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
搜索文档
Visa (NYSE: V) Stock Pric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2025-2030 (Nov 2025)
247Wallst· 2025-11-01 19:50
公司战略与举措 - 公司今年推出了诈骗阻断计划 [1] - 公司的“一拍即付”技术采用率大幅提升 [1] - 公司公布了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愿景 [1] - 公司在数字货币领域的能力得到扩展 [1]
刘兴亮 | 稳定币与支付主权:风险控制与自由的博弈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31
导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支付链条正在悄然重塑:传统以SWIFT为代表的跨境体系遭遇区块链与稳定币的新挑战。本文从三类数字货币出发,剖析「稳定币vs支 付主权」的博弈格局,厘清风险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 01 稳定币的崛起:桥梁还是桎梏? 稳定币伴随区块链技术而生,是一种市场主导、旨在维持法币价值锚定的数字金融工具。它连接数字货币与现实世界法币,使两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兑换关 系。 当前,主流稳定币多锚定美元,数字货币生态的繁荣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各国央行也在积极试点央行数字货币 (CBDC),新的资本流动图景正在形成。 区块链与支付体系的「平行」出现 随着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兴起,真正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开始构建一条可能绕开传统支付通道的路径。比特币以其分布式账本、无需中心机构的特征,在全 球互联网用户间流通。 这实质上是一条与SWIFT平行的结算网络。 然而,其价格波动剧烈、缺乏稳定锚定机制,难以承担主流支付货币角色。 于是,稳定币出现:如早期的Tether(USDT)、随后受监管的USD Coin(USDC)——分别代表高效率/高风险与合规/低风险。 03 三类数字货币的生态:从自由到主 ...
欧洲央行:数字欧元准备阶段结束 有望2029年准备好首次发行
新华财经· 2025-11-01 16:17
欧洲中央银行近日宣布,为期2年的数字欧元准备阶段顺利结束,下一阶段将确保为首次发行数字欧 元,做好技术准备、市场参与、和立法过程支持等工作。如果进展顺利,"应该在2029年期间为可能首 次发行数字欧元做好准备"。 欧洲央行理事会是在欧元系统(euro system,指欧洲央行和欧元区成员国央行)顺利完成2023年11月启 动的数字欧元准备阶段之后,做出这一决定的。下一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开发数字欧元的技术基础,包 括初步系统搭建和试点运行;与支付服务提供商、商户及消费者合作,完善规则手册、开展用户调研, 并通过试点活动测试系统;向欧盟立法者提供技术意见,并在需要时协助立法程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欧洲央行新闻公报说,如果建立数字欧元的相关法规能够在2026年获得通过,那么试点项目及初步交易 有望2027年年中启动,欧元系统预计将在2029年为可能首次发行数字欧元全面做好准备。 欧洲央行认为,数字欧元将维护欧洲的选择自由与隐私权,并保障欧洲的货币主权与经济安全。它将促 进支付领域的创新,并有助于使欧洲支付体系更加具有竞争力、韧性与包容性。 数字欧元是欧洲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由央行直接背书,代表的是央行负债。 ...
新致软件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4.39亿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2254.67万排名36/102
新浪财经· 2025-11-01 08:2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4日,于2020年12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保险IT领导者,为金融等行业提供IT解决方案、IT运维及软件项目分包服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AI Agent、数字货币等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4.39亿元,在行业中排名20/102,行业平均收入为17.12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254.67万元,在行业中排名36/102,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643.13万元 [2] - 行业第一名上海钢联营业收入达573.18亿元,第二名德赛西威营业收入为223.37亿元 [2] - 行业净利润第一名德赛西威达18.05亿元,第二名同花顺为12.06亿元 [2]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13%,高于去年同期的50.40%,且高于行业平均的31.94%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6.67%,较去年同期的26.02%有所提升,但低于行业平均的41.71% [3]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郭玮,1969年出生,1994年创立公司,2024年薪酬为125.73万元,同比增加11.39万元 [4] - 总经理章晓峰2024年薪酬为98.44万元,同比增加12.67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1.28万,较上期增加1.81%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2.05万,较上期减少1.78%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新进股东 [5] 机构观点与业务展望 - 东方证券指出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增长,随着AI应用普及有望迎来收入增速反弹 [5] - 东方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5亿、1.22亿、1.61亿元,对应目标价25.85元,维持买入评级 [5] - 山西证券指出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承压但盈利能力提升,持续推动AI应用在金融、汽车、司法领域落地 [5] - 山西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4、0.78、1.04元,维持"买入-A"评级 [5] - 公司业务亮点包括各业务线毛利率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金融、企服、汽车领域不断落地,算力一体机销售放量 [5]
法本信息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36.74亿行业排名第9,净利润8496.24万行业排名第20
新浪财经· 2025-11-01 07:4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8日,于2020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软件技术外包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垂直应用软件,概念板块包括数字货币、RPA概念、百度概念等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6.74亿元,在行业102家公司中排名第9,高于行业平均数17.12亿元和中位数4.1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8496.24万元,行业排名第20,高于行业平均数2643.13万元 [2] - 公司营收与净利润水平与行业头部公司如上海钢联(573.18亿元)和德赛西威(18.05亿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 财务状况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27.03%,低于行业平均的31.94%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18.24%,低于行业平均的41.71% [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经理严华,其2024年薪酬为253.76万元,较2023年增加35.2万元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64万,较上期减少23.62%;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7533.97股,较上期增加30.92%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530.18万股,较上期增加121.66万股 [5] 业务发展亮点与机构观点 - 公司在金融、汽车、能源行业收入增速较快,AI产品已落地众多行业客户,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加速拓展 [5] - 太平洋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6.36/73.10/86.