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推介活动走进布鲁塞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1-02 14:10
图片展区域,百余幅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阿拉善的壮美景观:晨光中,必鲁图峰倒映在苏敏吉林湖 的碧波中;夜色里,蒙古包的灯光与星空交织辉映;牧民巡湖的身影与沙山湖泊构成一幅幅静谧而壮阔 的画卷。嘉宾们纷纷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据悉,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欧洲推广活动期间,还将走进布鲁塞尔五十周 年纪念公园、市政厅大广场、新路易街等地标场所,通过展览、快闪、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展示 阿拉善的生态之美与文化之韵,进一步推动中欧人文交流与生态合作。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在致辞中表示,阿拉善的地貌如同一首"风、沙、水交织的交响 诗","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历史与生态智慧的结晶。"尽管阿拉 善与布鲁塞尔相距万里,但我们对自然的尊重与对艺术的热爱让我们紧密相连。"他指出,巴丹吉林沙 漠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体现了人类对共同家园的珍视与责任,"保护自然,就是守护未来"。 活动现场,阿拉善文旅部门负责人围绕精品旅游线路、非遗项目和特色产业等内容作了重点推介, 系统介绍了阿拉善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展示了阿拉善"可体验、可感 知、可参与" ...
江苏南京:第二现场观赛之余饱尝“乡”味、畅享“乡”情
南京日报· 2025-11-02 09:29
活动概况 - 2025年“苏超”决赛于11月1日晚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南通队与泰州队角逐冠军[1] - 赛事期间,南京市文明办在全市文明实践阵地组织“温暖秋冬·三进城”文明实践活动,借助赛事平台推介乡土特产和非遗技艺[1] - 活动旨在推动文旅融合、城乡融合,开启全民参与、文明互鉴、产业联动的新篇章[11] 活动现场与参与方 - 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作为主要第二现场,设有主舞台表演南通杂技、泰州淮剧、南京白局等节目,并陈列南京“金陵文脉”、泰州“人文三水”、南通“江海门户”三城景观[2] - 市集区域有60个摊点,包括南京卫岗乳业、泰州早茶、南通蓝印花布等品牌,展示美食和非遗产品[2] - 浦口区携农村优质农产品参与“三进城”活动[5] - 溧水无想田园公用品牌带来20多种农副产品,其中原浆果汁最为畅销,该品牌已多次参加“三进城”活动以推广本土品牌[6] - 其他第二现场包括南艺后街望鲸广场、栖霞古镇北区、新街口中央商场及玄武湖,均融合观赛与特色活动,如青海海南州特产市集、舞狮表演、足球主题互动和无人机表演[9][10] 非遗与特色产品展示 - 江宁区谷里鱼圆非遗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龚瑞皓现场制作鱼圆,一锅100多个鱼圆很快售罄[4] - “全国文明家庭”汪龙干一家售卖土鸡蛋、茶干、红薯等土特产,并展示由残障人士编织的篮子,其成立的“弘善志愿服务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培训[8] 活动影响与社区参与 - 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第二现场人气火爆,例如南艺后街望鲸广场聚满球迷,栖霞古镇北区20米巨屏前座无虚席[9] - 乐山路社区文明志愿者徐锐等志愿者在第二现场负责文明引导和秩序维护工作[8] - 无人机表演以天为幕、以湖为景,勾勒足球主题画面,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10]
五指山“村秀”入选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典型案例
海南日报· 2025-11-02 08:27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富国 通讯员 刘海鹏)近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发布了全国 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典型案例和《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五指山市民族时装"村秀"入选典 型案例。 "村秀"不仅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五指山市黎苗文化,还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推出"丰收女神""荷花仙 子"等创意服饰,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成果融入其中,向世界展示了五指山市产业兴、生态美的乡村 振兴新图景。