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适老化改造
icon
搜索文档
技术、产品、服务多点发力 上市公司掘金养老产业新蓝海
证券日报· 2025-06-13 00:37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比15.6% [1] - 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消费潜力预计增至40.6万亿元 [1] - 养老产业正从基本保障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转型涵盖康养、护理、适老化改造等领域 [1] 上市公司布局方向 医养融合服务 - 广宇集团与浙江大学医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引入日本静冈养老集团管理体系打造医康养结合的杭州模式 [1] - 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财政支持方面积极推动医养结合企业通过康复、护理、旅居、健康保险等构建跨周期收入结构 [2] 适老化改造 - 2025年养老设施建设及装修市场规模预计达7755亿元居家适老化改造市场规模达1174亿元 [2] - 红星美凯龙设立适老化家居体验中心江山欧派推出适老木门、家具等产品尚品宅配推出"活力长辈"系列覆盖定制、宅配、家电适老化 [2] 智慧养老技术 - 国脉科技开发居家养老AI智能体实现"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计划6月底发布 [3] - 麦迪斯顿医疗科技推广康养机器人与华为、优必选合作共建群体智能平台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养老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产业共振企业需精准把握老龄群体需求以抢占市场 [3]
App适老化评测报告:2025十大优质应用名单发布
新京报· 2025-06-04 15:15
评测样本与方法 - 评测样本覆盖iOS和6个安卓应用市场热门榜前200名应用,最终形成84个有效样本,剔除输入法、浏览器、邮箱等老年群体使用率偏低的应用[2] - 评测方法升级,从2024年简单的"有/无"评估转向对语音输入准确率、流畅度等技术指标的深度评测,并采用直接操作和互联网检索相结合的方式[2] - 统一将各类适老化模式命名为"长辈模式",与"标准模式"形成对比[2] 评测指标体系 - 基于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设立5个一级指标: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安全性和创新性[3] - 可感知性关注字体大小、颜色对比度等视觉要素,可操作性评估按钮尺寸、语音输入等交互设计,可理解性侧重使用引导,安全性聚焦广告过滤和支付保障[3] - 创新性指标专门用于识别简化流程、AI技术应用等突破性改造,形成"23+X"维度的完整评价体系[3][4] 优质应用评选结果 - 十大适老化标杆应用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铁路12306、滴滴出行、微信、全民K歌、淘宝、58同城、好大夫在线、腾讯地图[5][7] - 分领域优质应用:金融服务类突出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旅游出行类推荐腾讯地图和滴滴出行,电商购物类优选淘宝和京东[9] - 社交娱乐领域微信、抖音、全民K歌表现突出,生活服务类58同城和美团上榜[10]
浴室适老化“小改造”,撬动幸福生活“大工程” “我们老年人,现在洗澡更安心”(民生一线·银发经济促消费)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19
老龄化社会与适老化改造需求 - 上海市长宁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比超过40%,凸显深度老龄化现状[4] - 老旧小区老年人面临卫生间安全隐患,如淋浴房台阶过高、地面防滑性差等问题[3][4] - 老年人对改造存在顾虑,包括施工复杂性、费用及临时居住安排等实际困难[3][4] 适老化改造政策与市场机制 - 上海市通过市级统一平台推进适老化改造市场化试点,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家庭自付"三方分担机制[4] - 长宁区提供最高3000元/户补贴,居民实际支付从9900元降至7000元以下[4] - 2025年上海新政允许3年内多次申请改造,累计补贴上限提高至5000元/户[6] 改造方案与服务模式创新 - 16项标准化套餐涵盖拆除、防水、防滑设施等,支持个性化增项[4] - "干法工艺"缩短工期至10天,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5] - 改造后淋浴区取消台阶,增设折叠浴凳、T形扶手等无障碍设施,空间利用率提升[5][6] 行业发展趋势与消费者建议 - 适老化改造需注重产品兼容性,满足老年人分阶段改造需求[6] - 61%消费者反映旧物拆运难,完整解决方案应包含拆旧、安装、水电调试等一站式服务[7] - 智能化技术融合成为趋势,可通过软件升级持续优化产品体验[7] 市场成效与未来规划 - 长宁区累计完成1835户改造,市、区两级补贴达680万元[6] - 计划推行"一户一案"定制化方案,以局部改造撬动整体居住品质提升[6]
“银发族”变身“剁手党”,老年人网购有多野?
