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
搜索文档
别笑特朗普卖大豆,能掐住美国七寸的,不是芯片,而小小的黄豆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32
大豆贸易的历史与现状 - 大豆原产地为中国,但美国凭借机械化和成熟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 [1] - 中国经济发展推动肉类和奶制品消费增长,导致超过80%的大豆被用作动物饲料,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1] - 过去几十年形成了从美国农田到中国饲料厂的稳定贸易路线,成为两国贸易的压舱石 [1][3] 贸易战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大豆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农业州订单和收入锐减,引发经济系统崩溃风险 [3] - 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如爱荷华州经济极度依赖大豆出口,失去中国买家导致价格暴跌并影响港口铁路运营 [3] - 美国农民从全球化赢家变为贸易谈判的被动棋子,产生巨大认知落差 [4] 中国的战略应对与转变 - 中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购买大豆,并加大自给自足力度,降低对美国依赖 [6] - 中国将更加重视粮食安全,在全球布局粮食供应并加强国内大豆替代品研究和育种技术投入 [10] - 东北地区农业将承担更多责任以保证供应链稳定 [10]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 美国农业将被迫调整,开拓新市场并尝试种植其他作物,减少对大豆单一产业的依赖 [11] - 粮食可能成为国家间博弈核心筹码,各国将形成更复杂的农产品利益关系圈 [14] - 大豆贸易变化表明强大在于拥有拒绝施压的底气和选择自由 [13]
特朗普赌输了,中方只用一招,就拿捏美国,美总统专机准备离国
搜狐财经· 2025-10-04 11:53
长期以来,人们常常只注意到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却忽视了它在农业领域同样掌握着强大的控制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美国 依托广阔平坦的耕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不仅能大量出口粮食,还在一定程度上操纵全球粮价,甚至利用粮食作为手段来影响国际局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曾通过粮食援助协议让埃及在供应上对自己产生依赖,进而迫使埃及不得不率先与以色列和解,这一举动间接改变了中东格局。此 后,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也屡次施展这一手段,并屡试不爽,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粮食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不过对中国而言情况不同。我们常说"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美国用粮食来牵制他国的做法,对中国并不见得有效。事实上,美国想以粮食"卡脖子"中国, 早已碰壁。数据显示,中国过去一年进口美国大豆的金额占其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换句话说,是中国长期在支撑着美国的大豆产业。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个庞 大市场,美国大豆必然滞销,美国农场主的损失将十分惨重。 这正是特朗普最担心的地方。美国农业州一直是共和党的基本盘,一旦农民不满,特朗普和共和党都会面临政治风险。可以说,这场贸易战中,特朗普已经 失算。中国早在贸易摩擦开始时就暂停了大豆进口,尽管双 ...
难怪特朗普要来北京推销大豆,中美阿大豆博弈,只有美国输惨了