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非遗风物文化集市、地道美食盛宴等主题游览区,为游客带来沉浸 式的观秀体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五指山市拥有深厚的黎苗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以民族时装"村秀"为载体,积极探索非遗传承、 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村秀"活动突破传统时装秀模式,将舞台设置在乡村田间、城 市公园,模特由本地村民、城市居民以及基层干部组成。模特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农具与家乡特产,以 自信的步伐展示家乡的风采,生动诠释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
乌镇有戏,“热”在何处(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11-02 06:18
10月的乌镇,橹声欸乃,戏韵流长。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71场特邀剧目演出、2000余场古镇 嘉年华、18场国际工作坊,成千上万的观众在戏剧节期间涌入乌镇。数据显示,今年乌镇戏剧节的客流 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5%。这座千年古镇再次因戏剧而青春勃发。 历经十二载,乌镇戏剧节不仅成长为中国戏剧文化的一张名片,更开辟了文旅融合路径,为当前提升文 化消费提供了生动注脚。据统计,从2013年首届戏剧节到2025年,乌镇全年游客数量从569万增长到近 千万,景区直接收入从7.69亿元到今年有望至18亿元。 乌镇戏剧节的魅力,首先源于其对文化本位的坚守与创新。戏剧节从创办之初就确立了"全球视野、本 土深耕"的发展思路,既有国际艺术家的前沿探索,也有中国原创的表达。更难能可贵的是,戏剧节培 育青年戏剧力量。12年来吸引了近万名青年戏剧人才参与戏剧创作,100多部青年原创作品从这里启 航。 文化业态的多元拓展,让乌镇戏剧节突破了单一节庆的局限,构建出沉浸式文化体验新空间。古镇嘉年 华、戏剧市集、艺术展、小镇对话、戏剧工作坊、朗读会等活动,让观众从被动观演变为主动参与。在 这里,戏剧不再局限于传统剧场,而是融入古镇的每一 ...
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渝启幕 展文旅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1-01 20:06
展会概况 - 第九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以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为主题在重庆启幕 [1] - 展会展览规模达3万平方米 荟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及中国20余个省区市的50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 [1] - 现场设置国内外精品文旅展区、旅行社展区等八大展区 通过多种形式构筑交流合作平台 [1] 参展内容与特色 - 全国20余个省区市汇聚优质文旅资源 四川省重点组织成都等多地企业参展 展示蜀锦、天府美食等特色名片 [2] - 广东省以镬耳墙元素为设计灵感 展示丹霞山、罗浮山等景点 突出活力广东时尚湾区主题 [2] - 新疆哈密市展厅展示哈密瓜、烤馕等特色产品吸引观众 [2] - 重庆作为东道主集结武隆、万盛等市内优质文旅资源亮相 通过展览展示和文艺演出展现文旅发展成果 [2]
拉萨市党政代表团来南京考察
南京日报· 2025-11-01 11:26
对口支援合作概况 - 南京与拉萨墨竹工卡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已30周年[1] - 南京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11批共178名[2] - 累计安排援藏资金和物资超过13.5亿元[2] - 累计援建项目超过500个[2] 合作领域与方向 - 深入推进项目援藏、民生援藏、人才援藏[1] - 在发展规划、产业合作、改善民生、人才帮扶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1] - 互相学习借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经验[1] - 更好依托拉萨资源禀赋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1] - 整合要素推动文旅融合提质升级[1] - 在古城保护、数字经济、文旅融合等方面深化合作[2] 合作成果与影响 - 帮助墨竹工卡县打造了矿产、旅游等支柱产业[2] - 助力墨竹工卡县实现脱贫摘帽[2] - 推动墨竹工卡县走在西藏县域经济前列[2] - 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奋力激发文体创新活力
