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搜索文档
探寻生物学“金矿”,有了“指南针”
科技日报· 2025-04-09 09:25
研究成果概述 -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攻关,提出时空统一生命分子信号分析理论,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成功研发出一套开源智能计算平台(AQuA2)[1] - 该平台能帮助研究人员解析生命体内分子信号的复杂时空动态特征,从而揭示生命科学现象的本质[1] - 4月8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2] 技术原理与创新 - AQuA2的核心工作模式是"拆解复杂事件",利用机器学习理论和数字优化技术把复杂海量的跨时空分子活动数据分解成简单的基础事件并提炼"基元"特征[4] - 团队在三个方向上取得突破:建设时空统一的理论框架、引入共识功能单元、借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6][7] - 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AQuA2运行速度提高约2倍,计算机内存使用效率提高约10倍[7] 实验验证与应用 - 实验验证AQuA2能发现小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内钙信号参与不同神经回路[5] - 分析显示咖啡因令斑马鱼大脑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星形胶质细胞钙信号并伴随更高强度神经元细胞信号[5][6] - 平台已能有效解析钙、多巴胺、三磷酸腺苷等生物信号,未来计划拓展至氧气和电压信号等更多元生物信号研究[7] 行业意义 - 荧光探针、显微技术等生物技术发展带来海量高精度科研数据,传统人工分析效率低下且易漏掉突破性发现[3] - AQuA2为解决时空大数据分析瓶颈提供新工具,被比喻为帮助探寻生物学"金矿"的"指南针"[3][4] - 该平台有望推动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及发育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突破[3]
AMD 困境:在散热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迟迟未进军 AI
美股研究社· 2025-04-03 19:38
人工智能市场趋势 - 人工智能市场正在经历明显放缓,H100价格因需求低迷和供应增加而暴跌 [1] - 开源模型与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从3年缩短至18个月或更短,导致顶级AI公司难以维持高价策略 [2] - 人工智能热潮已持续2.5年,但AMD尚未在该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整体市场动力减弱 [3] 行业竞争格局 - AMD收入规模约为英伟达的五分之一,但面临开发者社区不足和优化难题的竞争劣势 [1][9] - 英伟达凭借规模经济和转换成本保持优势,AMD难以有效竞争 [10] - 超大规模企业(如亚马逊)和替代计算平台(如Trainium、Inferentia)加剧行业竞争 [2] 技术挑战与开发者生态 - AMD提供CUDA与ROCm模型移植工具,但优化难度高,难以发挥硬件优势(如MI300x的HBM容量比H100高近3倍) [9] - 英伟达拥有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如斯坦福Flash Attention、伯克利vLLM),而AMD缺乏类似支持 [9] - 初创公司需投入大量资源优化AMD GPU,导致合作意愿降低 [9] 投资与创新动态 - 2023年全球AI/ML初创公司融资增长50%至1315亿美元,占风险投资总额的35.7% [5] - 私人资本过度集中于狭窄领域(如机械可解释性、硬件加速),但大公司正蚕食初创企业技术 [8] - 超大规模企业定制芯片和初创公司倒闭将削弱GPU需求 [8] AMD财务状况与战略 - 公司财务状况稳健,通过收购Xilinx和Pensado拓展FPGA和DPU收入,利润率提升 [11] - 主要收入来源(AI市场)因开发者注意力延迟和市场放缓显现疲软 [11] - CoreWeave的IPO低迷预示AI领域参与者面临挑战 [11] 细分应用场景 - 特定AI用例(如Cursor的编码功能、企业客服聊天机器人)持续发展,但新用例稀缺 [5] - 技术护城河薄弱,初创公司创新易被大公司复制(如AWS模型路由器、Alexa代理) [8]
推理芯片:英伟达第一,AMD第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3 09:23
