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
搜索文档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 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华社· 2025-08-25 18:05
全国碳市场建设总体要求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 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 [2] - 主要目标:2027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 - 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的碳定价机制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等指标 [3] - 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明确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3] - 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3] - 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 平衡市场供需 增强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3] - 统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地方试点市场 鼓励试点市场在扩大覆盖范围 完善调节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 [4]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 强化自愿减排项目全链条管理 [5] - 倡导党政机关 企业等积极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完善抵销规则并提高国际认可度 [6] 碳市场活力提升措施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建立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7]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 逐步引入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 [7]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 [7] 碳市场能力建设 - 推动建设全链条 数字化 智能化的碳市场管理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 [8] - 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核算与报告指南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 [8] -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推动审定核查机构遵循客观独立原则 对碳排放报告高质量企业可简化核查 [8] - 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主体责任 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9] - 对核查机构实施认证资质管理 建立违规机构清出机制 培育咨询 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业 [9]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重点排放单位 交易机构等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等信息 建立数据部门共享机制 [9] 政策法规与国际合作 -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11] - 加强全国碳市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 制度衔接 完善资金清算机制 [11]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国际互认 [12]
破解储能“卡脖子”难题:多场景收益与碳核算如何量化?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5 17:32
全球储能需求与定位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全球需在2050年前部署4000GW储能 其中长时储能占比超40% 储能直接贡献15%碳减排量[4] - 欧盟计划2030年前投资5000亿欧元用于电网升级 每年可减少310TWh可再生能源弃电 价值230亿欧元[5] - 中国能源转型中 2060年一次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将降至13% 可再生能源达87% 风光装机占比超80% 发电装机总量达2021年的3.2倍[6] - 德国2045年碳中和目标下 氢电耦合系统需承担15%-20%调峰任务 绿氢成本预计从2030年5欧元/公斤降至2050年2欧元/公斤[5] 储能技术配置与系统作用 - 中国某大区电网规划显示配置1600万千瓦/6小时储能可使弃光率下降3个百分点 新增新能源消纳电量超400亿度[6] - 储能调峰作用从"日内平衡"向"跨周期调节"延伸 电网枢纽节点适合配置大容量长时储能 分布式储能侧重配微电网电力电量自平衡[6] - 氢能在工业供热和长时储能领域具潜力 但成本受电解槽利用率低于3000小时/年和电力价格驱动显著[5] 碳排放评估与碳足迹管理 - 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覆盖"矿山到坟墓"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 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强制性影响[7] - 中国建成首个锂电池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全产业链95%物质种类 数据条目从210条提升至830条 90%数据源于2020年后新工艺[7] - 数据库采用"物质流-能量流-排放流"三位一体建模 实现电力因子动态更新 为国际互认提供基础[7] - 欧盟碳关税门槛需平衡供应链本土化与技术合作 开放碳排放评估方法论共建[8] 储能市场化价值与收益模式 - 调频辅助服务占收益50-80% 现货套利占20-30% 但各省市场化进展差异大 独立储能难以依赖单一交易品种[9] - 广东现货价差仅0.1元/度 需通过"一体多用"策略平衡收益与寿命衰减[9] - 储能碳减排需建立"基线对比"机制 区分与新能源捆绑和独立并网场景 光储项目可通过绿电溯源量化碳效益[9] - 全国碳市场已纳入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 碳价有望提升 储能可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遴选[10]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储能行业面临成本评估难 技术路线多样导致成本演变路径不明确[3] - 综合价值评估难 多场景收益难以量化[3] - 碳排放标准国际互认难 国内外核算体系差异显著[3] - 未来需建立容量补偿或竞价机制 参照火电标准体现储能容量保障价值[9]
“十四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5:53
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 国家标准总数达4.7万余项 [1] - 国家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到16个月 标准供给速度显著提升 [1] - 去年以来制定实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发布新能源汽车 家电家具等重要标准 [1] 标准质量提升成效 - 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的比率超过57% [2] - 发布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 [2] - 新修订粗钢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后可实现年节能1000多万吨标准煤 [2] - 发布居家养老 社保医保等一批国家标准助力高品质生活 [2] 标准强制效力强化 - 出台安全生产 消费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 [2] - 2024年上半年新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 同比增长131% [2] - 新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106项 同比增长58% [2] - 新修订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提升到E0级 达到全球最严要求 [2] 国际标准化合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3] - 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 [3] - 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 [3] - 中吉乌 中老等8个铁路合作项目建设使用中国标准 [3] - 启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3]
中行上海市分行:深耕绿色金融,润泽绿水青山
第一财经· 2025-08-25 10:48
核心观点 - 中行上海市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和能源结构优化 提升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含量 [1][5] 能源绿色转型支持 -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中行上海市分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该企业是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的牵头实施主体 [2] - 核能发电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在安全性 高效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2] 现代农业绿色金融 - 中行上海市分行向崇明区璞叶小镇5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投放首笔超5000万元贷款 增加上海本地新能源供应 [3] - 为金山申能集团下属申汲廊能的光明种奶牛场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提供首笔贷款 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3] - 上海市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强化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鼓励发展沼气发电及渔光互补等模式 [3] 转型金融创新 - 中行上海市分行制定12条具体措施的工作方案 围绕优化金融资源供给和健全转型金融全流程管理机制 [4] - 落地上海市首单银团转型贷款 支持合成气供应及配套项目 推动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优化升级 [4] - 辖属环上大科技园支行成为宝山区首家绿色低碳转型样板网点 通过绿色建筑与碳信用融合模式实现绿色运营 [4] 战略方向 - 金融支持聚焦能源结构绿色化 农业绿色发展和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三大领域 [5] - 持续扩容金融产品工具箱 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提供创新金融服务 [5]