广西日报· 2025-11-01 10:53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体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文旅强区、体育强区建设注入动能 [1] - 推动美术与科技、旅游融合,将民族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融入作品 [1] - 推动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舞台艺术创新融合,打造民族特色歌舞,并面向东盟推动广西艺术“走出去” [1] - 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优化视听精品内容供给 [2] - 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繁荣文化艺术精品创作 [2] - 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培育文商体旅融合、夜间文旅消费等新场景,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2] 科技赋能与创新应用 - 加强“人工智能+文旅”科技创新应用,构建广西文旅大模型和行业语料库,推出“三姐伴游”文旅智能体 [2] - 以AI技术赋能内容创作与传播,打造彰显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并拓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 [3] - 以“AI+”赋能促进各类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质量办好中国—东盟“AI+体育”应用场景大赛 [3] - 推动创新资源集聚与成果转化应用,孵化培育广西“人工智能+体育”企业,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生态 [3]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构建“1+3+1+N”广西特色赛事体系,以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为核心抓手 [3] - 打造足球、户外运动、东盟赛事三大品牌 [3] - 持续实施“体育+”战略,为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高地提供体育动能 [3] 区域合作与国际传播 - 着力提升面向东盟国际传播能力 [2] - 加快发展入境旅游,推动边境旅游创新突破 [2] - 拓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人文互通、产业合作发展 [3]
解锁发展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11-01 06:10
旅游业绩表现 - 今年前8个月累计接待游客1382.92万人次,同比增长43.41% [1] - 今年前8个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99亿元,同比增长50.30% [1] - 预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100亿元 [2] - 旅游区“一元摊”项目带动8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间接带动行业增收超1000万元 [5] 旅游发展策略 - 以整座县城为核心打造沉浸式、开放式的4A级景区,将历史文化遗存从“静态展品”变为“动态体验” [1] - 贡水河两岸融合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文化符号,打造穿越千年民族时光的体验 [2] - 夜晚有33艘竹筏组成的264米长“巨龙”灯光音乐秀,可容纳128名游客乘筏观景,成为旅游“沸点”项目 [2] - 不依赖稀缺自然奇观,通过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发展 [7] 农旅融合成效 - 按旅游综合收入15%的比例估算,今年1月至8月当地农产品相关收入达13.9亿元 [2] - 黄坪村通过“春赏梨花、秋采金果”模式,今年黄金梨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 [3] - 村里依托“阿尼阿兹”浪漫IP,开发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并提升附加值 [3] - 椒园镇黄坪村2450亩梨园实现从单一农业种植到多元业态发展的转型 [2] 线上销售与品牌建设 - 今年9月一场直播活动吸引超4.3万人次观看,6小时内卖出8000多单产品,销售额达19.8万元 [4] - “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当地农产品的价值链 [4] - 去年宣恩烤鱼销量超过110万条,销售额突破3亿元,综合产值超15亿元 [6] - 烤鱼产业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间接带动超万人就业,“宣恩烤鱼师”成为劳务品牌 [6] 产业带动效应 - 旅游热潮激活了农产品产销,带动了就业增收,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本 [1] - 旅游的火爆为宣恩富硒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推动农业从“单打独斗”向“文旅+农业”转型 [2] - 县城百余家烤鱼店座无虚席,20多种创新口味的烤活鱼成为游客必尝特色美食 [6] - 从几家烤活鱼店到百家门店集群,从肩挑背扛的农产品贩卖到线上线下热销 [7]
