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点赞”山东乡村振兴新路子
大众日报· 2025-07-18 08:59
夏粮产量与农业经济表现 - 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仅次于去年 [2]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产量增长0.5% [2]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 [2] -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25个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亩产375.6公斤(同比增0.1公斤) [2] 秋粮生产与全年目标 -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3/4,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玉米等高产作物增加显著 [4] - 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秋粮是关键 [4] - 早稻已收获六成,丰收在望,夏油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2] 抗灾与农业基础设施 - 中央财政下拨16亿元支持小麦"一喷三防",3.76亿元用于抗旱浇麦 [3] - 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3.4亿亩冬小麦中80%以上具备水浇条件 [3] - 主产区山东、河北、四川夏粮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 [3] - 豫鄂皖强降雨期间5天抢收小麦超1亿亩,农业抗灾能力提升 [3] 乡村振兴与产业表现 - 山东探索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新路子,连片规划建设发展 [4] - 上半年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乡村文旅消费升温 [5]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 [5]
日照13个优质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 2025-07-18 07:19
活动概况 - 日照银行联合市委组织部等五部门举办"乡村振兴金融杯"路演活动,13个优质项目从80余个预选项目中脱颖而出集中展示[1] - 参赛选手包括农村党组织书记、省派第一书记及新农人,项目体现党建引领、金融赋农和抱团发展三大特色[1] - 评选标准涵盖党建引领、创新性、可行性、效益及路演表现五个维度,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1] 项目特色 - 党建引领成效显著: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发挥"领头雁"作用[1] - 金融赋农路径创新:日照银行提供专业指导、奖金激励及后续授信支持,形成"社银企"深度合作机制[1] - 产业协同发展:立足"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结合"跨村联建"推动片区协同发展[1] 日照银行金融支持 - 截至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351亿元,较年初增长37亿元(增幅12%),增速高于各项贷款4个百分点[2] - 创新推出"鲁担惠农贷""青茶贷"等十余款特色产品,构建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2] -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进万户"活动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2] 后续规划 - 日照市将持续深化路演成效,培育特色产业并推动"跨村联建"与示范片区建设[2] - 目标实现乡村振兴从"点上突破"向"全域共兴"升级[2]
3.7% 农业保持平稳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04
农业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 同比增长3.7%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向好 [1] - 夏粮稳产丰收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 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1] 粮食生产情况 - 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 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 [2] - 夏粮亩产375.6公斤 比去年增加0.1公斤 25个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去年 [2] - 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 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 目前长势正常偏好 玉米增加较多 [3] -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行动" 抓单产提升和防灾抗灾 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3] 畜牧业与"菜篮子"供给 - 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 同比增长2.8% 牛奶产量1864万吨 增长0.5% [4] - 6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 比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 生猪养殖连续14个月盈利 [4][5] - 肉牛养殖连续3个月总体盈利 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 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4] - 7月上旬蔬菜在田面积1.1亿亩 旬产量2623万吨 同比增加110多万亩和170多万吨 [5]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平均119.91 同比低4.13个点 [6] 农民收入与乡村建设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 高于城镇居民 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贡献率达七成 [7] - 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 [7]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行政村100%通宽带 90%以上通5G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8] - 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1.6万家 累计帮扶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7][8]
“从细节着手建设美丽乡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 返乡青年黎伟通过改造闲置农宅发展乡村旅游,将60%空置率的星光村转型为特色民宿集群[2]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成立三大合作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并提升传统农业质量[3] - 通过庭院经济模式引导农户以宅基地入股,已带动200多名农户就业并创收270万元[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打造有机农业、研学实践、乡村民宿多元一体的产业体系,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3] - 保留传统建筑元素如黄泥墙面、瓦罐门楼等,形成古色古香的民宿特色[3] - 正在建设养老社区项目,计划吸引城市养老群体形成新消费场景[5] 基层治理机制突破 - 通过党支部牵头激发内生动力,改变"干部干、村民看"为村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3] - 以自家院落为"试验田"示范改造,带动36座废弃院落完成特色改造[2][3] - 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手绘墙等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2]
田长制,把保护责任落到田埂上(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达2994.8亿斤,总体保持稳定 [1] 耕地保护措施 - 全国29个省份已建立田长制,通过巡查APP实时监测耕地变化 [1] - 田长推动保护性耕作落地,发展智慧农业,探索巡田"三看"法等系统性治理手段 [1][2] - 田长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网,稳固耕地红线并促进村庄转型 [1] 农业转型与耕地利用 - 田长注重科技与制度融合,帮助农民采用新技术挖掘耕地潜力,从被动保护转向高效利用 [2] - 推动农业从传统耕作向绿色可持续转型,提升村庄宜居宜业水平 [2] - 需创新保护机制并培养本地田管员,以应对耕地保护压力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2]
彝乡村寨焕新颜
四川日报· 2025-07-18 05:57
产业发展 - 三河村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19850元,较2020年脱贫时的8934元翻了一番多,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和外出务工收入 [2] - 三河村富民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400多头牛,正与成都、宁波等地客商洽谈销售 [2] - 三河村共养殖1500多头西门塔尔牛,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力量 [2] - 火普村蓝莓产业从4年前的50亩扩展至2022年的1000亩基地,配套建设500平方米冷库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2] - 火普村2022年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种植200亩西洋参和滇黄精,其中100亩西洋参预计2026年上市销售 [2] - 火普村正在建设1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 [3] 特色农业 - 三河村种植200亩红梨,今年已开花 [2] - 火普村蓝莓今年预计产量2.5万公斤,预计2027年丰产期产量将达600公斤/亩以上 [2] - 三河村村民郑吃合去年出栏生猪700多头,今年通过抖音直播销售自制腊肉 [2] 文旅融合 - 火普村正在推进农文旅融合项目,包括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民族特色餐厅、传统工坊、枫林书舍、观景平台等 [3] - 项目旨在形成集旅游、接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 [3] 教育发展 - 三河村村民越来越重视教育,相互比较孩子成绩成为常态 [2] - 今年三河村有5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 [2]
