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群体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统筹10亿资金,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5-13 05:07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山东省政府出台《推进方案》和《政策措施》,计划2025年省级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其中新出台增量政策涉及2亿元 [1] - 政策包含28条具体措施,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重点集群、平台、企业及项目,政策延续至明年年底 [4] - 创新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支持政策,强化算力、数据、模型等核心要素供给 [6] 重点赋能领域 - 产业发展方面聚焦化工、铝业、钢铁、矿山开采、高端装备、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推动规模化应用以重塑产业优势 [2] - 生活消费领域选择家居、出行、医疗、文旅4个方向,通过AI技术提升消费体验,如文旅领域应用全息投影重现传统文化场景 [3] - 政务服务领域覆盖数字政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3个方向,提升服务精准化与效率 [3] 科技创新与要素供给 - 每年布局150项以上AI基础研究项目,支持多模态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理论研究 [5] - 每年遴选10项重大产业攻关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软件和智能硬件技术攻关 [5] - 每年遴选30个大模型产品实施"模型券"奖补,推动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建设 [6]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基础级AI大模型、50个标杆应用场景、100个融合示范案例 [3] - 每年遴选10个高价值标杆场景给予奖补,支持建设行业"产业大脑"和元宇宙"名品""名景" [7] -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奖励,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7] 资源保障与金融支持 - 统筹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债券,支持"人工智能+"重点项目 [8] - 推动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拓展企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8]
迈向群体智能 | 智源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与开源具身大脑
量子位· 2025-03-29 15:46
核心观点 - 智源研究院发布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 推动单机智能迈向群体智能 为构建具身智能开源统一生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1] - RoboOS基于"大脑-小脑"分层架构 通过模块化设计、智能任务管理和跨本体协作 实现从单机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跃迁 [9] - RoboBrain在任务规划、可操作区域感知和轨迹预测评测任务中均表现出卓越性能 [3][5][7] - RoboOS原生支持异构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接入 形成支持模块复用、即插即用的运行体系 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与接入成本 [14] - 系统具备端云一体化协同能力与动态调度机制 为未来具身智能的规模部署与生态构建奠定通用操作系统级基础 [15] 技术架构 - RoboBrain由基座模型、A-LoRA模块和T-LoRA模块组成 采用多阶段训练策略 具备长历史帧记忆和高分辨率图像感知能力 [2] - RoboOS核心要素包括具身大脑RoboBrain、小脑技能库以及跨机器人数据中枢 形成感知-认知-决策-行动闭环 [8] - 系统基于FlagScale并行训练与推理框架 原生支持多机器人系统的端云协同能力 指令响应延迟低于10ms [16] - 提供基于内存优化的数据访问引擎 支持TB级别历史数据的内存随机访问能力 实现协作知识共享与自主学习 [16] 性能表现 - 在任务规划方面 RoboBrain在OpenEQA、ShareRobot和RoboVQA评测集上多个维度优于GPT-4V、Claude3等6个领先MLLMs [3] - 在可操作区域感知方面 RoboBrain在AGD20K测试集上的平均精度达27.1% 超过Qwen2-VL的12.5% [5][6] - 在轨迹预测方面 RoboBrain预测的操作轨迹与真实轨迹相似度高 DFD指标最低达0.176 HD T指标最低达0.109(下降42.9%) [7] 应用场景 - 在"递送苹果和水果刀"任务中 三台异构机器人通过RoboOS实现分工协作 完成复杂递送任务 [11][12] - 系统可应用于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 支撑复杂任务的多机协作需求 [14] - 智源研究院正联合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企业 建设具身智能创新平台 开展数据、模型、场景验证等研究 [17] 生态建设 - 开源具身多模态大脑模型RoboBrain及高质量异构数据集ShareRobot 推动开放协作共享的具身智能生态 [18] - 系统支持异构机器人本体的灵活接入 通过Profile模板机制快速完成机器人能力建模与适配 [14] - 兼容自研多模态VLM 作为可插拔的大脑决策引擎 实现模块复用与即插即用 [14]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2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催化密集,入局者增多,国内车企、科技厂商加码具身智能,海外企业加速商业化量产,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产业链进入活跃阶段,进入工业场景成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商业化落地可期 [8] 相关目录总结 行业动态 - 优必选在极氪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其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1] - 