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文保视听作品助力文物鲜活起来(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6:42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发展现状 - 近年来《护宝寻踪》《登场了!洛阳》《赵小姐的日记》《西夏死书》等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不断涌现并逐渐精品化 [3] - 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打造《足迹》《文博河南》《发现郑州·先秦篇》《闪耀吧!中华文明》《叩问殷墟》等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中原历史 [4][5] - 自2015年起影视产业持续涌现《鬼吹灯》《老九门》《黄金瞳》《古董局中局》等爆款作品拓宽传播文物知识的路径 [6]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创作特点 - 《护宝寻踪》深入考古一线采风由考古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确保情节科学性和专业性 [4] - 《叩问殷墟》采用广播剧形式以双重视角艺术化讲述殷墟考古重要事件 [5] - 《闪耀吧!中华文明》通过悬疑解谜和热血国漫等形式吸引年轻观众 [5] - 《护宝寻踪》利用多线交叉叙事杂糅考古悬疑和刑侦等类型元素体现对文物的保护 [7] - 《九鼎谜踪》展现考古队为找寻宝鼎付出的艰苦努力 [8] - 《国宝奇旅》讲述爱国军官和知识分子保护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8]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社会影响 - 《护宝寻踪》热播引发观众对陕西的向往取景地汉阳陵白鹿原等景区关注度显著提升 [9] - 《唐朝诡事录·西行》提升观众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期待其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在多地门店开业 [9] - 《登场了!洛阳》通过文物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刺激旅游消费 [10] - 《赵小姐的日记》用革命文物讲述烈士故事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体验红色文旅 [10] 文物保护题材视听作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夯实内容根基准确再现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历程 [11] - 充分运用多种视听技术多维度展现中华瑰宝的魅力 [11]
观演热情高涨 夏日文旅升温(中国消费向新而行·关注夏日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7-28 06:01
山西太原,优化演唱会保障服务,以观演热情带动文旅发展;上海以剧院为纽带,将街上的"流量"变为 话剧的"留量";河南开封,景区推出趣味活动,沉浸式演出受欢迎……这个夏天,演艺市场热度不断上 升,各地创新形式,联动多元消费业态,文旅市场亮点纷呈。 ——编者 山西:演唱会外服务多 本报记者郑洋洋 "太美啦!"绚烂烟花绽放,点亮了山西体育中心"红灯笼"体育场上方的夜空,数万名观众手持荧光棒, 与舞台上的歌手热情合唱,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 "体验很好,不仅演唱会结束有免费接驳车,还有无人机和烟花表演。"来自陕西西安的观众王柳第二次 来山西太原看演唱会。 良好的体验和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太原出台举措打造特色演艺消费矩阵,并形成长效机制,为演唱会举 办提供高效服务。 本报记者曹玲娟 "我感觉,身上的叶子一片一片掉光了,只剩下树干……"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舞台上,话剧演至高 潮;舞台下,观众沉浸其中。 一名来自北京的观众说,自己趁暑假专程来上海观演,"不虚此行"。 上海话剧演出的场次和总票房,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夏日热浪中,市场热度不降反增。"吸引年轻人, 暑期是必争黄金档。"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张惠庆说。 每逢周末,上海 ...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文旅融合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等)
前瞻网· 2025-07-26 11:10
中国文旅融合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广东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文旅融合产业链企业数量较多,广东省上市代表性企业包括华侨城和岭南控股等 [1] 中国文旅融合行业品牌榜单 - 2024年中国文旅集团品牌传播力前十强包括携程集团、中青旅、海昌海洋公园、中国中免、曲江文旅、豫园股份、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旅游集团、复星旅文、华侨城集团 [4] - 携程集团以MBI指数677.21位列第一,中青旅以593.34位列第二,海昌海洋公园以539.72位列第三 [6] - 中国中免、曲江文旅、豫园股份分别以492.93、421.05、363.37的MBI指数位列第四至第六 [6] 中国文旅融合企业竞争格局 - 2024年56家文旅集团营收合计3513.06亿元,TOP3为中国中免、华侨城、同程旅行,合计占比超过45% [7] 中国文旅融合行业市场集中度 - 2024年行业前十家企业包括中国中免、华侨城A、携程、豫园股份、华住、同程旅行、锦江酒店、中青旅、首旅酒店、亚朵 [9] - CR3为46.73%,CR5为66.89%,CR10为82.93%,显示行业集中度较高 [9] 中国文旅融合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行业竞争激烈,资本和新进入者快速进入,潜在进入者威胁较高 [12] - 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小,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消费者议价能力较弱 [12]
北大教授卢晖临:数字时代,三四线城市如何激活活力?
