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数码视讯涨1.06%,成交额1.68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949.00万
新浪财经· 2025-11-03 15:19
公司股价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1月3日公司股价上涨1.06%,成交额为1.68亿元,换手率为2.32%,总市值为81.4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43.75万元,占成交额的0.03%,在行业中排名第84位,所属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3081.92万元,连续2日增仓 [5] - 近20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6971.82万元,主力持仓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5.22% [6] 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 - 公司通过子公司快视听利用区块链技术拓展元宇宙应用,其洞壹元典平台发行数字藏品,为数字内容提供确权和版权证明,应用于文化艺术、音乐等领域 [2] - 公司拥有面向广电领域的AI Agent,以本地化部署的垂直大模型为核心,具备综合采集、智能研判、按需排障的运维能力,可用于数据中心故障预警与自愈处理 [2] - 在传统DVB网络安全领域,公司的CAS/DCAS拥有最多的省级网络运营商案例、最高的国密认证等级和最大的单系统承载案例,预计CAS市场未来几年将回暖 [3] - 公司的版权保护数字水印产品已通过ChinaDRM lab安全评估 [4] 金融业务与股东结构 - 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为第三方支付服务,拥有互联网支付及电视支付牌照,支付公司已接入CIPS系统,但目前该业务对公司尚未构成重大影响 [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14万户,较上期增加1.71%,人均流通股为15748股,较上期减少1.68% [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355.16万股,较上期增加98.82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和华夏中证1000ETF分别为第四和第十大流通股东 [10] 财务状况与分红历史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24.58%,归母净利润为2462.08万元,同比增长10.34% [9]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282.54万元 [10]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视频技术产品及服务占比34.01%,信息服务终端占比21.46%,其他业务占比17.93% [8]
阿里小贷谢幕,网商银行扛旗?风控与合规是最大考验
36氪· 2025-10-29 10:33
阿里小贷的落幕与历史意义 - 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17日决议解散并正式注销 [1] - 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是国内首家持牌网络小贷公司,由马云等阿里创始人直接持股 [1] - 其注销标志着“阿里系”小贷牌照在监管指引下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其业务由网商银行继承 [1] 网商银行的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上半年,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0.05亿元,同比微降0.7% [3] - 同期资产规模达到4835.55亿元,同比增长8.35%,较年初上升2.66% [3] - 发放贷款及垫款2945.84亿元,较年初下降1.3%,反映核心信贷业务增长面临瓶颈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47亿元,同比大增41.86%,但主要依赖投资收益增长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而非主营业务内生增长 [3] - 从2015年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从2.53亿元攀升至100.05亿元,从亏损0.69亿元转为盈利20.47亿元,资产规模从302亿元飙升至4835.55亿元 [4] - 十年间累计服务小微用户数突破6800万,相当于中国登记在册小微经营者的三分之一 [4] 网商银行的风险控制挑战 - 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1.53%一路攀升至2024年末的2.3%,远高于商业银行1.5%的平均水平,也大幅落后于微众银行1.44%的不良率 [5] - 2024年将约6.96亿元的不良资产包以5900万元的价格转让,回收率不足一成,显示底层资产质量下滑 [5]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有超过5598条投诉包含“网商银行”,涉及暴力催收、私自扣款等问题 [5] 网商银行的合规与监管处罚 - 2020年1月23日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和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查等问题被处罚 [6] - 2022年1月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2236.50万元罚款,创下民营银行罚金纪录 [6] - 2024年8月因未及时披露重大变更事项、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等违规行为被处以735万元罚款 [6] 行业趋势与网商银行的新业务模式 - 信贷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与残量竞争,网商银行在上半年开启“拒量导流”业务 [7] - 该模式是在用户申请“网商贷”被拒后,在征得同意前提下推荐其他银行或持牌机构的产品,实现客户流量的精细化再运营 [7] - 此举有助于网商银行获取轻资本、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以应对“增利不增收”的压力并寻求利润多元化 [8]
京东获批香港保险经纪牌照 正式进军香港金融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3:27
