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上市

搜索文档
东风深夜放大招:岚图汽车将港股上市,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
贝壳财经· 2025-08-23 00:00
交易方案核心内容 - 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同时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1] - 交易采用股权分派与吸收合并组合模式 互为前提同步推进 [3] - 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 [3] - 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 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 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 [4] 岚图汽车业务表现 - 岚图汽车为东风自主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5] - 2024年实现交付85697辆 同比增长约70% [5] - 2025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68263辆 同比增长87.58% [5] - 2024年6月岚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宣布将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并考虑独立IPO [5] - 2025年7月东风资产管理出资10亿元认购岚图汽车约9497万元注册资本 [5] 东风集团股份财务与估值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总市值391.2亿港币 收盘价4.74港元/股 PB仅为0.25倍 [8] - 上市以来未开展股本再融资 基本失去H股上市平台融资功能 [8]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汽车约82.39万辆 同比下降14.7% [9] - 上半年销售收入545.33亿元 同比增长6.6% [9] - 毛利润75.99亿元 同比增长28.0% 毛利率达13.9%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55亿元 [9] 交易战略意义与预期影响 - 岚图上市有望打破东风集团股份港股低估值束缚 实现估值逻辑切换 [7] -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提升品牌形象 拓展国际事业 [6] - 激发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释放价值增长潜力 [6] - 推动东风汽车旗下品牌矩阵价值重塑 形成高端引领全谱系发展格局 [10] - 实现资源向新能源核心赛道集中 加快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转型 [10]
新奥股份赴港上市:围绕“天然气+”的全链整合范式
金融界· 2025-08-14 14:44
交易方案核心 - 新奥股份采用私有化新奥能源并同步以介绍上市方式实现A+H双平台架构调整 创新性方案预计成为近十年来最大私有化交易 [1] - 交易对价为每股新奥能源股份换取2.9427股新奥股份新发行H股及24.50港元现金组合 [2] - 介绍上市方式不涉及融资 高效实现两地资本市场平台搭建并同步完成业务整合 [5] 产业链整合价值 - 新奥能源主营下游燃气管道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销售 新奥股份布局上中游资源池与LNG接收站储运能力 [2][3] - 整合取消关联交易限制后实现全方位资源互补 形成"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3] - 通过响应客户多元化清洁能源需求增强抗风险能力 打造城市燃气行业整合新范式 [1][3] 市场反应与进展 - 新奥能源股价从2025年初停牌前均价51.43港元升至8月13日65.30港元 涨幅27% [7] - 港股通持股比例从交易前均值5.37%提升至接近12% 实现倍增 [7] - A股股东大会以超过99.9%高票通过重组方案 [7] 港股上市背景 - 2025年1-6月港股新增176家递表企业 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成为主力 [4] - A-H溢价处于近5年低位 宁德时代等个股出现H股溢价现象 [4] - 港股市场偏好大市值龙头与稳定分红企业 利好新奥股份估值提升 [5] 股东收益体现 - 私有化提供近50%溢价率及24.5港元/股现金对价 含7月已实施2.35港元/股分红 [6][7] - 明确2025-2028年分红规划 整合后平台EPS确定性提升 [6] - 新奥股份有望在年内完成上市审核 递表至聆讯平均用时3-5个月 [7]
康哲药业分拆德镁医药上市:资本腾挪术下的“求生”与“弃子”博弈
华夏时报· 2025-05-14 13:33
分拆上市方案 - 康哲药业宣布以"介绍形式"分拆旗下皮肤健康业务平台德镁医药赴港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或融资,将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首个"零募资"IPO案例[2] - 分拆方案为实物分派其持有的90.8%德镁股份予现有股东,股东将直接持股德镁医药并享受独立估值带来的潜在收益[6] - "介绍上市"在港股市场过去十年仅被使用过十余次,核心逻辑在于"存量股份上市流通",无需稀释股权且规避路演定价压力[5] 母公司经营状况 - 康哲药业2023年营收80.13亿元、净利润23.8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4%、27.2%;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74.69亿元,净利润16.13亿元,较2022年高峰时期近乎腰斩[6][7] - 业绩下滑主因核心品种集采失标:心脑血管业务收入40.87亿元同比下滑18.8%,消化线业务收入28.8亿元同比下滑6.7%,三款原研药合计收入26.91亿元同比缩水28.8%[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12.69亿元同比下降49.3%,存货7.68亿元同比增长20.5%,存货周转天数从107天增至125天[7] 分拆标的财务表现 - 德镁医药2022-2024年营收从3.84亿元增至6.18亿元,但亏损从5517万元扩大至1.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8][9] - 2024年销售费用3.88亿元吞噬同期99%的毛利(3.92亿元),叠加行政与研发开支后亏损达1.06亿元[10] - 营销团队653人占总员工数85.5%,研发团队仅43人占5.6%,研发费用率仅4%远低于行业15%以上的水平[10][11] 业务模式与风险 - 德镁医药2022-2024年累计投入5.97亿元收购产品权益,形成5.08亿元无形资产及4.64亿元商誉,自主研发管线仅占3%[1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36亿元,账面现金仅0.85亿元,独立上市后可能触发再融资压力[12] - 87%皮肤药收入依赖康哲原有渠道,650人销售团队实为母公司分支,分拆后自建体系或推高销售费用率[14] 战略考量与行业背景 - 分拆被外界解读为"甩包袱"式自救,母公司保留高增长医美业务,德镁医药仅获得低毛利皮肤处方药和护肤品业务[15] - 医药行业已有超20家药企通过分拆子公司谋求转型,集中在医美、消费医疗等政策风险较低的赛道[17] - 分拆可使母公司集中资源巩固核心领域竞争力,德镁医药独立寻找资金与合作伙伴,但母公司将放弃对其未来成长红利的控制权[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