搜狐财经· 2025-10-04 11:21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与中国爆发关税战导致今年至今中国没有购买美国大豆[1] - 中国在进口过程中严格审查大豆来源,使美国大豆无法通过第三国转售到中国[1] - 美国大豆种植者正面临困境,特朗普计划在未来几周与中国进行面对面谈判以讨论出口问题[6] 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转向购买阿根廷大豆,近期下单了约20船阿根廷大豆[1] - 阿根廷临时取消大豆、玉米、小麦及其副产品出口关税,政策促使大豆销售额在短短两天内激增70亿美元[3] - 往年秋季中国会购买美国大豆产量的一半,但今年没有交易使美国农民焦虑[1] 行业参与者反应 - 美国农民对局势感到愤怒,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让其生意受极大影响[1] - 美国农民质疑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认为阿根廷大豆抢走了其市场[1][3] - 许多美国农民表示不得不变卖农用设备来偿还债务[4] 政府行为与行业冲击 - 特朗普政府此前与阿根廷达成一项价值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计划通过债券购买支持阿根廷经济[1] - 美国农民认为特朗普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援助,而阿根廷却通过降价向中国出口大豆,使其生意更加艰难[4] - 特朗普将中国不购买美国大豆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和前总统拜登,认为中国本应购买美国数十亿美元的农产品[6]
【环球财经】芝加哥农产品期价3日涨跌不一
新华财经· 2025-10-04 09:23
农产品期货价格表现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4.19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75美分,跌幅0.65% [1]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5.15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5美分,涨幅0.1% [1] -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1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0.18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75美分,跌幅0.56% [1] 市场动态与投资流向 - 新一轮投资在新月份或新季度涌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期货,预计下周初投资流将放缓 [1] - 农作物规模和产量预计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 - 市场分析机构建议在价格上涨时卖出 [1] 供应基本面因素 - 美国农民大豆收割正在加速,预计下周末完成大豆收割,之后玉米收割将开始 [1] - 巴西农户下周大豆播种将加速 [1] - 南美洲天气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农产品价格难以维持上涨势头 [1] - 美国及全球小麦、玉米和大豆供应过剩,南美洲新作物上市加剧了供应过剩局面 [1] 政策影响 - 由于贸易战,美国国会难以马上就向美国农民发放100亿至140亿美元补贴达成一致 [1] - 相关补贴或在12月底或2026年到达美国农民手里 [1]
美国财长最终松口,中美谈判将有重大转折,背后原因令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10-04 07:41
谈判立场转变 - 美国财长贝森特宣称中美下一轮贸易谈判将取得相当大的突破,特别强调将讨论农产品采购问题[1] - 这一表态与8月声称对中美关税水平满意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1] - 特朗普计划在APEC会议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会面,大豆问题将是核心议题之一[1] 美国农业危机 - 中国买家对美国大豆的订单量降为零,为1999年有记录以来首次[3] - 中国去年是美国大豆最大买家,采购额达128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的一半以上[3] - 美国大豆因23%关税失去竞争力,而竞争对手巴西和阿根廷的关税仅为3%[3] - 美国农民面临每英亩100至150美元的损失,农场破产数量同比激增55%[3] - 特朗普政府承诺将在10月7日公布对农民的大力支持方案[3] 贸易战影响与反制措施 - 美国联邦债务突破历史高点,法院裁定对等关税政策违法,可能迫使财政部退还万亿美元关税[4] - 中国对英伟达等美国科技企业发起反垄断调查,并在稀土出口上施加压力[4] - 贝森特承诺美国不会率先对华加税,除非欧洲盟友跟进,暴露美国孤立处境[4] 已达成共识与未解矛盾 - 中美在部分领域达成临时共识,包括半导体审查时间缩短和新能源电池进口限制取消[7] - 双方同意延长关税休战期90天[7] - 美国坚持将芬太尼问题与关税挂钩,要求中国在打击毒品走私上取得进展[7] - 中国要求美方先取消单边加征的20%芬太尼关税[7] - 特朗普威胁90天内谈不拢就加税,同时积极推动元首会晤[7]
中方一单不买,反倒下令加税100%!加拿大高官喊话要来中国,想当面求放过?
