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

搜索文档
龙岗区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5月精彩回顾
搜狐财经· 2025-05-30 21:07
5月,龙岗区民营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系列活动,由南湾街道商会、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区科技服务促进会联合主办,以"法护营 商、互助企航"为主线,积极搭建平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精彩活动…… 5月30日上午,光明区委统战部一行在龙岗区委统战部相关领导的陪同下到交流中心考察调研。 5月14日下午,由团区委、区工商联、区法院指导,区青企协联合南湾街道商会、区科技服务促进会举办的"法护民企·商战无惧"民营经济促进法专场辅导 活动在交流中心成功举办,80余位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青年及法律专家出席活动。活动通过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相关案例分析、一对一咨询等形式,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5月23日下午,龙岗区政协第四界别活动组联合平湖、吉华街道委员工作站,到交流中心开展重点园区、商协会、产业链政协委员招商稳商优商工作座谈 会暨第四界别活动组界别活动。 5月16日下午,南湾街道商会联合布吉人民法庭在交流中心举办房屋租赁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宣讲活动,140余名企业代表参加。通过对房屋租赁合同违约 纠纷、押金争议、经济赔偿等问题的分析讲解,有效帮助企业 ...
库尔勒市政协“铺路搭桥”助力民营企业“扬帆出海”
搜狐财经· 2025-05-30 20:48
政策支持与解读 - 库尔勒市政协联合库尔勒海关为20家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包",助力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1] - 海关向35名政协委员和企业家详细解读外贸基础知识、海关监管、特殊监管区域、原产地政策、出口退税等内容[2] - 针对企业提出的苗木、营养土出口、危险品报关等具体问题,海关工作人员一一作出解答[3] 民营企业进出口现状 - 库尔勒民营企业凭借地缘优势,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伙伴增多,结构不断优化[2] - 部分电商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特色产品推向全球,实现线上贸易快速增长[2] - 鲜果贸易企业季节性订单集聚,通关效率对果品出口至关重要[4] 企业面临的挑战 - 民营企业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影响力弱、国际化人才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3] - 企业对进出口业务和出口退税政策不熟悉制约了进一步发展[3] 企业反馈与成效 - 政策宣讲帮助企业更深刻理解外贸政策,明确市场开拓方向[4] - 鲜果出口企业表示政策讲解使其对开拓市场更有信心[4] - 市政协将继续搭建平台,收集企业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7]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民营企业座谈会
快讯· 2025-05-30 20:40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国家能源局将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推动竞争性业务向各类主体公平开放 [1] - 政企沟通机制将持续畅通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1] -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将获得更大支持力度 高质量发展成为重点方向 [1] 民营企业机遇与要求 -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民营企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1] - 相关企业需在高质量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1] - 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被列为行业标杆要求 [1] - 企业需通过创新发展提升灵活性优势 强化核心竞争力 [1] 监管与行业自律 - 市场监管将严格规范 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将强化 [1] - 行业自律被列为重要监管手段 [1]
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民营企业座谈会
国家能源局· 2025-05-30 20:3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 进法》,5月28日下午,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万劲松主持召开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民营企 业座谈会。 会上,国家能源局资质中心介绍了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工作情况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 措。参会民营企业介绍了企业发展情况,并结合电力建设领域发展现状提出了意见建议。参会企业谈 到,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承装(修、试)电力设施民营企业不断强化自主创新,积极拓展多元化市 场,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领域的生力军。新修订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 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压减了许可等级、优化了许可条件、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重塑了行业 生态,在电力建设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民营企业来说是重大机遇、重大利好。对于一些地方存在的 市场准入壁垒、内卷式竞争等问题,参会企业建议采取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许可服务、保障民企公平参 与市场竞争等措施给予支持。 会议强调,近期出台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国能发法改 〔2025〕40号)以及新修订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
一月内至少六省发布支持政策,民营经济促进法加速落地
华夏时报· 2025-05-30 18:38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及政策落地 - 新中国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通过 将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 各地正抓紧落实配套政策 [2] - 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 60%以上GDP 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 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 90%以上企业数量 [2] - 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推进投资融资促进 科技创新 服务保障 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机制 [3] 地方政府扶持政策 - 北京出台59条措施 包括优化并购贷 加大首贷贴息比例 发布轻微违法免罚清单 开展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行动 [4] - 陕西推出"七大行动"方案 涵盖财税政策 营商环境优化 政银担企互动 科技惠民企等领域 [5] - 江西实施"五大行动" 包括清理限制公平竞争障碍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破解融资难等专项行动 [5] - 浙江提出至2025年底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年服务企业20000家次 推动1000家"大企"结对5万户个体工商户 市场监管涉企检查总量降低20% [5] - 河南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骨干民营企业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中占比超80% [6] - 新疆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 [6] 融资环境与执法规范 - 2025年1-4月民营企业债券发行规模1022亿元 仅占信用债总规模2% 较2016年历史高点下降11个百分点 [9] - 司法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已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 督促办理5246条 涉案金额3.35亿元 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7] - 民营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 过度执法等问题 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需长期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8] 政策支持信号 - 交易商协会"民企14条" 中央民企座谈会等举措释放明确支持信号 政策力度和决心明显提升 [9] - 后续政策或围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展开 在融资工具创新和市场准入方面持续优化 [9]
以法治精神充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一财经· 2025-05-30 08:25
