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

搜索文档
雨那么多,北方的气候“南方化”了吗?
人民日报· 2025-08-24 07:25
北方气候特征变化 - 北方地区汛期降雨呈现多频次、高强度特征 伴随高温高湿环境 雨势大且持续时间长[1] - 7月以来北方发生13次暴雨过程 较常年同期偏多5次 部分国家级气象站点出现打破历史纪录的极端强降水[1] - 7月23日至29日期间 青海甘肃内蒙古京津冀东北等地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河北北京局地出现特大暴雨[1] 气象系统异常分析 - 强降水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直接相关 其脊线位置达历史同期最北[2] - 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提前近半个月于7月5日开启华北雨季 为1961年以来最早[2] - 副高压势力偏强且稳定 促使暖湿气流沿其外围持续输送至北方 形成强降雨所需水汽和热力条件[2]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 - 全球变暖与副热带高压北移存在密切关系 热带对流层增暖显著导致哈德莱环流向极地方向扩展[3] - 中国气候风险指数2024年达1961年以来最高 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趋多趋强态势 雨涝风险和高温风险尤为突出[3] 极端天气事件特征 -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表现为严重偏离平均态 包括极端高温持续性干旱强降水等[4] - 事件呈现常态化特征 具有极端性突发性跨地域反季节难预测等复合性破坏风险[4] 应对机制建设 - 建立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4] - 重点开展风险普查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工作 加强应急准备和防灾演练[4] - 推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 降低人员财产在风险下的暴露度[4][6] - 落实减缓和适应并重的气候应对措施 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5]
北方的气候“南方化”了吗(新知)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北方气候暖湿化趋势与成因 - 北方地区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 7月以来发生暴雨过程13次 较常年同期偏多5次 [1] - 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启 较常年平均日期7月18日提前近半个月 为1961年以来最早 [2] - 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到达历史同期最北 暖湿气流沿其外围持续输送至北方 [2] 极端天气事件特征与影响 - 北方出现南方特征的暖区暴雨 伴随高温高湿且雨势大时间长 [1][2] - 2024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达1961年以来最高 雨涝风险和高温风险突出 [3]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 我国增暖速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3] 气候系统变化机制 - 副热带高压异常北移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 哈德莱环流向极地方向扩展推动高压系统北移 [3] - 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在北方交汇 形成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降雨 [2] - 西风带短波槽等天气系统活动频繁 与副热带高压叠加导致降水异常偏多 [2] 应对措施与国际合作 - 需贯彻政府主导 预警先行 部门联动 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4] - 联合国发起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目标2027年实现全球早期预警系统全覆盖 [5] - 我国气象早期预警方案已走向世界 帮助多国应对气候变化 [5]
如何建设无惧风雨韧性城市?
经济日报· 2025-08-16 09:19
城市内涝与韧性城市建设 - 7月和8月是洪涝灾害多发期 近期多个城市遭遇刷新历史纪录的强降雨 城市内涝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1]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 强调需统筹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1]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过去"几十年一遇"的强降水现在变为"几年一遇" [1] 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 - 防范气候安全风险已上升至国家安全体系层面 需与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统筹考虑 [2] - 主动应对措施包括摸清灾害风险底账 对高风险地区重点防控 实施工程型防护 消除安全薄弱点 [2] - 当前中小城市普遍缺乏气候安全早期预警体系 极端天气专项预案不足 [2] - 韧性城市建设需与智慧城市融合 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识别、实时监控和应急自动化 [2] - 城市基础设施是抗击灾害的核心 需在排水能力、蓄滞空间和应急调度等方面预留安全余量 [2] 城市更新与韧性提升路径 - 城市更新需重新考量气候变化影响 通过分区、分级、分期改造排水系统提升韧性 [2] - 韧性城市建设需平衡紧迫性与系统性 从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防控 夯实基础功能 [3] - 高质量城市更新应统筹规划 实现从注重表面形象到强化安全功能的转变 [3]
法国正经历“文化战争”:空调是极右翼的东西吗?