行业基准测试动态 - MLCommons最新基准测试显示Nvidia Blackwell GPU架构性能全面领先,AMD Instinct MI325与Nvidia H200在Llama2 70B(700亿参数)测试中表现接近 [1][3][10] - MLPerf新增3项基准测试以反映AI技术演进,包括Llama2-70B Interactive(要求≥25 token/秒且响应延迟≤450毫秒)、Llama3 1 405B(128k上下文窗口)及RGAT图注意力网络(处理2TB科学论文数据并分类至3k主题) [2][4][5][12] 硬件性能对比 - Nvidia Blackwell B200内存带宽较H200提升36%,支持4位精度计算,Supermicro 8核B200系统在Llama3 1 405B测试中token生成速度达H200系统的4倍,Llama2 70B交互测试中快3倍 [8][9][14][15] - Nvidia GB200整合方案(GPU+Grace CPU)在未验证测试中单机架Llama2 70B处理速度达869,200 token/秒,官方最快B200服务器为98,443 token/秒 [9][15] - AMD MI325X内存容量256GB(+33%)、带宽6TB/秒(+13%),Llama2 70B测试性能与H200差距3%-7%,图像生成差距<10% [15][16][17] 其他厂商进展 - 英特尔Xeon 6芯片图像识别性能达40,285样本/秒,较Xeon 5提升80%,但仅为双H100系统性能的1/3,Gaudi 3加速器因软件未就绪缺席测试 [17][18] - 谷歌TPU v6e图像生成查询速度5 48次/秒,较v5e提升2 5倍,与H100系统相当 [18] 技术趋势 - 大模型参数规模呈指数增长:GPT-3为1750亿参数,GPT-4达近2万亿参数,推动基准测试迭代加速 [2][4][11] - 行业转向宽上下文窗口(Llama3 1 405B达128k token)和低精度计算(B200支持4位)以优化性能 [5][14]
线上研讨会|全球天气展望与美国农民春季播种意向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4-01 17:06
网络研讨会信息 - 探讨美洲和亚洲夏季天气展望及其对作物的潜在影响 [1] - 涵盖美国春季播种活动最新情况及南美晚季进展更新 [1] - 主讲人包括LSEG农业高级分析师Dong Soon Choi和气候研究高级分析师Isaac Hankes [4] - 会议日期为2025年4月16日 北京时间上午09:00 语言为英文 [4] 研讨会议程 - 南美季节回顾 [4] - 美国春季播种天气早期展望 [4] - 美国播种与生产展望 [4] - 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及全球影响 [4] - 亚洲夏季天气 [4] LSEG大宗商品业务优势 - 提供市场洞察、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无缝交易执行能力 [7] - 拥有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数据库之一及强大分析师团队 [10] - 通过Workspace平台提供能源、农业和金属行业深度洞察 [9] 能源商品交易解决方案 - 覆盖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碳等全球能源资产 [12] - 整合路透社、S&P Global Platts等1,000+专家研究资源 [12] - 支持发现电力、天然气、煤炭等市场的增长机会 [12] 金属交易解决方案 - 提供全球金属交易所交易及实际生产供应数据 [13] - 利用机器学习和AI预测贵金属、工业金属等市场走势 [13] - 通过Eikon和RDMS平台获取铁矿石、钢铁等交易机会 [13] 农产品贸易解决方案 - 结合基本面数据、天气追踪和卫星图像预测价格走势 [15] - 采用实地考察方式并由路透社记者报道作物信息 [15] - 支持软商品交易市场决策 [15] 航运交易解决方案 - 专家团队实时跟踪船舶动向、港口拥堵及航线分析 [17] - 通过交互式地图提供全球航运独特视角 [17] 数据整合能力 - 标准化多数据源生成可行洞察 [18] - 支持桌面、云端等多种数字格式访问 [18] - 可灵活整合专有或第三方数据 [18]
中关村论坛周末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连续3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午后V型大反弹
新浪财经· 2025-03-31 14:50
