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双轮驱动壮大海洋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8-16 06:43
核心观点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呈现规模壮大、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 [1] - 海洋经济需通过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引导要素资源按产业规律持续涌入 [1] - 海洋经济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外贸物流等多环节 需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1] 技术研发 - 需结合产业技术研发特点 提供试验场和微环境以满足深海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场景需求 [2] - 依托地域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充实实验室设施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加快技术产业化 [2] - 发挥专业海洋院校学科优势 促进技术服务于海洋生产一线 [2] 装备制造 - 海洋装备制造业需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是支撑海洋经济的关键门类 [3] - 需从供需两方面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细分领域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已形成差异化产业集群 [3] - 搭建信息平台帮助经营主体感知国内外装备需求变化 提升供需适配程度 [3] 基础设施 - 海洋基础设施是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 需实现规划与运营双提升 [4] - 规划需强化港口与产业、城市协作 发挥枢纽港主干功能及支线港协同作用 [4] - 运营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货物疏散便利化水平及运行效率 [4] 外贸物流 - 海洋外贸物流是海洋经济的闭环 需聚焦稳量提质巩固贸易基本盘 [5] - 对接国际经贸规则 提升外贸产品竞争力以强化贸易稳固性 [5] - 优化航线布局 匹配产品流向需求 加强集约化建设实现内外联动 [5]
万亿元级“蓝色引擎”全速启动,央企入局海洋经济
华夏时报· 2025-08-15 20:29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1] - 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区、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 [1] - 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 [1]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2] - 多地出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如山东、辽宁、海南等地 [3]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2]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2] - 海洋经济板块指数8月15日报3521.63点,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8%,多只相关股票上涨 [1] 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 国家注重创新驱动,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1] - 加快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1]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等 [2]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央企实力强大,海洋船舶工业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8]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和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交付 [8] 央企参与与国际合作 - 央企凭借资金实力与技术研发能力,加速深海矿产、海洋能源等资源开发 [7] - 中海油在南海东部海域深层—超深层勘探发现惠州19-6油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超1亿吨油当量 [7] - 中船集团在海洋船舶工业和海工装备建造方面成绩斐然,国际市场份额领先 [8] - 自然资源部等六部门出台政策鼓励央企、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海洋能开发利用 [9] 未来发展方向 -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可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4] - 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4] - 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4] - 培育和发展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4]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4]
刚刚,重磅利好突袭!
券商中国· 2025-08-15 12:12
海洋经济政策支持 - 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建设政策文件 [1][2]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 [1][2] - 落实《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 [2]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 资本市场反应 - 利通科技股价一度大涨超29%,巨力索具一度封板,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概念股直线拉升 [1][3] - 海洋经济概念股在3月和7月两次被资金炒作,显示市场热度 [7] 地方政策动态 - 山东省即将出台新版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 [5] - 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 [5] - 海南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目标实现"海上海南" [5]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位,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7][8] -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列为新兴产业重点 [7][8]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7] -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电力增速均超14%,受益于海上风电装机和航运市场景气 [7] 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深远海规模化高效水产养殖,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 [6] - 促进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开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6] - 培育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药、海洋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 [2][6] - 发展滨海游、邮轮游、海上游、海岛游等文旅业态,推动文化赋能与产业增值 [6] 区域协同发展 -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 [8] - 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市出台政策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8]
【独家】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10:36