新浪财经· 2025-08-14 07:55
空调需求与气候变化的关联 - 法国正经历历史性高温 多地气温比正常值高出12度 西南部40%气象站记录气温超40摄氏度[1] - 高温导致空调需求激增 但法国家庭空调普及率仅20%-25% 远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40%-50%的水平[1][6] - 欧盟家庭能耗62.5%用于供暖 制冷能耗不足1% 反映欧洲传统以供暖为核心的气候适应方式[6] 政治立场与政策分歧 - 极右翼政党推动全国空调安装计划 左翼政党批评空调为环境异常现象[3][5] - 环境部长主张折衷方案 建议优先在养老院、医院和学校安装空调 反对全面普及[9] - 巴黎气候部门观察到强烈空调安装趋势 但警告可能导致室外温度升高2度[5][6] 建筑结构与技术限制 - 欧洲历史建筑不适合安装大型空调 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阻碍建筑隔热改造[6][7] - 奥斯曼时代建筑屋顶直接覆盖镀锌材料 暴晒下室内温度可达41度[5][6] - 技术进步使空调污染降低 法国主要依靠清洁能源提供制冷电力[10] 社会观念与文化冲突 - 法国民众传统认为空调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且浪费资源 视其为"美国化"象征[3] - 实际高温迫使居民态度转变 部分选择安装空调 部分坚持使用吊扇等替代方案[6] - 舆论争议聚焦空调是否属于"适应不良"的解决方案 辩论常被简化为支持或反对两极立场[9][10] 气候趋势与未来预测 - 欧洲酷暑持续时间比40年前更长 南欧每年超两个月日最高气温超27摄氏度[10] - 马德里近年63天气温超27摄氏度(1980年代仅29天) 近五年每年约40天气温超32摄氏度[10] - 法国气象局预测巴黎2050年可能频繁出现50度热浪 或终结当前空调争论[10]
气象学者魏科:我们已经身处危机时代,而不是在讨论一个遥远的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8-06 21:47
气候极端化现状 - 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涝的更涝,旱的更旱",甚至出现短期旱涝急转[1][3][8]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0.13℃,突破《巴黎协定》1.5℃目标[5] - 中国成为全球变暖高敏感区,升温幅度和灾害数量可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极端天气数据表现 - 2024年7月河南省平均气温30.5℃,较常年偏高3.2℃,为64年来最热[2] - 内蒙古2024年7月降水量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北京为第二高[2] - 2020-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数量大幅攀升,气候相关灾害增长最显著[5][6] 农业领域影响 - 冬小麦因冬季低温不足导致提前抽空穗,玉米高温下光合作用受阻[14][15] - 北方需增加粮食烘干设备,东北需改良排水系统,华北需完善灌溉设施[16] - 蔬菜"天气型涨价"频发,但中国因储备完善价格波动小于国际市场[16][17] 行业应对措施 - 农业保险需调整巨灾险种设计和赔付标准以应对生产脆弱性[18] - 新能源企业需应对"无风无日"天气导致的发电量波动[18] - 海绵城市建设需结合低洼地区改造为临时蓄洪区以突破承载力限制[19][20] 能源转型与产业机会 - 全球需加速淘汰化石能源,转向绿色可再生能源[11] - 能源转型将催生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但需付出短期代价[11] - 中国需坚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应对长期气候挑战[21]
大气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就越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32
极端天气现状与案例 - 湖北省武汉市气象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计4日白天最高气温将升至39℃~40℃ 部分街道可达41℃以上 [1]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4日12时至5日8时大部分地区将出现1小时雨量70毫米或6小时雨量10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 [1] - 北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预计最强降雨集中在4日18时至5日5时 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 [1] 极端降水预报挑战 -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案例显示 目前科学水平仍难预测具体小时降雨量如201.9毫米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2] - 美国大型冰雹观测计划投入上千万美元 配备4部移动雷达车等设备 预报24个冰雹日中仍有5~7次未发现冰雹 [2] - 极端降水可预报性受限于观测系统误差 天气预测模型局限 以及天气系统本身的非线性动力过程 [3] - 大气温度升高导致水汽容纳能力增加 大气不稳定性越强可预报性可能越低 [3] 极端天气形成机制 - 华北平原大气环流统计显示 北京近期147小时强降雨与2021年郑州暴雨同属T8型环流 