行业动态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多种机器人应用场景,包括咖啡制作、机械太极表演和双语导览 [1] - 机器人板块在A股市场表现强劲,机器人指数成份股普遍上涨,信捷电气、华辰装备涨幅超4%,快克智能、科远智慧、燕麦科技、三丰智能涨幅超1% [1] -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实时成交额突破3700万元 [1] 指数与产品 -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跟踪的中证机器人指数与万得人形机器人指数成份股重合度为63%,覆盖人形机器人及数字化车间、生产线系统集成商 [1] - 行业趋势包括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阶段和工业机器人迭代升级 [1] 技术与市场潜力 - 机器人行业受益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革新,人形机器人领域进展显著,例如Figure公司通过强化学习技术缩短开发周期并提升机器人运动能力与智能化水平 [2] - 消费电子巨头如vivo进入机器人领域,表明技术正渗透日常生活,预示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2] 相关产品 - 机器人ETF基金(562360)为投资者提供机器人行业投资机会 [3]
三峰环境(601827):信用减值影响业绩 海外业务积极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3-31 08:2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9.91亿元,同比下滑0.6%,归属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增长0.2%,扣非归属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1.5% [3] - 剔除一次性因素后,2024年营业收入同口径增长0.3%,归母净利润同口径增长7.1% [3] - 2024Q4单季实现收入14.73亿元,环比增长6.3%,归属净利润1.58亿元,环比下滑54.0%,同比下滑12.7% [3] - 2024年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损失9280万元,拖累利润 [1][3] 业务运营 - 垃圾焚烧业务经营稳健,2024年底投产4.25万吨控股项目,垃圾处理量同比增长7%达1508万吨 [4] - 销售蒸汽量同比增长18%至94万吨,2024年新签蒸汽销售合同63万吨/年 [4] - 控股项目入厂吨发429度,厂用电率11.99%,持续保持行业顶尖水平 [4] - 公司积极引入工业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推进生活垃圾AI智慧焚烧系统,运营效率持续提升 [4] - EPC建造收入同比大幅减少,设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3] 国际业务与设备销售 - 国际业务积极开拓,海外订单充足,2024年共签署焚烧炉及成套设备供货合同9项,设计处理能力合计约6370吨/日,合同总金额超过8亿元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2027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12.20亿元、12.74亿元、13.2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3元、0.76元、0.79元 [2] - 给予公司2025年15倍PE,下调目标价至10.95元 [2]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54亿元,同比下滑13.4% [4] - 2024年公司资本开支5.63亿元,较2023年18亿元大幅缩减 [4] 股东回报 - 2024年公司现金分红率35.07%,较2023年33.79%有所提升 [4] - 伴随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改善,分红有望逐步提升 [2]
12家A股上市行晒科技赋能成绩单:有的投入200多亿,有的增长近30%
搜狐财经· 2025-03-28 22:11
银行业数智化转型概况 - 银行业迎来数智化转型浪潮,12家银行已公布2024年财报 [1] - 行业呈现"重投入、扩人才"的竞争态势,聚焦产品端、业务端、流程端等具体场景 [2] - 不同梯队、类型银行的转型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呈现"马太效应"与"差异化破局"并存格局 [3] 银行科技投入情况 国有大行 -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投入238.09亿元,占营收3.76%,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 [2] - 邮储银行科技投入122.96亿元,同比增长9.03%,占营收3.53% [2] - 交通银行科技投入114.33亿元,同比下降4.94%,但占营收比重达5.41%,为六大行最高 [2] 股份制银行 - 招商银行科技投入133.5亿元,占营收4.38%,同比下滑0.21个百分点 [3] - 中信银行投入109.45亿元,占营收5.12%,同比下滑0.78个百分点,但2023年曾达121.53亿元 [3] - 兴业银行投入83.77亿元,占营收3.95%,同比微降0.03个百分点 [3] 中小银行 - 重庆银行科技投入5.74亿元,同比增长20%,占营收4.2% [3] - 