国家层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并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建设政策文件[1] - 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 持续更新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1] - 落实《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 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1] - 研究制定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1] - 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 地方层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 山东省新版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即将出台 为新时期海洋强省建设提供空间支撑[2] - 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2] - 海南省推进深海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2] - 福建省实施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 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七个专项行动计划[2] - 青岛市研究推动"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加强海洋重点项目和企业调研[2] - 珠海市以海上新基建为牵引 重点建设信息 融合 创新三类设施[2] - 湛江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海洋产业向集聚化 高端化 品牌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2] - 河北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推动海上风电 海上光伏规范有序建设[2] - 三亚市发挥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2] 海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推进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船舶等[2] -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命健康 海水淡化 滨海旅游等[2] -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深海装备制造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1][2] - 建设海洋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2] -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特别是百兆瓦级潮流能工程[1] - 构建空天陆海潜一体化融合平台[2]
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14 16:59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海洋经济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 [2] - 中国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呈现规模大 势头好 品质优等特点 [4] - 海洋经济内涵从耕海牧渔迈向经略深蓝 [4] 海洋产业规模与成就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比2012年翻一番还多 [5]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5]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14种新接订单量居世界首位 [5] - 2024年山东海水产品产量达825万吨 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14] - 山东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139处 [14] 海洋科技与装备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建成运营 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 [9]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9]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在海南启动运行 具有2000米以上梯度试验环境区域 [1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11] -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提升海水淡化规模 壮大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布局人工智能+海洋 [12] - 将深海矿产和遗传资源开发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 [11] 港口与基础设施建设 - 山东优化港口建设布局 健全集疏运体系 培育航运金融 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业 [7] - 发展临港产业 建设裕龙岛炼化 日照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 [7] - 推进港口群 产业群 城市群优化整合 [7]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第41次南极科考联合八个国家科研机构共同参与 [15] - 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 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 覆盖深海生境 蓝碳等领域 [17] -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举办300多期培训班 培训6000多名青年学者 [17] - 比雷埃夫斯港跃升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 瓜达尔港向物流枢纽迈进 钱凯港开港运营 [18] 海洋经济活力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造船新接订单量市场份额维持在68.3%高位 [5] - 2024年上半年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邮轮艘次增长33.7% [17]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五一单日办理240小时过境免签旅客超400人 [17]
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13 13:11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海洋经济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 拥有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余公里岛屿岸线 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就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较2012年翻一番 [6]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超50%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6]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14种新接订单量居世界首位 上半年新接订单市场份额达68.3% [6]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涵盖海洋渔业 船舶建造 邮轮旅游 海底光缆通信 深海矿产开采等领域 [3][6] 海洋科技创新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运营 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 [20]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20]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提供2000米以上梯度试验环境 [25]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25] - 实施"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大工程"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25] - 将深海矿产和遗传资源开发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 完成产业链关键节点自主可控 [25] 蓝色粮仓建设成果 - 山东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139处 2024年海水产品产量825万吨 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27] - 开展"蓝色种业"创新行动 开发适养优质新品种 推进渔业标准化 工业化 智能化生产 [29] 港口与基础设施建设 - 山东优化港口布局 建设裕龙岛炼化 日照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 加快"港口群"向"城市群"迈进 [13] - 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完成153米/83.5吨超大尺寸海上风电叶片装船 [11][2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雪龙2"号南极科考联合8个国家科研机构 为南极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支撑 [33] - 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 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 覆盖深海生境 蓝碳 河口监测等领域 [33] -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举办300多期培训班 培训6000多名青年学者 [34] - 比雷埃夫斯港跃升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 瓜达尔港向物流枢纽迈进 钱凯港开港运营 [34] 海洋产业融合应用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深海油田提供油气 海上风电供电 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压力 [8] - 邮轮旅游热度高涨 上半年进出港旅客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34]
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中国经济圆桌会”第二十二期即将上线
新华社· 2025-08-13 09:40
0:00 你的关切我们来回应,这里有中国经济的权威声音、真实画像,敬请关注"中国经济圆桌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为什么如此重视海 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如何?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有哪些总体规划和布局? ...
