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平权

搜索文档
引领MPV全新时代,魏牌全新高山“不妥协”
华尔街见闻· 2025-04-25 18:21
产品发布与定价 - 魏牌全新高山推出三种车身规格:全新高山7、全新高山8、全新高山9,其中高山8和高山9预售价格分别为32.98万元和37.98万元,高山7售价暂未公布[1] - 新车预售24小时订单突破7848辆,以对标百万级配置但仅1/3价格的超高质价比吸引消费者[21] 市场定位与用户需求 - 公司瞄准MPV市场从"空间竞争"向"场景价值"转型的趋势,通过深度调研3000组家庭发现用户核心诉求是"全家人的尊严感"[5] - 传统MPV市场存在"需求错位":燃油车用商务溢价包装伪豪华,新势力靠配置堆砌制造伪高端,第三排空间常被牺牲[5] - 2023年MPV市场零售量同比下滑0.4%,反映产品未能持续打动消费者[5] 产品设计与技术创新 - 空间设计:高山8车长5280mm宜商宜家,高山9车长5410mm主打"六座皆尊享",中央通道宽度达1.8米,二三排座椅轨道联动实现空间灵活转换[7] - Hi4性能版智能四驱技术:系统最大功率337kW,扭矩644N·m,零百加速5.7秒,WLTC纯电续航201km,综合续航963km,中高速直驱效率提升13%[10] - 智能驾驶:搭载Coffee Pilot Ultra系统,27个高精传感器支持OTA升级,实现车位到车位全链路覆盖,包括3公里记忆泊车等功能[11] 安全性能 - 车身结构:高强钢占比81.96%,A/B柱采用2000MPa高强钢,侧气帘长度达3387mm,保压时间6秒[15] - 电池安全:通过53项测试认证,包括针刺、挤压等极端条件测试[15] - 主动安全:AEB系统支持静止车辆100km/h刹停,夜晚逆光行人85km/h刹停[15] - 公司投入5.1亿建立亚洲最大碰撞实验室,拥有8条碰撞轨道和总价值超1亿元的测试假人[17] 研发投入与品牌理念 - 2024年研发投入超104.5亿元,连续三年维持百亿级规模,累计专利授权量突破1.2万件,三电系统和智能芯片自研比例超50%[21] - 坚持"不妥协"造车哲学:拒绝增程技术捷径、拒绝安全配置高低配分化、拒绝营销噱头[19] - 以东方美学设计语言破题,前格栅采用"瀑布式水流"造型,侧面呈现山影轮廓,尾灯汲取竹林光影元素[7] 行业影响 - 公司提出重新定义MPV价值体系,将安全、智能、空间从"选配"变为"标配",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用户体验竞争[21] - 通过五年研发周期打造的"零委屈"出行空间,展现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新路径[21]
地平线余凯提出的五大「反共识」,可以成为智驾行业的「共识」
雷峰网· 2025-04-21 21:25
核心观点 - 城区辅助驾驶是验证公司通往"未来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的试金石 [1][5] - 公司从芯片商转型为软件商,核心战略是软硬件结合系统以提升效率 [3][4] - 目标3-5年内主导智能驾驶市场,5-10年拓展机器人业务 [4] - 每三台智能汽车就有一台搭载公司芯片,市占率达33.97% [6][13] 发展历程 - 2015年成立时选择机器人芯片赛道避开移动互联网红海 [7] - 2019年经历至暗时刻,裁员1/3后All in汽车领域 [7] - 关键突破:2018年与长安合作UNI-T车型年销16万辆 [8] - 2021年与理想合作,300人团队支持J3芯片量产 [10] - 当前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覆盖200+车型 [13] 产品技术 - J6P芯片算力560TOPS,存储带宽205GB/s [24] - 推出Horizon Cell"弹夹系统"实现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升级 [26] - HSD方案分300/600/1200三个版本覆盖全价格段需求 [26] - 采用端到端技术架构支持全场景数据闭环验证 [24] 行业认知 - 智能驾驶本质是功能价值,未来将延伸情绪价值 [15] - AI时代产品逻辑是"逼近世界真相"而非连接 [16][17] - L3定义应具备清晰ODD边界+L2全场景能力 [21] - 技术护城河来自长期研发积累而非算法创新 [20] 市场策略 - 与奇瑞合作HSD方案2025年9月量产 [28] - 预计3年内城区辅助驾驶将普及至10万级车型 [26] - 采取"以高打低、以快打慢"对标英伟达Thor芯片 [19] - 用户信任度公式:(安心度×专业度×亲密度)/夸大度 [28]
2025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四大趋势
麦肯锡· 2025-04-17 13:20
