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

搜索文档
没有意外!楼市,仍在探底!
城市财经· 2025-04-03 11:45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城市财经"↓ 作者:余飞 01 楼市,仍在探底 转眼,2025年已经过了一季。 房地产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并没有什么好的表现。 前两个月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已有公布。 国家统计局披露: 1 - 2 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1074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5.1% ,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 7.8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 3.4% ,降幅收窄 10.7 个 百分点。新建商品房销售额 10259 亿元,下降 2.6% ,降幅收窄 14.5 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 0.4% ,降幅收窄 17.2 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跌幅走势来看,商品房销售跌幅收窄非常明显,从去年年初的超过20%跌幅,收窄到去年年末的超过10%跌幅,今年前两个月跌幅进入了个位数。 但核心,仍是跌。 而且,从大板块来看,无论东部、中部、西部还是东北,无论房地产投资还是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没有一个板块增速回正。 | |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 | 新建商品房销售额 | | | --- | --- | --- | --- | --- | | મમાં 区 | 绝对数 (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 (%) | ...
券商变局:自营高光,投行黯淡
和讯· 2025-04-02 16:37
文/李悦 券商年报季步入半程,拆解21家A股上市券商成绩单,自营投资成券商胜负手。 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政策红利的交织中,2024年证券行业上演了"冰与火"的碰撞。自营业务强势 崛起,扛起增长大旗,而投行业务却在IPO阶段性收紧的寒流中腰斩。 自营"扛旗"、投行"哑火",在并购重组对行业竞争版图的重塑中,谁在逆袭?谁又在跌落? 规模方面,中信证券资产总计1.71万亿元,合并之前的国泰君安总资产为1.05万亿元。不过,据国 泰君安测算,与海通证券合并后的公司总资产达1.73 万亿元、归母净资产 3283 亿元,资本实力已 位居行业第一。 经营业绩方面,21家券商中,11家券商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中信证券一骑绝尘,是目前唯一一家 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600亿元的券商, 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国银河营业收入超300亿元。净利 润方面,仅中信证券归母净利润超过200亿元,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净利润超 百亿元。 纵向看,头部券商中,中信证券在2022年、2023年净利润连续下降后,2024年重回增长轨道,净 利润增幅超一成;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中国银河、华泰证券净利润增幅均超两成。中金公司则是截 至目 ...
同比大增162%!销售十强房企拿地“凶猛”,什么信号?
券商中国· 2025-04-02 10:17
核心城市市场情绪回暖提升了房企拿地信心。 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1—3月,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超三成,增幅较1—2月扩大3.9个百分点。另外,新 增土储百强企业拿地金额同比增加42.2%,销售十强企业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62%。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预计,重点城市土地热度将继续维持,城市及区域分化现象将延续。 重点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约三成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3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895.8亿元,同比增长30.6%,增幅较上月扩大3.9个百分 点。 对于拿地金额大增的原因,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开年以来,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拍热度较高,300城 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两成多,而核心城市市场情绪回暖提升房企拿地信心,供需两端带动下,TOP100企业拿地 总额同比增长约三成。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1—3月,绿城中国以504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 华润置地以456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中海地产新增货值规模为393亿元,位列第三。TOP10企业1—3月新增货值 总额3254.2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9.0%,新增货值门槛为28亿元。 克而瑞研究中 ...
全国卖地收入出炉!江苏遥遥领先,浙江第二
天天基金网· 2025-03-31 19:13
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数据 - 截至3月28日全国各省市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47291亿元 [1] - 江苏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7270亿元居全国第一 [1] - 浙江以4721亿元排名第二山东以3973亿元位列第三 [1] - 四川上海广东湖北北京福建贵州分列第四至第十 [1] 区域分布特征 - 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前十省份中有7个来自东部地区 [1] - 经济发达地区房地产行业热度较高土地市场相对活跃 [1] - 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增速和溢价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1] 市场趋势分析 -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呈现回暖迹象 [1] - 整体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特征 [1] - 一线城市房地产率先走向"止跌回稳" [1]
冲破8万!杭州楼市,捅破了天花板!
