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搜索文档
机构:预测2025年国内消费级XR整体销量同比增长6.5%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32
2025年上半年国内XR消费级市场销量表现 - 整体销量26.1万台 环比增长9% 同比下滑21% [1] - VR设备销量7.5万台 创近三年新低 [1] - AR设备销量18.6万台 同比增长35% 环比增长28% [1] VR设备市场状况 - 处于低谷期 销售承压 [1] - 内容生态投入不足 上半年无重量级新品发布 [1] AR设备增长驱动因素 - 新品持续发布推动销量 [1] - 国家补贴与618电商大促双重优惠助力 [1] 2025年全年市场预测 - XR整体销量预计60.6万台 同比增长6.5% [1] - 增长主要由AR设备带动 [1]
智媒时代淮安地方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16
文化国际传播路径 - 运用AI、VR等技术重构文化表达,如淮安中国漕运博物馆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明清漕运繁华盛景[2] - 构建"短视频+直播+VR"传播体系,洪泽湖大闸蟹节VR直播吸引全球120万用户在线参与[2] - 强化文化符号输出,通过非遗剪纸、面塑、淮剧等促进中俄文化深度交流[3] 文化品牌矩阵建设 - 以"运河之都"为核心,衍生"淮扬美食""红色淮安""西游文化"等子品牌形成多层次传播体系[4] - 推出"运河味道"海外巡展,结合美食节、非遗展演、文创市集增强文化吸引力[4] - 与海外汉学研究机构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提升学术影响力[4] 智能传播技术应用 - 建立文化术语库确保AI生成内容的历史真实性与文化敏感性[4] - 利用NLP技术分析运河文献生成国际传播叙事框架[4] - 开发"淮扬菜AR厨房"应用,用户可通过手机扫描食材观看名厨演示[4] 协同合作机制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文化数字化项目,鼓励开发"运河元宇宙"等新型产品[4] - 联合高校开展"智媒时代运河文化传播"研究培养复合型人才[4] - 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国际传播战略框架[4]
欲入主佳创视讯!毛广甫、李莉夫妇“绕道”再战A股
北京商报· 2025-08-11 22:27
控制权变更 - 毛广甫与李莉夫妇通过协议转让获得佳创视讯4.6564%股份 并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13.9692%股份 合计控制18.6256%股权 [3] - 交易包含认购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 定增数量不超过6786.01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4亿元 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3] - 控制权变更框架协议于8月7日签署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由陈坤江变更为毛广甫与李莉 [1][3] 收购方背景 - 毛广甫与李莉为瑞能股份实际控制人 直接和间接合计控制63.2891%公司股份 [5] - 毛广甫生于1972年11月 本科学历 2003年6月创办瑞能有限 拥有技术研发背景 [6] - 李莉生于1975年3月 研究生学历 曾任职联想集团人力资源主管 2009年4月起任职瑞能股份 [7] 瑞能股份上市历程 - 瑞能股份2015年新三板挂牌 2017年9月终止挂牌 [4] - 2021年6月申报创业板 历经三轮问询后于2022年6月撤回申请材料 主因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规模较小 [4][5] - 2023年12月再次启动上市辅导 辅导机构为国信证券 2025年4月终止辅导 原因为"股票发行上市事宜另有安排" [5] 关联关系 - 佳创视讯独立董事张学斌曾于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任职瑞能股份独立董事 与毛广甫夫妇恐系熟识 [6][9] - 张学斌生于1968年10月 博士研究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0年5月起担任佳创视讯独立董事 2024年年薪5.71万元 [8][9] 目标公司经营状况 - 佳创视讯2019-2024年连续六年亏损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4892.76万元、-1.05亿元、-7708.69万元、-6661.95万元、-5805.43万元 [10] - 2025年一季度业绩显著改善 营业收入5610.27万元同比增长207.34% 归属净利润194.01万元实现扭亏 [10] - 公司主营业务中广电行业收入占比高达96.7% 资产负债率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达87.79% [10][12] 行业与资产整合前景 - 瑞能股份主营锂电池检测设备 2021年营业收入4.47亿元 归属净利润6523.02万元 [12] - 锂电池检测设备市场受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储能领域发展驱动 市场空间持续扩张 [12] - 市场关注新实控人后续是否会将旗下锂电池检测设备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12]
HTC或将发布AR智能眼镜新品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8-07 17:05