环球网· 2025-07-25 19:35
直播大舞台的文旅融合效应 - 河北唐山迁安天元谷景区通过泡泡龙大舞台每晚吸引成千上万现场游客及数百万线上观众,带动景区60家商户营收增长[1] - 快手打造的"线下沉浸+线上互动"模式为三四线城市文旅发展提供新机遇,形成错位竞争格局[1] - 全国多地复制该模式,"直播+"成为激活城市消费的数字新基建[1] 数字化烟火气的社会价值 - 直播大舞台实现技术便利与人性化互动结合,观众可现场表演或通过弹幕、虚拟礼物参与[2] - 重构城市公共空间社交功能,传统街头表演经直播赋能获得更广泛影响力[2] - 创造新型社会资本积累方式,线上社交关系与线下人际网络形成双向赋能机制[2] 城市竞争力重构维度 - 直播内容成为城市动态名片,"网红打卡地"影响年轻人旅行决策[4] - 通过提供展示舞台吸引本土青年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流效应"[4] - UGC模式重塑城市营销,民间叙事传播效果优于传统官方宣传[4] 城市发展战略创新 - 直播生态作为"软实力"与科技园区等"硬实力"形成互补发展模式[5] - 内容创作提升城市魅力,与GDP增长形成刚柔并济的竞争策略[5] - 三四线城市通过地方文化挖掘在全球格局中确立独特定位[6] 行业发展趋势 - 线上线下融合激活社会性消费,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经济活力[6] - 未来城市竞争力核心在于激发人性化体验的能力[6] - 成功案例显示技术便利与文化传承的平衡是关键突破点[3][6]
田园新场景带热文旅消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5 09:20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 泗水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1] - 当地文旅产业园以桃林为基础发展观光、摄影、写生、农家宴等业态 [1] - 卞家庄村樱桃园现代化大棚开展研学游活动 [1] - 村村建起"儒学讲堂"吸引游客感受儒家文化 [1] 民宿与非遗产业发展 - 深度体验游带动400余家特色民宿发展 去年总收入突破千万元 [2] - 柘沟镇非遗工坊将传统陶艺与现代设计结合 "儒陶"系列茶具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2] - 万紫千红景区开展农耕文化主题沉浸式研学游 [2] 文旅产品创新与游客结构 - 打造"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 包含农事体验、星空帐篷营地等创新场景 [2] - 短线游客占比超70% 带动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 [2] - 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 - 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3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39亿元 [2] 文旅发展战略 - 将传统文化融入山水田园 满足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 [4] - 通过文化吸引实现从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的转变 [1][2]
金石山矿山公园如何实现“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两山”理念地方探索与经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7-25 08:19
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金石山矿山公园积极3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文旅融合"工程,累 计投入2.58亿元,通过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采矿遗迹保留等措施,将原本占地1278 亩的废弃矿坑蝶变为集绿地、公园、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矿山公园,成功入选江西省国土空间修复典 型案例,并成为长江经济带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样本。 描绘绿色发展底色。金石山矿山公园在生态修复上做到"全面立体"。一是山上和山下共治。山上采取地 形整治、边坡修复等修复方式,植被覆盖率从80%提升至95%。山下采取填筑沟壑、建生态挡墙等治理 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提升土壤质量,确保消除矿山崩岗、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实现了从"单一复 绿"向"多功能生态系统建构"的转变。 二是山北和山南共治。以废弃矿山为载体,针对山体情况,利用光伏发电实现土地再利用与生态修复, 将清洁能源生产、生态修复和文化旅游创新相融合,既提高了矿山利用率,又增加了矿山的综合开发效 率,为废弃矿山因地制宜修复与产业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地上和地下共治。地上通过微地形改造、酸碱中和调节等措施改良土壤,坡面采取穴播、条播等多 种形式恢复植被,平面用作光伏发电。 ...