城市财经· 2025-03-29 12:24
杭州楼市地王现象 - 3月25日杭州诞生新单价地王,滨江集团以52亿元总价、77409元/㎡楼面价拿下滨江西兴单元地块,溢价率69.86%,创杭州地价新高[3] - 3月28日西湖区蒋村地块以88029元/㎡楼面价刷新纪录,建发34.35亿元竞得,溢价率115.39%,超越深圳成为全国地价第二高城市[6][8] - 两宗地王均位于核心地段:滨江地块毗邻钱塘江一线江景,周边楼盘均价超10万/㎡;西湖地块紧邻西溪湿地,拥有山景资源[11][12][13] 房企拿地逻辑分析 - 滨江集团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09%,净利润降33.9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4.07亿元,但仍在拱墅区、滨江区连续刷新地王纪录[16][18][20] - 建发股份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24-35亿元,同比降73%-82%,但仍高价竞标杭州地块[23][24] - 房企拿地动机包括:政府需地王刺激市场、对杭州豪宅市场信心充足、长三角高净值客群购买力支撑[25][26][41] 杭州房地产市场现状 - 2024年10-11月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45%和18.5%,2025年前两月成交量同比增30.8%,但价格分化明显[27][28][30] - 核心区次新房价格回升:亚运村部分小区环比涨4.18%-8.95%,萧山市北板块次新房涨8.18%-8.95%[34] - 外围区域持续降价:临平区60%小区房价下跌,都市港湾成交价跌破万元/㎡,丁桥板块跌幅达9.1%[35] 杭州楼市长期趋势 - 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下滑:2022年同比降37.7%,2024年1038万方创十年新低[50][51] - 居民杠杆率全国最高,房价透支严重:未来科技城曾达7-8万/㎡,文鼎苑学区房峰值12.7万/㎡[58][59] - 当前经济预期未改善,高房价与杠杆率压制市场,预计2025年仍以调整分化为主[61][62][65]
分化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即将启幕
投中网· 2025-03-24 15:18
行业盛会概况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将于2025年4月16-18日在北京海淀举办,主题为"分化",汇聚政府领导、经济学家、投资机构及企业家等探讨行业趋势 [3][4] - 主办方为投中信息、投中网,协办方包括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获海淀区人民政府支持,该区以200亿元科技成长基金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 [3][4] 核心议题与投资方向 - 全球化分裂与地缘博弈议题由新加坡外交家马凯硕主讲,全国社保基金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将解析国办1号文与中国创投高质量发展 [6] - 科技领域聚焦AI技术"瘦身、破壁和成长"、机器人产业链图谱、新能源本土化生存法则等赛道,揭示分化时代的投资机遇 [6] - 一级市场分化背景下,LP诉求变化、GP策略调整及退出渠道多元化成为焦点,行业领袖将探讨股权投资破局之道 [6] 活动形式与特色环节 - 议程包含主论坛、超级对话、圆桌对话及"投中十问"闭门会议,促进募投合作与理念迭代 [8] - 特设《中国风险投资史》新书分享,邀请VC/PE教父级人物回顾行业历史 [9] - Nova Forum环节关注新一代投资人,探讨"时运和破局"等主题,展现行业代际创新 [9] - 投中网与快手合作《2025超级投资家》栏目,前瞻产业变革与资本流向 [9] 行业榜单与影响力 - "投中榜·2024年度榜单"将发布,包括中国最佳创投机构TOP100、私募股权机构TOP100等,基于CVSource数据及千家机构问卷评选 [11] - 同期揭晓第三届"Nova新星投资人榜单",评选80、90后新生代投资人,凸显行业创新驱动力 [11]
中金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中金点睛· 2025-03-21 07:24