民法典实施五周年核心特征 -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已实施五年 重点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立法目的明确体现在总则第一条[2] - 实施成效显著 全国法院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达80.41万件(2021年1月-2024年4月) 涵盖公民个人及市场主体权益侵害案例[3] - 人格权保护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概括性规定转向全面细致规范 明确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称权、名誉权等保护条款[3] 民法典三大特性体现 针对性 - 对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建立完整保护链条 确立"从出生到死亡"的权利保护逻辑[3] -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创纪录 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6.4亿元(2024年4月)[4] 严肃性 - 司法实践彰显法律刚性 知识产权判例体现"严格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的深层意义[4] - 最高法2022年2月发布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强化法律适用标准[5] 延展性 - 法律体系持续完善 民营经济促进法(2024年5月施行)与民法典形成互补 明确保护经营自主权等23项民营经济权益[5] - 立法动态反映时代需求 需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 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5] 法治建设深层意义 - 民法典奠定市场经济法律基础 核心原则包括私权保护、平等自愿、诚实守信[6] - 实施效果超越条文本身 推动"法治精神"在民事权益保护领域的实质落地[6]
政策加力支持创新资本融资 民营经济再添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5-30 02:28
在支持创投机构扩大募资来源方面,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 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 期、投硬科技。上述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 今后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所募集资金能够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关键环节。 就在本周,首单民营创投"科创债"花落深圳私募投资机构东方富海。在此次东方富海的发债项目推进过 程中,为其"量身定制"合适的增信方案,成为项目成功推出的关键因素。具体来看,在各方深入沟通、 积极探索后,创新提出了"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国家级信用增进机构——中债信用增 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同时深圳市高新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作为地方国企代表为项目提供 反担保支持,构建起央地"双保险"机制。 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强音, 为企业家群体提供强劲的发展预期和战略定力。时隔3个月,系列支持创投机构发展的政策组合拳接续 出台,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正迎来新一轮制度红利释放期。 近日, ...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在内蒙古签约金额逾5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00:04
大会概况 -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行"大会在巴彦淖尔市启幕,由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指导,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 [1] - 大会发布签约项目40个,签约额517亿元 [1] 民营企业参与边疆建设情况 - 民营企业通过京蒙互访、龙粤合作、湘企入疆等形式参与边疆建设,实施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项目 [1] -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自2023年发起,累计参加企业家超2500人次,促成签约项目470项,协议金额超2300亿元 [2] - 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牧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 [2] 牧原食品在内蒙古的投资与贡献 - 牧原食品2016年在内蒙古投资,养猪业务覆盖4个市、盟和9个县、旗 [1] - 总资产170亿元,员工6100人,其中大学生1883人 [1] - 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助农增收,2024年助农减投增收每亩259元,合计4843.3万元 [1] 政策导向与未来方向 - 国家民委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营企业进边疆全过程 [1] -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边境旅游提质增效计划"、"边疆特产销全国活动"、"民族手工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等工作 [1]
“民营企业进边疆”内蒙古启行,协议合作金额超500亿
经济观察网· 2025-05-29 22:43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成效 -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由国家民委和全国工商联于2023年联合发起,已走进吉林、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 [2] - 两年来累计超过2500人次企业家参与,促成签约项目470项,协议金额超过2300亿元 [2] - 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牧业、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2] - 北京与内蒙古、广西与东部地区、黑龙江与广东、湖南与新疆等地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2] - 本次内蒙古行活动促成40个项目签约,协议总金额约517.2亿元 [4]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 内蒙古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 [3] - 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2.6万亿元,全国排名上升至第2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迈入"万亿俱乐部" [3] - 2024年招商引资国内到位资金5573亿元,其中京津冀地区占2480亿元,长三角地区占1233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占300多亿元 [3] - 2024年谋划超万亿投资规模,涵盖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业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 [3] - 内蒙古出台21条具体措施,优化审批效率、金融服务、清欠账款、科技支持、规范执法等方面 [3] 企业参与边疆发展案例 - 牧原食品2016年进入内蒙古,养猪业务覆盖4盟市9旗县,总资产170亿元 [4] - 牧原创新种养循环模式,将猪粪转化为有机肥和液体肥还田,帮助农户提高作物产量 [4] - 边疆地区需确保企业能持续盈利和发展,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 [4] - 本次活动聚焦内蒙古"十大产业集群",配套举办文旅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三场推介会 [4]
一财社论:以法治精神充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02
民法典实施五周年成效 - 民法典自2020年5月28日通过并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立法核心目的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2] - 实施五年间 全国各级法院审结人格权纠纷案件达80.41万件 涵盖公民个人及市场主体权益侵害案例 [3] 民法典三大特征 针对性 - 对人身权 财产权 人格权等作出详细规定 确立从出生到死亡的权利保护逻辑 [3] - 人格权保护实现从模糊到全面细致的转变 明确自然人 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名称权 名誉权等保护条款 [3] 严肃性 - 知识产权侵权判例显示法律刚性 2024年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终审判赔6.4亿元 创同类案件赔偿纪录 [4] 延展性 - 推动法律体系完备化 最高法2022年发布民法典总则编司法解释 多部门出台配套措施 [4] - 2024年5月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吸收民法典原则 明确保护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人身权 财产权及人格权益 [4][5] 立法与执行动态 - 民法典作为市场经济基础性法律 为执法提供准则 但需平衡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现实冲突 [5][6] - 法学专家强调私权保护 平等自愿 诚实守信原则 指出法律执行比立法更具挑战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