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2.06/2.7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 海通国际指出公司在银行类业务中,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客户收入占比达45%,并完成腰部客户全覆盖 [6] - 在车企数字化方面,公司已与超70家车企及Tier1达成合作,并在机器人行业为部分客户提供系统运维支持 [6] - 海通国际预测公司2025-2027年EPS为0.34/0.39/0.47元,目标价34.29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6]
赢时胜的前世今生:营收低于行业平均,净利润亏损排名靠后,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同业
新浪证券· 2025-11-01 07:23
截至2025年9月30日,赢时胜A股股东户数为11.24万,较上期减少13.60%;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 5884.61,较上期增加15.74%。在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159851)位居第三大流通 股东,持股977.78万股,相比上期增加468.71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 456.23万股,相比上期减少609.91万股;博时金融科技ETF(516860)位居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02.37万 股,为新进股东。 赢时胜成立于2001年9月3日,于2014年1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广东省 深圳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和托管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 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公司是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及其高端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和托管业务提供整体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应用软 件及增值服务提供商,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 - 软件开发 - 垂直应用软件,涉及Web3概念、数字货币等概 念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28,净利润行业第68 2025年三季度,赢时胜营业收入为9.37亿元,行业排名28/102,远低于行业 ...
高伟达的前世今生:于伟掌舵二十余年,金融IT服务营收亮眼,携手蚂蚁拓展AI新章
新浪证券· 2025-11-01 06:5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11日,于2015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化综合方案商,主营业务是向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IT运维服务及系统集成服务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于伟,其2024年薪酬为120万元,与2023年持平;总经理秦开宇2024年薪酬为119.25万元,较2023年增加2万元 [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在行业中排名35/102,行业平均营收为17.12亿元,中位数为4.19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为2134.77万元,在行业中排名37/102,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643.13万元,中位数为-719.92万元 [2] 财务状况分析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5.5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1.94% [3] - 2025年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3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1.71% [3]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A股股东户数为5.45万,较上期减少0.46%;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8148.47股,较上期增加0.46%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807.94万股,较上期增加735.24万股;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520.92万股,较上期增加255.41万股 [5] 机构观点与业务亮点 - 海通国际首次覆盖公司并给予“优于大市”评级,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10元、0.25元、0.52元,给予2026年目标价30.69元 [5] - 东吴证券首次覆盖公司并给予“买入”评级,预测2025-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3.4%、125.1%、25.3%,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1%、28.9%、30.5%,给予2026年目标价51.5元 [6] - 公司是深耕20余年的老牌银行IT服务商,正通过AI Agent和智能金融大数据服务打造新成长曲线 [5] - 公司积极推进与蚂蚁集团合作,聚焦银行信贷场景,探索金融AI Agent落地 [5][6] - 公司全资子公司签约参股数字资产清算服务有限公司(DACS),迈向Web3.0技术服务 [5] - 银行信贷下沉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公司可为银行提供全面客户画像 [6]
恒生电子的前世今生:彭政纲掌舵多年打造金融软件龙头,证券等行业软件营收亮眼,受益金融信创新机遇
新浪证券· 2025-11-01 01:0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13日,2003年12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国内领先的金融科技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1] - 主营业务为证券、银行、基金等行业的应用软件开发,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数字货币、金融机具等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4.9亿元,在行业102家公司中排名第11位,行业平均营收为17.12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5.03亿元,行业排名第3位,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643.13万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34.90亿元,同比下降16.66%,归母净利润为4.55亿元,同比增长2.16% [6] 财务状况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1.42%,低于去年同期的33.01%及行业平均的31.94%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69.00%,虽略低于去年同期的69.31%,但远高于行业平均的41.71% [3]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1.38万户,较上期增加6.09%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8863.55股,较上期减少5.59%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212.70万股,较上期减少4078.07万股,华宝中证金融科技主题ETF为新进股东 [5] 管理层薪酬 - 董事长彭政纲2024年薪酬为386.6万元,较2023年的461.51万元减少74.91万元 [4] - 总裁范径武2024年薪酬为450.68万元,较2023年的482.74万元减少32.06万元 [4] 业务亮点与发展前景 - 香港虚拟资产业务快速发展,控股子公司恒云科技助力头部中资券商完成核心交易结算系统升级,采用License加年费的订阅模式 [6] - 公司全面拥抱AI,自研金融大模型,推出一系列AI应用并在多家客户落地 [6] - 核心产品进展积极,新一代核心系统在众多头部券商和基金公司上线,如UF3.0签约多家券商项目,O45/O32中标多家客户 [7] - 发布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7] - 金融信创进入核心系统替换阶段,叠加创新业务拓展,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6][7]