搜狐财经· 2025-10-04 01:34
加拿大政策转变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主动释放希望与中国进行会晤的信号,外长阿南德宣布即将访华,旨在缓和两国紧张关系并就贸易、气候变化等议题展开对话 [1] - 加拿大此前为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100%关税,对中国钢铁征收25%关税,并计划将中国电池、半导体、太阳能板等产品列入征税清单 [1] - 面对国内经济压力及美国持续加征关税,加拿大政府调整策略,从强硬对抗转变为主动寻求与中国对话以修复关系 [7][11] 中国贸易反制措施 -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豌豆实施100%关税,对水产品和猪肉征收25%关税 [4] - 中国商务部认定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要求所有出口至中国的加拿大油菜籽企业在获得许可前缴纳75.8%的保证金 [4] - 中国迅速转向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大批量采购油菜籽,填补了加拿大退出的市场份额 [7] 加拿大油菜籽行业影响 - 中国曾是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海外买家,2024年加拿大对华出口油菜籽几乎占据其全国出口总量的九成 [5] - 中国反制措施导致加拿大油菜籽仓库堆积、价格跳水,令加拿大农民人均损失高达数万美元 [5] - 加拿大油菜籽加工业因订单取消遭受重创,导致工厂裁员、失业率飙升 [5] - 加拿大超过四万户农户因失去中国市场而人均损失数万美元,油菜籽产业面临崩溃 [10] 加拿大国内经济压力 - 加拿大农民面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油菜籽滞销的困境,收支平衡线岌岌可危 [7] - 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并扬言对木材和乳制品征收250%关税,使加拿大经济形势内外交困 [5][10] - 加拿大企业界积极发声,渴望政府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以拓展新市场实现经济增长 [11] 中加经贸关系基础 - 中国长期以来是加拿大第二大贸易伙伴,为加拿大油菜籽、猪肉、龙虾、海产品等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 [9] - 加拿大有一半的油菜籽需要出口到中国,中国市场被视为加拿大农业的“生命线” [10] - 此次贸易冲突让加拿大认识到盲目跟风挑事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9]
美国大豆堆满仓库,特朗普向中国求救,中方:做不到这件事免谈
搜狐财经· 2025-10-03 12:17
今年秋天,美国中西部的仓库堆满了大豆,成堆的豆子让农民们愁眉不展。曾经,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但如今中国几乎没有了订单。事情的变化其 实从5月就开始了,那时中国减少了采购,到如今,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失去中国这个重要市场,美国的农民只能眼睁睁看着满仓的大豆,不知道如何处 理。 随着丰收的季节到来,农民们原本应该为丰收感到欣慰,可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大豆价格持续下跌,仓库堆得越来越高,秋天的本应是丰收的季节,却 变成了农民的"心病"。 特朗普政府看在眼里,急忙公开呼吁中国恢复大豆采购,希望能扭转这一局面。然而,中国的回应却异常冷静——他们明确表示,只有在美国取消不合理的 关税后,才可能恢复大豆的购买。中国商务部表态十分坚定:取消关税,才有谈判的余地。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要求,而是实实在在的条件,没有这一点, 别想有任何交易。 为了减轻农民的困境,特朗普提出了补贴措施。早前他曾承诺,贸易战胜利后,农民将从中获益,甚至能赚更多。然而,如今市场的消失意味着即使再多的 补贴,也无法弥补这一缺口。农民们心里明镜一样,收再多大豆,卖不出去也只能堆在仓库里。 中国的反击则十分果断。中方暂停了三家美国大豆出口商的进口许可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文写道:我们国家的大豆农民正遭受损失,因为中国仅仅出于“谈判”的原因不购买
搜狐财经· 2025-10-03 01:45
你有没有想过,特朗普现在真的是把大豆当成了谈判筹码?不管是中国不给钱,还是美国想拿补贴换市场,他一直在玩一种"我赚了关税 钱,你给我买大豆"的游戏。我看他发那条推文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沉。大豆这事儿,他说是为了农民好,但实际上,怎么看都 像是在转移焦点,借着"农民受害"给自己加分,而把责任都推给中国了。 先来捋一捋背景吧。我们知道,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其中大豆是最主要的受害品之 一。中美关系紧张时,中国对美国的大豆实行高额关税,导致美国农民大豆出口大幅下降。按理说,特朗普在打贸易战时应当有个计划, 最终要给农民一个交代——可现在看他发的这条推文,似乎是把农民当成了调解的棋子。大家都明白,一场贸易战打下来,谁亏谁赚的底 儿,恐怕比大豆市场更复杂。 他提到中国原本应该买走数十亿美元的大豆,可能这是一种误导。中国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如果没有美国的价格优势,为 什么还要冒着高关税的风险购买?况且,特朗普自己也知道,美国加的关税早就让中国进口商选择了其他更便宜的供应商。可特朗普现在 拿这话说事,是在试图抹掉自己的责任。换句话说,他在暗示:你看,中国没兑 ...
