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

搜索文档
城市治理进入“智治”时代:数字底座托起智慧生活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7-19 11:23
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加速落地应用,推动城市智能化发展[1] - 广州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已应用于多个城市治理场景,提升治理效能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 - 广州图书馆投入450余万元对幕墙支撑结构进行智能化改造,嵌入"智慧筋"实现实时监测[3]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用 - 广州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已汇集5861幢楼、2306万平方米建筑幕墙维保信息[5] - 平台整合城市规划、建设等多维度数据,实现建设工地情况"一览无余"[5] - 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城市空间信息支持,黄埔区已开通3公里无人驾驶巴士线路[7] 产业带动效应 -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接入玻璃幕墙维保、工地管理等场景,带动关联软硬件产业发展[9] - 智慧城市建设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提供应用场景,推动新兴企业快速发展[11] - 城市治理需求成为扩大内需、拉动投资的重要引擎,形成产业良性循环[11]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城市工作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7-19 07:18
城市发展理念 - 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强调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 [2] - 关注市民住房困难问题,实地调研老旧小区和外来人口聚居区 [2][4] - 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4] 宜居城市建设 - 部署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包括加强便民设施建设、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6] - 高度关注"一老一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托幼一体服务 [6] - 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提供公共厨房、洗衣房、浴室、会客室及运动场地,租金合理 [4] 智慧城市发展 -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创新 [7] - 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体征指标全方位监测和分析,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9] - 部署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可推广的经验 [7][9] 历史文化保护 - 保护传统街区、古建筑和文物,保存城市历史和文脉 [12] - 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免遭拆除并保留至今 [12] - 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城市,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5] 雄安新区建设 - 强调规划先行,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清楚再开始建设 [18] - 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18] - 雄安新区从无到有,建设楼宇4806栋,总建筑面积达5030万平方米,现代化城市形象日益显现 [19] - 4000余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扎根创业,央企设立各类机构超300家 [19]
中电鑫龙(002298) - 2025年7月1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8 17:0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包括林锐投资等机构投资者和褚忠辉等个人投资者 [2] - 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18 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甘洪亮 [2] 公司发展战略 三大业务发展战略 - 智慧用能领域:作为智能制造产业链解决方案服务商,创新营销、科研和管理,推进数字化等双转型,把握“设备更新”战略,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2] - 智慧新能源领域:依托自身优势提供多种新能源专属解决方案,开拓市场、聚焦研发、提升运维水平,提供一体化交钥匙方案,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3] - 智慧城市领域:作为领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转型市场及客户结构,加强回款、研发和管理,推进业务稳健发展 [3] “五抓工程” - 抓战略和产品:加强产品创新,以行业活动为触角了解发展方向,借鉴优势降低成本,按规划打造“产品工厂” [4][5] - 抓市场和品牌: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意识,发挥团队作战,加大区域和客户转型,强化“全员销售意识”,精准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 [5] - 抓人才和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完善激励机制,打造“人才工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 - 抓管理和创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控管理,开源节流,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工厂” [7][8] - 抓资本和市值:坚持“两手抓”方针,优化产业链布局,做好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借助“资本力量”做好市值管理 [9] 交流环节要点 2025 年半年度业绩及发展 - 虽智慧城市板块有应收账款问题,但公司采取系列改进措施,智慧用能板块业绩增长,2025 年半年度扭亏为盈且大幅增长 [10][11] - 随着政策支持和战略实施,公司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1] 并购计划 - 坚持“两手抓”方针,围绕主业优化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开展并购培育新动能 [12] “出海”打算 - 设立国际业务部,整合资源,按“小前端、大平台”思维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份额和影响力 [13]
以数智之笔擘画中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新蓝图——中国联通AI赋能城市治理标杆实践
新华财经· 2025-07-17 18:35
