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
搜索文档
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2 08:5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编制和实施了十四个五年规划(计划),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对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增强五年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如何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杨永恒。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如何理解这一判断? 杨永恒:以发展战略和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 步的重要"秘诀",是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重要体现。 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对长远目标的长期坚持,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 编制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就是有序推进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每个五年规划都是在分阶段落实国家中 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提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指引政府、市场、社会和全体人民朝着长远战略目标不断 奋进。 当前,我们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按照党的二十大战略安排,"十四 五"至"十六五"三个五年 ...
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经济日报· 2025-10-22 06:28
宏观经济表现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 [2] -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升至17.1%,GDP年均增速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两倍 [2] -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就业结构改善,民生福祉增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2] 发展战略与改革 - 通过贯彻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4]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5] - 通过打通堵点卡点、优化统一大市场运行环境来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升至第10位,是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 - 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加速培育新动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6] - 通过突破“卡脖子”问题,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1] 对外开放与国际地位 - 中国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聚焦制度型开放,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8] - 中国全球软实力排名从全球第三上升至第二,首次超过英国 [2] -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源”与“稳定器” [2] 重点领域战略布局 - 接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 [9] -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金融、科技、粮食安全等重点领域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 [10][11] - 统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推动民生性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均衡发展,将14亿多人口的市场势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 [12]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四: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新华社· 2025-10-21 11:26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定位 - “十五五”时期(2026年-2030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1] 国家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特点 - 国家规划的制定基于调查研究,尊重民意并符合实际,具备超强的执行力以确保实现 [1] - 国家战略具备“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体现为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 - 战略规划是绵延不绝的实践续篇,而非孤立的短期计划 [3] 战略执行的长期成效 - 长期战略执行已催生显著成果,例如厦门从海防小城蜕变为开放窗口,福州从纸褙旧城发展为现代都市,浙江从资源小省转型为创新高地 [4] - 雄安新区的建设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保持历史耐心,稳扎稳打 [5][6] 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 国家在多个关键领域持续推进,包括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并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代代治沙推动荒山成林、沙地变绿,以及“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航天强国项目 [6]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的工作重点 [7] 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实现未来宏伟目标的核心驱动力是继续依靠实干奋斗 [8] - 发展的根本宗旨是“要为人民做实事”,让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8][9][10]
微视频|奋斗,为了人民的向往
新华社· 2025-10-21 08:28
这是一份宏大的发展规划 也是你我的共同期盼 铿锵的步履逐梦笃行 14亿多中国人 一起携手再出发 出品:钱彤 刘菁 策划:石锋 统筹:黄庆华 周庚虎 张紫赟 导演:陈诺 屈彦 一起奔赴可触可感的幸福生活 共同绘就时代发展的壮丽画卷 五年规划 我们用奋斗实现 未来之路 支持:安徽今扬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安徽分社 联合出品 [ 责编:袁晴 ] 执行:周年钧 王浩程 李丽洋 海报设计:殷哲伦 剪辑包装:方鑫 严东升 ...
深刻认识五年规划彰显的制度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网· 2025-10-21 06:08
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 - 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接续编制和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1] - 五年规划形成的制度优势包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一张蓝图绘到底"和坚持全国一盘棋 [1]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优势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规划充分体现党的战略意图,有效调动和汇聚各方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保障 [2] - 从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通过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156项重点工程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3] - 改革开放后五年规划功能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年规划引领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5] 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法宝,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 [7] - 通过实施五年规划保障"三步走"战略,"七五"时期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九五"时期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十一五"时期实现从下中等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 [7] - 在科技创新领域依靠该优势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位 [8] - 五年规划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实现形式,通过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引导资源高效配置 [9]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优势 - 五年规划功能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不断调整,从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规划 [10] - 五年规划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制度载体,将发展理念与改革举措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11] - 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 [12][13] "一张蓝图绘到底"优势 - 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彰显着眼长远的战略定力 [14] - 通过实施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标记着从推进国家工业化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进程 [15] 全国一盘棋优势 - 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考虑"全局之所需"把国家总目标分解落实,又要兼顾"一域之所能"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 [16] - 通过区域重大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17] - 有利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8]