中美互换剧本:中国拼命想变成消费大国,美国竭力想成为制造大国
搜狐财经· 2025-10-02 19:19
美国关税政策与制造业影响 - 特朗普政府自2018年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并于2025年对全球60多个国家征收高关税,对中国商品税率高达145% [1] - 高关税政策旨在重塑公平贸易并推动美国制造业复苏,但2025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仅为1200多万,制造业职位连续四个月流失上万个 [1][3] - 关税政策推高了美国通胀,2025年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3%,制造业成本上涨2%至4.5%,导致部分工厂关门 [1] - 美联储主席承认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26年,企业家如马斯克公开反对,称其损害电动车供应链 [3] - 美国面临产业链不全、成本高企的挑战,企业如苹果将iPhone生产全部转移至印度,而非回流美国 [9]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 - 中国国家战略正从制造大国转向消费大国,2023年起大力推动内需,2024年出台贸易升级方案并补贴家电汽车消费 [5] - 2025年3月设定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启动300亿元人民币补贴覆盖以旧换新,5月城市家庭消费上涨2.3%,7月发行1500亿元特别国债刺激消费 [5] - 中国并非去工业化,而是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拉动消费平衡经济,工业产量占全球45% [5][7]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5.4%,预计全年增长4.5%,2000亿元补贴有助于稳定就业 [7] - 居民收入上涨推动消费占比上行,出口转向亚洲和非洲,贸易顺差达1.2万亿元 [7] 全球贸易格局与中美对比 - 全球利益面临再分配,美国处于衰落期,试图通过关税战实现再工业化但面临挑战,欧洲和日本因有工业基础而被成功扶持,美国目前产业链差距大 [7] - 中国拥有超过1亿制造业工人,而美国仅有1300万,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高科技领域自给率高 [7][9] - 贸易战六年来,美国出现“有币无货”的情况,通胀负担加重,而中国通过刺激内需和出口多元化,实现“有货赚钱稳” [9][11] - 中国通过苦练内功转向服务消费,解锁增长新引擎,任何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努力都难以绕开中国 [9] - 长远看,美国制造业复兴道路漫长,而中国上升势头强劲,有望突破消费瓶颈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国 [11][13]
来不及了!美国彻底死心:今年468万吨大豆,全部砸在特朗普手里
搜狐财经· 2025-10-02 15:22
贸易政策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2月对中国电子和机械产品加征25%关税,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5]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农产品加税,将大豆关税提高至34% [5] - 中国自2025年5月起彻底停止购买美国大豆,将订单转向巴西和阿根廷 [3] 美国大豆行业受损情况 - 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在今年前7个月大跌53%,大豆几乎无成交 [3] - 美国中西部豆农积压库存达468万吨,大豆价格跌破每蒲式耳8美元,无法覆盖成本 [3][8] - 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仅为4640万吨,较去年减少700万吨 [8] - 大豆期货价格在8月份暴跌40%,许多农场主面临破产风险 [8] 供应链格局转变 - 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在1至8月占比超过65%,产量创下新高 [5] - 阿根廷在9月减税后,中国下单20船大豆,创六年新高 [5] - 巴西市场份额在短短三年内从2%飙升至71%,供应链转变几乎不可逆转 [10] - 中国8月大豆进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其已成功转向南美供应 [10] 政府应对与政治影响 - 白宫计划设立援助基金,以关税收入补贴农民,每亩补贴250至300美元,但资金需国会批准,最快2026年初才能落实 [8] - 美国豆农主要集中在伊利诺伊、爱荷华等关键州,占全国产量40%,其不满情绪可能影响2026年中期选举 [10] 中国战略与长期影响 - 中国向拉美国家提供90亿美元信贷,用于改善港口和交通网络,巩固南美供应链 [10] - 中国明确表示不会在贸易问题上让步,指出美国关税是问题根源 [11] - 长期来看,美国大豆行业需考虑提高产品附加值或开拓新市场,而非依赖关税对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