这些沿海大市 要开始“抱团”发展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0:23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10.54万亿元[1] - 2024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较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5个百分点[1] 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1] - 全国海岸线3.2万公里,面积超10平方千米的海湾超150个,多地探索发展海湾经济[1] 海洋中心城市群建设 - 全球约60%经济总量集中于港口海湾区域,75%大城市和70%工业资本分布在海岸带100公里范围内[3] - 深圳、上海、广州等超9座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1] - 海洋城市群以港口群为纽带,需具备分工协作港口群、全链条海洋产业链和全联通海洋朋友圈[3]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模式 - 香港定位国际航运金融中心及海事法律仲裁枢纽,辐射东南亚航线[3] - 深圳建设海洋科技研发中试基地和智能装备总装中心,衔接香港服务与珠西制造[3] - 广州布局基础科研平台及江海联运枢纽,联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带[3] - 三地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通过深中通道和高铁实现"1小时产业闭环",响应速度较单核城市提升50%[4] 大湾区发展目标与国际对标 - 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目标1亿标箱,超纽约港与洛杉矶港总和[5] - 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超5%,高于挪威的3.9%[5] - 2035年氨燃料船舶占比目标15%,领先欧盟10%的目标[5] - 2030年航运融资规模目标5000亿元,挑战伦敦全球35%的份额[5] 其他区域协同案例 - 山东以青岛为中心构建全产业链:青岛聚焦技术研发,烟台承接装备制造,威海发展"海上粮仓"[7] - 浙江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加速建设甬舟铁路[7][8] 海洋经济城市排名 -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居首,天津5659.5亿元第二,青岛5513.2亿元第三,深圳5409亿元第四[9] - 香港集装箱港口排名从20年前全球第一跌至第41位,深圳第22位,广州进入全球前10[10] - 香港、深圳、广州三地年吞吐量超7000万TEU,全球罕有[10] 城市群分工协作优势 - 深圳擅长应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广州强于基础科研,香港优势在国际化科研协作[13] - 产业重点:深圳聚焦高端装备与生物医药,广州侧重船舶制造与化工,香港专精航运服务与金融[13] - 节点网络使90%涉海企业1小时内抵达配套港口或实验室,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0%以上[15] 基础设施与创新支撑 - 深中通道将深圳与中山通勤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15]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和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16] - 青岛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及国家级海洋研究所强化海洋经济[16] - 深圳筹建海洋大学,一期2026年竣工,规划在校生8000人;南方科技大学增设海洋专业[16] 制度创新与法律保障 - 最高人民法院支持深圳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17] - 自然资源部鼓励深圳依托深国仲争取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17] - 大湾区探索"一国两制"下海洋治理创新模式[16]
“海洋大数据”掘金新基建赛道 减灾、降本潜力释放
中国经营报· 2025-08-12 00:05
海洋数据中心建设 - 海洋数据中心建设已纳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范畴 [1] - 海洋数据中心业务主要集中在海洋观测数据领域 [1] 海洋大数据产业应用 - 海洋大数据为全国性海洋气象预报、远洋渔业生产安全、海上航线规划等提供一体化数据服务 [1] - 通过整合风速、海浪、台风等海洋数据资源,高精度数值预报模型支持海上风电项目决策,降低运维成本15% [1] - 海洋大数据应用于海啸预警,但预报精准度低于台风,预测难度较大 [2] - 大数据可用于海浪预报和灾害评估(如洪水淹没模型) [2] 海洋经济政策与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2] - 专家建议"十五五"期间增强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海洋科技研究 [2] - 目前海洋经济区建设成效不及陆上经济区,建议大力发展北部、中部、南部海洋经济区 [2] 海洋大数据产业挑战 - 海洋大数据与产业衔接仍需加强,需形成明确的产业支撑能力和服务模式 [2]
向大海 要健康|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①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8 09:59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 海洋三所近5年实现近50项成果转化应用,助企增值30亿元 [1][5] - 我国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品类约占全球上市总品类的三成 [1][5] - 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库藏量全球最大,超5万株菌种,发现248个新物种,深海真菌新化合物占全球同期50% [6]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海洋三所2005年攻克高纯度氨糖提纯技术(纯度99%以上),2024年蓝湾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获批上市 [5] - 从喙鲸肠道微生物样本中研发7款海洋益生菌固体饮料,形成"鲸小益"品牌 [10] - 海藻寡糖生物肥技术应用于重庆花田乡水稻和海南万亩作物,提升产量与抗病虫害能力 [15][16] 产学研转化机制 - 海洋三所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5年内派出50名科研人员驻企,助力16家企业技术升级并孵化7家新企业 [11][12] - 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平台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至80%,解决设备匹配难题 [12] - 技术转让净收入奖励比例提高至80%,允许科研人员兼职转化企业 [17] 新兴技术应用方向 - 纳米抗体联合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针对顽固癌症治疗 [16] - "噬油菌"组合技术成功修复厦门3000平方米石油污染沙滩 [16] - 开展抗胃癌化合物、镇痛化合物临床前研究,布局生物酶、保健品等产业化应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