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对全球投资者敞开大门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生机蓬勃
搜狐财经· 2025-09-10 18:10
市场地位与规模 -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托管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达189万亿元 稳居全球第二 [1] - 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1170家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便捷渠道 这些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规模达4.23万亿元 [1] 开放创新举措 - 2017年上线债券通机制 包含北向通和南向通 构成连接中国与全球债券市场的双向桥梁 [1] - 推出《中欧绿色债券共同分类目录》 被市场喻为国际认可的绿色标签 已有276只债券经该标准认证 [2] - 将交易时间延长至每日20个小时 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主要交易时段 [2] 上海金融开放成效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96家 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 [2] - 2024年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的离岸经贸业务结算量达1069亿元 [2] 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建设全球人民币交易主平台目标 进一步拓展离岸回购跨境认购等业务 [2]
平均每秒交易超过1亿元,这里是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脉”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06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展历程 - 1994年汇率并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年成立[1] - 成立初期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小且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 经过30年发展已成为全球排名靠前的交易市场[3] - 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35% 2024年本外币市场成交规模达2617万亿元 日均成交量10.5万亿元[5]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债券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总存量约190万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5] - 服务覆盖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家机构 业务范围涵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的现货与衍生品交易[3] - 本外币市场成交量占中国主要金融要素市场70% 每秒交易额超过1亿元[5] 对外开放举措 - 境外法人机构参与数量超过1100家 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 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7] - 提供结算代理/债券通北向通/互换通等引进服务 以及南向通走出去服务 交易时长延长至20小时连续交易[7] - 债券通北向通自2017年上线已有834家境外机构入市 南向通自2021年上线已扩展至非银机构[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 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9] - QFLP试点吸引99家国际资管机构 QDLP试点吸引66家国际资管机构[9] - 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推进[9]
“北向互换通”延长产品合约期限至30年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0
北向互换通超长期限合约上线 - 6月30日北向互换通正式推出超长期限利率互换合约 期限延长至30年 [1][2] - 上线首日25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完成56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15.3亿元人民币 [1] - 三方基础设施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上海清算所和香港场外结算公司联合推出 [2] 市场背景与需求 - 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30年期国债规模突破千亿元 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2] - 境内30年期国债期货市场成交量维持高位 反映对超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迫切需求 [2] - 国际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长期资本将超长期限国债作为核心配置资产 [2] 产品创新意义 - 实现利率互换曲线全期限覆盖 构建覆盖全期限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1][3] - 填补超长期限利率管理工具空白 为保险和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提供精准久期匹配工具 [3] - 提升跨境投资策略多样性 支持国际投资者构建更复杂的利率曲线交易策略 [3] 市场运行情况 - 北向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交易清算7.16万亿元 [4] - 吸引82家境外机构参与 日均交易量超百亿元 [4] - 已成为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资产利率风险的主要渠道 [4] 制度与服务优化 - 推出《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清算衍生品协议》 简化谈判要素 [5] -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对接国际交易规则 [5] - 允许使用债券通持有的国债和政金债作为合格抵押品 降低交易成本 [5] 费用优惠措施 - 交易中心与上海清算所全额减免北向互换通交易及清算费一年 [4] - 银行间市场同步延长集中清算合约期限 [4] 未来发展规划 - 将继续丰富互换通产品序列 包括推出以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2][6] - LPR利率互换合约扩容将适应LPR在贷款定价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6] - 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协同发展 [5]
央行等部门拟进一步丰富“互换通”产品类型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4
互换通业务发展 - 互换通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 业务量持续上升 截至2025年4月末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2万多笔 名义本金总额约6.5万亿元人民币 [1] - 2024年5月优化机制安排 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 历史起息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 便利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 [1] - 涉及20家境内报价商与79家境外投资者 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 [1] 产品优化措施 - 拟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 满足市场机构多样化风险管理需求 [2] - 扩充产品谱系 推出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2] - 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将陆续上线优化措施 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协同发展 [2] 政策导向 - 贯彻落实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战略部署 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1][2] - 持续完善相关机制安排 稳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 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 -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繁荣发展 基于互换通运行经验及境内外投资者意见建议 [2]
“南向通”扩容在即 险资喜获“入场券”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05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近期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1] - 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上线 允许境内投资者通过该通道投资香港债券市场 投资范围包括离岸人民币债券、港币债券、G3(美元、欧元、日元)债券 [2] - 现行参与机构包括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 [2] 南向通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末 南向通托管债券达918只 余额攀升至5329.4亿元 较2021年9月末的35只和55.25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2] - 债券通南向通实行限额管理 资金净流出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3] -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占比仅为1.9% 远低于金融管理部门15%的上限要求 [3] 保险机构投资机遇 - 险资可通过南向通新增投资香港债市渠道 优化资产配置并提升投资表现 [5] - 目前仅有48家险企获批QDII资格 额度合计389亿美元 不足以满足配置需求 [3] - 欧美市场利率较高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美国达4.34% 欧元区达3.24% 显著高于国内传统型人身险产品2.5%的预定利率 [4] 保险行业准备情况 - 中国人寿已发布《关于开展南向通债券及香港互认基金投资的议案》 [5] - 多家大型险企已组建专业团队并完善系统建设 为业务机会做好充分准备 [6] - 险资获准参与南向通是保险行业深化资产配置改革的关键契机 [6]
QFII/RQFII新规实施 外资持股市值等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7-28 11:02