2025旅游休闲度假消费热点特征与案例研究报告
美团· 2025-10-31 23:37
行业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 行业在政策引导与多层次支撑体系下持续蓬勃发展,一系列高规格政策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4] - 全国旅游消费规模稳步扩大,异地用户支付意愿和能力逐年增强,美团全国交易规模同比增长3.39%,异地用户数量占比52.36% [4] - 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文旅+赛事"、"文旅+美食"、"文旅+演艺"成为吸引客流、引爆消费的新引擎 [5] - 美团提炼出引领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未来发展的九大热点消费特征,这些特征正通过技术创新、模式重构、业态融合深刻重塑产业 [6] 市场表现与用户特征 - 全国住宿预订量同比增长6.4%,全国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4.3% [4] - 广东、江苏、河南等人口与经济大省在酒旅业务支付订单量上位列前茅,显示出强大的内需市场和消费潜力 [4] - 美团用户呈现多元化和精细化特征,"宠物友好民宿"搜索量环比上涨94% [6] - "中长线+周边游"双线并行成为消费新常态,超过300公里的中长线游需求增速超15%,"家门口住酒店"订单量持续增长 [6] - 消费品质化与深度化趋势显著,精品小团订单占比达40%,同比增加90% [6] 热点消费特征一:科技驱动产业升级 - 科技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推动文旅服务从标准化向智能化转型 [7] - 美团机器人方案已覆盖9省21个景区,涵盖5A级山水名胜、人文历史景区、主题乐园等多种类型 [7] - 河南宝泉旅游区"智慧AI赏花季"活动清明假期接待游客破10万人次,美团App门票销量同比增40% [7] - 美团推出行业首个全场景旅行助手"雅雅",基于用户偏好优化行程规划 [8] -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推动二次消费增加,吸引Z世代客群 [7][8] 热点消费特征二:一站式旅行服务闭环 - 一站式旅行服务闭环效应凸显,通过全方位资源构建"高效便捷"消费场景 [9] - 三亚市旅发局与美团联合打造"王牌海岛季・爱上三亚"活动,整合154家酒店、252家景区、2家头部航司等涉旅商家 [9] - 该活动在整体市场人流下滑背景下实现三亚目的地交易额逆势增长 [9] - 美团与环球影城景餐联动,围绕"逛吃到环球"主题深化服务,实现平台首页曝光量增加 [10] - 生态耦合、即时响应、长效运营是一站式服务的核心 [10] 热点消费特征三:文旅+赛事融合模式 - "文旅+赛事"融合模式突破短期流量局限,推动短期经济热度转为长期消费动能 [11] - 美团推出"跟着苏超逛江苏"主题活动,覆盖赛事13城,赛事期间江苏省度假景区支付订单量同比增长121% [12] - "苏超"主题的江苏餐饮商户数环比增长214%,实现赛事热度向全域消费转化 [12] - 美团联合天下第一泉景区打造"金秋知诗节"IP,活动曝光量超6100万人次,触达600万+人次 [12] 热点消费特征四:综艺内容转化消费力 - 综艺内容强大传播力被转化为文旅消费力,形成"内容种草-消费转化-口碑传播"闭环 [13] - 美团酒店联动腾讯视频《一饭封神》节目,打造超40个百万爆款单品,活动整体交易额超3500万 [13][14] - 王牌·72小时区域特色营销活动深度绑定央视综艺《住进风景里·72小时》,累计超556个商家参与,单店交易峰值突破610万 [14] 热点消费特征五:多维叙事激活情感共鸣 - 多维叙事通过情感共鸣激活用户认同,有温度的内容提升用户参与度与消费留存效能 [15] - 美团与上海迪士尼打造"直播+内容+场景"营销范本,直播实现超140万次曝光,带动4万+消费行为转化 [15] - 美团联动旅行盟友"无语哥"开启中国行,相关单条视频互动量突破200万 [16] 热点消费特征六:轻消费模式深度参与 - 轻消费模式以"低门槛、高体验"特性触发用户深度参与需求 [17] - 蜜雪冰城与江西武功山联动,项目总曝光超1.2亿次,助推万岁山武侠城国庆门票交易同比增长78.43% [17] - 蜜雪冰城与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联名合作,助推蜜雪冰城国庆外卖交易环比增长超50%、新客增量近60% [17] - 奈雪的茶与海合安苏州阳澄半岛乐园合作,活动整体曝光达3400万,有效拉动乐园门票销售 [18] 热点消费特征七: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 