HTC新品发布 - 公司将于8月14日推出VIVE品类全新产品 从海报信息推测极可能是AR智能眼镜 具备与HTCU 24 pro等手机无缝连接功能 [1] - 公司此前已在社交媒体预告 将在台北101大厦举办"What's Next"主题发布会 明确将推出首款智能眼镜产品 但未透露更多细节 [2] - 公司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早有布局 2021年推出过VIVE Flow VR眼镜 重量仅189克 提供3 2K分辨率 100度视场角和75Hz刷新率 [2] 面板产业研究 - 行业研究机构提供面板产业链市场供需及价格报告 包括季度面板产业市况报告和月度面板价格预测报告 [5][7] - 研究覆盖面板价格追踪 出货量监测 产能状况分析以及面板厂稼动率等关键指标 [7]
上万元研学变旅行团,收割不动家长钱包
36氪· 2025-08-06 08:2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研学市场面临订单量和客单价下滑 多位机构人士表示今年日子不好过 定价下调 订单量骤减[1] - 行业陷入疯狂内卷 机构为吸引报名绞尽脑汁推出科技概念项目 包括AR VR 全息影像 AI互动 编程和机器人等[1] - 研学基地业务量大幅下滑 机构通过压榨基地费用维持盈利 部分基地需靠公司团建和商业巡演维持经营[2][3] 成本结构与定价 - 高质量课程研发成本极高 半天课程需10天研发周期 单研发老师薪资达5000元 手绘图片成本每张500元[2] - 北京高品质半日游费用约300元 12天长线国外研学达3-4万元 含名校插班行程可达5-6万元 证书类活动可达8-10万元[2] - 机构为盈利压缩成本 兼职导师日薪仅200-300元 不足摄影师日薪500-600元的一半[13] 市场需求变化 - 家长预算大幅减少 对研学项目清醒度提升 因安全隐患 行程缩水 研学变旅游等问题降低信任度[1][6] - 部分家长视研学报名为"给孩子安排活动"的手段 而非学习途径 更注重让孩子见世面和家长清闲[6] - 实际体验差强人意 存在赶路拍照多于学习 讲解走马观花 证书无实际效力等问题[7][9] 运营模式分化 - 行业存在教育背景与旅行社背景两类机构 前者重课程开发 后者重旅行体验 形成"旅游+知识讲解"模式[5] - 机构大量使用兼职人员 尤其偏好大学生担任讲师 全职师资成本难以负担[11] - 课程研发人员需承担销售KPI 工资与销量挂钩 机构要求讲师自带流量和粉丝资源辅助招生[13] 典型案例分析 - 杭州7天研学收费1.1万元 含企业大学参观和大学老师讲解 最终获得两张无实际效力的证书[9] - 出现严重运营事故 如接送地点错误导致儿童被遗留 机构后续推卸责任[10] - 长线项目需安排1-2天游乐园行程维持孩子兴趣 反映学习与娱乐需求的内在冲突[9]
毛利率暴跌至个位数!这家公司筹划控制权变更
IPO日报· 2025-08-04 20:07
公司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陈坤江正在筹划股份协议转让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 停牌前股价为6 86元/股,总市值29 56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动 - 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五位新进、五位退出、两位增持 [7] - 新进股东包括刘金霞(300万股)、代学荣(229万股)、叶秋雨(208 5万股)等自然人 [7] - 邱佳芬大幅增持150 61%,持股量增至581 4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 [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610万元,同比增长207 34%,归母净利润194万元,扭亏为盈 [8] - 2019-2024年持续六年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58亿元、-0 49亿元、-1 05亿元、-0 77亿元、-0 67亿元及-0 58亿元 [10] - 资产负债率快速上升至2024年底的近90% [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2019年0 31亿元下滑至2024年-0 44亿元 [12] 主营业务与毛利率 - 主营业务为音视频技术全链条服务,2024年广电系统集成及服务营收占比96 7%(1 44亿元),但毛利率仅3 55% [14][16] - 2024年产品毛利率暴跌83%,从28 83%降至4 81%,为2016年以来首次跌破20% [14] - 行业竞争导致价格战,公司承接低毛利项目拉动营收增长18 42%,但严重拖累盈利 [16] 新兴业务拓展 - 公司向游戏及云服务、VR/MR、虚拟数字人等多元化数字应用转型 [17] - MR沉浸式体验店因开业延迟及推广不足,2024年收入仅70 86万元,同比下滑74 39% [19]
搭载Micro OLED/Fast-LCD屏,2款国产AR/VR眼镜发布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7-30 18:14
国产AR/VR企业新品发布 - 一方商业科技推出首款AR眼镜NOMO-1,搭载索尼Micro OLED显示屏,具备观影娱乐、设计展示、远程协作等功能 [2] - 莲偶科技发布VR眼镜新品"Visual-X•视界",在性能与舒适度方面有显著升级 [4] - 两家公司的新品分别采用Micro OLED和Fast-LCD全彩显示器技术 [1] NOMO-1 AR眼镜技术参数 - 采用几何光波导技术与索尼全高清Micro OLED显示屏,透过率超过82% [3] - 具有38度视场角,单眼分辨率FHD(1080*1920),刷新率120Hz,峰值亮度800nits [3] - 可在眼前约3米处投射相当于150英寸的屏幕 [3] Visual-X VR眼镜技术参数 - GPU和CPU性能提升25%,AI性能提升8倍,内存提升至8GB [5] - 4.5K版本采用2.1英寸Fast-LCD+Pancake折叠光学方案,分辨率2280×2280,PPI达1512,视场角96度 [5] - 3.2K版本采用2.1英寸Fast-LCD屏,分辨率1600×1600,PPI为1058 [6] - 支持0-800度的屈光调节 [5] Visual-X VR眼镜功能特点 - 兼容主流APP如微信、爱奇艺等,支持空间视频播放与游戏掌机适配 [6] - 内置AI语音助手"小莲"具备多语言翻译与智能购物功能 [6] - 三维操作系统支持多窗口并行操作 [6] - 售价为3299元 [6] 莲偶科技公司背景 - 总部位于浙江海宁市,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地设有研发中心 [8] - 专注于XR设备、操作系统及AI空间产品研发 [8] - 已拥有近15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70% [8]
