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气候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迭代升级
金融时报· 2025-10-14 09:09
中国2035年NDC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NDC目标的演变与升级 - NDC是《巴黎协定》框架下各国每5年更新一次的减排目标 [2] - 中国NDC从2015年提出2030年左右碳达峰,迭代至2020年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再到此次设定2035年达峰后减排目标 [2] - 目标覆盖范围从单一二氧化碳扩展至全经济范围所有温室气体 [3] - 指标类型从单位GDP碳排放的相对强度指标转变为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绝对总量指标 [3] - 时间跨度延伸至碳达峰后的减排阶段,标志着气候治理从阶段性减排转向系统性转型 [2][3] 关键领域实施路径与进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在未来10年每年提升0.94个百分点 [4]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增保有量占比达66.57%,燃油车市场步入存量阶段 [4] - 全国碳市场于2025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管控碳排放量从50亿吨跃升至80亿吨,覆盖4080个重点排放单位 [4] - 计划在2027年前将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扩大至工业领域主要行业 [6] -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将聚焦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 [4] 行业影响与减排路径 - 碳管控提升至全经济范围,将对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所有部门进行系统管控 [3] - 除火电、钢铁、水泥等传统高排放行业,甲烷、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排放源也将进入监测控制范围 [5][6] - 行业主要减碳路径为技改提升效率与供给改革控制总量 [6] - 行业减排成本差异显著,钢铁、电力碳捕集成本为200-400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制氢行业为100-200元/吨,航空绿色燃料替代成本高达1000-2000元/吨 [7] 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与国际动态 -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全球减排进展滞后,1.5℃温控目标面临崩溃风险 [8] - 欧盟计划到2035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66%至72% [8] - 美国政策反复,总统称气候危机为骗局,其报告质疑全球变暖影响,可能完全放弃碳中和目标 [8][9] - 中国NDC目标在美國退出《巴黎协定》背景下,为COP30达成全球协议奠定基石,提振全球气候治理信心 [1][9]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答21:“妈祖”预警方案出海“圈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20:03
气象法治与开放合作 - “十四五”时期气象法治和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气象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2] - 区域气象协同发展、行业气象共谋发展、基层气象务实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2] 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 - 中国气象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 [3] - “妈祖(MAZU)”方案特色为多灾种、预警、零差距和普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定制式预警系统 [3] - 方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提供中国防灾减灾智慧和经验 [3] - 方案推出后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共鸣,标志着从全球气象治理参与者转变为议程贡献者和公共产品提供者 [3] 国际合作与系统落地 - 中国气象局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气象基础设施硬联通、工作机制软联通和人民心联通 [4] - 自主研发的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具备云+端部署、智能开放预警工具箱、人工智能技术集成三大特色 [4] - 该系统已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超过40个国家在云上使用该系统 [4] - 在COP29大会上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为全球首个响应联合国倡议的国家级方案 [4] 全球职责与未来规划 - 中国气象局承担27个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或区域气象中心的职责,加强全球监测、预报和服务 [5] - 未来三年将提供2000人次培训、100个奖学金名额和50个访问学者岗位,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气象能力建设 [5] - 将进一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全球气候治理和防灾减灾注入更大动能 [5]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意味着什么?看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 2025-10-11 07:08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目标体系与意义 - 2035年目标为“1+3+3”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揽子目标,其中“1”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标志着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3] - 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和产业转型、政策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指标的行动纲领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基础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5] - 近10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5]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19.8% [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 - 2025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5] 实现路径与挑战 - 完成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并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 [6] -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7] -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 [7]
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人民日报· 2025-10-10 08:51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标志着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1][2] - 目标体系为“1+3+3”一揽子方案,包含1个总量减排目标、3个量化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转型、产业转型和政策创新的行动纲领 [2][3] - 此次目标是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减排后制定的,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并彰显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作用 [2][4] 量化目标与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2][4]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2] - 中国已提前完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 [4] 定性目标与方向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2]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2] 政策与市场机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5] - 全国碳市场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 现有基础与进展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4]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4] - 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来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4]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 [4] 行业影响与转型路径 - 新一轮目标涵盖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部门,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经济环节 [3] - 目标首次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3] - 需要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7]
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目标特点与意义 - 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是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构建了“1+3+3”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方向 [2][3] - 涵盖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部门,并首次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4] 现有基础与进展 - 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6] - 为全球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来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6]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已提前完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 [6] - 全国碳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6] 实现路径与挑战 - 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8] - 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任务艰巨,需明确“十五五”碳排放控制的相关指标 [7] -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推动低碳技术和产业协作 [8]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宣布,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 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1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目标特点与意义 - 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是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构建了“1+3+3”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体系 [2] - 标志着中国迈入了更加系统全面的低碳韧性发展新征程,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3] - 历史性地实现了相对下降目标向绝对下降目标的转变,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4] 现有基础与进展 - 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6] - 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6] - 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来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6]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已提前完成部分2030年目标 [6] - 全国碳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6] 实现路径与挑战 - 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8] - 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任重道远 [7] - 需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支撑,减少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7] -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合作关系及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 [8]
专家解读!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意味着什么
第一财经· 2025-10-07 11:00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指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6]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3][6] - 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7] - 创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7] - 截至2025年6月底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6.7亿千瓦 [6]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 [6] 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 - 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 [6] - 十四五期间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1亿吨 [6] - 2016年以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 [3] - 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 - 已建成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8] - 在现有电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基础上将纳入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 [8] - 到2035年将覆盖全国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主要高排放行业全覆盖 [8] 目标实施的系统性特征 - 目标涵盖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所有部门 [7] - 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经济环节 [7] - 首次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7] - 标志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向全经济领域全链条综合治理纵深推进 [7]
钟寰平:坚定信心 担当尽责
中国环境报· 2025-09-29 09:35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双碳目标进展与规划 -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 中国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2] - 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行业转型升级与市场机制 - 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3] - 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大规模部署 [3] - 持续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减少排放的积极作用 [3] - 稳步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3]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 节能降碳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3] - 加速产业低碳化进程稳步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三新经济 [3] - 扎实持续推进循环经济降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 全球气候治理合作 -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3] - 坚定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维护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 [3] - 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3]
和音:中国担当提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人民日报· 2025-09-28 13:29
中国新一轮气候目标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全球气候治理原则 -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需要坚定信心 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 [2] - 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 -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需要担当尽责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 - 发达国家应落实率先减排义务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2] 国际合作方向 -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需要深化合作 凝聚绿色发展合力 [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 弥补绿色产能缺口 [3] - 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 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3]
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8 08:43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1][2] - 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5] - 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制定体现最大努力的目标 [6] 全球气候治理主张 -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 [2] - 全球绿色转型应坚持公平公正 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 [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 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 [3] 国际社会评价与反响 - 巴基斯坦环保智库专家认为中国证明"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 [2]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赞赏中国实现并超额完成气候目标的长期卓越纪录 [4] -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确定性 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5] 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发展 - 中国以空前规模提供清洁可靠可负担的能源 [4] - 能源目标蕴含史无前例的投资规模 将推动全球技术创新 [4] - 中国新能源汽车目标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墨西哥专家深有感触 [5]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 推动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7] - 南非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为维护《巴黎协定》有效性的中流砥柱 [8] - 泰国专家指出致辞体现全球治理倡议思想精髓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