特朗普"大重置"政策框架 - 核心观点:特朗普2.0政策试图通过"大重置"解决贫富差距和政府债务两大根本问题,路径包括调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通胀贬值化债等,将导致全球资金再平衡、通胀压力、美元贬值和金融抑制 [3][4][12] - 政策背景:拜登政府延续"里根大循环"推高美股美元估值,但加剧双赤字问题,特朗普需在3%通胀中枢、4%利率中枢、5%名义GDP增速的"新宏观范式"下处理系统失衡 [7][9][13] 贫富分化与资本结构重置 - 现状:美国财富前1%家庭61%资产配置股市,后50%家庭仅4%配置,产业资本式微导致收入不平等达历史高位 [16][17] - 解决路径:通过减税+去监管+关税组合拳加速FDI回流,制造业资本开支占比从2017年显著提升,目标将制造业就业占比从8.5%回升至15% [18][20] - 影响:金融资本再平衡将冲击美元资产,预计证券投资项下资金流出规模或达2万亿美元/年 [19][33] 债务高墙与债务负担重置 - 债务规模:政府债务/GDP达100%,2024年利息支出9523亿美元超过国防开支,CBO预测十年内杠杆率升至125% [22][26] - 化债手段:在缺乏生产率突破下,可能通过通胀贬值(目标4-5%通胀率)+金融抑制(YCC控制10年期利率在4%以下)组合化解 [4][27][31] - 风险点:对冲基金基差套利交易规模达2019年2倍,若美债供给冲击引发平仓,可能重演2020年3月流动性危机 [27][28] 资产配置影响 - 美元资产:美股Shiller PE 34.5倍处于历史98%分位,预计外资持股占比70.2%的趋势可能逆转,道指相对纳指或有20%超额收益 [7][36][37] - 实物资产:贵金属、能源、基建等实物资产将获重估,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或因再工业化增加300万吨/年 [34][35] - 区域配置:欧洲股市有望获3000亿欧元回流资金,新兴市场尤其中国资产可能吸引年化800亿美元增量外资 [39][40] 政策实施时间线 - 短期(2025Q2):债务上限解决后美债供给冲击或达1.5万亿美元,隔夜逆回购余额仅1000亿加剧流动性风险 [28][30] - 中期(2025-26):企业债到期高峰(年化1.2万亿美元)与基差交易平仓可能形成负反馈 [29][30] - 长期(2027-30):若实现再工业化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需从11%提升至18%,对应资本开支增加2.8万亿美元 [18][20]
大分化!深圳房价嗨了,广州房价难了!
城市财经· 2025-03-19 11:51
文章核心观点 自去年四季度一线城市救市以来,深圳和广州房地产表现差异大,深圳量价齐涨,广州成交量有起色但房价未涨,深圳楼市回暖因购买力强、供小于求、信心和预期恢复及经济产业人口表现好,广州楼市难托与去年经济表现差、工业失速尤其是汽车产业下滑有关 [1][17][18][35] 深圳广州房地产表现差异 深圳 - 二手房网签量去年9月至12月持续增加,2025年春节后保持火热,上周录得1808套,连续2周超1800套,截至3月17日有效二手房源较上周增加868套 [2][3] - 二手房价格实现五连涨,新房与二手房环比均五连涨,深圳新房与二手房双双上涨,二手房环比涨幅领跑全国,新房环比涨幅位居全国第二 [4][13][15] 广州 - 2月新房网签36.28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4%,二手房网签6278宗,同比上涨29% [6] - 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均未实现逆转,双双下跌 [7][14] 深圳楼市回暖原因 - 城市本身购买力强,供小于求,信心和预期恢复调动市场情绪,且一季度有子女教育购房需求,利于成交量提升 [18][19] - 经济增速亮眼,去年以5.8%的增速跑赢大盘0.8个百分点,位居一线城市首位,GDP总量逼近3.7万亿,预计2026年将达4万亿 [21] - 工业与出口表现优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均冲破5万亿,出口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出口规模2.81万亿,增速达14.6% [22][23][25] - 人口增量大,2024年常住人口增加19.94万人,增量在已公布城市中居首 [28] 广州楼市难托原因 - 2024年经济表现差,全年GDP增速2.1%,增量308.94亿元,在十强城市中均倒数第一 [40] - 工业失速,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在十强城市中倒数第一且是唯一负增长城市 [43][46] - 汽车产业下滑,汽车工业占工业总产值25.3%,2024年汽车产量253.98万辆,同比下跌20%,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同比下跌18.2%,当家企业广汽集团业绩大幅下滑 [48][53][55]
房价跌幅面,又扩大了!