常熟银行投入3.85亿元,同比增长27.65%,占营收3.53% [3] - 瑞丰银行投入3.85亿元,同比增长15.20%,占营收2.96% [3] 银行科技人才储备 - 中国银行科技条线员工14940人,占比4.78%,增加2234人 [4] - 邮储银行IT队伍超7200人,占比3.6% [4] - 交通银行科技人才9041人,占比9.44%,增长15.70% [4] - 招商银行研发人员1.09万人,占比9.3% [4] - 兴业银行科技人员7840人,占比13.51% [4] - 中信银行科技人员5832人,占比8.91% [4] - 平安银行技术人员6389人,占比15.58%,增长11.33% [4] - 常熟银行科技人员336人,占比4.52%,增长16.89% [5] - 瑞丰银行科研人员占比6.50%,增长12.30% [6] - 青岛银行科技研发人员342人,占比6.69% [6] - 重庆银行金融科技人才245人,占比4.59% [6] 科技赋能业务场景 - 中国银行新增900个业务场景,RPA覆盖3000个场景,节约人力超8万人月 [9] - 交通银行手机银行MAU突破5500万,普惠信贷线上渠道业务增量占比提升80% [9] - 邮储银行"邮小助"交易机器人成交金额超2000亿元,交易效率提升94% [11] - 招商银行大模型应用场景超120个,发布百亿级金融大模型"一招" [11] - 平安银行AI坐席服务量18.4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 [11] - 中信银行AI落地场景超1600个,大模型孵化80项创新应用 [12] - 兴业银行大模型在70多个场景见效,孵化"兴小二"债券交易机器人 [12] - 重庆农商行"渝农资产智管"服务覆盖全市10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13]
MCU巨头的反击
半导体芯闻· 2025-03-13 18:55
文章核心观点 在德国举办的嵌入式大会上,多家公司发布领先MCU产品,各有特点和优势,为不同领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 [1] 各公司产品情况 德州仪器(TI) - 推出全球最小MCU MSPM0C1104,扩展Arm® Cortex® - M0 + MSPM0 MCU产品组合,WCSP封装面积仅1.38mm²,适用于紧凑型应用 [2] - 产品组合含超100种微控制器,提供可扩展片上模拟外设配置和多种计算选项,增强嵌入式设计传感和控制 [2] - MSPM0C1104配备16KB内存等,支持多种标准通信接口,起价0.16美元(1,000件),可加速产品开发 [3] 恩智浦(NXP) - 推出S32K5系列汽车MCU,业界首款基于16nm FinFET并带嵌入式MRAM的MCU,扩展CoreRide平台 [5] - 采用Arm® Cortex® CPU内核,运行速度高达800 MHz,有专用加速器和以太网交换机内核,提供节能和强大网络解决方案 [5] - 采用软件定义、硬件强制隔离架构,有专用NPU,MRAM写入速度比传统嵌入式闪存快15倍以上,还有后量子加密功能 [6] Microchip - 推出PIC32A系列MCU,面向通用项目及边缘ML和AI项目,平衡成本效益、性能和高级模拟外设 [8] - 时钟速度高达200MHz,配备SRAM和程序内存,支持ECC,标配64位FPU,加速计算密集型应用 [9] - 配备高速模拟外设和其他外设,减少外部元件需求,降低系统复杂性 [9] 瑞萨电子 - 推出集成DRP - AI加速器的RZ/V2N中端AI处理器,扩展RZ/V系列MPU阵容,面向高容量视觉AI市场 [10] - 功率效率达10 TOPS/W,AI推理性能高达15 TOPS,封装面积仅15平方毫米,减少安装面积38% [10][11] - 配备多个CPU内核和ISP,有两通道MIPI摄像头接口,适用于多种视觉AI应用 [11] 英飞凌 - 计划未来几年推出基于RISC - V的新型汽车MCU系列,成为AURIX品牌一部分,扩展现有产品组合 [12] - 新款AURIX系列涵盖广泛汽车应用,将利用Embedded World 2025推出虚拟原型,支持硅片前软件开发 [13] - 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28.5%份额,正与合作伙伴建立生态系统,预计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13][14] 意法半导体(ST) - 推出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新一代MCU,包括短距离无线MCU STM32WBA6和超低功耗MCU STM32U3 [15] - STM32WBA6适用于多种智能设备,支持多种协议,片上闪存和RAM最多增加一倍,有安全资产 [15][16] - STM32U3适用于长时间低能耗运行设备,采用近阈值技术,停止电流仅1.6µA,有安全和密钥存储功能 [16] - 两个系列已上市,订购10,000片价格分别为2.50美元起和1.93美元起 [17]
全球前沿创新专题报告(三):AI医药行业报告