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展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前沿成果 [1] - 深圳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目标到2027年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等,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2] - 北京亦庄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与运动员同期举行,有单独赛道和保障措施,设关门时间和评价规则 [3] -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发布,为人形机器人标准制定指明方向,助力产业发展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后续关注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如3月英伟达GTC大会等 [8] - T链建议关注总成、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电机、设备等相关企业 [8] -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拓斯达等企业 [8] - 宇树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长盛轴承等企业 [8]
人形机器人:政策助力下的技术与市场双突破
Wind万得· 2025-03-12 06:3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人形机器人作为典型代表近两年快速发展,文章对其政策、进展、投融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3][4] 政策助力人形机器人发展 - 2023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初步建立创新体系、关键技术突破并批量生产,2027年加速规模化发展、融入实体经济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提升机器人产业至国家战略高度 [3][4] - 2025年各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形机器人成高频热词,安徽、北京等多地提及相关发展内容 [4][5] - 2025年多个养老相关政策出台提及机器人,如中央印发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北京发布计划开展具身智能产品攻关 [6] 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 技术方面 - 2025年1月众擎机器人SE01进行“多地形长距离的稳定性测试”,步态自然;2月PM01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同期上海机构发布使人形机器人快速稳定站立算法 [7] - 3月优必选Walker S1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协同实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可实现720度回旋踢,中移、华为、乐聚发布全球首款搭载5G - A技术人形机器人 [8] - 4月13日北京亦庄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可直观看到技术进步,促进普及 [8] 商业化方面 - 2025年1月智元机器人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达1000台,累计近2000台;开普勒机器人降本并获欧美大量预订单;乐聚1月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产量500 - 1000台 [9] - 业内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国产价格降至百万元以内且将进一步下降 [9] 海外情况 - 马斯克称特斯拉2025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若顺利2026年产量5 - 10万台,2027年达50万台 [10] - Figure 2月发布Helix模型,人形机器人部署于美国客户物流场景,计划四年交付10万台 [10] 发展阶段 - 小鹏汽车将通用机器人分5个能力等级,现阶段基本处于L2,量产目标L3,需达L4才可能进入千家万户,仍需数年甚至更长时间 [10] - 高盛调研称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不明朗,宇树科技表示未来2 - 3年难达人类工人效率,有实际意义应用预计5 - 10年后出现 [11] 人形机器人投融动态 - 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14起,合计超20亿元,以早期融资为主,8起融资金额超1亿元,表明机构乐观但竞争加剧 [12] - 展示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主要投融事件,包括智平方、松延动力等公司的融资轮次、金额、投资方等信息 [14]
突然,集体拉升!重磅赛道,迎来多重利好!
券商中国· 2025-03-04 19:18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港股优必选收盘大涨超10% [2] - 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整体涨幅超3%,万马股份、捷昌驱动、新兴装备等近10股涨停或涨超10% [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北京亦庄将于4月13日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机器人需具备双足行走能力,关门时间3小时30分钟 [3][4] - 深圳工信局发布《行动计划》,提出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等七大领域的商业化应用,近期将发布专项政策 [3] - 北京亦庄计划两年内释放超万个机器人岗位及近50亿元采购需求,首期围绕京东、小米汽车等企业开放超5000台需求 [5]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优必选在极氪工厂完成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采用群脑网络(BrainNet)架构实现多机协同作业 [7][8] - 优必选Walker S系列已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车厂,完成单机自主智能实训,正推进多机协同实训落地 [8] - 深圳众擎科技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特技,宇树科技G1通过算法升级可执行高难度武术动作 [9] 机构观点与市场前景 - 华龙证券维持行业"推荐"评级,认为算法进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工业和家用场景渗透 [9] - 光大证券预测2025年将实现万台级量产,带动产业链放量并解决数据匮乏问题 [9] - 国元证券称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达千亿级别,看好核心零部件赛道企业 [10]