创新驱动与价格竞争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对销量刺激效果微弱,消费者更青睐新车型和新技术,"价格战"不如"技术战"[1] - 家庭收入提升使消费者更愿意为领先创新技术买单,而非单纯价格竞争,车企应转向"稳价提质"策略[2] - 研发提速对消费者的刺激效果显著增强,表明技术创新是驱动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2] 品牌格局重塑 - 中国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品牌认知度与技术领先地位已获消费者高度认可[2] - 外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豪华口碑难以转化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销售溢价[2] - 未来品牌重要性将随技术趋同而提升,强化技术实力与品牌认知是车企脱颖而出的关键[3] 电动化转型趋势 - 部分纯电车主因补能体验不佳考虑回归燃油车,但插混/增程车型因补能便利和缓解里程焦虑更受青睐[3] - 插混/增程的崛起为公共补能网络优化争取时间,并推动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格局中的影响力[3] 智能化与技术平权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技术的认知显著提升,包括功能接触度、满意度及高阶功能期待[4] - "技术平权"浪潮推动"场景化"应用成为车企打造差异化产品的核心要素[4] - AI大模型发展将加速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底层贯通,智能座舱技术或成市场焦点[5] 市场对比与行业影响 - 中国车市呈现品牌至上与实用主义、消费降级与升级、纯电与插混/增程等多重对比[5] - 技术平权是"消费者严选"下的行业最优解,为个性化产品孵化提供基础[5] - 中国车企技术创新改变了消费者评估标准,为全球汽车市场变革提供指引[5]
理想汽车:以家庭为中心,重构豪华SUV市场格局 ——解码L系列百万销量背后的“理想方法论”
和讯网· 2025-04-08 10:33
文章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L系列31个月突破百万销量,印证“家庭用户”战略前瞻性,揭示其在技术、产品、生态维度的竞争壁垒,未来或在智能汽车竞争中书写新篇章 [1][7] 产品矩阵 - 理想L系列基于对家庭用户需求精准拆解,四款车型构建20 - 45万元市场“黄金矩阵” [2] - 理想L9以“移动城堡”定位重塑全尺寸SUV标准,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居全尺寸SUV销量冠军 [2] - 理想L8作为理想ONE换代产品,交付量27万辆,成30 - 40万价位六座/七座车型销量王者 [2] - 理想L7销量29万辆登顶新能源市场,摘得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销量桂冠 [2] - 理想L6为2024年新晋车型,交付量突破23万辆,成中大型SUV新王者 [2] - 四款车型以“空间梯度 + 配置分层”形成差异化协同,覆盖多元化场景,构筑市场护城河 [2] 技术升维 增程技术革新 - 理想选择增程电动技术路线,L系列搭载自研自产1.5T四缸增程器等组成四驱增程电动系统 [3] - 52.3kWh大电池组实现CLTC标准下280km纯电续航,增程器消除长途电量焦虑 [3] - “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供电”策略让家庭用户出行无忧 [3] 极致设计突破 - “无瑕星环灯带”投入2亿元研发,成行业标杆,提升车型辨识度,引领设计风向 [4] - 前排双联屏设计自2022年理想L9首发后成行业主流,印证设计引领地位 [4] 舒适空间革命 - 理想L9和L8开创“大六座”布局,移植“家”概念,满足家庭对“移动客厅”渴望 [5] - 理想汽车从L系列配备魔毯空气悬架,L9让空气悬架下探至40余万价格区间 [5] 硬核安全体系 - 理想L系列采用堡垒安全车身,高强度钢占比82.7%,配合9气囊及救援响应机制 [6] - 理想L系列通过中保研测试认证获最高评价,L6获多项权威奖项及全五星 [6] 智驾高效迭代 - AD Max V13.0具备多项重磅能力,训练数据量7个月十倍增长,迭代速度行业最快 [6] - 理想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 VLA,现有车型将升级提升智驾体验 [6]
新变化!AI驱动卖方研究转型……