【榆林】住在风景里,游玩纳凉
陕西日报· 2025-07-25 08:15
文旅产业发展 - 榆林市凭借独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吸引大量游客 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度 成为天然避暑胜地 [1] - 红碱淖风景区新增水上卡丁车 草原小火车等项目 上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5 6% [1] - 波浪谷景区红砂岩地貌形成天然避暑秘境 上半年接待游客5 32万人次 [1] 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 - 榆林市完善交通 住宿等基础设施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1] - 红碱淖景区升级沙滩遮阳棚等设施 强化服务吸引游客 [1] - 波浪谷景区附近民宿暑期入住率极高 需提前一周预订 [2] 文化活动与赛事 - 清爽榆林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涵盖文化 体育 休闲等主题 已连续举办多年 [2] - 长城摇滚音乐节融合陕北民歌与摇滚乐 吸引大量游客 [2] - 全国田径大奖赛吸引1200余名选手参赛 带动周边省份观众参与 [3] 多元化旅游体验 - 榆林市推出151项活动矩阵和8条深度体验线路 激活文旅市场 [4] - 陕北说书大会 万人腰鼓展演 美食大赛等活动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4] - 窑洞民宿 农家乐 水果摊等业态带动村民收入增长 [2]
江苏盱眙:让文化扎根大地 让风景住进心里
人民日报· 2025-07-25 06:28
文旅品牌建设 - 盱眙龙虾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榜首,成为城市鲜明味觉符号 [2] - 铁山寺天文科技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获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 [2] - 原创群舞《稻花香处龙虾红》亮相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五星工程奖" [2] - 网红地标尅街龙虾美食城入选2025年度首批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2] - 连续2年获评"中国文化百强县",连续6年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 文旅业态创新 - 通过"历史文化+非遗技艺+民俗风情+生态资源"多维融合构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3] - 2025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4.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3.4% [3] - 第一山景区与历史文化街区实现传统戏曲、民俗展演、非遗展销与旅游场景无缝衔接 [3] - 废弃矿坑转型为赛事基地,举办中国首届自由潜水深度公开赛 [3] 消费场景拓展 - 第25届盱眙龙虾节创新打造"苏超+龙虾+惠民演出"融合场景,吸引1.2万余名观众凭票根打卡景区 [3] - 尅街单个街区销售龙虾30吨,带动餐饮营收超300万元 [3] - 2025年启动34个文旅项目,包括景区升级、二消项目开发及体验业态建设 [4] - 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82.2%,过夜游客占比达75.97%,高端酒店入住率100% [4] 重点项目表现 - 洪湖龙虾亲子乐园、桑蚕文化产业园、马浪岗等新项目开门迎客 [4] - 铁山寺景区"飞天魔毯"、滑板车成为热门打卡点 [4] - 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玉得永生——盱眙汉代葬玉文化特展"成为研学游热门目的地 [4]
中江:文旅十景绘新卷 五大游线织锦绣
四川日报· 2025-07-25 06:14
充分挖掘中江挂面非遗资源,启动"挂面村"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 等融合业态。"'挂面村'聚焦做好'面'文章,除了举办中江挂面展销活动外,还规划建设'面食一条 街',引进全国各地特色面食,让广大市民和游客享受舌尖上的面食盛宴。"中江县东北镇镇长杨 宇睿介绍,随着项目功能日益完善,以及"千年一面,中江见面"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如今的"挂 面村"已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一颗新星,"吃住行游购娱"全面开花,成为成都、德阳、绵阳、遂宁 等地市民近郊游的热门打卡目的地。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挂面村"开放迎客以来,已累计接 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其中,2025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30.3万人次,4月举办的非遗音乐大集相关话 题抖音播放量破亿。"一阙谷"里的闪耀交响。自凯州新城音乐山谷2024年10月正式亮相以来, 以"音乐,让历 史流进未来"为核心理念,将民谣舞台、声景艺术融入山谷地带,人民渠渡槽下的 live现场与潮流市集相映成趣,夜宿隐庐·宿心集酒店可枕着星光、听着山野交响乐入眠,备受广 大市民和游客青睐。前不久,爱奇艺真人秀节目《姐姐当家》节目组和央视《乐在旅途》节目组 先后到音乐山谷取景录制, ...
全球青年双语主播探浙江:当高质量发展实践邂逅Z世代国际视角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24 15:27
民营经济与高铁投资 - 百盛联合集团作为民营资本深度参与高铁项目投资,带动当地就业 [2] - 杭温高铁在区域联动与文旅融合中发挥"新引擎"作用,列车上提供黄梅戏表演增强文化体验 [3][4] 文旅融合与沉浸式体验 - 横店影视城"清明上河图"通过沉浸式夜游场景(打铁花、火壶表演)展现东方美学,吸引国际主播关注 [3][6] - 婺州古城古子城老街通过文物修缮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探索旅游业升级路径 [10] 制造业升级与产业链优势 - 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展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数控设备,体现"中国制造2025"延伸至全球市场的趋势 [5][8] - 永康五金产业覆盖厨具、摩托车、工业机械等领域,展现完善产业链与民营经济活力 [5] 数字农业与生态转化 - 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运用无人机植保、物联网养殖技术,形成农业科普、互动体验、销售闭环产业链 [9][11] - 方岩风景区落实"两山"理念,将生态保护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品牌 [8] 传统产业创新与科技融合 - 杭州万事利科创中心结合AI图像识别技术于蚕桑育种与图案设计,推动"丝绸+AI"创新 [10][12] - 丝绸制品从传统丝巾扩展到智能家居用品,融合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 [12][13] 区域协同与高质量发展 - 浙江通过产业协同(如杭温高铁)、资源转化(生态旅游)、文化赋能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12] - 数字农业、文旅融合、制造业升级等多领域实践体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