和施耐德(绿色低碳服务) 后者年营收达150亿欧元 [3] - 第三类需打造链头企业如苹果 华为 通过掌控十大生产性服务业环节主导产业链 [3] - 第四类需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 实现"制造业+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3]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 - 目标将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从当前27%-28%提升至35% 与制造业27%合计达62% [4] - 配套调整其他产业占比 生活性服务业保持27% 非制造业产业从10%降至7% 农业从7%降至5% [4]
国联股份: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文版)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13
公司概况 -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6日,2019年7月30日于上交所主板A股上市(股票简称:国联股份 股票代码:603613 SH)[2] - 公司主营B2B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平台,以工业电子商务为基础,以产业大数据和产业数字化为支撑,为相关行业提供工业品和原材料的网上商品交易、商业信息服务和数字技术服务[2]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经营策略,"一体"是快速推进多多电商的交易规模和平台影响力,"两翼"是提升国联资源网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国联云的数字技术服务能力[2] 战略定位 - 公司战略定位为"平台服务、科技驱动、数据支撑",以"平台、科技、数据"构建产业数字生态[2] - 公司使命是"促进传统产业降本增效",愿景是成为产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企业[2] - 公司紧密围绕国家数字经济、工业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应用等重大产业导向,立足于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2] ESG治理 - 公司将ESG理念融入发展肌理,在技术创新、生态协同、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探索[1] - 公司董事会设有战略规划与ESG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4个专门委员会[3] - 2024年公司进一步提升ESG整体管理架构有效性,在双碳战略推进、绿色运营升级与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方面完成多项工作创新[3] 技术创新 - 公司依托技术矩阵,国联云平台深度赋能超3万家工业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与能耗优化[1] - 2024年公司获得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颁发的"2024年度优秀数据商"奖项,同时入选"北京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44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245项[5] 绿色运营 - 2024年公司范围一碳排放425.76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二碳排放1,080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耗0.36吨标准煤[9] - 公司大力推进绿色办公行动,从日常办公的各个环节入手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11] - 公司构建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智能调控,综合能源成本平均下降10%[13] 供应链管理 - 公司入选商务部"2024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典型案例"[4] - 多多数字云仓在霍尔果斯成功挂牌,为各大电商平台及供应商、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管理服务[15] - 天津智慧数字云仓项目以实际运营为基础,推动仓储管理和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15]
1药网(YI.US)一季度营收35亿元 加码AI创新和数字化应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6:2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 [1] - 实现Non-GAAP运营盈利430万元,GAAP层面也保持运营盈利 [1] - 经营性现金流为正1.1亿元 [1] - Non-GAAP总营业费用占净收入比例从5.7%降至5.4%,下降30个基点 [1][2] AI与数字化应用 - 通过OCR、知识图谱及大模型技术重构医药资质审核流程,审核效率提升超100% [2] - AI算法优化B端/C端销售预测,推动共享库存升级,部分指标如订单满足率、复购率提升超50% [2] - 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系统整合,实现加盟仓管理从"人治"到"数治"转型,履约能力提升数倍 [2] 供应链与产业合作 - 虚拟药房网络覆盖全国约58万家药房,与500多家制药公司建立直采合作 [3] - 全国已设立18个履单中心,新增南京履单中心投入运营,2025年计划再增至少14个 [3] - 物流网络"鲲鹏"为上下游提供专业配送服务,数字科技赋能上游数百家药企及数千家分销商 [3] - 举办"1号峰会"吸引500余位行业领袖,探讨医药零售创新与政策风向 [3] 战略方向 - 将AI降本增效智能体搭建列为公司战略首位,成效显著 [4] - 持续加大AI与数字化投入,以数字科技能力赋能产业链上下游 [4]
物流金融新解法:万联易达“运单贷”打通资金周转“最后一公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9 08:30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万联易达集团打造了"人工智能+商品交易+整车物流+数智金融"互为支撑的四大平 台。"在产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中,4大平台相互共济。商品交易的真实场景以及整车物流运费结算和货运 轨迹等数据,使得数智金融平台能够基于真实业务场景提供合理的金融方案,有效降低了银行授信和保 险业务的风险。" 因此,在业内看来,万联易达运单贷具备了更加灵活的"无需资产抵押,凭运单既可贷"的核心优势,进 而也获得了"授信速度快、授信范围广、高额度支持、银行级风控"的相关金融支持。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伟在万联易达物流平台上申请了额度测评。短短半个小时,系统就完成了运单数 据核验和银行授信评估。第二天清晨,约85万元的运单贷款到账,并直接通过万联易达平台分别打入了 各个司机的账户。这笔"及时雨"无需资产抵押,仅凭实实在在的运输订单就撬动了资金活水。 "手机点一点,压在手里的运单就变成了流动资金,就像给生锈的齿轮加入了润滑油。"随着20余辆货车 重新轰鸣起来,李伟也惊喜地发现,不仅运单贷盘活了资金,同时公司在接入了万联易达集团产业互联 网生态系统后,通过使用物流调度大模型,公司的物流业务运营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某长沙物流公 ...