钛媒体APP· 2025-05-06 12:48
银发经济消费趋势 - 60岁以上银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69.8%,年均线上成交单量增速达238% [1][2] - 消费结构呈现实用主义与情感补偿混搭特点:营养保健品类如蛋白粉、氨糖软骨素占比较高,同时珠宝首饰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07%(翡翠项链)和132% [2] - 新银发人群消费理念转变,60%受访者认同"退休金不必留给子女,享受生活第一位",50-59岁群体该比例更高 [2] 电商平台战略布局 - 抖音电商推出"银发消费节",拼多多开设"长辈专属补贴",奢侈品品牌推出"适老款"直播 [3] - 京东采用"一键代付+人工审核"组合,拼多多开发"亲友代选"功能提升老年人购物体验 [6] - 淘宝长辈模式打造"银发生活地图",按四大生活场景(健康早餐站、兴趣充电站等)重组商品,细分20+子类如"关节保护"专区 [13][14] 用户行为驱动因素 - 60%老年用户因"主播喊爸妈""专属客服"等情感营销增加购买频次,社交分享转化率是年轻人3倍 [5][7] - 72%老年人偏好有线下实体店背书的商品,信任建立依赖"线下服务锚点+线上信任延伸"双轨机制 [10][11] - 日本案例显示,场景化细分策略(如"轻奢宴会服"分类)使55-65岁女性客单价达均值1.8倍 [15] 行业创新与服务升级 - 适老化改造从"字大色艳"进阶为"心智适配",京东视频导购、拼多多方言客服等设计使转化率提升40% [6][11] - 日本Nissui食品电商按"健康目标"(如改善睡眠)分类,聚合产品+服务形成解决方案 [14] - 老年大学与电商合作开设"网购课",社区便利店转型"网购体验点"解决信任问题 [6][10] 市场规范与社会责任 - 日本立法禁止针对老年人的"持续性定向营销",建议建立"银发ESG评价体系"规范诱导性销售 [16] - 需治理直播间话术诱导(如"不买就是亏")和算法推送"养老焦虑"内容等负外部性问题 [16]
十万亿级新赛道来了!头部房企悄然入局银发地产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4-29 13:43
文章核心观点 - 随着社会迈入中重度老龄化,银发经济成产业转型新风口,老年人居住和配套服务是重要方向,但行业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需长期主义与精细化运营 [2][6] 银发经济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22%;未来十余年将经历大规模退休潮,“60后”和“70后”是主力军 [2] - 2023年银发经济产业规模约7万亿,到2035年预计达30万亿;高增长方案下,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51万亿,占总GDP的25.5% [2][4] - 中国银发经济人群已突破3亿,到2040年左右将达4.8亿,超欧盟所有国家人口总和 [4] 银发居住赛道情况 - 老年人居住和配套服务是银发经济重要发展方向,细分赛道有银发商业体、旅居物业、产业经济园区等,百强房企超70家涉足康养产业投资 [2] - 银发人居主要业务形态包括居家、公寓、社区、旅居养老,居家养老是国内主流模式,占比90% [4] - 各业务形态存在发展方向,如居家需适老化改造,公寓需改造空置商办建筑,社区需解决资金投入与回收问题 [5] 行业痛点 - 国内养老地产尚处发展初期,房企“重售房轻服务”普遍,服务质量薄弱,且行业资金投入大、回笼周期长 [6] - 民营企业做养老终端98%未赚钱,养老产业与房地产“短平快”模式不同 [7] - 行业服务能力不足,未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需往精细化发展 [7] 企业策略建议 - 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聚焦科技创新,推动银发经济与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融合 [8]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新动能
中国青年报· 2025-04-29 07:12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实现弹性错峰休假 [4] - 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不同年龄人群"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包括育儿消费补贴、休息休假权益保障、适老化改造等 [4] 育儿补贴政策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山东青岛出台实施细则,生育三孩及以上家庭最高可申领10万元育儿补贴 [5] - 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奶粉企业推出总额超40亿元的生育补贴计划,伊利和君乐宝为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发放不少于1600元补贴 [5] 休假权益保障 - 《行动方案》明确保障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与小长假连休,促进错峰出行和消费 [6] - 政策落实让上班族通过"拼假"灵活规划假期,释放消费潜力,例如员工利用年假与"五一"连休实现错峰旅行 [6] 银发消费市场 - 政策推进适老化改造,发展银发旅游产业,例如Y419次"美丽中国乡村"康养专列提供全链条适老化服务,配备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 [7] - 适老化改造覆盖社区设施和文旅服务,如口袋公园增设适老化设施,旅游专列优化食宿行医等环节 [7][8] 企业响应 - 婴幼儿产品企业如飞鹤、伊利、君乐宝积极参与生育补贴计划,总额达40亿元 [5] - 旅游行业推出银发专列服务,例如Y419次专列针对老年人需求设计行程,提升出行体验 [7]
3天被拒20次,老年人租房咋这么难?
新京报· 2025-04-24 10:41
核心观点 -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面临系统性租房歧视,表现为房源短缺、平台算法排斥和制度保障缺位 [1][3][26] - 租赁市场供需严重错配:19.8%城市独居老人需租房但适老化房源占比不足1% [6][11][12] - 经济压力与年龄歧视形成双重壁垒:老年人租金负担比达26%-45%,超60岁租客遭平台自动过滤 [20][23][26] 老年租房需求规模 - 202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2.16亿(占总人口15.4%),独居老人3729万户占老年家庭21.38% [3] - 城市独居老人中19.8%需租房居住,随迁老人形成"流动银发族"特殊需求群体 [6] - 独居老人数量20年增长3.82倍,每5户老年家庭就有1户独居 [3] 市场供给缺陷 - 老旧小区占潜在房源70%但适老化改造率不足5%,加装电梯等核心需求满足度低于10% [7][9][11] - 租赁产品100%围绕青年设计,紧急呼叫等适老设施覆盖率趋近于零 [11][12] - 北京上海月租中位数4750元,超出城镇老年人年均收入4.7万元的承受范围 [20][23] 歧视机制分析 - 平台算法设置18-60岁硬门槛,65岁以上租客需子女担保才能签约 [26][29] - 房东风险厌恶导致:发生过老人死亡的房源租金下跌50%+空置周期延长3倍 [14][17] - 隐性成本转嫁:部分房东对老年租客加收20%租金或强制体检 [29][30] 政策演进与缺口 - 2013-2023年出台6项养老政策但均未涉及租赁市场年龄歧视 [31] - 老旧小区改造仅完成1.9万个(占总量12%),家庭内部适改资金缺口达80% [31] - 法律执行困境:民事合同关系下房东选择权优先于反歧视条款 [30][32] 行业创新案例 - 广州公租房老年申请占比提升至18%(+5pct),重庆试点"嵌入式养老"公租房 [31][33] - 部分平台启动适老改造计划,重点覆盖楼道扶手等公共区域安全设施 [33] - 上海司法判例确认:以年龄为由拒租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