历史上北京地区已出现5次以上此类极端降水 [4] - 雷暴 冰雹 龙卷风等因空间尺度小和突发性难以预报 野火因起火原因多样也难预测 [6] - 全球变暖导致局地大气环流变化 如西雅图冬季雨量减少而温哥华降雨增加 可能反映雨带北移 [7] - 热带明显变宽 整个热带的北界和南界都扩展了 副热带高压平均位置可能已发生北移 [7] 预警系统与社会应对 - 世界气象组织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 需要从观测到预警的完整信息链条 涉及政府 科研机构 媒体 公众等多方协同 [9] - 预警链包含六个环节和五道"壕沟"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失效 [9] - 极端天气预警已成为跨学科跨部门的系统工程 包括媒体传播和公众心理等非传统因素 [10] - 城市建设排水能力多基于历史数据 需考虑全球变暖因素更新标准 已建成城市需加强"软件建设"如预警系统和转移预案 [12]
伊朗多地停水停电,总统警告:形势严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3:21
伊朗水资源危机 - 伊朗首都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因缺水被迫关闭,包括地铁站内设施 [1] - 水资源和电力短缺成为民众主要担忧,德黑兰部分区域及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余20%,创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 伊朗总统警告若不节约用水,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1] - 伊朗7月起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2摄氏度 [1] -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 中国基金报内容矩阵 - 提供包括巅峰对话、投资热点说、ETF风向标、IPO情报站等财经资讯栏目 [2] - 涵盖开盘速递、全球早班车、数说人物、港股日报等实时市场动态 [2]
伊朗多地停水停电,总统警告:形势严峻
第一财经· 2025-08-03 22:21
伊朗水资源危机现状 - 伊朗首都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 包括地铁站内的设施 [3] - 水资源和电力短缺成为民众主要担忧 部分区域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3] - 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 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余20% [4] 危机原因分析 - 伊朗总统警告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4] - 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 2摄氏度 多地发布高温预警 [4]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 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 [4] 社会影响 - 自7月起伊朗多地停水停电频发 影响居民生活 [4] - 德黑兰省供水公司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水平 [4]
伊朗面临高温缺水停电 首都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
新华网· 2025-08-03 15:32
伊朗水资源危机现状 - 德黑兰大量公共卫生间被迫关闭,包括地铁站内的设施 [1] - 水资源短缺导致德黑兰部分区域及其他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仅为正常水平的44%,德黑兰供水水库蓄水量仅剩20% [1] 政府与机构回应 - 德黑兰市政部门未对公共卫生间关闭事件置评 [1] - 伊朗总统警告若不节约用水,德黑兰供水水库可能最晚10月干涸 [1] - 德黑兰省供水公司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气候与基础设施问题 - 伊朗7月起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1.2摄氏度 [1] - 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叠加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
高温持续 伊朗超50个城市缺水停电
央视新闻· 2025-08-03 06:45
伊朗缺水危机 - 伊朗首都德黑兰部分区域及其他50多个城市停水时间最长已达48小时 [1] - 伊朗全国水库蓄水量平均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德黑兰水库水量降至"一个世纪以来最低" [1] - 自7月起伊朗多地发布高温预警,停水停电频发 [1] - 伊朗全国平均气温较正常水平偏高约1.2摄氏度 [1]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伊朗频繁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及管理不善加剧缺水危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