财通证券· 2025-03-12 14: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组成的三大要素为数据、算力和算法;AI制药与传统制药流程基本一致,AI主要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阶段发挥作用;AI生成模型在全新药物设计领域有巨大优势,结合强化学习可为新药设计提供新途径 [5] - AI技术与生物制药开发结合可加速新药发现和开发,建议关注AI医药行业,给予“看好”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AI制药行业介绍 1.1 AI制药的发展历程 - 药物发现昂贵、耗时且成功率低,AI技术引入为制药行业带来新可能 [8] - AI制药发展分为3个时期:1956 - 1980年是雏形期;1981 - 2011年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蓬勃发展;2012年至今AI制药快速成长 [8][9] 1.2 市场规模 - 2015年以来人工智能驱动的制药公司投资率显著增长,截至2023年8月,对800家公司的年度投资总额增长27倍达603亿美元,2021年增长最快,2022年投资总额下降 [12] - 2023年美国在AI药物研发初创公司占比55.10%领先,欧洲和英国分别占19.90%和9.95%,亚洲正快速崛起 [13] - 2010 - 2021年AI制药公司管线年均增长率36%,2018年后增长明显,虽规模仅为前20大制药公司的50%,但增长趋势和专注早期研发凸显其潜力 [16] 2 AI制药的产业链构成与政策 2.1 AI制药的产业链构成 - 产业链上游涉及算力、算法和数据,分提供AI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企业 [17] - 中游主体分为AI+biotech、AI+CRO、AI+SaaS以及IT头部企业布局 [18] - 下游分为传统药企和CRO企业,分别通过不同方式进入AI制药赛道 [19] 2.2 AI制药相关政策 - 国外近年推出初版监管政策,如美国FDA和欧洲EMA发布相关文件 [22][23] - 国内陆续发布相关政策,各省市也出台特色政策,如上海发布多项政策支持AI制药发展 [24][27] 3 AI制药技术原理 3.1 算力 - 算力是AI驱动药物研发的重要支撑,常用算力有CPU、GPU、TPU,还有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 [30][33] 3.2 数据 - 大数据为AI在医药研究应用奠定基础,但医药数据数量和质量制约其发展,公开数据库分6类,非公开数据难获取 [35][37] 3.3 算法 -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可从输入数据学习潜在模式,模型分回归和分类模型,按学习算法类型分监督、无监督和强化学习 [38] - AI生成模型在全新药物设计有优势,结合强化学习为新药设计提供新途径 [39] 4 AI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4.1 AI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4.1.1 靶点发现与验证 - 药物靶点决定药物创新性与可治愈疾病范围,AI通过学习多源数据找出潜在靶点,发现策略包括实验、多组学分析和AI计算方法 [45] 4.1.2 药物分子的设计和优化 - 利用深度生成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进行新药设计是有效方法,简单生成模型如基于RNN的生成模型可优化先导化合物,进阶AI生成模型如VAE、GAN、AAE在药物设计中各有作用 [48][49][51] 4.1.3 AI辅助药物分子筛选 - 基于配体的虚拟筛选通过已知活性配体筛选潜在活性化合物,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基于目标蛋白三维结构筛选,多种AI技术被引入以提高准确性 [56][57] 4.2 AI技术在临床前研究中的应用 4.2.1 ADMET预测 - ADMET是衡量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可提升ADMET性质预测准确性 [58] 4.2.2 晶型预测 - AI结合物理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可更准确预测晶体结构,应用场景包括晶体结构比对、转晶风险评估等 [61] 5 AI制药公司介绍 5.1 薛定谔(Schrödinger) - 成立于1990年,提供高精度分子模拟和预测工具,主要项目涵盖肿瘤学、免疫学和神经学等领域,多个项目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63] - 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巩固行业地位,2019 - 2023年总收入和软件业务收入增长,软件业务是核心驱动 [66] 5.2 BenevolentAI - 致力于将AI技术与生物制药开发结合,核心技术平台整合多种数据类型和AI模型,研发管线覆盖多个治疗领域,与多家大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68][69] 5.3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 - 核心技术平台PHARMA.AI由三部分组成,覆盖药物研发关键阶段,拥有31个研发项目,多条管线获IND批准,在多个治疗领域有研发成果 [71][74] 5.4 晶泰科技(XtalPi) - 推动全流程创新,小分子药物研发有ID4系统,抗体药物开发有XupremAb™平台,固体药物晶型研究有XtalGazer™平台 [76][79][80]