自去年11月1日,QFII/RQFII新规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经3个多月。"QFII/RQFII新规实施后,外资投 资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空间和便利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殷越在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QFII/RQFII新规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新增 45家,外资持有A股市值和占比稳步提升。 市场人士认为,科创板股票纳入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以及资本项目进一步双向开放等仍值得 期待。外资在A股的持股占比仍有望继续提升。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以北上资金对A股的配置测算来看,自QFII/RQFII新规实施以来,外资对A股的配置占比持续提 升。"招商证券策略分析师涂婧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截至2021年1月末,北上资金持有A股市值 2.46万亿元,占同期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7%,相比2020年10月末的6.2%有明显提升。另外,如果按外资 持股中69%通过陆股通实现推算,那么2021年1月末,全部外资持有A股市值或已达到3.57万亿元,占A 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达到10.2%。 外资流入A股 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
架设跨境资本高效通途
金融时报· 2025-07-10 11:16
债券通八周年发展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70个国家和地区1169家国际投资者 境外机构持有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 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12% [1]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总交易额10.4万亿元创新高 2025年前5个月成交额4.66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亿元 [3] - 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可作为"北向互换通"抵押品 2025年1-5月境外机构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7.9万亿元 [7] 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 扩大"南向通"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四类非银机构 突破原有仅限银行类金融机构和QDII/RQDII的限制 [3][4]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 交易币种扩展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 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 简化CMU OmniClear账户开立流程 [5] - 完善互换通机制 推出30年利率互换合约和LPR利率互换产品 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 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5][6]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强化 - "南向通"年度资金净流出额度5000亿元 每日额度200亿元 香港债市具备发行货币多元/利率中枢高等特点 [4] - 香港金管局提出新措施将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证监会计划三策并举扩大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 [8] - 债券通公司强调将继续推动在岸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多元化发展 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8] 衍生品市场发展动态 - "北向互换通"已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 累计成交超12000笔 名义本金总额6.9万亿元 日均成交规模数倍增长 [7] - 30年利率互换合约上线有助于境外机构执行更丰富交易策略 提升持有人民币债券意愿 [6] - 市场期待更丰富的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及便利的结算/税收机制安排 [8][9]
债券通迎多项对外开放优化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49
债券通优化措施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投资离岸债券市场 [1]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并简化业务流程 [2]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2] - 人民银行正研究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并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2][5]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将重点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推动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中长期国债 [2][3]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进展顺利,实施细则将近期公布 [3] - 开发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品以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推进国债期货推出 [3] - 研究建立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如交易及结算系统 [3][4] 市场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显示对人民币资产的持续看好 [1] - 债券通作为连接中国债券市场与世界的重要平台,香港金管局将提升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5] 政策与监管合作 - 人民银行将推动一站式开户平台和境外投资者免税安排,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5] - 香港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紧密,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举措多在香港先行先试 [5]
央行、香港金管局宣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证券日报· 2025-07-09 00:08
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 - 债券通有限公司举办"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庆祝债券通开通八周年,主题为"互惠共赢行稳致远" [1] - 债券通是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八年来持续协助境内外投资者高效参与两地债券市场 [1] 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拟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2] - 优化债券通项下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简化债券账户开立流程 [2]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充报价商队伍,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2]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扩大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香港合作,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2] -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指出新措施将满足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3] - 债券通未来将继续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圈多元化发展,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便利 [3]
债券通八周年交出亮眼答卷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43
债券通交易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9156亿元人民币,月度日均成交482亿元人民币,较上线首月增长30倍 [1] - 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交易最活跃,分别占月度交易量的57%和23% [1] - 2025年前5个月"北向通"交易总量达4.66万亿元,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35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6% [2][3] - 截至2025年5月末共有1169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835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 [2] 债券通机制发展与开放成果 - 债券通实施国际通行的多级托管、名义持有制度,便利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 [2] - 2021年9月推出"南向通",2023年5月上线"互换通",实现双向开放与衍生品交易 [2][7] - 境外机构投资标的从国债、政金债扩展至信用债、资产支持证券等,一级市场服务和外汇交易服务有序开展 [3] - 2025年初债券通公司服务费下调60%,推出离岸债券回购业务,优化抵押品使用 [6] 国际指数纳入与市场影响 - 中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三大指数,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权重达9.7%,全球排名第三 [6] - 中国国债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权重为10%,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权重达最初预计的两倍 [6] - 指数纳入引入数千亿美元跟踪资金,推动境外持债规模高增长 [6] 互换通进展与优化方向 - 截至2025年4月末,"互换通"累计达成1.2万笔交易,名义本金总额6.5万亿元人民币 [7] - 2025年拟延长利率互换合约期限至30年,推出LPR为参考利率的互换合约 [7] - 需优化交割流程自动化程度,完善配套风险对冲策略 [11] 市场结构与未来发展 - 外资持债结构以国债与政金债为主(占比80%),信用债配置较少 [9] - 债券通降低中国企业融资成本,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5] - "南向通"扩容至非银机构可提升资产配置灵活性,为香港市场注入流动性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