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导向 - 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明确要求"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2] - 大数据和AI技术被定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及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路径 [2] 中国联通智慧城市战略 - 构建"城市数字化基座+治理场景+运营服务"能力体系 采用"聚数、筑基、融智"方法论 [2] - 已累计服务407个城市1488个区县 覆盖超大城市管理至社区基层治理全场景 [2] - 坚持"以用统领 向实而生"原则 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 [2] 南京感知智能案例 - 部署"城市之眼"感知系统融合平台 接入67类感知终端包括视频监控/水压/燃气检测设备 [3] - 采用视觉多模态大模型技术 实现算法生产效率提升80% 事件响应效率提高40% [3] - 获专家评价为"推动数字产业与治理双向奔赴"的现代化实践典范 [3] 成都双流智能派单系统 - 开发"智能派单员"系统 结合规则引擎与大模型推理技术 [3] - 实现派单准确率提升35% 处置周期缩短66% 人力成本降低80% [3] - 建立"派单-反馈-进化"自驱机制 解决跨部门权责模糊问题 [3] 长春二道基层治理方案 - 打造"基层安全百日攻坚AI助手" 实现消防通道/监控室/加油站等多场景智能预警 [4][5] - 问题发现效率提升80% 业务流转时效加快1.5倍 处置速度提高70% [5] - 构建"预警-派单-处置-结案"全自动化闭环流程 [5] 海南儋州港口安全系统 - 开发港口"智能安全卫士" 集成在港作业风险模型与灾害推演模型 [6] - 事件发现效率提升60% 应急事件处置速度提高50% 联检审批时间从2天压缩至2小时 [6] - 首创多部门联动调度与智能处置方案生成功能 [6] 四川遂宁AI报表系统 - 实施"AI报表通"试点 建立四级数仓体系实现数据"一端采集" [7] - 报表压减率61% 减少60%重复录入 基层采集工作量下降50% [7] - 集成智能填报核验与全流程监控功能 [7] 山东济宁社区治理创新 - 推出"数智社工"系统 搭载ASR语音识别实现"边聊边办" [8] - 居民服务响应提速65% 工作效率提升30% 投诉量下降92% [8] - 创新智能回访机制 构建极简工作模式 [8] 技术架构与行业影响 - 基于"联通云+大模型"技术栈 融合云网基座与智能算法 [6][8] - 形成可复制的城市治理解决方案 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8]
华是科技(301218) - 2025年7月17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7 17:28
公司基本情况 - 证券代码为 301218,证券简称为华是科技 [1] - 2025 年 7 月 17 日接待华安证券来祚豪、创钰投资唐小皓调研,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叶海珍、证券事务代表褚国妹 [2] 海洋经济布局 - 有自研“智能口门安全监管系统”,用于海洋渔业渔船安全通航智能化高效化管理 [2] - 与浙江海洋大学签战略合作协议,设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海洋 + 数字”创新模式 [2] 子公司布局 - 拥有 13 家子公司,其中 8 家全资子公司,5 家控股子公司 [2] - 与衢州、龙游、余杭、宁波等地国企联合成立控股子公司发展智慧城市业务 [2][3] 收购情况 - 2024 年拟收购中实汇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权,因双方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终止 [3] - 对外投资是发展组成部分,有合适标的会视情况而定 [3] 低空经济领域 - 推进无人机在水上非现场执法应用,结合 AI 智能识别算法实现 9 大执法应用场景非现场精准执法,应用于湖州长兴 [3] 研发成果应用 - 自主研发的“桥梁防碰撞安全预警系统”为周口市大广高速沙颍河大桥船撞桥风险场景模拟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演练完成 [3]
交通运输领域如何推进城市现代化?交通部提出七项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7-17 17:22
交通运输现代化与智慧化发展 - 交通运输部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目标是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1] - 将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市交通规划统筹 建设协调 服务衔接 运行管理协同 应急处置联动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结构 功能和系统集成 [1] - 培育交通运输新动能 实施"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 加快建设国际性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提升全球联通水平和集聚辐射能力 [2] 都市圈交通效率提升与多元化公交 - 实施都市圈城际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推进综合通勤廊道建设 完善交通枢纽换乘设施 构建现代化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 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多元化公共交通 丰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新内涵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提升服务质量 [2] - 北京已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 地面公交为补充的多网融合体系 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全国第一 拥有2.8万辆公交车和1600多条线路 公交与轨道50米内接驳率达85% [3] 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创新 - 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创新治理理念和模式 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 [2][3] - 北京完成3218公里慢行系统改造 应用慢行优先标志和自行车左转标线 年底实现轨道站点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全覆盖 [3] - 横琴粤澳合作区开放330公里道路用于自动驾驶测试 引入头部企业 累计自动驾驶时长超3.4万小时 [4]
城市更新如何重塑生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划重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6 21:43
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城市体系 - 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组团式、网络化的城市群和都市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1] - 城市更新写入总体要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聚焦结构优化、功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六个方面 [1][3][15] - 高质量城市更新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和动力支持,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布局 [5] 房地产与宜居城市建设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7] -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与“好房子”发展方向契合,预计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将落地 [9] 韧性城市与安全治理 - 建设韧性城市,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及老旧管线改造 [9] - 延续安全治理要求,措施更细化具体,覆盖城市发展各环节 [9] 文化保护与智慧城市 - 保护城市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要求较2015年更具体 [11] - 建设智慧城市,利用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高效解决群众问题,推动治理模式创新 [13] 城市发展理念转变 - 城市进入存量提质阶段,需注重以人为本、节约高效、特色发展、统筹协调,转变发展理念、方式及工作方法 [15]