新华财经丨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期间 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
新华社· 2025-08-23 11:29
标准供给优化 - 国家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至16个月,制修订效率显著提升 [1] - 发布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等重要标准,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更智能、更绿色 [1] - 实施《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强化标准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 [1] 标准质量提升 - 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的比率超过57%,科技与标准融合深化 [1] - 发布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支撑新领域新赛道发展 [1] -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工程推动粗钢能耗限额标准修订,实现年节能超1000万吨标准煤 [1] - 发布居家养老、社保医保等国家标准,通过高标准提升民生服务品质 [1] 标准效力强化 - 出台安全生产、消费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筑牢安全底线 [2] - 2024年上半年新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同比增长131%),新发布106项(同比增长58%) [2] - 燃气用具、电动自行车等关键领域标准实施,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提升至E0级(全球最严) [2] 国际标准合作 -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2] - 实现500余项标准中外互认,推动中国标准在8个国际铁路项目中应用(含中吉乌、雅万高铁等) [2] - 启动非洲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赞比亚等),增强中国标准海外影响力 [2]
新华财经|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期间 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
新华网· 2025-08-22 20:56
标准供给优化 - 国家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到16个月 [1] - 发布新能源汽车 家电家具等重要标准以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1] 标准质量提升 - 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的比率超过57% [1] - 发布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 [1] - 新修订粗钢能耗限额标准可实现年节能1000多万吨标准煤 [1] - 发布居家养老 社保医保等国家标准助力高品质生活 [1] 标准效力强化 - 出台安全生产 消费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 [2] - 2024年上半年新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同比增长131%) 新发布106项(同比增长58%) [2] - 燃气用具 电动自行车等重要标准出台实施 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提升至E0级(全球最严要求) [2] 国际标准合作 -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 [2] - 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 [2] - 8个铁路合作项目(含中吉乌 中老 印尼雅万高铁)使用中国标准 [2] - 启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2]
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拜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8:37
公司战略合作 -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率队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邑飞及自治区主席张雨浦在银川会面 双方就深化新能源、氢能等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宁夏自治区希望公司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 持续加大在宁夏投资 创新合作模式并拓宽领域 [1] 行业政策导向 - 发展清洁能源被明确为国家重大战略 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 [1] - 公司作为清洁能源领域大型央企 为国家和地方电力结构转型及能源电力供应保障作出重要贡献 [1] 区域经济合作 - 宁夏自治区对公司多年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1] - 双方计划争取落地更多合作项目 实现互利共赢 为美丽新宁夏建设增添动力 [1]
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期间 国家标准总数已达到4.7万余项
新华财经· 2025-08-22 14:24
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 国家标准总数达4.7万余项 [1] - 国家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至16个月 [1] - 2023年以来制定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发布新能源汽车及家电家具等重要标准 [1] 标准质量提升举措 - 重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比率超57% [2] - 发布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2400余项 [2] - 新修订粗钢能耗限额标准可实现年节能1000万吨标准煤 [2] - 发布居家养老及社保医保等领域国家标准 [2] 强制性标准强化进程 - 出台安全生产及消费品安全等强制性国家标准500余项 [2] - 2024年上半年新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48项(同比增长131%)新发布106项(同比增长58%) [2] - 燃气用具及电动自行车等重要标准相继实施 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提升至全球最严E0级 [2] 国际标准化合作成果 - "十四五"期间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 [3] - 实现500余项标准中外互认 [3] - 中吉乌铁路等8个海外铁路项目采用中国标准 [3] - 在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启动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3]
深圳出台碳汇履责实施意见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2 14:05
政策框架与适用范围 - 深圳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适用认购碳汇履责方式的实施意见(试行)》推动以自愿认购碳汇替代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1] - 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原则 明确认购碳汇适用于生态环境损害后果与"固碳增汇"目标具关联性的案件 [1] - 林业管理部门对无法直接恢复的林木毁坏案件 可准许以认购碳汇替代履行"补种树木"等行政修复责任 [1] 市场机制与实施规范 - 要求认购和核销碳汇产品必须在正规碳市场交易平台进行 确保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2] - 明确认购金额测算依据 探索将认购碳汇履责方式引入行政执法体系 [1] 司法协同与发展方向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落实"林长+森林法官"协作机制 依法审理涉碳纠纷 [2] - 强化生态环境资源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治理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 为探索深圳特色超大城市碳达峰路径提供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2]
国网蒙东电力:持续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能源网· 2025-08-22 09:43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光伏风电基地,国网蒙东电力通过电网通道将新能源向外输送。何塔拉/摄 2022年至2024年,国网蒙东电力就服务新能源发展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与政府部门、发电企业、电力客 户就做好新能源发展工作深入研讨交流,在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发布厅召开全力服务新能源发展与产业转移"十项举 措"主题新闻发布会,携手蒙东四盟市政府分别成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专班,推出硬核举措,加快新能源接网工程 建设,全力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能源产业转型发展迈入快车道。 2022年,蒙东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蒙东电网累计接入风电、太阳能装机2600万千瓦。2023年 12月,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项目送出工程正式投运,国网蒙东电力承 建的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送出工程全部投运,全年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1058万千瓦。2024年, 通辽238万千瓦新能源送出等责任状工程应投尽投,仅用99天建成投产蒙东兴安蒙能突泉百万千瓦送出工程,全年 新能源项目接网849万千瓦。 2024年12月28日,兴安盟百万千瓦级保障性新能源工程——蒙东兴安蒙能突泉百万千瓦风储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