【海外TMT】优必选极氪5G智慧工厂实训效果突出,有望推动群体智能与规模化应用——海外机器人系列跟踪报告(五)(付天姿/黄铮)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4 17:36
事件概述 - 优必选在极氪5G智慧工厂成功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实现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的跨越 [2] 技术突破 - 创新提出人形机器人群脑网络(BrainNet)软件架构,设计人形智能网联中枢Internet of Humanoids(IoH),包含云端协同的超级大脑和智能小脑 [3] - 超级大脑基于多模态具身推理大模型,突破智能混合决策技术,实现复杂产线级任务的高维决策 [3] - 智能小脑基于Transformer模型,研发跨场域融合感知技术和多机协同控制技术,支持多机并行分布式学习 [3] - 研发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基于DeepSeek-R1深度推理技术,赋予机器人类似人类常识的推理能力 [3] - 模型依托Walker S系列在多个车厂积累的亿级高质量工业数据集训练调优,结合RAG技术快速训练专业工种 [3] 实训成果 - 2025年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进入实训2.0阶段,数十台Walker S1机器人在极氪5G智慧工厂多场景开展协同实训 [4] - 协同分拣:应用跨场域纯视觉感知技术,实现动态目标跨场域连续感知与跟踪,群体协作构建并共享全局地图 [4] - 协同搬运:通过多机协同系统,整合智能路径规划与动态负载调整技术,显著提升搬运大尺寸及大负载工件的稳定性 [4] - 精密装配:凭借高精度感知与自适应控制技术,动态调整抓取力度与姿态,确保装配无损伤、无偏移 [4] - 精准质检:融合基于视觉感知的全局初对准和基于力感知的强化学习二次对准技术,完成精准操作类质检任务 [4]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305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04 17:36
文章核心观点 - 今日聚焦多行业公司动态,包括钢铁、海外TMT、物业、电子、生物、食品、医药等领域,各公司有不同发展情况与潜在机会 [4][5] 各公司及行业要点 钢铁行业 - 进口铁矿石现货周均价格回落近4%,建议关注估值低、盈利稳健的金属国央企 [4] - 2025年2月8日工信部修订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实施两级评价,需关注行业供给端政策影响 [4] - 韩越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对我国中厚板、热卷直接出口或造成压力 [4] 海外TMT行业(优必选) - 优必选通过群体智能架构创新与实训2.0场景验证,实现人形机器人从单机自主到多机协同跨越 [5] - 未来有望依托多机协同数据与模型优化提升产品技术升级效率,推动跨场景跨任务规模化应用 [5] 世茂服务 - 2月24日世茂服务关联方世茂集团境外债重组计划获2053名(占出席人数98.75%)、持有约110亿美元(占债权总额95.39%)计划债权人投票赞成 [6] - 关联方境外债重组落地,世茂服务地产关联业务影响减小 [6] 香农芯创 - 公司具备数据存储器、主控芯片、模组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提供能力,产品应用于多领域 [7] 华熙生物 - 公司已完成原料生产破局任务,有望在未来2年完成从原料到护肤,再到医美产品三类证申报的三步走 [8] 盐津铺子 - 公司多次把握新渠道和热门单品机遇,搭建多元渠道结构,品类品牌建设有成效 [9] - 2025年随着低费率渠道结构占比提升和高费率渠道投入缩减,预计销售费用率降低 [9] 特一药业 - 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2000 - 25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670 - 2170万元,均大幅下滑 [10] - 公司推进营销变革,止咳宝片将逐步恢复发货,股份回购用于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10]
晚点独家丨蔚来智驾再调整:任少卿直管大模型部门,推进 “端到端” 量产交付
晚点LatePost· 2024-12-24 20:53
蔚来智驾团队人事调整 - 蔚来智能驾驶研发团队近期完成多个重要岗位人事变动,涉及大模型部、部署架构与方案部、时空信息部负责人调整[5] - 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任少卿将直管大模型部,陈昆盛接任部署架构与方案部负责人,时空信息部由张红霞接管[5] - 被替换的彭超、秦海龙将改任方案负责人,组成虚拟战队负责交付[5] - 人工智能平台负责人白宇利职位不变[6] 组织架构调整目的 - 调整目的是确保先进功能更好交付用户,满足多平台、多功能业务需求,应对技术和产品快速变化[6] - 智驾部门将分为技术委员会、资源、方案三部分,方案负责人不直接带团队但可参与成员绩效评定[6] - 技术委员会将作为中台加强平台易用性和稳定性[6] - 调整后架构为"战备架构",旨在提高智驾方案量产交付速度[6] 端到端智驾研发进展 - 蔚来尚未向用户全量推送"端到端"智驾方案,7月实现基于该算法的主动安全功能上车[6] - 公司计划在Banyan 3.1.0版本中新增基于大模型架构的自动紧急避让AES功能[6] - 白宇利表示"端到端"不是一夜之间能完成的任务,需足够大数据量和算力支持[7] - 任少卿透露蔚来世界模型NIO WorldModel已开发一年,能推演216种交通场景[7] 技术优势与人才储备 - 蔚来第二代车型NT2.0平台总算力达1016 TOPS,是理想和小鹏高阶智驾版本两倍[8] - 截至去年9月云端算力集群规模为1.4 EFlops,并行训练加速比达91%以上[8] - 智驾部门人才密度高于多数国产车企,多位技术主管来自Momenta[7] - ET9被定义为"十年技术结晶",具备七重冗余,李斌称其智驾水准全球领先[7] 行业竞争态势 - 特斯拉FSD V12率先采用"端到端"架构,国内理想、小鹏及华为等已完成全量推送[6] - 蔚来将成为国内第三家推出AES功能的公司,前两家为理想和华为[6] - 公司2016年启动智能驾驶自研,2020年首家量产高速NOA功能的国产车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