公司动态:京东进军香港保险市场 - 京东旗下公司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已于近日获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批准保险经纪牌照,可经营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公司已更名为“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牌照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为期三年 [1] - 公司正通过多个主体(如“京东”、“京东保险”、“京东科技”)在香港地区公开招聘保险专业团队,岗位包括保险出单员、保险营销推动岗、运营总监、合规负责人等,所有岗位工作地点均明确为香港 [2] - 招聘要求严格,合规负责人需具备香港保险经纪公司8年以上实际管理经验,其他岗位普遍要求持有香港本地保险牌照并熟悉高净值客户服务 [2] 公司基础:京东的内地保险业务经验 - 公司在内地保险市场已积累成熟经验,保险板块是京东金融九大业务板块之一,包括京东保险经纪、京东保险代理以及京东安联财险 [3] - 公司于2018年通过旗下京东叁佰陆拾度出资4.83亿元入股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持股30%成为第二大股东,并于2023年通过受让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3% [3] - 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已持有香港证监会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 [2] 行业格局:互联网巨头在香港保险市场的布局 - 互联网巨头背景公司早已着手布局香港保险市场,云锋金融于2017年8月联合多家机构斥资131亿港元收购美国万通旗下的中国香港和澳门业务(即万通保险亚洲有限公司) [4] - 腾讯于一年后联合英杰华集团、高瓴资本打造了香港首家互联网人寿保险公司Blue [5] 市场前景:香港保险业的发展态势 - 香港保险市场规模庞大,金融环境高度开放,支持资本自由流动与多币种产品设计,其分红险的长期收益优势对内地投资者有强烈吸引力 [6] - 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和保险枢纽,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中有6家在香港深耕多年 [6] - 香港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保单保费在2025年首季达到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1% [6] -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报告,香港保险市场规模在2024年价值为761.5亿美元,预计将从2025年的803.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270亿美元,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8% [6] - 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将持续推动保险市场稳健发展,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 [6]
数码视讯跌0.88%,成交额1.73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379.15万
新浪财经· 2025-10-24 15:22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传统DVB网络安全领域的CAS/DCAS产品拥有最多的省级网络运营商案例、最高的国密认证等级以及最大的单系统承载案例 [2] - 公司是首家通过ChinaDRMLAB安全评估的数字水印产品方案商,其版权保护数字水印产品已通过该机构的安全评估 [2][3] - 公司在版权保护领域结合区块链技术进行前沿探索,该技术具备及时确权、点对点通信和归属权明晰的优点 [2] - 公司拥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及电视支付牌照,其支付业务已接入CIPS系统,但目前该业务尚未对公司构成重大影响 [2] 公司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24.58%;归母净利润为2462.08万元,同比增长10.34% [8]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14万户,较上期增加1.71%;人均流通股为15748股,较上期减少1.68% [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1355.16万股,较上期增加98.82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和华夏中证1000ETF分别为第四和第十大流通股东 [8]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282.54万元 [8] 市场交易与资金动向 - 10月24日,公司股价下跌0.88%,成交额为1.73亿元,换手率为2.38%,总市值为80.7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30.33万元,占成交额的0.03%,在行业中排名第99位,且所属行业连续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74亿元 [4] - 近3日、5日、10日及20日的主力资金净流出额分别为1257.41万元、1314.35万元、7012.32万元和1.39亿元 [5] - 主力资金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为4614.16万元,占总成交额的7% [5]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95元,近期出现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有所减缓 [6] - 当前股价靠近5.69元的压力位,若突破此压力位则可能开启上涨行情 [6]
数码视讯涨0.53%,成交额1.28亿元,后市是否有机会?
新浪财经· 2025-10-23 15:16
公司股价与交易概况 - 10月23日公司股价上涨0.53%,成交额为1.28亿元,换手率为1.78%,总市值为81.4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36.64万元,占成交额的0.06%,在所属行业中排名第85位,主力资金连续3日净流出 [4] - 主力持仓为轻度控盘状态,筹码分布较为分散,主力成交额为6746.80万元,占总成交额的11.37% [5]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传统DVB网络安全领域,其CAS/DCAS系统拥有最多的省级网络运营商案例、最高的国密认证等级和最大的单系统承载案例,随着首批部署系统的更新换代,CAS市场预计将逐步回暖 [2] - 公司在版权保护领域结合区块链技术进行探索,该技术具备及时确权、点对点通信和归属权明晰的优点 [2] - 公司是通过ChinaDRMLAB安全评估的DRM产品方案商,也是首家通过该机构安全评估的数字水印产品方案商,其版权保护数字水印产品已通过评估 [2][3] - 公司拥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及电视支付牌照,其支付业务已接入CIPS系统,但目前该业务尚未对公司构成重大影响 [2] 公司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4.66%;归母净利润为1670.03万元,同比增长2747.64% [8]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3.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282.54万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中证1000ETF增持249.36万股至1317.60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139.73万股至1256.34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为新进股东,持股776.43万股 [9] - 截至9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00万户,与上期持平,人均流通股为16018股,与上期持平 [8]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收入构成为:视频技术产品及服务占34.01%,信息服务终端占21.46%,其他业务占17.93%,公共安全产品占8.25%,网络传输系统占7.34%,金融科技产品占6.70%,软件技术服务占4.30% [7]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数据确权、知识产权、电子支付、跨境支付、数字水印等 [7]