报告:AI重塑运营逻辑 中国新电商成经济快速发展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7-27 14:22
新电商技术应用与创新 - 生成式AI重塑新电商运营逻辑,应用于直播选品、智能客服、精准营销等流程,虚拟主播与算法推荐提升消费者决策效率 [2] - VR、AR技术推动"感知式消费"成为主流,应用于线上试衣、家居展示等场景,使线上体验接近线下 [2] - 无人机配送实现"分钟级履约",区块链技术助力商品溯源透明可查,智能预测将订单响应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 [2] 新电商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GMV增速达19.5%,大幅领先网购整体增长 [2] - 包装绿色化成效显著,快件无需二次包装比例超95%,智能装箱减少耗材20% [2] - 银发群体电商消费年复合增长率达20.9%,适老化设计和智能健康产品需求迅速上升 [2] - "丝路电商"伙伴国扩展至35个,海外仓数量突破2500个,跨境综试区增至178个,覆盖超90%省级行政区 [2] 新电商市场规模与影响 - 2024年中国网上零售额达15.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对社会零售总额增长贡献达1.7个百分点 [3] - 直播电商用户规模近6亿,渗透率从2019年4.9%提升至2024年37.8% [3] - 2025年前五个月网上零售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8.5%,智能家居、健康消费与品质商品成为增长热点 [5] - 新电商平台带动超4000万人就业,涵盖助播、内容创作者、AI训练师等新职业形态 [5] - 2024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6万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农产品网销额达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 [5]
“金刚鼠”从无到有 视觉盛宴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
央视新闻· 2025-07-27 03:46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47亿元 [1] 影视制作技术创新 - 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是《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等影片顶级特效的制作地 [1] - 《独行月球》中数字生物金刚鼠使用了1331个目标体实现动作表情 并制作了约五千万根毛发 [3] - 《流浪地球3》将采用虚拟拍摄 数字换龄 三维特效 AI等前沿技术 [5] 光场重建系统应用 - 北京首钢园的"大光球"配备数百台超高清相机和数万颗LED灯珠 是国内规模最大 密度最高 照度最亮的光场重建系统 [7] - 该系统可无需穿戴设备 通过捕获真人光线信息直接生成真实人物模型 [9] 数字人制作效率提升 - 传统3D数字人制作周期需一个月以上 成本达数十万至百万级别 [11] - 新技术可将制作周期缩短至一周内 成本降低50%以上 [11]
影石上市刚满月,就要干大疆
36氪· 2025-07-22 16:44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份额达85%,中国市场超90%,形成近乎垄断的行业地位[1] - 竞争对手普遍避开大疆主导的2000元以上市场,转向农业、工业或低价细分赛道[1] - 影石作为全景相机领域市占率80%的龙头企业,首次跨界挑战消费级无人机市场[1][11] 影石无人机产品策略 - 泄露的两款测试机型包括基础版"无人机"和主打"全景无人机",均定位消费级市场[8][10] - 全景无人机搭载360°相机模组,与影石现有影像技术协同,突出差异化拍摄体验[10][11] - 基础款采用可拆卸一体式旋翼保护罩设计,但实用性存疑[8][10] - 通过子公司"影翎Antigravity"开展无人机业务,法定代表人为影石监事会主席[11][13] 大疆产品迭代瓶颈 - 2020年Mavic Air 2被指外观套娃化、避障功能升级有限,开启"挤牙膏"争议[14] - 最新Mavic 4 Pro存在主摄28mm焦段局限、存储配置分级策略引发用户不满[18][21] - 手机稳定器产品线创新乏力,OSMO Mobile 7P相较前代仅金属扣等微小改进[21][22] 影石跨界动因与挑战 - 全景相机年营收55亿元面临天花板,需拓展无人机等新场景寻求增长[26][27] - 计划聚焦3000元以下市场,避开与大疆高端机型直接对抗[23] - 品牌认知度差距显著:大疆已建立"无人机=大疆"的消费心智,影石需突破用户惯性[28][29] - CEO刘靖康认为影像技术积累可迁移至无人机,但飞控等核心技术仍落后于大疆[23][27] 市场机会与潜在影响 - 大疆创新放缓为竞品提供窗口期,用户对差异化功能需求未被充分满足[13][21] - 影石若成功切入或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但需解决产品力、定价、营销三重挑战[23][29] - 无人机业务对影石而言既是战略拓展也是风险尝试,成败将影响二级市场估值[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