数字政通助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
证券日报· 2025-07-16 17:19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型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2]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2] 数字政通战略定位 - 公司以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为抓手,全面打造韧性智慧城市 [2] -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提供商,在城市更新领域具有先行者地位 [2] - 深耕城市数字化治理领域25年,服务全国500多个城市和1200多个区县 [2] 核心业务布局 - 构建"磐石"城市更新管理平台,涵盖城市体检、项目申报、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关键业务 [2] - 在城市地下管网升级改造方面形成"工程+数字化+管理机制"治理体系 [3] - 建立排水防涝闭环管理体系,实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调度处置-复盘优化"全流程 [3] 技术创新应用 - 采用"综合监管+智慧监测"建设模式,融合AI大模型、物联网等技术 [3] - 实现对燃气爆炸、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等城市运行风险的智能识别与闭环处置 [3] - 将城市安全管理制度转化为具体业务流程,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3]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国海证券· 2025-07-16 16:05
城市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城镇人口9.4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2] 中国好城市的标准 - 创新方面,截至2025年1月高新技术企业46.3万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16.9万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 [4] - 宜居方面,2023年底城镇人均住房建面超40平方米,十八大以来建保障房等6800多万套,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2013 - 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5亿人[6] - 美丽方面,2025年5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24.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降51%,优良天数比率81.9%;2024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90.4% [7] - 韧性方面,截至2024年改造各类管线约10万公里,第一批54个大城市推进3000个左右“平急两用”设施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3.6万个[8][9] - 文明方面,要保护历史建筑、传统街巷,如福州三坊七巷、北京首钢工业遗存[10] - 智慧方面,截至2025年5月末全国建成5G基站448.6万个,千兆城市207个,北京98%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11] 城市建设理念变迁 - 从“空间再造”转向“人民城市”,强调满足人的需求、功能重塑与文化传承[12] - 从大拆大建转向应保尽保,保护城市历史文脉[14] - 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工程”,注重解决市民痛点难点[16] 建设中国好城市的措施 - 2024年改造危旧房7.4万套(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1863个,惠及136.7万户,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18] - 推进“好房子”建设,新版《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施行[19] - 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改善适老服务、增加普惠托育供给[20] - 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开展风险排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21] - 发展城市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运维、提升系统协同效率、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22]
大长沙·城长记——一座人民城市的幸福叙事
长沙晚报· 2025-07-16 10:46
城市发展成就 - 10年间长沙人口净流入超300万、常住人口达1061.65万人 [3]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 [3] - 城镇化率达到83.99% [6] - 累计改造2296个城镇老旧小区,13万多户居民受益 [10] - 改造1339栋危旧房屋、155个棚户区项目,45.45万平方米老旧空间焕新 [10] 产业与科创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科创能力持续增强 [3] - 音视频、动漫游戏、数字文博、数智出版等业态蓬勃发展 [27] - 马栏山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借助AI视频翻译工具推动文化国际传播 [27] 城市规划与更新 - "一主两副多组团"城市框架加快构建 [4] - "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空间格局成形 [4] - 首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规划至2035年 [5] - 长沙油脂厂工业遗址焕新为文创市集与艺术展厅,获城市更新奖项 [8] - 未来3年计划投资87.05亿元实施70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 [10] 交通基建 -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出入境旅客增长120% [15] - 长沙火车南站到发客流量超1亿人次,单日最高达42.17万人次 [15] - 新韶山南路、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通车,地铁1号线北延开通 [15] - 基本形成城际铁路、磁浮快线、城市轨道等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 [16] 生态与居住 - 2024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3.1%,优良天数连续5年超300天 [11] - 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 [11] - 贯彻"房住不炒",推动住宅品质升级,优化购房补贴政策 [13][14] - 建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91.5% [28] 数字治理与安全 - 电子证照平台实现8600项政务服务"减证办" [22] - "城市超级大脑"支撑52个部门业务运行 [22] - 建设隐患查整管理系统,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 [20] - 开放共享54个公园,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20] 文化消费 - 五一商圈、黄兴路等30多个精品夜市带动消费 [27] - 《恰同学少年》沉浸式剧场接待观众10万人次 [27] - 24小时实体书店、中医夜市等新业态兴起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