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9-12 03:15
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周思宇 何磊静 租相机、租衣服……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 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扑面而来。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 租赁经济按下加速键 八月末,重庆一家露营装备店内人头攒动,店主周先生一边整理货架,一边笑着说:"4至10月是租赁行 业消费旺季,暑期最忙时一天能接30多个订单。"他告诉记者,店里的装备分为租赁和销售两类,但超 过六成的顾客更倾向于租赁,其中以年轻人、亲子家庭为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编制的《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白 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租赁经济交易规模突破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服务用户超7.5亿人次。 美团平台数据反映出租赁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今年8月,"相机租赁"搜索量同比增长63%,"婚纱礼服租 赁"搜索量同比增长109%,"儿童推车租赁"搜索量同比增长165%,租赁正覆盖更多消费场景。 广州市民林莉莉刚结束和朋友的新疆之旅,出发前两周,她就通过"飞猪租车""人人租"等平台租齐了全 套装备。"无人机40多元一天,单反相机约50元一天,越野车日均租费400元,每 ...
“中国开放创新窗口”再发力!“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释放1397.5亿元投资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9:37
德国史太白技术管理公司总裁瓦尔特・贝克指出,中德在全球科技转型中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五 大领域存在显著合作空间,"北京拥有全球顶尖的创新创业生态,将技术、人才与产业需求对接,能在 中德合作中发挥更大价值"。他介绍,史太白已通过孵化中国企业、推动高校实操项目,搭建跨文化技 术桥梁,未来计划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在循环经济、知识产权标准共建等领域的合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唐文弘提供的一组数据,为两位国际专家的判断提供了支撑。2024年北京GDP 达4.98万亿元,服务贸易增加值9324.9亿元(占GDP的22%)。"两区"建设五年来累计推出140余项突破 性政策,70多项为全国首创,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超220家,"这些数据印证了北京开放型经济的韧性,也 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预期"。 9月11日,"北京日"暨投资北京大会在首钢园举办,大会不仅集中展现北京服务贸易与产业融合的最新 成果,更释放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领域的140个招商项目,招商金额1397.5亿元;推出20 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全球投资机构负责人到跨国企业高管,再到本土 独角兽代表,多方视角共同勾勒出北京作为国际投 ...
欧盟要去月亮上挖矿?还有这些国家也在推动太空资源挖掘
第一财经· 2025-09-11 18:29
"首选目标便是月球。" 欧盟正在探索转向外太空寻求可再生能源的原材料。 本周,欧盟委员会在最新发布的年度《战略前瞻报告》中表示,全球秩序正遭受巨大冲击,欧盟可能无法再依赖非欧盟国家供应低碳能源技术所需的关键材 料,"作为应对,未来可能日益重视……包括太空采矿在内的先进采矿技术,首选目标便是月球。" 需要解释的是,锂、铜、镍及稀土等金属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至关重要,而欧盟境内开采的这类金属寥寥无几。简言之,欧盟需要开采月球资源。 月球开采资源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欧佩克成员国(OPEC)合计掌控全球35%的石油储备,占全球石油贸易总量50%。这种主导地位使该组织及其成员国对国际油价 乃至全球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 公开信息显示,欧洲空间资源创新中心(ESRIC)于2020年8月由卢森堡空间局(LSA)与卢森堡科学技术研究院(LIST)在卢森堡共同创立,作为该国空 间资源领域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欧洲航天局(ESA)于2020年11月以战略合作伙伴身份加入ESRIC。 ESRIC作为全球首创机构,致力于成为国际公认的权威中心,专注于人类与机器人探索中空间资源利用的科学、技术、商业及经济层面的研究,并为未来太 空经济 ...