城市财经· 2025-03-18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在继续,虽跌幅收窄但未改变下跌趋势,未来成交规模或长期维持低水平,今年热点城市销量大概率好于去年但低能级城市仍惨淡,全国整体销量跌幅缩窄、房价仍会下跌,市场将呈现严重分化 [1][34][35] 房地产调整现状 - 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收窄但未改变下跌趋势,1 - 2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0720 亿元,同比下降 9.8%,住宅投资 8056 亿元,下降 9.2% [2][4] - 商品房销售跌幅明显收窄,1 - 2 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1074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5.1%,销售额 10259 亿元,下降 2.6% [5] - 各板块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均未回正 [8] 跌幅收窄原因 - 商品房销售数据连跌三年且猛跌,当前是在低成交量基础上的小幅下跌,并非成交量上涨 [11] - 2024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仅为 2021 年的 54%和 53%,即便跌幅持续收窄也难以支撑房价上涨 [16] - 2 月 70 个大中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多数下跌,反映市场价格仍在下行 [16] 未来成交规模维持低水平的逻辑 - 人口形势变化,中国人口三连降,部分省市人口负增长或零增长,人口作为楼市基石的晃动对房地产构成长期利空 [21] - 就业和收入前景不明朗,2 月失业率上升,CPI 春节月跌幅扩大,民众购买力难以支撑大规模房地产销售 [25] - 观念转变,年轻人不愿为高房价压上余生,购房者不再愿意为高房价买单 [26][28] - 特朗普二次上台带来全球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29] 今年楼市走向 - 今年是救市大年且力度可能超去年,“稳楼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住建部将从巩固政策效果、实施改造、收购存量房、建设好房子四个方面发力 [31] - 热点城市销量大概率好于去年,低能级城市仍会惨淡 [34] - 全国整体商品房销量跌幅缩窄,房价整体仍会下跌 [35][36] - 过去政策能逆转房价的逻辑是财政投资拉动就业和经济,城市化带来大量需求,如今固定投资效益递减且房地产严重过剩,难以实现房价逆转 [37][41][42] 后市城市判断 - 经济和就业形势筑底回稳市场信心可能起来,否则难以扭转 [44] -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住宅仍具备保值增值作用,但炒房赚快钱时代结束 [45] - 市场将出现全国、区域、城市内部分化,类似日本,核心城市群核心城市价格上涨,多数城市横盘,少部分城市房价白菜化 [46][49]
冲破3万!成都楼市,捅破了天花板!
城市财经· 2025-03-14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成都楼市在当前环境下呈现复杂态势,招商蛇口高价拿地或面临风险,2025年成都楼市将出现明显分化 [1][27][29] 分组1:成都土地市场情况 - 3月11日成都三宗核心区地块高溢价成交,锦江区三圣乡地块破去年区域最高楼面地价,成华区槐树店地块溢价率近40%,高新区大源西地块被招商蛇口以27亿元总价斩获,成交楼面价31700元/平方米,溢价率70.4%,成新单价地王 [1] 分组2:招商蛇口拿地分析 - 高新区大源西地块虽优质,但3.17万楼面价需卖到6万左右才有利润空间,而板块内二手房成交价仅32714元/㎡,招商蛇口拿地似冒险 [2][3] - 2024年招商蛇口营收略增但利润跳水,营业总收入1789.48亿元同比增长2.25%,利润90.9亿元同比下降35.02%,归母净利润40.39亿元同比下降36.09% [3] 分组3:成都楼市成交情况 - 自2022年起成都连续三年商品房成交量规模居中国楼市第一,2024年新房成交量11.1万套全国第一但同比减24.5%,二手房成交23.1万套全国第一且同比增5.2%,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也双双全国第一 [6][8][9] - 2024年10 - 12月成都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增长,12月新房成交12625套创年内新高,二手房成交28563套创历史新高 [12][13] 分组4:成都房价情况 - 2024年10月成都二手房价格止跌上涨,11 - 12月环比持续上涨,11月新房止跌上涨,12月环比上涨0.6%,全年新房同比下跌4%,二手房同比下跌5.9%,今年1月新房环比涨0.7%,二手房环比涨0.2% [14][15][16] 分组5:成都楼市行情分析 - 去年四季度行情是情绪与利好叠加,一线城市带动二线城市跟进,成都出台购房落户、提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措施,且新房打折、二手房降价让利 [18][20][22] - 成都库存大,不具备强力反弹基础,招商拿地可能踩坑 [26][27] 分组6:成都楼市分化情况 - 2025年楼市是深度调整后最明显的分化之年,城市间一线城市与部分强二线城市跌幅收窄,三四线城市深度调整,城市内部核心区跌幅收窄,外围区卷价格 [29][30][31] - 成都因版图大,优质资源和产业集中在核心区,人口流入使库存集中在外围区,核心区去化周期短,5 + 2区域房价安全系数高可入手,外围圈层需谨慎 [35][36] - 从去化周期看,成都仅温江区超12个月警戒线,武侯、锦江仅两个多月,外围区去年10月数据显示新房去化周期大于24个月 [37][38][39] - 从人口流动看,过去十年成都虹吸人口大多流向核心区,新都区等核心区常住人口增量居前列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