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

搜索文档
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西安日报· 2025-04-29 14:27
政府职能改革 - 西安市印发《2025年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方案》,围绕"深化六个改革"重点,以改革破解难题、增强活力,推动政府服务质效优化和行政效能提升[1] - 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推出10个特色主题服务场景,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 - 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进数据归集共享[3] 政务服务优化 - 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向主题式服务整合,创新"情景模拟+AI测评"培训模式,培养"一窗通办"全科服务队伍[2] - 制定惠企利民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开展"直达快享"专项行动,提升政策兑现质效[2] - 提升12345热线效能,设立"企业诉求"专区,实现AI赋能下的"智能秒转"和"一次解答"[3] 监管执法创新 - 推出不少于10个"综合监管一件事"场景,编制"综合查一次"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4] - 构建智慧监管"一张网",在5个以上领域探索AI技术应用,8个执法领域推进"互联网+"跨层级应用[4] - 推行"扫码入企""一表通查"等涉企检查新模式,严格控制专项检查次数[4] 营商环境建设 - 推进市场准入、劳动保障、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5] - 制定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政策,深化"链主"企业场景开放,推广"校招共用"人才机制[5]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突破32件,新培育2个省级、5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5] 数字政府建设 - 完成数字资源中枢平台建设,实现省市数据双向共享,建立数据直达专区[7] - 构建通用AI大模型统一管理平台,完成本地化部署,支撑政务应用[7] - 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形成高精度数字底座,新增10个特色服务场景和1000项高频服务事项[7] 改革实施机制 - 谋划推出不少于50项"微改革"事项,构建"一领域一亮点、一区域一品牌"创新矩阵[6] - 推行投诉标准化分类处置制度,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办[6] - 要求各单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8]
“五一”期间,全市大型特种设备将实现智慧监管
新京报· 2025-04-27 13:05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两周年建设“成绩单”并介绍未来重点工作计划,在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监管模式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涉企收费监测、服务维权等方面取得成果并持续推进优化 [1][2] 电子营业执照应用 - 首创“不用章、不缴照”全流程无纸化办理模式,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100%“全程网办”,外资企业开办最快当天办结 [2] - 30余个业务场景和自助服务终端支持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登录,累计应用量超2.15亿次居全国首位 [2] - 为270余万存量经营主体生成电子营业执照,230万户下载应用占比超八成 [2] - 拓展应用场景实现“一照通办”,丰富集成服务功能实现“一照通查” [2] - 打造支持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投”的省级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3.1万家企业开展业务30余万次 [3] 监管模式创新 - 49个监管部门应用八种非现场监管方式,2025年3月非现场检查量占比达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 [4] - 2024年7月1日推行“扫码检查”改革,截至2025年3月检查29.3万次,重复低效检查提示阻断成功率88% [4] - 今年持续优化“扫码检查”,强化计划任务统筹和过程管理,减轻企业负担 [5] - 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建立工作体系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监管工具 [6] 特种设备监管 - 扩大“无事不扰”清单范围,2025年3月“无事不扰”企业达23.1万占比10.25% [7] - 本月底前31.6万台电梯实现“一梯一码”智慧监管全覆盖,“五一”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实现“一台一码” [1][7][8] - 居民扫码可查电梯安全信息、学知识、遇困一键报告,救援人员可精准定位 [7] 涉企收费监测 - 选取228家单位作为首批涉企收费监测点,企业可填报信息,监管人员核查违法违规收费 [9] - “京通”设“涉企收费政策专区”推送政策,2024年引导退还费用6565万元惠及1万多户企业 [9] - e窗通平台提供“证照超期”提示服务,累计发送提醒短信约24.1万余条 [9] 服务维权优化 - 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12345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首次实现100% [10] - 今年对热线诉求工单进行AI智能清洗,分析研判集中问题,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 [10]