山东海化(000822) - 000822山东海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17:34
生产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溴素产量4400吨 [2] - 溴素产品暂无扩产计划 [2] 市值管理规划 - 以提升生产经营绩效为根本 [2] - 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合规信息传递 [2] - 适时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维护市值 [2] 行业竞争策略 - 通过内部挖潜和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2] - 延链补链强链扩展增量业务 [2] - 研发新产品并开拓新赛道培育利润增长点 [2] 资本运作情况 - 目前暂无股票回购计划 [2] 国际贸易影响 - 出口业务占比很小 [2] - 主要市场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2] - 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很小 [2] 产品技术特性 - 纯碱与烧碱存在有限替代关系 [3] - 替代受价格、工艺、环保等多因素制约 [3] 海洋经济布局 - 依托海洋化工资源发展盐化产业 [3] - 以海卤水综合利用为核心发展循环经济 [3] - 是国内重要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3]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 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9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宁德时代支持举办[1] - 参与方包括宁德时代、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及全球电池联盟、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代表[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国际组织及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讨论 - 与会嘉宾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与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专题讨论聚焦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和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1] - 就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达成广泛共识[1] 企业代表观点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需从电池设计源头融入循环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重构最大化利用电池价值[1] - 梅赛德斯-奔驰循环经济负责人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策略方面需要创新合作理念[1] - 全球电池联盟执行董事表示需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 政策与市场推动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2] - 实现规模化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2] - "电池护照"工具被倡导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重要探索[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2]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2] - 致力于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政企决策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2] 项目推进计划 - 论坛成功凝聚产业共识 标志计划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 - 下一步将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2] - 目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2]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亮相慕尼黑,宁德时代、奔驰等共话汽车产业绿色变革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5:52
论坛背景与参与方 - 由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主办 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在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期间举办[1] - 参会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宝马 梅赛德斯-奔驰 巴斯夫等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 以及全球电池联盟 欧洲电池联盟等权威机构[1] - 现场汇聚汽车产业链 国际组织 研究智库代表逾百人[1] 核心议题与讨论内容 - 围绕电池价值链的循环实现路径与政策金融协同推动循环经济两大核心议题深入探讨[1] -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强调实现电池循环经济是系统工程 需构建协同网络 共享知识 整合价值链[3] - 梅赛德斯-奔驰代表指出需深入理解供应链合作机制 特别是在质量责任 供应链管理 本地化策略等方面[3] - 探讨促进电池包循环性的关键设计原则 影响回收率的化学材料选择等核心议题[3] 政策与市场推动因素 - 欧盟《新电池法》等强制性规范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4] - 实现规模化需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市场支持[4] - 全球电池联盟提出将循环力量化为可被资本市场定价的绿色资产是关键[4]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目标 - 全球首个由中国企业参与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4] - 计划在未来20年内推动全球50%的电池生产告别新矿开采[4] - 致力于打造全球协作平台 推动形成标准统一 数据透明 全员参与的循环生态[3][4] 下一步行动计划 - 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开展试点项目 探索全链条解决方案[4] - 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4] - 为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系统性支持[4]
一轻控股亮相2025年服贸会 多领域奏响轻工强音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4:29
