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中车(601766):中国中车 2025Q1点评:业绩高增,铁路装备业务景气上行,城轨和新产业稳中向上
长江证券· 2025-05-04 16: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中车发布2025年一季报,铁路装备板块持续景气上行,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新产业同比改善,展望2025年,动车组业务将继续增长,机车业务有望改善,叠加城轨和新产业的发展,公司经营继续保持稳健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中国中车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实现归母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扣非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长320.20% [6] 事件评论 - 25Q1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系产品交付增长,去年底公司与国铁集团签订动车组、货车等订单,本次跨年度交付订单较多,使铁路装备同比增长93.63%,此外,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和新产业营收均实现超20%增长,推动公司整体营收利润释放 [11] - 铁路装备板块景气上行,动车组交付继续释放,2025年一季度,公司铁路装备业务营收257.86亿元,同比增长93.63%,主要是动车组和货车收入增加所致,机车业务收入23.06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9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177.57亿元、货车业务收入52.04亿元,动车组和货车均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71.83亿元,同比增长29.86%,主要是城轨地铁车辆收入增加所致;新产业业务收入149.05亿元,同比增长22.34%,主要是清洁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增加所致;现代服务业务收入7.97亿元,同比减少30.76%,主要是物流贸易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11] - 费用端,25Q1公司期间费用合计73.4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销售费用11.09亿元,同比增长14.0%;管理费用31.42亿元,同比增长11.9%;财务费用 -0.04亿元,上年同期为 -0.54亿元;研发费用31.01亿元,同比增长27.1%。截至25Q1末公司存货958.02亿元,合同负债306.03亿元,均创近几年新高。25Q1新签订单546亿元,同比 +34%,其中海外订单82亿元,占比15%,同比 +30%。目前公司订单处于历史高位,预计2025年经营继续稳健增长 [11] - 战新产业快速拓展,公司着力发展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清洁能源发电装备,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高端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着力发展以新能源汽车部件为核心的低碳零碳交通装备,形成绿色多元发展模式,成为新的产业集群 [11] - 维持“买入”评级,25Q1营收利润、存货订单等各项指标继续向好,整体经营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国铁集团招标采购包括机车、标准动车组、动集、货车等新车项目,修理项目也按节奏招标,整体招标节奏提前。展望25年动车组业务将继续增长,且机车业务有望改善,叠加城轨和新产业的发展,公司经营继续保持稳健。预计公司2025 - 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153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4、13.1倍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报告给出了中国中车2024A - 2027E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基本指标等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E营业总收入2711.18亿元、归母净利润139.87亿元等 [18]
安徽省属企业2024年完成战新产业投资超500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26 15:01
文章核心观点 安徽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多领域重组整合有进展,2024年战新产业投资超500亿,2025年将加大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力度 [1][2] 安徽省属企业2024年经营情况 - 一季度资产总额达4.8万亿元、营业收入2493亿元、利润总额217亿元,分别居全国第7、第7、第5位 [1] - 完成战新产业投资超500亿元 [1] - 新兴产业营收近1800亿元 [1]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 - 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扎实推进,完成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组建、中煤矿建集团与合肥煤炭院战略重组、叉车集团与江淮重工专业化整合 [1] - 省属企业研发投入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建成240余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1] - 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方面,建成2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3座智能工厂、设备和系统上云达70多万台套,2户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 [1] 2025年发展规划 - 加大国有资本在科技创新领域布局力度,全力服务安徽省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健全省属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 [2] - 制定省属企业数智化提升行动计划,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2]
蒙草生态业务发展稳健,现金流持续改善,加速打造草业创新产业链
全景网· 2025-04-23 14:05
文章核心观点 蒙草生态2024年年报显示主营业务发展稳健,营收持续增长且现金流大幅改善,随着行业政策推进前景可观,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构建产业体系等举措有望取得良好发展 [1] 科技创新 - 坚持科研先行,研发投入逐年提升,联合80多家科研院所等创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2] - 报告期内承担科研项目94项,围绕“种 - 技 - 机”卡脖子问题攻关,汇总形成530项各类标准 [2] - 累计申请专利990项,全球草种业创新主体企业排名第四,获批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2] - 形成防沙治沙新技术等,创新种子包等新产品,研发1270余台机械设备助力荒漠化防治 [2] 经营稳健 - 构建“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保种建成相关资源库和平 台,收存各类种质资源2300余种等 [3] - 育种累计驯化乡土植物295种,获7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等,25个入选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良种推荐目录 [3] - 繁推在多地建立基地,全国布局21个草种良繁基地等,报告期与多家能源企业合作,中标项目80余个,金额约20亿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2.09亿元,同比增长28.15% [3] 前景可观 -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三北”纳入“两重”范围,投入资金320亿元,财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1121亿元 [4] - 公司聚焦主营业务,依托草种积累迭代产品,为“三北”攻坚提质增效 [4]
GDP增长5.5% 从首季数据看北京经济增长点
北京商报· 2025-04-20 14:23
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4月18日,记者从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GDP)12159.9亿元,同比增长5.5%。"总的来看,一季度宏观政策加力实施显效,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共同发力,全市经济延续 回升向好势头,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表示,经济增长5.5%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总体回升 向好的态势。 固投增长达24% 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0.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同比 增长24%;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由上年全年下降1.2%转为增长6.2%……一季度,北京多项主要经济数据表现良 好。 优势领域在持续支撑带动,朱燕南介绍,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和工业,这三个行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合计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合计接近八成。 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是首要支柱行业;金融业增长8%,继续实现有力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在37个 工业行业大类中,一季度有20个行业实现增长。 工业中,电子和汽车两个行业贡献最为突 ...