国际人士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
央广网· 2025-10-20 18:45
国际评价与预期 - 国际人士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 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巨大韧性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机遇 [1] -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取得非凡成就 明智决策支撑稳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奇迹的源泉 [1] - 日本相关机构理事长认为“十四五”规划大幅促进经济发展并加速先进技术研发 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动力 [1] 发展模式与战略价值 - 加纳总统赞赏中国基础设施变革 支持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 中国深刻理解发展中国家需求并与全球南方国家站在一起 [2] -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称赞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智慧 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 五年规划为发展提供指导 [2] - 古巴国务委员会委员认为中国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成熟发展战略体系 覆盖面广政策清晰使各领域发展显著 [2] 全球影响与合作机遇 - 国际人士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为多国寻找符合自身发展道路提供借鉴和动力 [2] - 日本相关机构理事长期待中国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认为其意义在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并为全球发展提供推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赢得更多支持 [1] - 波兰和古巴人士均表示将密切关注二十届四中全会讨论的新五年规划 视其为国际各界重要参考和学习合作的机会 [2]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 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前行——国际人士高度关注四中全会
搜狐财经· 2025-10-20 01:06
中国经济韧性与发展成就 - 中国经济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展现巨大韧性,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机遇 [1] - 中国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 [9] - 中国在几乎每个领域的发展都很显著 [11] 五年规划的战略作用 - “十四五”期间中国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大力激发国内市场需求,明智的决策支撑了稳步发展 [3] - “十四五”规划大幅促进了经济发展,加速了先进技术的研发 [5] - 五年规划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而是为发展提供指导,已成为成熟的发展战略体系,覆盖面广、政策清晰 [9][11] 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与合作 - 中国持续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发展方案为全球发展提供推动力 [5] - 中国深刻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支持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始终与全球南方国家站在一起 [7] - 中国的五年规划为国际各界人士提供重要参考,他国可从中获得学习与合作的机会 [9][11] 领导力与发展理念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奇迹的源泉和成功的密码 [3]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与共鸣 [5]
五年规划:读懂中国发展奇迹的"成功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0-19 21:46
五年规划的制度特点 - 五年规划最突出的特点是保持政策连续性与稳定性,为市场主体提供明确预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确定性 [3] - 该制度优势体现在集中资源破解发展难题,通过统筹全国资源在关键领域实施重大工程以突破发展瓶颈 [5] 五年规划的执行成效 - 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实施重大工程,例如高速铁路网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5] - 规划引领展现出强大执行力,具体体现在从脱贫攻坚到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成就 [5] - 每个五年规划都将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7] 五年规划的战略意义 - 五年规划是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历程中的鲜明标识,展现前瞻布局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1] - 该规划是独具特色的治国方略,已成为中国发展模式的鲜明标识 [1]
习言道|外国领导人对习近平说,“中国有一大优势”
中国新闻网· 2025-10-19 12:53
规划制定与实施 - 外国领导人评价中国在制定和实现各种规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 - 通过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治国理政方式 [3] -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 [4] 规划的历史与实践 - 从1953年至今共编制实施14个五年规划(计划)见证中国历史飞跃 [4]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制定并实施了从地方到国家层面的多项长期战略规划 [3] - 新时代国家五年规划编制实施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 [4] 规划编制过程与公众参与 - 为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书记担任起草组组长并鼓励社会各界建言献策 [4] - 起草“十四五”规划建议时,总书记主持7场座谈会,互联网征求意见建议超过101.8万条 [4] - 规划编制要求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5] “十五五”规划的关键定位 - “十五五”规划是承上启下、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 [5]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任务需在“十五五”期间加快推进并于2029年完成 [5]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重点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6] 规划的核心指导原则 - 规划强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5] - 规划明确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5]
年轻人要关注和参与“十五五”规划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2:22
五年规划的历史与演进 - 中国已编制实施十四个五年规划,从“一五”至“五五”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3] - 改革开放后,“六五”和“七五”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八五”和“九五”使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3] - 从“十五”到“十一五”实现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GDP跃居世界第二,“十二五”和“十三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基础[3] - 规划名称从“计划”变为“规划”,内容从经济扩展到社会、环保等领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4] - 规划目标一以贯之,即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同规划目标有机衔接,如“六五”与“七五”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4] 五年规划的作用机理 - 通过中长期工作的阶段性安排实现发展步骤循序渐进,通过规划理念更新实现发展路径优化[5] - 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实现目标导向指引,通过发展任务摆布实现对各领域战略指导[5] - 通过重大举措谋划引导资源配置,通过重大工程推进确保规划部署有效落地[5] - 通过建言献策实现集思广益,通过规划体系传导实现从上到下步调一致[5] 规划与青年发展的结合 - 规划需注重与青年交流,了解年轻群体关切,在就业部署中认真谋划,构建全链条就业支持体系[6][7] - 在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中,针对年轻群体的教育、健康、体育、文化、娱乐等需求要有专门规划安排[7] - 产业发展规划应贴近市场实际情况,编制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相符的内容,消费规划需创造更多面向年轻群体的消费场景[7] - 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要勾画职业发展“机会图谱”,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要提升城市时尚品味[7] 规划形式的创新与传播 - 规划需打破次元壁,通过在传统规划中注入空间元素使其立体化,前瞻技术革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推动产业变革[8] - 规划表现形式应图形化、视频化、音乐化、动态化,利用抖音、B站、微博、知乎、贴吧、头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进行传播[8] - 规划编制出台过程应拥抱新事物成长,鼓励创新,让规划活起来、动起来[8] 关注与参与“十五五”规划 - 需增强对“十四五”发展成就的认同,“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总体良好,成绩来之不易[9] - 应主动学习发展规划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治理脉络、顶层设计思路和重大政策逻辑[10] - 需按照新趋势新部署补强新知识,“十五五”将涉及新技术路线、产业路径、治理方式等新方向新任务[11] - 青年可积极参与“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规划出台后学好内容并讲好故事,面向海外传递中国规划信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