产业互联网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证券报· 2025-06-19 04:58
AI赋能产业互联网发展 - AI技术为产业互联网带来新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1] - 产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转型重要推手,AI助力制造、消费等行业智能化升级[1] - AI改变广告、游戏、管理软件、智能汽车等行业产品形态和格局,创造新价值[1] 美云智数AI应用案例 - 依托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汽车汽配、电子半导体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2] - 将AI融入家电制造全链条,实现智能设计、工艺自动生成、预测性AI干预,提升生产效率[2] - 助力美的楼宇科技重庆水机工厂打造"灯塔工厂",选型周期缩短,应对个性化需求能力增强[3] - 对外赋能爱玛集团、大洋电机、立邦等企业,构建AIGC知识库、合同分析能力等[4] 玄武云AI技术布局 - 全栈自研AI能力,打造玄瞳AI产品,赋能消费品企业营销,提升决策效能[3] - 玄瞳AI帮助某食品饮料企业(年销售额超200亿元)解决终端网点真实性问题,提升市场占有率[5] - 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AI产学研基地,联合华为、腾讯等生态伙伴孵化智能解决方案[6] 明源云AI商业化进展 - 云客AI产品实现约2800万元签约额,带动不动产项目客单价提升[3] - 加快"AI+SaaS"创新,优先推广"AI+营销"产品,探索"AI+管理"商业化机会[3] 赛意信息AI解决方案 - AI布局覆盖企业转型咨询、模型训练、中台建设、质检等领域[4] - 为光伏企业构建经营分析智能问数,为铝企优化生产工艺参数,降本增效[4] 产学研合作动态 - 格创东智与香港大学成立工业AI联合实验室,开展技术应用研究[5] - 美云智数与近200所院校合作,包括沈阳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推进产教融合[6][7] - 行业面临AI、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企业积极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6]
罗永浩数字人来了,产业互联网近了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04
AI技术对行业的深度影响 - 罗永浩数字人直播标志着AI技术开始深度影响电商、教育、医疗等行业,头部KOL对AI发展风向的把控体现了行业趋势 [2] - 数字人技术已进化到模仿人类语言、动作、表情,并通过学习实现逻辑推理能力,头部主播全面拥抱新技术推动产业变革 [3] - AI数字人可替代传统主播核心角色,实现"超长待机"、"深度理解"等优势,正在改造直播带货行业的内在元素 [4][5] 产业互联网的变革特征 - 产业互联网本质是供给侧改革,通过AI重构产业关系(如数字人主播替代真人)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6] - AI数字人重塑生产关系:释放真人主播聚焦供应链优化,同时以"犯错率低"等特性提升用户交互质量 [6][7] - 产业互联网通过孕育新产业(如AI数字人主播生态)释放增长红利,其潜力远超消费互联网的表层改造 [8][9] AI驱动的新产业衍生 - 麦肯锡预测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达400万,反映AI新产业(如数字人服务)催生的巨大需求 [9] - AI与产业融合正孵化全新业态(如智能风控、物流机器人等),推动产业元素与流程的深度重构 [5][8] - 数字人技术普及将带动关联产业(如内容生成、虚拟IP运营)发展,形成更广泛的产业互联网生态 [9][10]
海珠区:十年磨一剑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今年将出台数字文娱和数字美妆政策
广州日报· 2025-06-17 23:21
平台经济招商布局 - 海珠区上半年吸引蚂蚁集团"双中心"、抖音华南创新基地、快手电商、哈啰智驾、上海抖音电商等平台企业落户[1] - 招商理念为"产业立区 项目为王 落地为要",十年打造千亿产业集群[1] - 2015年起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招商,落地腾讯、阿里、唯品会等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3年突破300亿元[3] - 2019年转向产业互联网招商,引进树根互联、致景科技、奇安信等企业,2年内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3] - 2021年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备案17个大模型,培育65家亿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3] 产业生态建设 - 落地蚂蚁集团华南运营中心和万里汇跨境贸易项目,完善跨境数字贸易生态[4] - 打造数字营销产业高地,重构人-货-场关系,为生态商和服务商提供流量支持[4] - 做强琶洲算法大赛,与清华大学清智研究院合作打造琶洲模方孵化垂类模型[4] - 2023年出台全市首个大模型和数字营销政策,计划推出数字文娱和数字美妆政策[4] - 通过"一大模型+三数政策"组合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4]
猎豹移动上涨3.72%,报4.18美元/股,总市值1.2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16 21:54
股价表现 - 6月16日盘中上涨3.72%至4.18美元/股 成交额8957美元 总市值1.28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8.0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0.5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18亿人民币 同比减少2.43% [1] 公司战略 - 正从移动互联网向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 [3] - 已构建垂直一体化AI能力 包括自研芯片算力/算法/系统/应用/商业大脑 [3] - 算法能力覆盖语音/视觉/导航/机械臂等多模态技术 [3] - 开发三大操作系统:语音OS/Robot OS/Arm OS [3] 业务布局 - 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语音服务/递送服务/劳动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AI赋能业务:涵盖语音/芯片/视觉/自助设备/导航解决方案 [3] - 以两大业务板块推动服务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升级 [3] 公司背景 - 2014年5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 [3] - 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和AI产业互联网公司 [3] - 愿景是"用科技让人机共存世界更美好" [3] 重大事项 - 预计6月6日披露2025财年一季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