美联储对关税见死不救?丨智氪
36氪· 2025-04-13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本周A股和港股下跌,美股上涨,欧洲和亚太地区股指涨跌不一;关税战对A股影响边际弱化,但仍影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利率水平与降息节奏影响美方关税政策决策空间,美联储利率决策谨慎,美股有下行风险;大A长期看自身基本面修复,投资策略以防御和科技为主,内循环板块是避风港 [4][5][8][13][15] 本周市场表现 A股市场 - 本周(4月7日 - 11日)A股大盘下跌颇多,上证指数周内下跌3.34%,4月11日收盘报3238点,万得全A指数本周下跌4.31% [4]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本周仅农林牧渔、商贸零售、军工和食品饮料上涨,其余27个下跌,电力设备、通信等板块下跌 [4] - 万得39个宽基、风格指数中仅北证50微涨,其余下跌,中大市值价值股和红利股相对抗跌,科技股跌幅较深 [4] 港股市场 - 港股大盘走势与A股相当且跌幅大于A股,恒生指数周内下跌8.47%,恒生科技指数本周下跌7.77% [4] - 12个恒生行业指数本周全部下跌,必选消费、电讯等板块相对抗跌,非必选消费、能源等板块跌幅较深 [4] 海外大类资产市场 - 美股三大指数本周均上涨;西欧除西班牙外主要股指大都收跌,东欧主要股指大都收涨;亚太地区除韩国、越南外,其他主要股指大都收跌 [5] - 美元指数本周下跌较多 [5] 关税战对A股影响 - 与2018年相比,中国对美直接出口业务依赖程度大幅降低,产业自主化水平提升,基本面对估值支撑力度更强,关税战对A股影响边际弱化 [8] - 关税问题可从情绪面影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其短期影响取决于两国博弈下具体关税落地的力度和时间 [8] 利率与关税政策关系 - 利率影响关税政策的核心逻辑是关税落地产生输入性通胀,影响美联储利率决策,利率高企抬升全社会融资成本,负向影响经济运行和资产价格 [9] - 美联储紧盯通胀和就业目标决策基准利率,美国通胀接近2%政策目标但利率仍处高位,白宫有降息诉求 [9] - 美国3月通胀数据超预期下行,3月CPI同比2.4%,核心CPI同比2.8%,回落程度高于市场预期,4月往后通胀数据下行速度大概率放缓 [10] - 3月关税政策未全面生效,通胀数据暂未反映关税影响,未来可能出现输入性通胀,关税对通胀数据的明显影响可能更晚体现 [11] - 美联储在就业与通胀双目标制下对利率决策更谨慎,关税导致衰退预期升温会驱动降息,但输入性通胀走高使决策两难,短期内不降息会压缩美方关税政策决策空间 [13] - 关税战持续深入,美联储利率决策谨慎,短期内大概率不降息,美国经济可能衰退,美股因估值高位存在下行风险 [13] 投资策略 - 关税对大A实际影响边际弱化,未来可能有短期事件冲击,长期看自身基本面修复情况与节奏 [15] -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国内经济弱复苏,大A长周期筑底,市场主线为防御和科技 [16] - 股票资产偏弱行情里,红利策略延续交易主线地位;科技方面,关注AI应用端和基建端,AI大模型应用端进展是核心催化 [16] - 内循环相关板块可屏蔽贸易关税影响,是资金避风港;大消费基本面改善看经济整体复苏,中期大概率交易“旧换新”等刺激政策 [16]
一位女CEO出任大学校长
投资界· 2025-04-13 15:55
高校与产业联动 - 巨子生物从西北大学实验室孵化,成为港股胶原蛋白第一股,上市前估值达200亿人民币 [2] - 公司创始人范代娣从高校科研者转型为企业家,并升任西北大学副校长,体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2][9] - 高校成为VC早期项目重要来源,如大疆、宇树科技等均起源于高校实验室成果 [12][13] 巨子生物发展历程 - 2000年范代娣团队突破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创立巨子生物,初期靠夫妻积蓄维持研发 [6] - 2009年推出护肤品牌可丽金,2011年创立可复美,后成为畅销品牌 [6] - 2022年港交所上市,开盘股价暴涨,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净利润20亿元,市值700亿港元 [8]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范代娣团队研发的"类人胶原蛋白"填补行业空白,曾被质疑数据造假但最终获认可 [6] - 公司早期因技术商业化场景不明而亏损,后通过护肤品牌实现盈利 [6][8] - 巨子生物带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创业潮,成为国内美妆上市公司营收榜首 [8] 高校科研产业化案例 - 西北大学培育出范代娣等领军人物,其"类人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技术均源自该校实验室 [9][10] - 上海大学研究生王兴兴研发四足机器人XDog,后成立宇树科技 [13] - 高校通过校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直接孵化项目,如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 [13] 行业趋势 - 头部高校密集设立基金支持师生创业,从技术顾问到直接投资 [13]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成为专精特新产业关键环节,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 [13] - 中国理工科人才储备庞大,未来或涌现更多高校孵化的伟大公司 [13]
证监会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2-28 21:08