券商中国· 2025-03-28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AI赋能投研具有极大可能性,在公募佣金新规背景下为券商研究所提供了构建差异化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取代、业务格局重塑等问题,行业需在人力、组织、科技投入等方面寻求未来方向 [1][2][3] 分组1:AI平权推动卖方研究转向深度 - 证券行业金融科技投入“马太效应”明显,前27家券商分仓佣金收入54.15亿元占整体八成,DeepSeek引发的技术平权讨论让中小券商研究所看到曙光,但实现“弯道超车”很难 [4] - 行业竞争格局受技术投入、研究质量、市场影响力、客户资源等多因素影响,中小券商可引入AI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研究品牌,行业头部化是长期趋势 [4] - AI平权会加速推动卖方研究向深度研究转向,指引产业化、国际化、底层技术化等国家支持投研的方向 [5] 分组2:高质量的研究价值进一步凸显 - 买方借助AI提高投研能力,引发对卖方研报需求是否减少的问题,目前AI投研能力局限于基础研究,增加深度研究是未来方向 [6] - AI大模型使买方对信息质量要求提高,对卖方研究/服务期待更高,行业竞争加剧,高质量、有思想的研究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7] - AI帮助买方投研人员提升能力边界,可能要求卖方加大研报等产品供给,且质量要求不下降,未来客户对优质研究成果需求更多 [7] 分组3:私域数字资产或会是差异化服务基石 - 不同研究所AI应用进度不同,随着AI解放投研生产力,未来研究所在科技投入、人才、组织等方面将面临调整 [8] - 未来高价金融软件售价会下降,研究所IT投入持续景气,对初级人力需求下降,要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引导人才向复合领域发展 [8] - AI投入需聚焦长期价值,本地化部署可保障数据安全并积累专属知识库,长期降低人力依赖 [8] - AI时代,私域数字资产是差异化服务的基石,沉淀核心数据、分析框架、估值模型等是卖方研究机构核心竞争力 [9] - 分析师文风、AI辅助员工培训、AI生成排队排表等是券商研究所差异化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可靠的数据源 [9]
东升西落与高低切?看清中国科技牛市的底层逻辑:平权思想与实用主义!
格隆汇APP· 2025-03-16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加速瓦解,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中国以“技术平权”和“实用主义”开辟新路,资本市场“东升西落”,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1][2][9] 全球大变局:信用重构、资本迁徙与产业权力的三重裂变 - 21世纪全球化三角循环体系在2018年后加速瓦解,美国维持霸权能力濒临极限,中国制造业跃迁挑战美国技术霸权,日本结束负利率使全球资本成本抬升 [1] - 变局根本动因是技术代差缩小引发的权力再分配,美国试图维系技术代差但中国在多领域取得突破,美国“制造业回流”遇困境,中国形成“需求定义创新”路径 [1] - 未来十年国际秩序将呈现“去中心化”与“技术联盟化”并行特征,美元霸权支配力衰减,区域货币和技术标准将成多极秩序新锚点 [2] 中国高质量发展:技术平权、供给革命与实用主义的三重突破 科技平权:开源生态瓦解技术垄断 - DeepSeek、RISC - V开源架构、原生鸿蒙等打破技术垄断,降低创新门槛,重构全球创新链,激活科技发展动能 [3] - 中国AI企业依托开源社区快速迭代,2024年大模型应用数量同比增长470%,2025年AI应用将更百花齐放 [3] 供给升级:从产能出清到AI科技赋能 - 供给侧改革从“去产能”到“AI +”重塑全要素生产率,如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降低、工业领域设备故障率降低 [4] - 中国将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形成“技术 - 市场 - 资本”正循环反馈 [4] 实用主义:场景定义创新的中国范式 - 西方沉迷前沿创新,中国选择实用技术和开放开源,如豆包大模型降低推理成本、新能源车厂家降低智能驾驶门槛 [5] - 中国智造模式在多领域建立“应用护城河”和“飞轮效应” [5] 资本市场“东升西落”:战略误判与确定性溢价的分野 美国的“战略透支陷阱” - 特朗普关税战使美国消费者多支付1300亿美元成本,未阻止中国对美高科技出口增长,财政赤字货币化引发问题,军事收缩和背弃自由主义使盟友体系松动 [6] - 美国的悖论正在瓦解美元资产的“安全溢价” [6] 中国的“确定性三重奏” - 科技突围红利:AI等赛道加速商业化,2025年Q1科技股融资额同比增58%,信创ETF规模突破千亿,六代机试飞彰显实力 [7] - 政策协同性:企业家座谈会强化企业信心,两会明确“人工智能 +”为核心,GDP增长目标和财政赤字率支撑经济 [8] - 场景垄断优势:14亿人口构建丰富市场场景,中国数据源和AI模型迭代更高效,资本已用真金白银表态,多赛道将开启增长空间 [8] 如何看待当下顺周期补涨?