专访AMRO首席经济学家何东: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较大网络效应,数字货币兴起带来显著机遇
搜狐财经· 2025-10-31 19:07
国际货币格局与美元趋势 - 国际货币格局出现变化,非美元货币的多元化配置已成趋势 [1] -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在2024年年底处于四十年来历史高点,存在高估,至2025年初贬值约10% [5] - 市场担忧美国财政状况及贸易政策可能削弱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5] - 当前各国施策更多是着眼于形势变化的风险管理,而非单纯的“去美元化” [6]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进入调整期,为欧元、人民币等其他主权货币带来发展机遇 [1][6]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机遇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正快速应用于数字货币发展 [1] - 数字货币兴起为普惠金融与跨境支付带来显著机遇,可降低传统代理行模式下的昂贵支付成本 [1][7] - 区块链技术有望打破大数据时代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孤岛,使数据更具可携带性 [1][8] - 稳定币属于代币化的电子货币,是多层次货币体系的一部分,需满足高质量储备资产和高流动性等严格条件 [8] -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处于探索阶段,发达国家多探索批发型,新兴市场国家更关注为数字支付提供支撑 [10] 国际经贸形势与展望 - 下半年国际经贸形势可能较上半年缓和,但主要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及关税等因素仍将持续扰动 [2]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及不确定性对亚洲地区主要开放型经济体造成需求冲击 [2] - 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中影响日益重要,与关税政策等因素相互冲击抵消,使亚太地区形势好于年初预期 [2] - 中国外贸展现韧性与活力,即使在外部不确定性及全球供应链重组背景下,后续形势仍有望保持平稳 [2] 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区域发展 - 东盟经济体运行在外部因素冲击下总体保持平稳,但相较过去一年有所放缓 [3] - “东盟+3”仍是全球增速最快、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体,区域内投资与贸易增长空间较大 [1][3] - 加强东盟与中日韩融合发展为下一步重点,中日韩可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帮助东盟培养内生动能 [3] - 东盟内部应鼓励降低非关税壁垒,改善投资环境,以助企业成长,提高生产力并增加收入 [3]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 - 非美元储备货币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以应对国际货币体系变局 [1][6] - 中国经济保持高水平开放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 需吸引更多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加强金融市场广度深度,推进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6]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许多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将长远支撑人民币使用 [12] - 人民币国际化是渐进过程,中国资本项目进一步开放及金融市场更大程度对外开放是关键因素 [12]
专访AMRO首席经济学家何东: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较大网络效应,数字货币兴起带来显著机遇
证券时报· 2025-10-31 18:47
国际货币格局变化 - 国际货币格局出现诸多变化,非美元货币的多元化配置已成趋势 [1] - 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正快速应用于数字货币发展 [1] -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在2024年年底处于四十年来历史高点,存在高估,至2025年初已贬值约10% [10]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正进入调整期,为欧元、人民币等其他主权货币带来发展机遇 [2][11] 东盟+3区域经贸展望 - 在美国贸易政策冲击下,东盟经济体运行相较过去一年有所放缓,但总体保持平稳 [8] - 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仍是全球增速最快、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体 [8] - 区域内投资与贸易增长空间较大,重点应加强东盟与中日韩的融合发展 [8] - 中国、日本和韩国可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东盟培养内生动能 [8]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机遇 - 数字货币兴起为普惠金融与跨境支付带来显著机遇 [2][12] - 区块链技术有望打破金融机构间数据孤岛局面,使数据更具可携带性 [2][13] - 通过统一区块链网络实现点对点全天候支付,可大幅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12] - 在区块链的链上世界中,可存在央行数字货币、代币化银行存款及稳定币等多层次货币体系 [13]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 中国经济保持高水平开放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16] - 中国已成为许多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16] - 需考虑吸引更多跨境贸易和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加强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 [11] - 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及金融市场更大程度对外开放是决定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关键因素 [17] 全球经贸形势与央行数字货币 - 国际经贸形势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及人工智能发展两股势力相互冲击影响 [5] - 下半年国际经贸形势可能较上半年缓和,但主要经济体政策不确定性仍将持续扰动 [6] -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广泛推广,发达国家更多探索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 [15] - 欧洲央行已在零售和批发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持续探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