资本市场叙事:会讲故事是融资利器,不会辨故事是投资陷阱
搜狐财经· 2025-10-22 06:51
故事在融资中的重要性 - 故事有助于解决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投资方了解公司的历史、背景、现状、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1] - 好的故事能让投资方产生“共情”,融资方通过生动讲述公司现状和愿景,展现公司活力与魅力,从而更有利于获得融资或提升估值 [1] - 会讲故事的融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因为人们对讲故事者产生同理心会促使大脑分泌更多催产素,进而增强对讲述者的信任感 [1] 投资方对故事的鉴别能力 - 投资方需要具备理解和鉴别故事的能力,投资的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的故事,需对资金回报和风险负责并形成独立判断 [2] - 当故事振奋人心时,投资方需保持质疑,验证故事是否存在不符合常识或前后矛盾的情形,并找出薄弱环节以权衡对潜在收益的影响 [2] - 当故事导向悲观时,投资者需思考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例如2012年底白酒行业受冲击流传“年轻人不爱喝白酒”的故事,但近10年白酒行业仍保持每年10%以上增长,龙头公司茅台股价较2012年上涨近5倍 [8] 安硕信息的案例研究 - 安硕信息主业为银行定制开发软件,收入规模2亿至3亿元,利润约3000万元,商业模式辛苦且难赚大钱 [3] - 在2015年1月1日至5月13日期间,公司凭借“互联网金融”故事股价累计上涨703%,最高超过230元/股(前复权),成为当年“妖股” [3] - 公司讲述的“互联网金融”故事包括:切入小贷云服务业务(声称服务年费低且可提供增值服务)、成为信贷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声称拥有金融客户优势及人才技术基础)、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成立西昌安硕易民互联网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4] 安硕信息故事与现实的差距 - 小贷云业务投入717万元,实质为软件开发基础上的延伸服务,与资本市场认为的SaaS相差较远 [5] - 征信业务公司成立一年无进展,仅投入50万元和3名工作人员;数据业务仅为软件配套提供房地产等公开数据,未开展实质性业务 [5] - 西昌互联网金融公司为空壳公司,普惠金融业务仅为一款试用App且因违反政策已停止运行;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收入不足主营业务收入1%,公司收入均为传统软件外包开发收入 [5] - 随着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股价从200多元(前复权)暴跌超90% [5]
余额宝榜一大哥:每天进账1.24万,他有多少存款?答案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22 03:35
余额宝产品概况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余额宝用户数已突破8.5亿,总资产规模达到1.23万亿元,平均每位用户存款约为1447元 [1] - 余额宝背后对应的是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代码:000198),2025年10月,该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2.2%至2.5%之间波动,平均约为2.35% [3] - 产品优势在于流动性高、操作简便、起投门槛低,支持随时申购赎回和资金T+0到账,适合日常闲钱管理和应急备用 [6] 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差异 - 网络流传的“榜一”用户实为某企业财务账户,其每日收益约为1.24万元,按2.35%年化收益率逆推,其本金约为1.9375亿元 [4] -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3年修订的《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机构投资者的单账户限额可高于个人用户,天弘基金对大型企业客户设有特殊的额度管理政策 [4] - 个人用户在余额宝的单日申购额度为100万元,累计持有限额也为100万元,存满限额后年收益约为2.35万元,平均每天收益约为64.4元 [5] 理财市场格局与产品定位 -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2025年中国居民理财方式中银行存款占比34.7%,购买理财产品占比27.5%,股票投资占比13.6%,基金投资占比12.8%,不动产投资占比7.9% [5] - 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产品,收益率相对有限,通常略高于活期存款,远低于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长期平均收益 [6] - 2025年前三季度,货币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2%,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收益率为3.15%,部分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率超过4% [9] 产品创新与发展趋势 - 2025年初,支付宝推出“余额宝+”服务,将余额宝与其他类型基金产品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理财解决方案和智能资金配置 [11] - 自2013年问世至2025年,余额宝已帮助用户累计获得超过6000亿元收益,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平均获得428元 [10] - 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用户对收益率要求提高的挑战,货币基金的低收益已难以完全满足用户期望 [10]
28亿,蚂蚁在香港出手了
投中网· 2025-10-21 14:51
文章核心观点 - 蚂蚁集团正通过收购香港持牌券商耀才证券等一系列动作,在香港市场谋划重大战略布局,旨在获取金融全牌照、服务南向及国际资金,并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以支撑其高估值 [5][7][8][17][20] 收购耀才证券的交易细节与战略意义 - 蚂蚁集团通过境外孙公司以每股3.28港元的价格要约收购耀才证券50.55%的股份,总价28.14亿港元,收购价较交易宣布前收盘价溢价约17.6% [10] - 此次收购使蚂蚁集团获得耀才证券所持有的香港证监会1、2、4、5、6、9号全业务牌照,覆盖证券交易、期货咨询、资产管理等核心金融领域 [11] - 收购被视为获取成熟运营架构和全牌照资质的快捷方式,相比自行申请牌照可节省数年时间 [11] - 耀才证券截至2024年末拥有57.9万名客户,客户资产规模接近605亿港元,户均资产约10.42万港元 [10] - 耀才证券在2025年3月的香港市场月成交额市占率为0.82%,排名第17位 [11] 蚂蚁集团的估值变化与海外业务拓展 - 根据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蚂蚁集团估值为6350亿元人民币,位列全球第五,估值较上年增长510亿元 [6][13] - 蚂蚁集团估值较2020年IPO前夕的最高点2.1万亿元人民币已缩水超七成 [13] - 蚂蚁集团计划分拆其注册于新加坡的海外板块“蚂蚁国际”,并寻求在香港进行单独IPO [7][13] - 蚂蚁国际是蚂蚁集团海外业务的核心载体,拥有Alipay+、万里汇(WorldFirst)、安通环球(Antom)三大平台 [14] - Alipay+连接了支付宝的10亿以上用户与海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亿消费者,其在香港的AlipayHK用户数达到450多万人 [14] 香港市场的战略机遇与资金流向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蚂蚁集团向庞大内地南下资金(如港股通、跨境理财通客户)及全球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战略要地 [14] - 2025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1万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2倍多,其中8月15日单日净流入达358.76亿港元,创历史纪录 [15] - 港股市场强劲复苏,国际投资者活跃参与IPO及配售活动,为蚂蚁集团提供向大规模资金提供增值服务的有利条件 [14] 寻找新增长曲线:从互联网金融到稳定币创新 - 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稳健增长时代”及监管趋严,蚂蚁集团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以支撑其高估值 [17][20] - 蚂蚁集团正积极布局稳定币业务,其旗下蚂蚁数科和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和新加坡申请稳定币牌照 [18][19] - 蚂蚁国际计划在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生效后尽快提交牌照申请,目标是将稳定币创新应用于跨境支付、企业财资管理等大规模场景 [19][20] - 蚂蚁数科将香港设为全球总部,并依托“蚂蚁链”技术,将稳定币视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资产的桥梁,已在香港完成国内首单基于新能源实体资产的RWA项目 [20]
“万商菁英汇:引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新未来”
搜狐财经· 2025-10-21 13:11
公司定位与核心业务 - 公司是国内顶尖的互联网金融组织,致力于为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及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1] - 创始团队由在金融、科技、投资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具备深厚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战略视野 [1] - 公司通过举办行业峰会、研讨会及培训活动,为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分享经验的平台 [1][3] 行业推动与创新孵化 - 公司积极推动各类金融科技创新项目的孵化,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咨询及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帮助,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 [3] - 公司致力于将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者有效对接,以提升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3] - 公司积极探索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以提升行业效率与服务质量 [3] 合规管理与政策应对 - 公司针对行业内的合规风险,积极推动会员单位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确保自身业务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 - 公司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帮助会员单位更好地应对政策挑战,从而降低行业整体的合规风险 [3] 发展战略与未来愿景 - 公司积极推广开放平台建设,鼓励金融服务的共享与融合,通过打破传统金融行业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5] - 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海外优秀金融科技组织深入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国内行业国际化进程 [5] - 公司坚持以会员单位需求为导向,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使命,依托强大的行业影响力和广泛资源网络,不断深化产业链合作,助力金融科技企业成长与壮大 [5]
数码视讯跌2.99%,成交额1.71亿元,今日主力净流入-3127.65万
新浪财经· 2025-10-17 15:2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2.99%,成交额为1.71亿元,换手率为2.39%,总市值为78.57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27.65万元,近20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1.64亿元,所属行业主力资金连续2日净流出40.58亿元 [4][5] - 主力持仓未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6068.64万元,占总成交额7.04% [5]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传统DVB网络安全领域拥有最多省级网络运营商案例、最高国密认证等级及最大单系统承载案例,CAS市场预计随老旧系统换代而逐步回暖 [2] - 公司是首家通过ChinaDRMLAB安全评估的数字水印产品方案商,其版权保护数字水印产品已通过安全评估 [2][3] - 公司在版权保护领域结合区块链技术进行前沿探索,该技术具备及时确权、点对点通信和归属权明晰的优点 [2] 金融科技业务进展 - 互联网金融被公司视为新业务重中之重,P2P合作业务量增长较快,合作方已近400家,月资金流量达15亿元 [2] 财务状况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4.66%,归母净利润1670.03万元,同比增长2747.64% [8]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7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4282.54万元 [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中证1000ETF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分别为第三和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分别增加249.36万股和139.73万股,华夏中证1000ETF为新进股东 [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视频技术产品及服务贡献主营业务收入34.01% [7]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概念板块包括数据确权、知识产权、跨境支付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