MCU巨头,疯狂出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12 09:17
文章核心观点 在德国举办的嵌入式大会上,多家公司发布领先MCU产品,各有特点和优势,为不同领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 [1] 各公司产品情况 德州仪器(TI) - 推出全球最小MCU MSPM0C1104,扩展Arm® Cortex® - M0 + MSPM0 MCU产品组合,WCSP封装面积仅1.38mm²,适用于紧凑型应用 [2] - 产品组合含超100种微控制器,提供可扩展片上模拟外设配置和多种计算选项,增强嵌入式设计传感和控制 [2] - MSPM0C1104配备16KB内存等,支持多种标准通信接口,集成精确高速模拟功能,保持计算性能同时缩小电路板尺寸 [3] - 产品组合具有可扩展性、成本效益和易用性,起价仅0.16美元(1,000件),简化成本和系统复杂性 [3] 恩智浦(NXP) - 推出S32K5系列汽车MCU,业界首款基于16nm FinFET并带嵌入式MRAM的MCU,扩展CoreRide平台 [4][5] - 采用Arm® Cortex® CPU内核,运行速度高达800 MHz,通过16nm FinFET工艺提供节能性能,专用加速器增强关键工作负载 [5] - 集成以太网交换机内核,简化网络设计和软件重用;采用软件定义、硬件强制隔离架构,实施安全分区 [5] - 配备专用eIQ® Neutron NPU,实现车辆边缘高效实时传感器数据处理;MRAM写入速度比传统嵌入式闪存快15倍以上 [6] - 恩智浦最新安全加速器结合PQC功能,确保面向未来的网络安全保护;CoreRide平台整合多方资源,简化下一代SDV架构开发 [6][7] Microchip - 推出PIC32A系列MCU,面向通用项目及边缘ML和AI项目,增强现有32位产品组合 [8] - 时钟速度高达200MHz,配备高达16kB SRAM和128kB程序内存,支持ECC,标配64位FPU,加速计算密集型应用 [8][9] - 配备高速模拟外设,减少常见传感设计对外部元件需求,还有多种其他外设 [9] 瑞萨电子 - 推出集成DRP - AI加速器的RZ/V2N中端AI处理器,扩展RZ/V系列MPU阵容,覆盖全方位市场 [10] - 功率效率达10 TOPS/W,AI推理性能高达15 TOPS,封装面积仅15平方毫米,减少安装面积38% [10][11] - 继承RZ/V系列先进功能,结合高AI性能与低功耗,抑制热量产生;配备四个Arm® Cortex® - A55 CPU内核等 [11] - 具有两通道MIPI摄像头接口,双摄像头系统提高空间识别等性能,可高效统计车辆数量和识别车牌 [11] 英飞凌 - 计划未来几年推出基于RISC - V的新型汽车MCU系列,成为AURIX品牌一部分,扩展现有汽车MCU产品组合 [12] - 新款AURIX系列涵盖广泛汽车应用,超出市场现有范围;将利用Embedded World 2025推出虚拟原型 [12][13] - 英飞凌致力于让RISC - V成为汽车行业开放标准,基于RISC - V的微控制器满足复杂要求,降低汽车复杂性和上市时间 [13] - 目前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28.5%份额,通过合资企业加速基于RISC - V产品工业化 [13] - 与软件和工具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建立生态系统,虚拟原型入门套件基于Synopsys工具套件 [14] - 多家合作伙伴已使用软件开发套件并将展示首批解决方案,预计2025年更多加入,虚拟原型将演变为成熟数字孪生 [14] 意法半导体(ST) - 推出STM32产品线中两款物联网MCU:短距离无线MCU STM32WBA6和超低功耗MCU STM32U3 [15] - STM32WBA6适用于智能设备,无线子系统支持多种协议,集成处理核心等简化设计,片上闪存和RAM最多增加一倍 [15] - 采用Arm Cortex - M33内核,运行速度高达100MHz,嵌入可认证安全资产,帮助客户遵守法规 [16] - STM32U3适用于长时间无需维护的物联网设备,采用近阈值技术节省能源,实现极低停止电流 [17] - 嵌入高达1MB双闪存和256kB SRAM,增加密钥存储功能,适用于多种传感器和监测器及消费产品 [17] - 两个MCU系列已上市,订购10,000片价格分别为2.50美元起和1.93美元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