公司参展概况 - 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携旗下老字号品牌与科技企业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通过四大主题展区集中展现绿色制造 人工智能 新材料研发及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成果 [1]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北冰洋通过"桔的一生"特色展台全景呈现红桔产业完整链条 从田间选果 精深加工到资源循环利用 体现"全果物尽其用"的资源高效利用理念 [1] - 北冰洋外场设置100平米天坛特装展位 通过老北京搓冰 雪泥冰沙机等特色体验项目展示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融合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人形机器人"聪聪"与机器狗"笨笨"搭载一轻研究院自主研发识别算法 通过语音指令精准执行任务 展示人工智能在轻工产业广泛应用 [2] - 大豪科技A15云智能刺绣系统融合云制版 图像识别与物联网技术 实现"所见即所得"个性化刺绣服务 可将北冰洋熊IP形象或个人照片转化为刺绣图案即时缝制 [2] - 兴汉网际DeepSeek AI智算一体机支持文本 图像 语音 视频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 具备一体化设计 便捷部署及安全运维特性 [2] 民生服务创新 - 义利公司现场展售休闲食品 熟食 烘焙及冰品四大类产品 并举办"投沙包" "上上签"互动活动提升展区热度 [1] - 星海集团推出智能乐器"星海弹弹" 通过APP与键盘灯光交互实现"一键弹唱" 打破传统音乐门槛 [2] - 玻璃集团创新打造"行走的眼镜店" 旗下北京六零八厂赛欧特眼镜品牌派出国家级验光师团队提供一站式验光配镜服务 [3] 技术研发突破 - 一轻研究院对机械臂进行深度二次开发 赋予视觉识别 精准抓取与定量倾倒能力 为传统生产场景注入科技活力 [2]
我国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近20年下降超65%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1 10:02
行业循环经济转型进展 - 纺织行业单位产值能耗从2005年到2024年下降超过65% [1] - 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量年均增长12% 再生纤维年使用量突破300万吨 [1] - 2024年棉花产量超600万吨 化纤产量近7000万吨 布产量超300亿米 废旧纺织品回收量达515万吨 [2]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国家设定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25% 再生纤维产量200万吨量化目标 [1][2] - 政策聚焦标准统一 数据共享 金融支持三大方向 完善回收体系与拓展再生纤维应用场景 [2] - 行业循环发展从自发探索进入政策驱动与市场响应协同新阶段 [2] 回收利用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废旧纺织品回收量增速达15.7% 但回收总量相对行业规模仍不足 [2] - 仅约2%废旧纺织品用于工业回收 1%实现闭环循环 73%被焚烧处置 [3] - 涤纶和棉制品占比最高 涤棉混纺因组分复杂分离困难成为再生利用难点 [3] 技术创新与系统解决方案 - 主流处理以物理法为主 化学法回收受成本高和流程复杂限制未大规模产业化 [3] - 产品数字护照(DPP)作为数字化工具记录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 [3] - 需跨学科协同创新 从设计端提高产品可回收性和耐用性 实现科技与时尚双向赋能 [4]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服装完全可回收且可多次回收 每次回收赋予新功能 [4] - 新能源新材料重塑产业架构 新设计新制造改写生产模式与形态 [4]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全链条颠覆性解决方案 [4]
云南昆明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11 09:58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 昆明市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1]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实现固废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 已完成6个大类固废产品认证[1] - 基地将高炉水渣研磨成矿渣微粉作为水泥和混凝土原材料 废旧耐材认证后下游再利用 煤气用于发电 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模式[1]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每年3000吨滤渣转化为高价值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2] - 公司炼油装置投产后安全平稳绿色运行 中间品深加工形成汽柴油等70种产品并出口东南亚国家[2] - 天安化工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 依托完整产业链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3] 绿色产业链建设 - 安宁产业园区形成企业间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围绕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 电池组件进行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布局[3] - 园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赋能 实现变废为宝
人民日报· 2025-09-11 06:13
绿色工厂建设与固废循环利用 -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基地积极建设绿色工厂 生产环境焕然一新[1] - 高炉水渣被研磨成矿渣微粉 成为生产水泥及混凝土的原材料 矿渣水泥具有耐热性强 水化热低 抗硫酸盐侵蚀能力优异和环保效益好的特点[1] - 基地通过提升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 高炉水渣作为水泥原料 废旧耐材产品经认证后在下游产业继续使用 煤气用于发电[1] - 固废产品已完成6个大类产品认证 固废实现约20%返用于生产 近80%转化为产品[1]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昆明市2024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 促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1] -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每年面临3000吨滤渣处理问题 滤渣因黏度高 易沉积导致回炼困难[2] - 公司通过技术攻关创新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 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 实现废滤渣减量化 资源化和再利用[2] 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 企业内部打造绿色可循环发展产业链 开发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分级利用磷酸以综合提升资源利用价值[3] - 天安化工具备相对完整产业链 这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创新绿色技术的优势[3] - 安宁产业园区内企业间形成绿色产业链 云南杉杉年产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于2024年1月全面投产[3] - 园区聚焦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布局 涵盖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液 电芯和电池组件等环节[3] - 园区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间耦合效应 推动跨企业 跨行业副产品和原材料闭路循环与就近供应[3] - 昆明市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探索粉煤灰 冶炼废渣 磷石膏 建筑垃圾等固废综合利用典型模式 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3] 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成效 - 在新能源 绿色燃料开发 金属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科技创新赋能循环经济成效显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