为什么说科技牛仍是市场主线 - 近期A股市场出现低位顺周期补涨行情,科技板块回调,这是市场对宏观经济复苏政策的积极回应 [11] - 短期顺周期补涨带来增量资金和提升风偏,有利于科技牛第二波行情,科技成长股中长期表现大概率跑赢市场 [12] - 市场以弱势板块补涨修复风格裂口,显示市场运行健康,科技成交额占比回落,后续AI和机器人有产业催化事件 [13] - 公众号和《题材王中王朋友圈》分享了投资策略和参考,后续将分享主流科技方向核心卡位标的 [15][16]
“技术平权带来投资平权”!公募科技基金经理畅谈AI机遇
券商中国· 2025-03-03 16:38
AI技术变革与投资机遇沙龙核心观点 - 多位公募基金经理探讨AI技术变革带来的投资机遇与挑战,聚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下的定价方法和选股策略 [1] - 四大公募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建信基金、大成基金)科技赛道明星基金经理分享AI领域投资逻辑 [1] 中国AI本土化逻辑重塑 - DeepSeek的出现重塑中国AI本土化逻辑,打破过去跟随北美市场的股票逻辑 [3] - DeepSeek被视为"中国的iPhone时刻",将弱应用升级为强AI应用(如创新药研发、辅助驾驶),潜在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 [3] - AI技术赋能传统互联网公司,可能带来10倍市值增量 [3] - 投资策略集中于两大逻辑:AI+X(AI赋能千行百业,尤其看好SaaS软件服务商)和X+AI(智能硬件升级如AI手机、智能驾驶等) [4] AI医疗与制药领域机会 - DeepSeek开源大模型实现"技术平权",降低AI技术使用门槛,传统软件公司可布局AI产品服务 [5] - AI医疗和AI制药领域出现新商业模式,重点关注能帮助药企节约研发经费、缩短药物研发周期的公司 [5] - AI应用端(如AI医疗、AI智能硬件)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可能进入非线性增长期 [6] - AI芯片国产化和智能驾驶已进入产业快速渗透阶段 [6] 投资平权与AI应用端机会 - DeepSeek等AI大模型发展带来"投资平权",普通投资者可使用大模型进行股票分析和资产配置 [8] - AI应用端机会广泛,包括金融、营销、教育、医疗等领域,AI+营销广告是海外市场表现最好的应用之一 [8] - 数字政务软件企业在DeepSeek模型带动下订单爆发式增长 [8] AI推理时代与投资节奏 - 当前处于AI推理时代早期,投资者需关注资产质量与价格的匹配关系 [9] - AI投资将从主题投资阶段过渡到以基本面为线索的主线投资 [9] - 主线投资阶段将经历产业逻辑兑现和当期盈利兑现两轮行情,需警惕估值达到极限状态时的风险 [10] - 中国科技资产迎来重估,顺序可能是"先港股、后A股",需把握AI行情演绎节奏和龙头特征 [10]
雷军的高端化战略,步步为营
36氪· 2025-02-28 22:28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汽车 ,作者徐蔡钰 36氪汽车 . 看懂汽车产业新百年。36氪旗下智能电动车产业报道公号。 小米汽车和手机,踏入不同河流。 文 | 徐蔡钰 编辑 | 李勤 来源| 36氪汽车(ID: EV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官方 但少有人知道,小米早在2022年,也就是小米汽车成立第二年就规划了SU7 Ultra车型,"尤其SU7发布后,Ultra做了许多优化开发,就是为了立住高端性能 车这块招牌"。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是选择了与小米手机不同的战略,冲向高端。小米首款轿跑汽车SU7显然已经获得了各种意义上成功,第一次造车,第一年 卖车,且仅凭一款车型就做到了每月近4万辆订单。 而Ultra的趁势而发,显然会助力小米汽车乃至小米集团在高端化战略上,再下一城。 雷军知道,这场战役,不容有失。他在此前给出小米SU7 Ultra预售价后,果断将正式售价砍到了52.99万元,这也马上引爆了市场,2小时1万个的订单也由 此而来。 造车的雷军,在高端化之路上,正步步为营。 从SU7到SU7 Ultra,小米汽车迈向豪华 在创业反思中,雷军曾深表遗憾的选择是,当年三星手机败走中国市场后,没有坚决抢占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