夏粮稳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产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5
粮食生产 - 夏粮产量2994.8亿斤,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2] - 早稻已收六成左右,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 [2][3] - 全国3.4亿亩冬小麦中八成以上有水浇条件,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增强生产韧性 [2] 菜篮子产品供给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7.9% [4] - 夏季可能面临阶段性高温多雨,将采取跨区域联动保供机制应对 [4] 农业科技装备 - 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完成311万份土壤样品测试 [5] - 农机装备研发取得进展,高性能播种机保有量近18万台,出苗率提升5个百分点 [5]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三大主粮机械化率分别超97%、91%、88% [7]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83.3万人,累计帮扶68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 [8] - 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开展就业攻坚行动,但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仍存 [8] 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实际增长6.2% [9] -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 [9]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10] - 建成超1.6万家农村敬老院,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 [10]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落实资金超1000亿元 [10] 农村治理与资金监管 - 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整治,追回资金6.98亿元,移交问题线索3.6万件 [11]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期货日报网· 2025-07-18 00:11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呈现七个特点: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 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1] - 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强化措施落实 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1] 生猪生产情况 - 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8% 预示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减少 有利于猪价稳定和养殖盈利 [2] - 农业农村部已提前释放市场预警信息 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 控制出栏节奏 [2] 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措施 - 调产能: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 引导有序出栏 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 适应性调整产能 促进供需均衡 [2] - 稳政策: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 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 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 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2]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九成以上通5G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23:20
农副食品加工业与乡村建设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1] - 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 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1]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行政村90%以上通5G [1][2]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2] 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 - 农业农村部指导脱贫地区推进延链补链强链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1] - 加强脱贫人口订单培训、定向输送和劳务协作 稳住务工规模 [1] - 强化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倾斜支持 [1] - 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 [2] 生猪养殖与市场调控 - 生猪养殖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 [2] - 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降低0.8% [2] - 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 为正常保有量的103.7% [2] 肉牛奶牛养殖与奶业市场 - 上半年肉牛养殖总体实现扭亏为盈 连续3个月保持盈利 [3] - 生鲜乳价格筑底趋稳 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 [3] - 7-8月份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 9月份灭菌乳新国标实施 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 [3] 粮食生产与单产提升 - 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 为历史第二高产年 [3] - 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应用高性能播种机 集成推广合理密植等措施 [3]
粮食生产基础较好 乡村建设扎实推进——透视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走势
新华网· 2025-07-17 22:49
粮食生产 - 全国夏粮产量达到2994.8亿斤,实现稳产丰收,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两成多 [2] - 秋粮生产基础较好,面积预计比上年稳中有增,播种出苗质量较高,长势总体正常偏好 [2] - 小麦品质品相好,容重、蛋白质含量等均有提升,品质总体上要好于去年 [2] - 农业抗灾能力提升,今年"倒春寒"、洪涝和"干热风"等灾害明显偏轻,病虫害防控到位 [2] "菜篮子"产品供应 - 上半年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 [4] - 全国蔬菜7月上旬在田面积1.1亿亩、旬产量2623万吨,同比增长110多万亩、170多万吨 [4] - 猪牛羊禽肉产量4843万吨,同比增长2.8% [4] - 上半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19.91,同比低4.13个点 [4] - 7月第二周蔬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4.4元,同比低7.4%;6种大宗水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7.3元,同比高2.5% [4]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5]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83.3万人 [5] - 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 [5] 乡村全面振兴 - 上半年乡村建设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超30万个,已落实项目资金超1000亿元 [6] - 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6] - 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 [6] - 建成30多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累计建设农村敬老院超过1.6万家 [6] - 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鼓励开展"村超""村BA"等文化活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