证监会完成2024年全国两会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 2024年,证监会共承办全国两会建议提案424件,其中人大议案、建议202件,政协提案222件。办理过程中,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责任担当。二是强化沟通协 作,增进各方共识。三是加强督办考评,提高办理质量。四是践行金融为民,推动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证监会官网集中公布了13则全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复文,分别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更好促进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发展、为科技创新产业全生命周期 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北交所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等方面。 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证监会在对《关于为科技创新产业全生命周期提供精准金融支持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近年来,证监会突出区域性股权市场的私募股权市场定位,加强部际央地 协作,着力建设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私募股权投融资服务平台、拟上市企业规范辅导平台,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发挥。鼓励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加大对实体经济 融资支持力度,引导私募基金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发挥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功能,积极支 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推动构建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债券融 ...
网传小作文:2025年这类公司有望扎堆冲向IPO
梧桐树下V· 2025-02-03 19:42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掌握 A股IPO筹备的核心内容, 我们上架了课程 《A股IPO筹备关键4环节: 股改、引入战投、股权激励、募投项目》 (课程限时7折)。 回顾2024年,A股全年仅有100家企业上市,上市数量大幅下降,那么2025年IPO行情是否会有所好 转?目前市场上各种预测众说纷纭,其中有篇小作文热度很高,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参考: 1、目前资本市场的核心工作是 维护二级市场稳定 ,重点关注股票指数的运行情况,一级市场的常态 化发行需要在二级市场无感时再进行(如慢牛期)。 2、有限的IPO资源要用于支持有影响力的 标杆企业、行业龙头、科技企业 。 3、 主板 的任务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短期内没戏 ; 科创板研究重启第五套标准 ,并扩大适用范 围; 北交所要大力发展 ,是未来主要的上市通道。 4、资本市场将重点 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 。 5、为缓解美国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打压,将 重点支持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半导体等行业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项目。 不难看出,在这样的环境下筹备IPO依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股改、引入战投、股权激励到募投 项目,每个环节都需精心策划。 欢迎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 ...
格力做起VC
投资界· 2025-01-15 15:46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吴琼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国资力量。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横琴格创天使基金签约仪式举行,横琴格创天使基金正式 设立,由广东横琴金投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横琴创投)担任基金管理人。 据悉,该天使基金将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点发展的"四新"产业,以耐心资本赋能 琴澳科创产业发展。这无疑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缕缩影。 珠海国企联合中金资本 成立一支天使基金 具体来看,横琴格创天使基金总规模3亿元,由格力集团联合中金资本旗下的横琴粤澳深 度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出资设立。 出资各方创投圈都不陌生。其中,格力集团成立于1 98 5年,是珠海市首家国有资本投资 运营平台,拥有"股权投资+建设投资+服务运营+产业金融"四大业务矩阵,人们所熟知 的家电龙头格力电器便是从中诞生。据官网介绍,截至2024年9月末,格力集团资产总额 12 73亿元。 肩负珠海产业发展重任,据悉,格力集团通过直接投资和受托管理运营的产业基金,已 成功推动鸿钧异质结、科恒新能源、华芯半导体、天成先进12英寸TS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