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突破单向展示,向互动体验和文化参与方向跨越 [19] - 峨眉山全球营销推介会以"文化溯源"为核心,项目总曝光超1500万 [19] - 开封万岁山武侠城"赛博江湖×十里洋场"双IP活动带动景区搜索量环比增长400%,用户夜场停留时长从1.5小时延长至3.2小时 [20] - 宏村"黟梦徽州·灯火千年"非遗花灯设计大赛收到13所高校的210件作品,实现180万次线上传播 [20] 热点消费特征八:清凉经济品质提升 - 清凉经济突破季节性、地域性局限,通过玩水体验与疗愈服务双轮驱动提升品质 [21] - 美团携手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美在昆明"共建项目,活动累计曝光量超2275万次 [21] - 武汉极地海洋公园聚焦高校学子,校园答题大赛微信小程序累计访问量达2万人次 [22] - 三亚、大理等地推出海岛冥想、落日瑜伽等疗愈服务,市场呈现从"泛观光"到"精体验"转型升级 [22] 热点消费特征九:跨界联动场景多元 - 跨界联动场景多元,品牌合作实现销量口碑双升级 [23] - 美团"住+购"生态场景融合文旅创新,打造"即住即购"旅行消费新模式,推广至47家酒店 [23] - 景区与买药联动在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和南昌玛雅海滩水公园开展,累计覆盖游客15万人次,曼秀雷敦专场品牌搜索量周环比提升30% [23][24] - 黄山风景区联动美团、指朴轻美甲打造"指尖上的黄山"项目,活动期间景区检票量同比增长92%,交易额同比增长47% [24] 未来展望 - 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将在科技驱动、模式创新和深度融合作用下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25] - 人工智能将全面进入旅游产业各个环节,构建更聪明、更低碳、更可持续的智慧旅游生态 [25][26] - "旅居+康养"、"旅居+数字游民"、"旅居+研学"等新型模式加速发展,推动度假方式成为融合工作、生活、休闲和社交的综合生活方式 [26] - "文旅+"和"+文旅"边界进一步拓宽,文化IP价值得到更大程度开发,沉浸式演出、非遗项目有望成为高端景区标配 [26] - 行业进入"品质竞争、生态竞争"新阶段,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文化资源转化能力与科技赋能创新能力 [27]
大湾区对外窗口之“顺”:文旅融合助力成为全球了解中国首站
南方都市报· 2025-10-31 15:27
大湾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游市场发展蓬勃,得益于广交会等大型展会、十五运会热度以及过境免签等政策的优化升级[1] - 外籍游客可享受"一程多站"尽览风光以及"商务+旅游"两不误的体验,共同达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顺境"[1] - 文旅部门顺应入境游旅客需求出台新政,如提升离境退税服务水平,推广"即买即退"政策,以优化消费服务品质[4] 旅游服务与特色行程 - 多语种导游为外籍旅客设计"历史文化结合现代都市"的打卡路线,包括陈家祠、永庆坊、广州塔等景点[2] - 来自东南亚的旅客常进行"寻亲探访之旅",而外籍客商则要求前往深圳华为、比亚迪、大疆等科技企业参观学习[2] - 旅游公司推出商务游服务,契合外籍游客"商务+旅游"模式,团体倾向于到华为、腾讯、大疆等大型科技企业交流[5] 政策支持与便利化措施 - 得益于免签入境新政优化升级及广东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等政策支持[2] - 对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外籍人士免签的香港和对87个国家或地区外籍人士免签的澳门,通过144小时免签政策助力实现"串联粤港澳大湾区全程游"[7] - 香港凭借"国际金融中心"优势发展"演唱会+盛事"经济,形成"商务+休闲"双轮驱动[6] 市场表现与经济影响 - 2025年前5个月,香港"盛事+旅游"模式吸引约84万旅客参与,带来33亿元消费额及18亿元经济增加值,海外游客同比增长达18%[6] - 2025年上半年,澳门国际旅客入境同比增长14.8%,韩国、日本、菲律宾等成为拉动数据增长的重要来源国[6] - 广交会期间,旅游公司接待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300余名外宾的大型商务考察团前往广州TCL工厂参观[5] 城市差异化定位与协同发展 - 香港发展"盛事"经济,澳门推出"旅游+IP"模式,广州、深圳以"文商旅体农"融合为特色,清远、潮州等城市串联生态研学等资源形成差异化产品[6] - 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十五运会,进一步推高入境游热度,打造"入境游客体验中国生活首站"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8][9] - 大湾区通过"入境游"联通文化与经济,为外籍游客提供便捷入境中转服务及丰富旅程安排,使其感受多元文化、现代科技和营商环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